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關注生豬產業轉移:堅決不允許一個新的汙染源出現

农业农村部关注生猪产业转移:坚决不允许一个新的污染源出现

農業農村部於2018年7月26日舉行新聞發佈會,通報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關情況。畜牧業司副司長王俊勳表示,現在生豬產業正處於轉移的過程當中,農業農村部將持續關注,堅決不允許一個新的汙染源出現。

目前中國正處於“南豬北移”的產業轉移期,越來越多的畜牧業龍頭企業在東北地區新建、擴建養殖基地。生豬產業轉移起始於2016年,《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指出,結合各地產業發展現狀,在評估環境承載能力的基礎上,對全國養豬區域作出了明確劃分。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等南方10個省份被劃為約束髮展區,東北四省區被劃為潛力增長區。據原農業部統計,2016年至今年初,南方水網地區生豬調減超1600萬頭。

針對南方地區的畜禽養殖場大規模轉移至東北地區的現象,王俊勳副司長表示,農業農村部會優化調整畜牧業區域佈局,引導南方水網地區部分產能向東北西北地區轉移,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

王俊勳說,農業農村部會合理規劃好對東北的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工作,特別是在東北等承接產業轉移的區域,做好土地承載力的測算;做好農牧循環,特別是要把有機肥利用當成主要利用方向;堅決按照環保部門的要求,做好規模養殖項目環評等,杜絕新汙染源的出現等。

“現在生豬產業正處於轉移的過程當中,農業農村部也表示在持續關注,會指導各地畜牧部門加強監管,發揮好養殖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既要符合綠色發展的要求,又要為畜產品的供應作出自己的貢獻。”王俊勳說。

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是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突出議題,農業農村部2015年打響了農業面源汙染治理攻堅戰,提出了到2020年實現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畜禽糞便秸稈地膜基本資源化利用的“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任務。

根據農業農村部通報,2017年我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為37.8%,農藥利用率為38.8%,化肥農藥零增長提前三年實現。規模化養殖汙染防治有序推進,以農村能源和有機肥為主要方向的資源化利用產業日益壯大。秸稈農用為主、多元發展的利用格局基本形成,農膜回收體系和制約化能力不斷加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