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需自身的體驗而非觀望。我不是信徒,每一次前往森林卻也是朝聖,對天地萬物的臣服,在或行走或攀爬的途中讓自己空無。”

今天我們一同探訪——“梓慶山房”。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 1 —

梓慶山房

莊子於《達聲》篇中曾提及一位魯國木匠——梓慶。

梓慶削木為鐻,鐻成,見者驚猶鬼神。魯侯見而問焉,曰:子何術以為焉?

對曰:臣工人,何術之有?雖然,有一焉。臣將為鐻,未嘗敢以耗氣也,必齊以靜心。齊三曰,而不敢懷慶賞爵祿;齊五日,不敢懷非譽巧拙;齊七日,輒然忘吾有四枝形體也。

當是時也,無公朝,其巧專而外骨消。然後入山林,觀天性,形軀至矣,然後成見鐻,然後加手焉;不然則已,則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與!

梓慶依三個步驟依次淡忘了利、名、我,以我的自然和木的自然相應合,以天觀天,以天合天,達到“鬼斧神工”。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這裡引申出了“心齋”的概念,即心靈沒有任何外界的干擾和雜念,進入“無待”的境界。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今天的梓慶山房同樣也藏著兩位“無待”的匠人,一位是古典傢俱研究領域的著名學者周默先生,一位是深諳古典傢俱藝術特質的設計師沈平先生。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左圖:沈平先生;右圖:周默先生

兩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人耕耘於自己的天地之間,靜心地打磨著古典傢俱,不浮華、不隨風,更不彷徨,處亂世暫隱以待機而出。

梓慶山房的古典傢俱,無論是思想上還是藝術上都達到極高境界,其工其藝,都是精湛至極的。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一條條明快的線條,是設計師在造型上、材質選用上以及材質搭配上的用心與解讀,多一分太過,少一分不到。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沈平先生

從傢俱本身的需要、從美的角度選材,通過其藝術表現力和功能承擔力,以履行傢俱的審美和實用功能。

《道德經》言: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現代社會的快節奏、高頻率、滿負荷,使得人們渴望迴歸自然、淳樸、簡單的生活。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中國古代莊子的淡泊、陶淵明的閒適都來自於擁有簡致生活,一切都適時、適量,順應天道,不求過多,少即為多。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明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的藝術化的生活從審美的品味上追求“清雅”、“脫俗”,以及從心靈上追求“自由”、“性靈”,這些都促成了這個時期人們在藝術和工藝美術領域的創造力。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梓慶山房以古人之道及文人之心,一桌、一椅、一幾皆簡約古雅,自然天成之中追求著質樸之風,這和明代文人推崇的自然之趣是相吻合的。

— 2 —

文人之美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設計:沈平 製作:梓慶山房 聽琴圓香幾 烏木、黑柿木 33×33×93cm

中國人戀木,崇尚木,珍視木,這是不變的選擇。

《春秋繁露》中記載:

木者,春生之性。

木是生命之源,發自春天,代表著一種溫存的屬性。

這正迎合了中國人的本性與性格:發於自然,內斂含蓄,體會生命之味後,最終歸於自然。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而就中國傢俱歷史而言,木為人用,不外乎三端,即實用之需、觀瞻之美以及性靈之依。

不同的人有其不同的側重點。即就文人群體而言,重視性靈之揮灑又更超於前二者。正因此,黑柿這樣一種難得之木,為僧家文人所尚,似有必然之勢。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黑柿木

漫步於梓慶山房,絕對是不一般的體驗,這裡充斥的文人氣息從“木”便已開始,這樣一種不為尋常所見的黑柿木,運用於古典傢俱卻是氣韻非凡。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此木之黑白世界,一如水墨畫筆與墨會的氤氳態勢,點墨入水,漸漸散去,給人滿眼煙雲的感覺,更合於文人藝術之趣味。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曲足橫柎式憑几 烏木、黑柿木 100×14×32cm

材質天然制式樸拙的傢俱,體現了晚明文人上承宋人雅制以及對自然野趣的好尚風氣。

周默和沈平充分尊重並利用黑柿木的獨特品性,以揣摩宋代以來傢俱製作的內在精神。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四面平如意足霸王棖多屜櫃 烏木、黑柿木89.5×40×86.5cm

由於年代久遠,宋代傢俱今存世者極少,多為出土之文物,人們對宋式傢俱的印象往往是從此期繪畫中獲得的。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宋 趙佶 《聽琴圖》軸(局部)

