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期間,河南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狀態?

待人歸i71228246


抗戰期間河南處於一個什麼狀態?河南是抗戰的主力軍,雖然河南境內沒有發生像武漢會戰、上海會戰和長沙會戰那樣規模超大的會戰,但河南在抗戰期間出兵的人數卻是排名全國前列的。同時河南在抗戰之中多次遭受無妄之災,其中以人禍為主,因此河南也是在抗戰期間付出犧牲最大的省份之一。


抗戰主力軍的河南

據統計在全面抗戰的八年時間裡,全中國一共徵調壯丁1405萬人左右,但在當時徵調壯丁的過程中,各省的指標分配卻非常不公平,而且很多時候沒有考慮各地在戰時的實際情況。比如在1938年之後,河南大約有一半的地區已經被日本佔領,但下發給河南的徵丁名額仍然是按照全省人口為基數制定的,這就造成河南沒有被日軍佔領的地區徵丁比例奇高。

比如僅僅在1943年,國民政府就計劃在河南征調壯丁20萬人,而這一年經過1942年的曠世大災,河南人口已經銳減300餘萬,但國民政府仍然拒不改變計劃,使河南當時男性人口中有2.25%都被徵調走。也許一些朋友不知道2.25%是個什麼概念,在這裡桃花石雜談給大家做個簡單的對比。在整個二戰期間,日本全部陣亡軍人有210萬左右,這個數字也就佔當時整個日本人口的2%左右(當時日本人口包括朝鮮半島和臺灣地區的人口,因為當時這些地區是日本殖民地,日軍也曾從這些地區徵兵)。整個抗戰八年,河南有差不多189萬多人從軍入伍,投入抗戰戰場。這一數字佔全國總出兵兵力的13.5%,也就是八分之一強,也就是說在各地的抗戰中,可以說有無數重大戰役的主戰兵力都來自河南。這一數字也佔戰前整個河南人口(大約3500萬)的5.5%,如果按遭受大災之後的人口,比例只能更高。

在全面抗戰的八年時間裡,河南在一半土地早早就被日軍佔領的情況下,在抗戰前5年仍然排名全國出兵人數第一,在全省於1944年都被日軍完全佔領的情況下,仍然在全面抗戰八年的全國出兵人數總排名裡排第二位,僅次於當時的全國第一人口大省四川省,但出兵比例則高於四川。除了正面戰場,在後方戰場發揮了核心作用的晉冀魯豫根據地也有大片區域位於河南,河南在敵後戰場也曾發揮重要作用。

抗戰時的河南士兵

除此之外,在幾百萬河南人在大災中被餓死的幾年中,河南竟然還是全國軍糧徵收排名前列的省份。1941年河南大災已經出現苗頭,但當年國民政府仍然在河南征收了158萬擔糧食,排名全國第四。而1942年,在河南餓死幾百萬人的情況下,國民政府在河南征收的糧食不減反增,達到245萬擔;到1943年更進一步增加到302萬擔。可以說河南在一半領土被日軍佔領,其它地區遭遇罕見大災的情況下,還為國家的抗戰竭盡了全力。

多災多難的河南

在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河南在抗戰期間所遭受的災難也是世間罕見的。抗戰伊始,國民政府就兵敗如山倒,日軍勢如破竹,到1938年,河南全省111個縣裡有一半淪陷敵手。而在軍事上無力阻擋日軍進攻,國民政府竟然想出了人工製造洪水這種絕世損招,將鄭州花園口黃河大堤炸開,以遲滯日軍進軍速度。

花園口決堤之後的災民

但這一決策完全將大堤周邊幾百萬河南民眾視為無物,在實施之前沒有采取任何實質性的防災舉措,致使周邊44個縣形成了巨大的黃泛區,其中20個縣位於河南境內,而毫無防備的民眾則成為了最大的犧牲品。僅根據河南17個縣的統計,共有6141個村莊被淹,淹沒率高達44%。戰後國民政府的統計是當時河南總共死了32萬人,但根據受災情況看,實際數字肯定遠高於官方數字,目前普遍認為遇難者高達89萬人。

花園口決堤後的慘狀

而在黃河水退去之後,黃泛區的泥沙成為蝗蟲滋生的絕佳溫床,1942年旱情嚴重,蝗蟲繁殖旺盛,使河南遭受了史上罕見的蝗災,許多地區糧食顆粒無收,全省3500萬人,有3000萬人都處於饑荒狀態。而在這時,國軍駐河南的湯恩伯部在河南仍然橫徵暴斂,甚至進行有組織的搶劫,致使河南災民的處境雪上加霜。因此水旱蝗湯也被處於人間煉獄中的河南民眾歸納成了河南四殃。

1942年河南災區的兒童

因為民國時期根本沒有規範的人口統計,所以對於遇難人數只能估算,目前主流觀點認為當時河南共有300萬人餓死。另外據戰後官方提供的數字,1942至1943年期間,整個河南共有500多萬人流亡外省,800多萬人被迫在省內流落他鄉,合計1300多萬人。


