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打伊拉克不爲石油爲什麼?敘利亞問題上美俄爲何針鋒相對?

2006年12月30日,那時我們搬進新家已一年有餘,因為終於接上了閉路電視,爸爸也終於可以每天收看他最喜歡的鳳凰衛視。那天晚上我不記得是幾點了,只記得看到電視上一個叫做薩達姆的滿臉大鬍子的老人被套上黑頭套和繩圈。很快他就像腳下突然一空一樣,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抻直了繩子。雖然沒看到他腰部以下的身體,但我能猜到他應該是被吊起來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絞刑,雖然只是在電視上,不過由於當時我對此根本沒有概念,所以當我看到薩達姆吊在那一動不動時,我並不知道他已經死了。

不過在那天之後,我開始知道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兩個國家——美國和伊拉克。在身邊大人的嘴裡,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伊拉克似乎有豐富的石油資源,而他們兩個在打仗。美國在爸爸的嘴裡被刻畫成了一個妖魔,本來只是北美東海岸的一小塊殖民地,依靠暴力手段成為全球霸主,打壓任何一個正在發展、對其會產生威脅的國家,或者單純地為了經濟利益便對一個國家輕易動武。而伊拉克恰好因為兩點都佔了,便從一箇中東發達國家一下子變成這世界上命運最悲慘的民族。

後來我讀了餘秋雨的《千年一嘆》,通過紙上的文字,我眼前突然浮現出這麼一幅景象:巴格達本是個繁榮富庶的城市,突然一陣狂風吹過,夾帶著濃濃黃沙,完全遮蔽了我的視線。等風一過,我面前剩下的只有一片殘垣斷壁,在一堵只剩一半的牆邊,我看到三個衣著破爛、骨瘦如柴的孩子正用大而無神的眼睛盯著我。

再到後來,關於美國這個國家我也開始瞭解到更多。我知道他發起或參與過許多戰爭,並從中獲利。我還知道《佳片有約》裡那些在我和身邊的朋友看來很牛逼的大片也是他的電影公司拍的,我還因為《成長的煩惱》對他產生了嚮往。

而關於伊拉克,有人說薩達姆讓一個國家實現了經濟的大發展,也有人說他是一個心狠手辣、壓迫人民的獨裁者。

這兩者的形象在我的眼裡變得越來越複雜,以致我不願意再將他們簡單地看作搶劫者和受害者的關係。因為我知道中東亂的不只是伊拉克,亂的也不只是最近這幾十年。千百年來,這片土地一直在忍受戰火的摧殘,他的舊傷從未痊癒,但他所受的傷害卻一刻從未停止。要真正理解中東現在的局勢,我們只有向歷史去探尋。

1914年,戰爭的陰霾籠罩在歐洲的上空,在歐洲已經慢慢變為一臺大型絞肉機的時候,不管是同盟國還是協約國都希望能夠從歐洲外部取得戰略突破,而從十字軍時代開始就與歐洲地區聯繫密切、又是歐亞樞紐的中東便成了歐洲列強最佳的戰略延伸地帶。1916年,一名名叫托馬斯·愛德華·勞倫斯的英國軍官乘船抵達吉達港,而他此行的目的便是要深入奧斯曼帝國腹地,支持阿拉伯民族起義並獨立,以此瓦解奧斯曼帝國,從而削弱同盟國的勢力。

說起中東的阿拉伯國家,不知大家是否會有和我一樣的疑問,那就是既然他們是同一個民族,那為何會分裂為多個不同的國家。而這個疑問犯的第一個錯誤便是認為如今眾多的阿拉伯國家是由一個阿拉伯大帝國分裂而來的。可以這麼說,歷史上確實出現過一個地域遼闊的大帝國,而如今的阿拉伯民族認同和這個大帝國在文化上也存在一定聯繫。但是,一戰時期的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絕不能說單純是因為他們自身對這個存在歷史中的民族主體的直接認同。事實上,經過奧斯曼帝國長達六世紀有餘的統治,而奧斯曼帝國居於統治地位的主體民族屬於突厥人,一直對阿拉伯人、亞美尼亞人等民族實行打壓政策,阿拉伯人的民族自覺早已漸漸消失。重新建立阿拉伯人的民族意識,鼓動他們在奧斯曼帝國的後方發動起義,建立政權,成了年輕的勞倫斯此行的主要目的。

