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老师下基层行程1300多公里 留下“智慧结晶”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

一年半时间的援疆工作临近尾声,我市援疆人才、长安初中校长助理邹光水却依旧不太适应这里的气候——由于海拔高、天气干燥,他时常出现皮肤瘙痒、流鼻血、失眠等情况。

当记者在新疆沙雅县的援疆指挥部见到邹光水时,他的嘴角仍有起皮皴裂,脸也晒成了古铜色。但一谈起教研工作,他眼中闪现出了光芒。

2017年2月,邹光水作为嘉兴市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之一来到沙雅县,在县教育局教研室担任教研员。“来援疆,不后悔。”回想起当初的决定,他至今还是十分坚定。

一年多来,邹光水走进沙雅县几十所中小学进行实地调研,总结了“一二三四”工作法,并利用业余休息时间将十几年来撰写的论文、课题、案例等材料重新编排,汇编成册赠阅各所学校的教师,为沙雅县的数学教研撑起了一片“绿荫”。

援疆老师下基层行程1300多公里 留下“智慧结晶”

站上讲台答疑解惑 融入新疆师生“大家庭”

“这边是英买力镇中学,那边是海楼镇光明学校……”铺开地图,谈起沙雅县的学校位置,邹光水可谓如数家珍。初到沙雅县时,为了解当地教育教学水平,他跟随县教育局工作人员先后到海楼镇中心校等50多所学校开展调研。每到一处,他都要通过查档案、问情况、看记录、审教案、进课堂、查作业等形式掌握各校情况。

“每当我走进校园,可爱的孩子们就一拥而来,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我这个‘新人’,说着老师您好,并举手向我敬礼。”邹光水回忆道,当地学生在朴素中带着热情,而且对知识充满了渴求。

然而,调研结果却令他有些担忧:一张百分制的数学试卷,学生通常只能拿到二三十分,有的农村学校数学成绩平均分不到十分。

为解决中考数学复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邹光水积极组织举办了中考研讨活动,分别前往5所初中开展复习研讨。这次中考研讨活动参与教师达160多人,从题型、考点、复习策略、答题技巧等方面入手,邹光水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援疆老师下基层行程1300多公里 留下“智慧结晶”

这不仅为当地初三数学教育提供了复习迎考方向,而且让更多的沙雅老师接触到了海宁的教育教研模式。

在中考研讨活动结束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邹光水还先后到沙雅四中、五中等9所学校,对42名数学教师进行随堂听课,同时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大家。

在托依堡勒迪镇中学九(2)班,随堂听课中途,教师贝丽柯孜在讲解练习题时发现有一部分内容难以通俗解释,着急的她向坐在教室后面听课的邹光水求助。邹光水走上讲台,与学生们一边互动,一边把题目的解题要点娓娓道来。待到下课铃声响起,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自己解题了。

这样的场面还发生在古勒巴格镇向阳学校,随堂听课的邹光水与当地教师一同站上讲台,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就是这样一次次的认真指导,使得邹光水融入了新疆师生“大家庭”,更逐步开启了沙雅初中数学教育教研的新局面。

尽心指导沙雅数学 带去海宁教育“新风”

“教学水平整体提升是学校发展的根本!”邹光水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作为嘉兴市学科带头人、海宁市名师,在沙雅的一年多来,他注重强化教科研活动,完善学校听评课制度,变个人力量为集体智慧,切实提高了当地的课堂教学效率。

今年3月,沙雅县九年级42名数学教师、17名相关学科教师在沙雅县第二中学(青蓝工作室)参加了邹光水的“如何提高复习效率”专题讲座。二中教师杨杰感慨道:“自我工作以来,这样的培训活动我只到阿克苏去参加过一次。邹老师来了后,举办培训活动开始变成沙雅教育的常态。”

无独有偶,邹光水还组织了沙雅县首届科研月活动,分为中小学有效教学模式优质课大赛等8个项目,尤其是其中的初中数学优质课评比,首次创新采用了网络直播形式,向全县初中数学教师开放。他全程筹办了“十佳教师”评选活动,从备选的19名候选人中,挖掘出全县教育系统践行“红船精神”的10名典型教师。

考试命题、标准化考核材料收集、教学研究等等,不管是哪项工作,邹光水都是或参与或主持,以扎实细致的作风对待每件事。

援疆老师下基层行程1300多公里 留下“智慧结晶”

在为沙雅带去教育新风的同时,如何激励教师们更好成长,是邹光水的聚焦点。

每天一下班,他的QQ总是实时在线,电脑里的“沙雅县初中数学老师QQ群”很是热闹,教学设计怎么做、论文怎么写等问题在QQ群里都能得到及时解答。这是邹光水建起的初中数学教师发展平台,邀请了不少浙江名优教师入群,惠及沙雅教师100多人,促进了沙雅与浙江初中数学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提升沙雅数学教育质量增添活力。

在他的努力下,还促成了长安初中与沙雅红旗镇育才学校的友好结对,筑起了连接海宁与沙雅的“彩虹桥”。

一年多来的无私奉献,让邹光水收获了成果:在阿克苏地区优质课评比中,他辅导的1名教师获一等奖,1名获三等奖;另有9人获沙雅县优质课评比一等奖,10人获二等奖……

奋笔编写教学总结 留下多年实践“智慧结晶”

当记者走进邹光水的宿舍,一眼就能看到墙边堆放着的厚厚“黄皮书”,这是他自己编写的《圆疆——我的奋斗,我的梦》。

这不是一份常规意义上的“总结”,而是他多年教学实践的“智慧结晶”。

原来,一度受失眠困扰的邹光水,在入睡前都会打开电脑写点东西。他把从教十几年来撰写的论文、课题、案例等重新编排,汇编成册。

“把自己的才智用在沙雅的大地上,把自己的青春挥洒在沙雅的大地上,把自己的真情倾注在沙雅的大地上,在自己的教研舞台上书写援疆美丽的诗篇……”来新疆之前,邹光水在援疆的决心书上写下了这段文字。

翻开这份“智慧结晶”可以看到,理解教材、教学设计、走进课堂、教学反思等篇章环环紧扣,这既是一份可查阅的资料,又是一本供沙雅初中数学教师参考的“宝书”。

时间飞逝而去,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已悄然接近尾声。“我猛然发现,我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之情。只有将我微不足道的能力全部奉献出来,才对得起这片美丽的土地和热情的朋友。”他在前言中动情地写道。

在沙雅,几乎每个学期邹光水都要花费近两个月时间下基层,下乡和下校达80余次,行程1300多公里,听课160多节,指导教师140多人次。在此期间,他结合海宁教育经验,摸索出了契合当地教育的“一二三四”工作法——一个中心“传、帮、带”,两大载体“培训和讲座” ,三项抓手“中考研讨、优课评比、网络交流”,四走进“学校、课堂、教师、工作室”。

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面对跨越地域的距离,邹光水带着家乡的嘱托,用自己的双手,牵起了海宁与沙雅两地的教育情缘。

“踏上这块热土,原先刻板的认识立刻丰满鲜活了起来,金黄欲燃的胡杨林、红艳飘香的红枣、瓦蓝如洗的晴空……眼前的一切让人叹为观止。更让我高兴的是,我遇到了一群敬业奉献的同行,还有许许多多奋发向上的学生。可以说,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和幸福。”邹光水依依不舍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