面對國難時,身為中原人的河南人始終站在了抗戰第一線,在半數領土早早淪陷的情況下派出將近200萬子弟兵與日軍在全國各地血戰,極大的延緩了日軍的侵華進程,同時身為中原人的河南人也一如繼往地在國難時承受了最大的犧牲。河南在抗戰期間的貢獻之大,犧牲之重在當時的全國都毫無疑問是可以排名前列的。


桃花石雜談


長話短說,挑重點,首先要說花園口決堤,一樁絕對影響河南抗戰狀態的超級大事件。

1938年5月,日軍第14師團攻入豫東蘭封、蘭考一帶,差不多就是後來焦裕祿當縣長的那塊地方。蔣介石組織豫東戰役,國軍一度克復蘭封、羅王寨,成功救出商丘附近的42列火車,不過沒有取得最終勝利,15萬兵力不敵日軍2萬人。為了阻止日軍繼續西進,只好在鄭州附近的花園口炸開黃河大堤,形成黃泛區,又稱新黃河。



(黃泛區位置示意圖)

花園口決堤給老百姓帶來巨大傷害,但軍事上發揮了作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國軍與日軍就在新黃河對峙,1944年之前沒有進行太大的對攻戰役,河南大部分地區仍在國民政府掌握之中,洛陽成為第一戰區司令員長官部、河南省政府駐地,成為抗戰中國的一座重要城市。


(日軍的進攻勢頭被新黃河阻止)

通過馮小剛導演的電影《一九四二》,大家都知道1942年、1943年前後,河南發生旱災、煌災,軍民關係相當緊張。實際上當時的河南駐軍積極參與了救災工作,比如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湯恩伯就硬性規定每個士兵每天必須節約多少糧食用於賑災。想不通的是,根據各種文史資料,河南老百姓非常反感湯恩伯的部隊,彷彿軍隊救災之事沒有發生過一樣。

(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湯恩伯)

1944年4月、5月,日軍發動“一號作戰”,規模空前,不惜血本投入坦克師團,河南國軍先後在許昌、密縣、洛陽抵禦敵人,但最終未能扭轉戰局。蔣介石調動陝西胡宗南的部隊東出潼關,選擇豫西靈寶一帶反擊日軍,大體上就是現在的三門峽市境內,雙方打得很激烈,日軍因為兵力不足,按照計劃撤回陝州,這仗算是平手吧。

(日軍坦克第3師團在洛陽附近)

最後總結一下,河南屬於四戰之地,抗戰時期大部分時間劃歸第一戰區統轄,要說戰事頻繁程度,湖南省最激烈,其次湖北省、江西省,河南省可能略靠後一些。但河南省湧現了不少抗日名將,比如率部參加滇西反攻的第2軍軍長王凌雲,河南洛陽人。堅守中條山多年的第15軍軍長劉茂恩,河南鞏縣人。忻口戰役中犧牲的獨立第9旅旅長鄭廷珍,河南柘城人。藉此回答問題的機會,請允許我致敬河南全體抗日將士,你們都是好樣的!


馮傑


抗日戰爭戰略相持階段中日軍隊有兩個主要對峙區,長江以南是湖南,由薛嶽將軍的第九戰區對陣日本駐武漢的第11軍;長江以北就是河南,由李宗仁將軍的第五戰區對陣日寇華北方面軍 。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一度設於老河口,頂在前線的是中央軍湯恩伯的第31集團軍,作為老蔣的嫡系,湯恩伯對李宗仁的命令向來不大感冒,我行我素慣了,所以國民政府可以控制的河南省大部地區,是湯恩伯說了算,號稱“中原王”。



自1938年國民黨軍隊炸開花園口黃河大堤開始,日寇華北方面軍就收縮回黃河以北,但是在鄭州黃河大橋以南留下一個橋頭堡。而國軍據守黃河以南,但卻在黃河以北有個中條山防區作為屏障,該防區歸第一戰區衛立煌司令官負責,利用有利地勢多次打退日軍進攻,被日寇稱為“華北的盲腸”。

在中條山部隊的牽制和掩護下,日軍一時無力渡河南犯,湯恩伯部隊則一度非常悠哉,湯司令開始招兵買馬養兵自重,部隊膨脹到近40萬人,他是想效仿陳誠和胡宗南,成為嫡系中央軍裡第三大軍事集團,甚至引起了蔣介石的警覺。

好景不長,衛立煌因為跟延安走動過近,被蔣介石調回重慶申斥和軟禁,蔣鼎文代之。而日本華北方面軍經過一年多的準備,1941年5月終於對中條山動手了,司令官多田俊親自指揮,蔣鼎文大敗,中條山全部淪陷,日軍則全面進抵黃河北岸,湯恩伯亞歷山大。



1942年,河南大旱,再加上湯恩伯所部人馬激增,釀成大饑荒,日軍趁機渡河南犯,至此,河南的豫北、豫東、豫南60多個縣已淪陷,國府控制區只剩下豫中和豫西兩地,且三面環敵,戰場態勢極為不利。蔣介石為加強指揮,將河南劃入第一戰區,蔣鼎文為司令長官,以湯恩伯副之。

