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河南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待人归i71228246


抗战期间河南处于一个什么状态?河南是抗战的主力军,虽然河南境内没有发生像武汉会战、上海会战和长沙会战那样规模超大的会战,但河南在抗战期间出兵的人数却是排名全国前列的。同时河南在抗战之中多次遭受无妄之灾,其中以人祸为主,因此河南也是在抗战期间付出牺牲最大的省份之一。


抗战主力军的河南

据统计在全面抗战的八年时间里,全中国一共征调壮丁1405万人左右,但在当时征调壮丁的过程中,各省的指标分配却非常不公平,而且很多时候没有考虑各地在战时的实际情况。比如在1938年之后,河南大约有一半的地区已经被日本占领,但下发给河南的征丁名额仍然是按照全省人口为基数制定的,这就造成河南没有被日军占领的地区征丁比例奇高。

比如仅仅在1943年,国民政府就计划在河南征调壮丁20万人,而这一年经过1942年的旷世大灾,河南人口已经锐减300余万,但国民政府仍然拒不改变计划,使河南当时男性人口中有2.25%都被征调走。也许一些朋友不知道2.25%是个什么概念,在这里桃花石杂谈给大家做个简单的对比。在整个二战期间,日本全部阵亡军人有210万左右,这个数字也就占当时整个日本人口的2%左右(当时日本人口包括朝鲜半岛和台湾地区的人口,因为当时这些地区是日本殖民地,日军也曾从这些地区征兵)。整个抗战八年,河南有差不多189万多人从军入伍,投入抗战战场。这一数字占全国总出兵兵力的13.5%,也就是八分之一强,也就是说在各地的抗战中,可以说有无数重大战役的主战兵力都来自河南。这一数字也占战前整个河南人口(大约3500万)的5.5%,如果按遭受大灾之后的人口,比例只能更高。

在全面抗战的八年时间里,河南在一半土地早早就被日军占领的情况下,在抗战前5年仍然排名全国出兵人数第一,在全省于1944年都被日军完全占领的情况下,仍然在全面抗战八年的全国出兵人数总排名里排第二位,仅次于当时的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四川省,但出兵比例则高于四川。除了正面战场,在后方战场发挥了核心作用的晋冀鲁豫根据地也有大片区域位于河南,河南在敌后战场也曾发挥重要作用。

抗战时的河南士兵

除此之外,在几百万河南人在大灾中被饿死的几年中,河南竟然还是全国军粮征收排名前列的省份。1941年河南大灾已经出现苗头,但当年国民政府仍然在河南征收了158万担粮食,排名全国第四。而1942年,在河南饿死几百万人的情况下,国民政府在河南征收的粮食不减反增,达到245万担;到1943年更进一步增加到302万担。可以说河南在一半领土被日军占领,其它地区遭遇罕见大灾的情况下,还为国家的抗战竭尽了全力。

多灾多难的河南

在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河南在抗战期间所遭受的灾难也是世间罕见的。抗战伊始,国民政府就兵败如山倒,日军势如破竹,到1938年,河南全省111个县里有一半沦陷敌手。而在军事上无力阻挡日军进攻,国民政府竟然想出了人工制造洪水这种绝世损招,将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炸开,以迟滞日军进军速度。

花园口决堤之后的灾民

但这一决策完全将大堤周边几百万河南民众视为无物,在实施之前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的防灾举措,致使周边44个县形成了巨大的黄泛区,其中20个县位于河南境内,而毫无防备的民众则成为了最大的牺牲品。仅根据河南17个县的统计,共有6141个村庄被淹,淹没率高达44%。战后国民政府的统计是当时河南总共死了32万人,但根据受灾情况看,实际数字肯定远高于官方数字,目前普遍认为遇难者高达89万人。

花园口决堤后的惨状

而在黄河水退去之后,黄泛区的泥沙成为蝗虫滋生的绝佳温床,1942年旱情严重,蝗虫繁殖旺盛,使河南遭受了史上罕见的蝗灾,许多地区粮食颗粒无收,全省3500万人,有3000万人都处于饥荒状态。而在这时,国军驻河南的汤恩伯部在河南仍然横征暴敛,甚至进行有组织的抢劫,致使河南灾民的处境雪上加霜。因此水旱蝗汤也被处于人间炼狱中的河南民众归纳成了河南四殃。

1942年河南灾区的儿童

因为民国时期根本没有规范的人口统计,所以对于遇难人数只能估算,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当时河南共有300万人饿死。另外据战后官方提供的数字,1942至1943年期间,整个河南共有500多万人流亡外省,800多万人被迫在省内流落他乡,合计1300多万人。


面对国难时,身为中原人的河南人始终站在了抗战第一线,在半数领土早早沦陷的情况下派出将近200万子弟兵与日军在全国各地血战,极大的延缓了日军的侵华进程,同时身为中原人的河南人也一如继往地在国难时承受了最大的牺牲。河南在抗战期间的贡献之大,牺牲之重在当时的全国都毫无疑问是可以排名前列的。


桃花石杂谈


长话短说,挑重点,首先要说花园口决堤,一桩绝对影响河南抗战状态的超级大事件。

1938年5月,日军第14师团攻入豫东兰封、兰考一带,差不多就是后来焦裕禄当县长的那块地方。蒋介石组织豫东战役,国军一度克复兰封、罗王寨,成功救出商丘附近的42列火车,不过没有取得最终胜利,15万兵力不敌日军2万人。为了阻止日军继续西进,只好在郑州附近的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形成黄泛区,又称新黄河。