而在這之前,帝國境內的阿拉伯人與其說是一個有著共同文化認同的大民族,不如說是以部落和家族為紐帶的各自為政的大大小小的各派勢力。就拿我們熟知的沙特阿拉伯來說,便是由沙特家族建立的阿拉伯民族政權,而阿聯酋這個國家,顧名思義,起初便是由一群阿拉伯部落酋長組成的政治聯盟。正是英國方面無法有效統一阿拉伯民族,所以才導致現在的阿拉伯民族形成了多個不同的政權。

但是,英國當時沒有促成阿拉伯的統一,雖然確實存在無能為力的客觀因素,但站在英國的角度,一個可以成為中東霸主的統一阿拉伯政權並不利於他在中東的勢力鞏固。另外,阿拉伯民族主義興起之時,猶太復國主義也開始產生。所謂猶太復國主義,就是在現在的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一個猶太民族政權,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一直存在民族文化和宗教上的矛盾,再加上猶太人長久以來一直離散在世界各地,原來的以色列國,早已變成了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這個時候一個統一的、強大的阿拉伯帝國,絕不會容忍在如今阿拉伯的土地上建立一個猶太民族國家。但是,彼時的猶太人已經不是從前那個苦難民族,雖然在之後的二戰中猶太民族會遭受有史以來最殘酷的災難,但起碼在英國,猶太人很好地融入了上流社會,並有幾位猶太人先後出任過英國首相。那個時候,猶太復國主義在歐洲猶太人中傳播甚廣並得到越來越多歐洲猶太人的認可。

這時候英國猶太人中的精英分子憑藉著自身影響力,也在積極影響著英國在中東的戰略政策,希望英國當局能明確表示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國家。這個時候的巴勒斯坦雖然是屬於阿拉伯人的,但這些阿拉伯人非但沒有民族意識,更沒有國家意識,所以從現代國際政治的層面來看,當時的巴勒斯坦可以說是一個無主之地。所以早在英國對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表明態度之前,猶太復國主義的財團們便開始了在巴勒斯坦的圈地運動,並開始墾荒等一系列基礎建造工作,企圖營造建立新猶太國家的現實。

但是,在勞倫斯這邊和英國駐埃及當局這邊,卻與英國政府中央存在極大的意見分歧——以勞倫斯為首的這幫人,是為了幫助阿拉伯人建立一個和平統一的現代阿拉伯國家。所以,當支持猶太人建國的《貝爾福宣言》正式發出時,阿拉伯民族起義者除了咒罵英國當局的背信棄義以外,他們內部也很快產生了分裂。而為了履行對猶太人的諾言,英國也只好順著當前的局勢,讓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分裂為多個政權,讓他們形成一種穩態,便於對他們的控制。

經過兩次世界大戰,英國的實力已經再也無法支撐他維持這套霸權體系,但是這套體系在當時來說還能有效維護世界秩序的穩定,所以這時便由新興、強大的美國繼承。美國也繼續推行這套地區平衡戰略,不斷培植新的民族政權,這也是美國一開始只是薩達姆的原因。直到薩達姆後來要侵略科威特,做中東霸主,打破地區平衡,美國為了不失去對中東的控制,只能攻打伊拉克。

但是,單極霸權體系能維持之前的那麼多年是有很重的時代原因的,那就是當時世界上所有國家中也只有一個國傢俱備超級大國的國力。而現在各國實力的不斷髮展已越來越證明英美霸權體系已經不適用了。目前最直接的,就是俄羅斯對中東的勢力滲透,為了維護對中東的控制,美國才不得不攻打俄羅斯勢力範圍下的敘利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