1944年日寇為打通大陸交通線,發動最大規模的“一號作戰”,岡村寧次指揮的華北方面軍中心任務是奪取京漢鐵路南段,於是豫中會戰打響,蔣鼎文作戰指揮無能,洛陽許昌先後失陷,致國軍大敗,豫中盡失,史稱“豫湘桂大潰敗”。

但日軍也傷亡慘重,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胡宗南和第五戰區代司令長官白崇禧隨即調動二線機動部隊予以反擊,將岡村的部隊逐至陝縣、嵩縣和魯山一線,中日雙方再度形成對峙狀態,直至1945年日軍投降。


度度狼gg


抗日戰爭期間河南因為處在戰爭的最前線,各方勢力犬牙交錯,再加上天災人禍不斷,所以河南一直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對於河南來說最大的兩場災禍是1938年的花園口決堤和1942河南大饑荒,既是天災也是人禍,數百萬人死於其中。

首先說說花園口決堤。當時國民黨剛剛打完臺兒莊戰役,還沒緩過勁,日本人的30多萬大軍就已經包抄過來。在戰役中國民黨中央軍嫡系將領桂永清、黃傑不聽號令,不戰而逃,致使國民黨軍隊局勢大壞,為了避免數十萬精銳被殲滅的命運,蔣介石決定以水代兵,扒開黃河大堤以阻擋日本軍隊。

國民政府在決堤前沒有疏散百姓,在之後也沒有任何救災措施,僅河南地區就有140萬餘家民宅、800餘萬畝耕地被毀,33萬人死於水災,數百萬人流離失所,一片人間煉獄。

再看看1942河南大饑荒。1942年罕見旱災、蝗災席捲河南,農業大範圍減產40%。災情爆發後當地官員欺上瞞下,謊報災情範圍,救災不利。國民政府下發的兩億元救災款也被各級官員上下其手侵吞一空。再加上河南地處抗日前線,為了養活國民黨的將近100萬部隊,地方官員不顧災情強徵軍糧、壓榨百姓,吃完家中僅有的存糧後民眾大批死亡。

當時整個河南111個縣中有96個縣受災,受災總人數達1200萬人。因為當時河南地處抗戰前線,民眾死亡人數統計很有問題。怕遭到處罰,河南省政府上報統計的死亡人數有19萬人;而國民政府專員張光嗣統計的是150萬人;歐美國家記者的報道中普遍認為饑荒導致大約300萬人死亡。


當狗容易做人難


當時的河南戰爭與自然災害相相交織在一起。

1942年,河南大饑荒不幸餓死的人數高達300人左右。


當時河南發生大旱災,夏秋兩季絕收。大旱後又遭遇蝗災,饑荒遍及110個縣,沿途餓死、病死和被日軍轟炸而死者無數。

三門峽政協文史委員會副主任石耘一直

研究1942年河南大災荒,他表示當時河南共3000多萬人,但是餓死大概四五百萬。

河南的貢獻在8年抗戰中,戰前人口3500萬的河南實徵丁數189萬多人,高達全國第二。第一是處於後方的四川,5000萬人口徵丁257萬多人。

為了阻止日軍的進攻,國民政府在鄭州花園口決開黃河堤壩,阻止日軍西進,決堤後形成了黃泛區。遭受洪水衝擊最大的44個縣中,河南佔了20個縣。

我們應該發奮圖強,為來之不易的和平,為了更好的生活砥礪前行。

我們會永遠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向他們偉大無私的付出致敬。


開著摩托過海峽


河南地形幾乎平原,根本抵禦不了日本的坦克,所以有最初花園口事件。也間接造成河南饑荒,之後,蔣的做法就是甩包袱。所以,河南很快淪陷,壓根沒打算打。象徵性抵抗下而已。抗戰期間河南軍隊群龍無首,幾十天就淪陷了整個省。最後攻佔到洛陽,當時的蔣鼎文西逃,洛陽此時就是一孤城,因為守城的15軍和94師多是豫西本地人,所以抱著殺身成仁,保家的決心死守洛陽,在武器落後,孤立無援狀態下守城數日。洛陽本地百姓也是冒著炮火,為官兵背米送面,死傷無數。最後在敵我實力懸殊的情況下,洛陽淪陷,淪陷後的巷戰,也斃傷敵人8000餘名,實屬不易。洛陽淪陷也標誌著豫中會戰的結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瞭解下洛陽保衛戰,因為這個是參與者全部是國民黨,所以大陸很少有報道,可是洛陽保衛戰也是河南人寧死不降的一種精神。


河南抗戰的狀況就是,百姓饑荒逃難。國民黨上層意在甩包袱。河南未淪陷前,每年繳納的軍糧都是全國第一,可是饑荒到來,河南人幾乎餓死一大半。前段時間還見有人噴笑河南饑荒,感覺挺心痛的。人麼,最好不要端起碗吃肉,丟下碗罵娘,真的那樣還配為人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