以如此難得難作之材質,去追摹存於意念中的宋風,其難度可以想象。

在周默先生的周密籌劃下,著名傢俱設計師、山水畫家沈平先生精心設計,其卓越的製作團隊數易寒暑,精心打磨,做出了一批體現出宋風宋韻的宋式傢俱來。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壼門開光羅漢床

臺座式壼門床是我國起源較早的傢俱品種之一,在大量古畫中頻繁出現,這種由宋代文士由心而制,慕古脫俗的器形,也是中國傳統傢俱記載中,第一次有文士參與設計製作,並代表一定社會地位、傳承有序的時代器物。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宋 《槐蔭消夏圖》(局部)

在這裡,一件件傢俱中所凝固的精工細作,如無聲的語言,昭示著創造者所付出的心血和智慧。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 3 —

等觀

把藝術作日常觀,把日常作藝術觀。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年初,“等觀——徐天進書作、梓慶山房木作、晉魂藝品”展覽雅集在山西博物院藝術中心展出。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書作和木作,別為兩類,于山西博物院並置展陳,非為隨意拼合,而有深意藏焉。由展覽之名“等觀”二字,亦可稍窺其中旨趣。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等觀”者,平等觀照也。得意於中國傳統哲學,尤多取於禪門。禪家以平等覺慧為其最高生命智慧,所謂平等一禪心。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這平等智慧,無造作,非功利,去是非,棄取捨,無凡無聖,自然而然,以一種平懷對待世界。

慧能比喻說,就像下大雨,雨於大海,不增不減;而落於小河,便氾濫,便咆哮。以“等觀”統攝,便是以這種平等覺慧為其精神內核。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筆之騰挪,斧之斫取,皆取一種平等法,一種直視生命本真之大法,追求如大海般不增不減的智慧。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其所謂“等觀”者,便是以平淡法去創造。刊落浮華,獨存本真,膺澹泊之氣,有質樸之風,這是天進先生書法的特點,也是梓慶山房黑柿木傢俱所追求的境界。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奢靡其色,華麗其形,浮泛其法,雖有外在堂皇,然終究難脫造作意味。然大匠不斫,木作不作,高妙之境界,定出於自然而然之創造。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展品所呈現的都是黑白世界,以無色而追五色之絢爛。看書作,蕩盡風煙,高逸不凡,總是波瀾不驚,灑落而有古風。

觀木作,黑文而白章,簡澹天然,然斑斕之意趣,令人過目而難忘。其所謂“等觀”者,也是以平等心去看筆墨、看木作。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生活與創作等量奇觀,便會將平和心情帶入作品中,便會有奇思睿想脫胎於凡常裡。即平常之事,也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和體貼。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以“等觀”為法者,更是重視書法、木作都是心印,是人心靈的影子。

漢字結構與傢俱形式,雖然形式有殊,成各有法,然皆為方便法門,皆為呈現心靈感悟、生命智慧之形式。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如九方皋相馬,意在驪黃牝牡之外。他們的創作託於形式,又不止於形式;於形式之中,出形式之外。

若以筆墨、線條等視天進書,幾失其書矣,其書之妙在高古寂歷間,在一意盤桓處。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同樣,若停留在形上看梓慶山房之木作,也不得其木作之意趣,其意趣在影落清流裡,在冷月高懸中。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 4 —

當代書房

2017年佳士得上海秋拍“開創|上海”專場推出——【當代書房】,呈現了多件代表不同審美趣味的拍品。梓慶山房製作的四件傢俱分外奪目!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烏木編藤面低靠背扶手椅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攝影:韓振

此椅之造型在宋畫中時常出現,為宋代有特點的扶手椅形式之一。

靠背板及側板花紋自然勾勒如天賜,此一安排出人意料,有著手成春之美。管腳棖平行交圈,使座面下之空間方大空靈,與座面上部形成襯托關係。

管腳棖有別於明清時期單一且粗壯的模式,改為兩細棖加一變形魚門洞絛環板來完成,姸秀清麗,生氣遠出。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扶手椅細部 攝影:韓振

材質:

烏木(拉丁名:Diospyros ebenum,英文:Ebony)

黑柿木(中文名:垂枝柿;拉丁名:Diospyrospeadula;英文名:Black Persimmon)

烏木四面平噴面帶霸王棖書桌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攝影:韓振

書桌為四面平之變體,桌面噴出,且下部裁出斜邊,一改傳統的四面平書桌之定式,從造型上將注意力吸引到書桌上部,從視覺上與足之如意紋找到平衡點。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書桌細部 攝影:韓振

