王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带给我们的心灵智慧

王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带给我们的心灵智慧

酬张少府

唐·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王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带给我们的心灵智慧

译文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

王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带给我们的心灵智慧

喜欢“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两句很多年了,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很多人的心境。有对“静”的达观心态的专注与追求,更有对世事瞬息万变的无奈。

生活在这个世事多变的社会,人生坎坷与不幸,随时可能会到来,我们可能会选择勇往直前,坚持到底,不撞南墙不回头。但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承受过暗礁与狂风带给我们的痛苦之后,我还学会了练达与变通。有时未及南墙,已思转变之道,有时撞了南墙,头破血流,迫不得已去转变方向,改变心态。

此时,王维的这句“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就成了我们心态的最好写照,或许这并非是真正的不关心,而是在经历过挫折与失败之后的失望、心灰意冷和万般无奈之下的选择。

这与王维写这首赠友诗时的心情一样。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从题目中的“酬”字可以看出,是王维收到张少府(张九龄)的赠诗后,回赠给张九龄的作品。

如同每一个有志青年一般,王维早年也有着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但是,当王维一直拥护的提拔和器重自己的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罢相后,王维内心沮丧,对朝政失望,即使他在朝中的官职有所提升,他的内心仍然是矛盾而痛苦的,既不想同流合污,就只好洁身自爱,走隐逸之路,归隐山林了。

失望过后的平静里,藏着多少的无奈啊!若不是经历了极度的失望,又怎会有如此无奈的感叹!

王维如此,李白如此,寻常人也如此;理想如此,事业如此,爱情亦如此。

王维因理想抱负不得实现,对朝廷极度失望之下,归隐山林,求好静之心。也有很多人为爱情多困,最终遁入空门,断红尘之念。

爱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

印度佛教中有这样一段传说:

一日,佛祖大弟子阿难对佛祖说 :我喜欢上了一女子。

佛祖问阿难:你有多喜欢这女子?

阿难说:我愿化身石桥,受那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她从桥上经过。

一千五百年的磨难与等待,只为求心爱的女子从桥上经过。这便是一见钟情即可倾心一世,是不计结果的等待。这样的爱情怎能不让人着迷?以致让人情愿一生遁入空门,来祭奠无法终成眷属的爱情。

北魏文成帝四女儿诚信公主,骑马、射箭样样精通,性格豪放,天生丽质,聪颖好学。虽为鲜卑人,却学得一口流利的汉语,在与汉族青年的接触中,爱上了原吏部尚书崔玄伯的孙子崔恂。崔恂与诚信公主情趣爱好相同,脾味相投,二人遂定终生。 当媒人提亲时,不想却遭到了文成帝的坚决反对。诚信公主离家出走以后,文成帝为寻找诚信公主下落,对崔恂酷刑以待,最后,崔恂虽被释放回家,却终因伤势过重而离开了人世。诚信公主从此遁入空门,潜心念佛。

这也不失为一种豁达,既然无法得到,无法实现,就不必再去纠结,不如选择豁达的去面对生活,纵使有过失望,有过无奈,但我相信,唯有求得心灵的宁静,才可以真正让自己忘记烦恼与忧愁,真正地快乐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