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的「龍場頓悟」,究竟悟到了什麼?

王陽明先生頓悟出的是“道”,就是孔子說的“朝聞道夕死可矣”中的“道”。幾乎所有學者評論王陽明“龍場悟道”時都用到一個詞“頓悟”。那麼王陽明在那個偏僻的龍場頓悟的“道”指的是什麼呢?


王陽明的“龍場頓悟”,究竟悟到了什麼?

首先,先來說說為什麼現在“陽明心學”成為一股潮流。
王陽明的“龍場頓悟”,究竟悟到了什麼?

我認為這很大程度上是陽明心學和成功學搭邊。這與我們現代人的急功近利有關,都想找到最快的方法成功。如果陽明心學和成功學沒有關係的話,人們對他的追捧一定會大打折扣。王陽明被很多名人所崇拜。

曾國藩、毛澤東、蔣介石等都很喜歡研讀王陽明。王陽明也用自己的心學理論帶兵打仗,取得成功。說明“陽明心學”的實踐性很強。

第二,著名的“龍場悟道”大家都知道,王陽明心學是從龍場悟道開始的。
王陽明的“龍場頓悟”,究竟悟到了什麼?

但“龍場悟道”是在王陽明仕途不太順事發生的。當時他只是一個貴州龍場的驛站站長,比芝麻官還小,但就是在這種情形下,王陽明卻面對滿天星斗,突然欣喜若狂,說他悟到了。從此一直到他50多歲去世,他所有的思想都在這條路上。

“龍場悟道”的核心歸納為8個字就是: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所以,王陽明認為,要想取得成功,要像向“內求”,也就是向我們每個人的自身求。說白了就是:“每個心中自住著一個聖人,沒有必要從外面去苦苦尋道。”

第三,從“知行合一”到“致良知”

“致良知”其實是“知行合一”的昇華。真正的認知必須是知行合一。這也是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關鍵。
王陽明的“龍場頓悟”,究竟悟到了什麼?

比如我們都知道抽菸有害健康,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戒不了。這種認知的不統一,是自己和他人最大的區別。

王陽明宣傳的是知行合一,就是知道的事情一定要踐行。並且王陽明最後昇華為“致良知”,他說所有的認知都在我們心理,也就是“心即理”。

所以,我認為王陽明頓悟的就是要“內求”,通過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來取得實際行動的成功。他的著眼點都在自己的這顆心上,在自身。也就是成功與否不在外在條件,而在自身。
王陽明的“龍場頓悟”,究竟悟到了什麼?

你對此有什麼看法呢?評論區發表一下,我們共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