腿足外方內圓,剛柔相濟,足飾如意雲紋,古意突見,迥然獨立。霸王棖由方倒圓,極為講究,連四根穿帶也為緻密堅重的烏木。

面心為黑柿木,黑色條紋與散佈其間的黑點如春淵釋冰,自然成文,妙不自尋。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桌面細部的黑柿木自然紋理 攝影:韓振

烏木似乎專為宋人而生長,深邃、靜穆,如龍潛淵,水華不出,是最能詮釋宋代傢俱精神的載體。

材質:

烏木(拉丁名:Diospyros ebenum,英文:Ebony)

黑柿木(中文名:垂枝柿;拉丁名:Diospyrospeadula;英文名:Black Persimmon)

【黑柿木卷足香幾】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攝影:韓振

此幾之重要特徵即因材制器,因物賦形。

原黑柿板材尺寸不大,紋理纖細,色淡而雅,斑點如墨而稀疏,這是制幾之天然良材。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卷足香幾局部 攝影:韓振

幾面與腿足一木連做,腿足上小下大,挓度分明。卷足部分並非平面,中間微凹;烏木為邊,渾圓飽滿。

無論曲線、圓邊、卷足,抑或器型委曲婉轉,內而剛健有力,外則柔順有文。

材質:

烏木(拉丁名:Diospyros ebenum,英文:Ebony)

黑柿木(中文名:垂枝柿;拉丁名:Diospyrospeadula;英文名:Black Persimmon)

【菱花香幾 (沈克龍髹漆)】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木胎髹漆。五足圓香幾與大漆繪畫性結合,產生了動靜之美、古樸之美、優雅之美,令人遐思回味。

幾面為仿菱花唐鏡之形,三彎腿飾以劍脊狀堅挺線條,一貫到底,外翻收於水珠狀。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香幾局部

造型動靜相宜,遠觀有唐代傢俱的豐腴、圓潤之美,近觀亦有宋代傢俱的瘦硬、天真之韻,高古雅靜,疏朗有致。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香幾局部

— 5 —

“新”與“境”

梓慶山房的傢俱沒有繁複滿滿的雕工,也不是全部採用黃花梨紫檀等名貴木材,為了就是想要突破現代化語境下人們對於傢俱的“誤解”。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在這裡,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傢俱應該是什麼樣的?什麼才是好的傢俱?

在材料使用上,並不是越貴越好或花紋越花哨越好;

儘量表現材料的自然、樸實,它原本就美的一面;

賦予傢俱新的思想、新的涵義。

梓慶山房的傢俱都是“新”的,但此“新”非各位口中的彼“新”。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周默先生是這樣理解的:

我以為這裡的“新”有兩層意思:一是明式傢俱的形式很新;二是材料新。

我覺得明末文人玩的東西,明末的時尚,到現在還沒有消退。明朝以後,特別是雍正以後,把許多傳統給隔斷了,現在可能是重新認識它們的時候。

明末清初文人的想法、玩法、說法,跟我們很接近,比如傢俱的尺寸、用料。有一些東西適合紫檀,他們就用紫檀,有一些器物需要別的材料,他們就選別的,比如杉木、柏木,價格都不貴。

但是明末的人樂於用它們做傢俱,完全是一種心理上的審美追求。

文人生活的“世俗化”傾向並不意味著生活的“庸俗化”,而是轉為“平淡雋永”的實在、細微、閒情的生活的追求,周默和沈平便將這種追求寄於此處。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梓慶山房展出的傢俱,都儘可能多地賦予了審美功能。使看到它們的人有所感受,不見得能說出來一二三,至少看見這些傢俱能感到舒服,甚至動心。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當然這也是“境”的問題了。

這種境,既使心靈和宇宙淨化,又使心靈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脫的胸襟裡體味到自然界的深境。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當一件傢俱中充滿了弦外之音、味外之味的時候,當我們很難、簡直不可能使注意力離開它的時候,當它在記憶中印象鮮明、經久不滅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肯定,它的存在絕不僅僅是一件傢俱那麼簡單。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需自身的體驗而非觀望。我不是信徒,每一次前往森林卻也是朝聖,對天地萬物的臣服,在或行走或攀爬的途中讓自己空無。

這是周默的“境”。

一切藝術美的創造,都是以藝術家在現實生活中獲得的審美感受為其發端的。

《樂記》中說:

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

沒有審美感受,藝術美創造的其他環節都是難以形成的。

周默與沈平將美學融入傢俱創作,可以說是古典傢俱之於現代創作的一個里程碑。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 END -


不食人間煙火,閒情偶寄梓慶山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