(黄泛区位置示意图)

花园口决堤给老百姓带来巨大伤害,但军事上发挥了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军与日军就在新黄河对峙,1944年之前没有进行太大的对攻战役,河南大部分地区仍在国民政府掌握之中,洛阳成为第一战区司令员长官部、河南省政府驻地,成为抗战中国的一座重要城市。


(日军的进攻势头被新黄河阻止)

通过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一九四二》,大家都知道1942年、1943年前后,河南发生旱灾、煌灾,军民关系相当紧张。实际上当时的河南驻军积极参与了救灾工作,比如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就硬性规定每个士兵每天必须节约多少粮食用于赈灾。想不通的是,根据各种文史资料,河南老百姓非常反感汤恩伯的部队,仿佛军队救灾之事没有发生过一样。

(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

1944年4月、5月,日军发动“一号作战”,规模空前,不惜血本投入坦克师团,河南国军先后在许昌、密县、洛阳抵御敌人,但最终未能扭转战局。蒋介石调动陕西胡宗南的部队东出潼关,选择豫西灵宝一带反击日军,大体上就是现在的三门峡市境内,双方打得很激烈,日军因为兵力不足,按照计划撤回陕州,这仗算是平手吧。

(日军坦克第3师团在洛阳附近)

最后总结一下,河南属于四战之地,抗战时期大部分时间划归第一战区统辖,要说战事频繁程度,湖南省最激烈,其次湖北省、江西省,河南省可能略靠后一些。但河南省涌现了不少抗日名将,比如率部参加滇西反攻的第2军军长王凌云,河南洛阳人。坚守中条山多年的第15军军长刘茂恩,河南巩县人。忻口战役中牺牲的独立第9旅旅长郑廷珍,河南柘城人。借此回答问题的机会,请允许我致敬河南全体抗日将士,你们都是好样的!


冯杰


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中日军队有两个主要对峙区,长江以南是湖南,由薛岳将军的第九战区对阵日本驻武汉的第11军;长江以北就是河南,由李宗仁将军的第五战区对阵日寇华北方面军 。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一度设于老河口,顶在前线的是中央军汤恩伯的第31集团军,作为老蒋的嫡系,汤恩伯对李宗仁的命令向来不大感冒,我行我素惯了,所以国民政府可以控制的河南省大部地区,是汤恩伯说了算,号称“中原王”。



自1938年国民党军队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开始,日寇华北方面军就收缩回黄河以北,但是在郑州黄河大桥以南留下一个桥头堡。而国军据守黄河以南,但却在黄河以北有个中条山防区作为屏障,该防区归第一战区卫立煌司令官负责,利用有利地势多次打退日军进攻,被日寇称为“华北的盲肠”。

在中条山部队的牵制和掩护下,日军一时无力渡河南犯,汤恩伯部队则一度非常悠哉,汤司令开始招兵买马养兵自重,部队膨胀到近40万人,他是想效仿陈诚和胡宗南,成为嫡系中央军里第三大军事集团,甚至引起了蒋介石的警觉。

好景不长,卫立煌因为跟延安走动过近,被蒋介石调回重庆申斥和软禁,蒋鼎文代之。而日本华北方面军经过一年多的准备,1941年5月终于对中条山动手了,司令官多田俊亲自指挥,蒋鼎文大败,中条山全部沦陷,日军则全面进抵黄河北岸,汤恩伯亚历山大。



1942年,河南大旱,再加上汤恩伯所部人马激增,酿成大饥荒,日军趁机渡河南犯,至此,河南的豫北、豫东、豫南60多个县已沦陷,国府控制区只剩下豫中和豫西两地,且三面环敌,战场态势极为不利。蒋介石为加强指挥,将河南划入第一战区,蒋鼎文为司令长官,以汤恩伯副之。

1944年日寇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最大规模的“一号作战”,冈村宁次指挥的华北方面军中心任务是夺取京汉铁路南段,于是豫中会战打响,蒋鼎文作战指挥无能,洛阳许昌先后失陷,致国军大败,豫中尽失,史称“豫湘桂大溃败”。

但日军也伤亡惨重,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胡宗南和第五战区代司令长官白崇禧随即调动二线机动部队予以反击,将冈村的部队逐至陕县、嵩县和鲁山一线,中日双方再度形成对峙状态,直至1945年日军投降。


度度狼gg


抗日战争期间河南因为处在战争的最前线,各方势力犬牙交错,再加上天灾人祸不断,所以河南一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对于河南来说最大的两场灾祸是1938年的花园口决堤和1942河南大饥荒,既是天灾也是人祸,数百万人死于其中。

首先说说花园口决堤。当时国民党刚刚打完台儿庄战役,还没缓过劲,日本人的30多万大军就已经包抄过来。在战役中国民党中央军嫡系将领桂永清、黄杰不听号令,不战而逃,致使国民党军队局势大坏,为了避免数十万精锐被歼灭的命运,蒋介石决定以水代兵,扒开黄河大堤以阻挡日本军队。

国民政府在决堤前没有疏散百姓,在之后也没有任何救灾措施,仅河南地区就有140万余家民宅、800余万亩耕地被毁,33万人死于水灾,数百万人流离失所,一片人间炼狱。

再看看1942河南大饥荒。1942年罕见旱灾、蝗灾席卷河南,农业大范围减产40%。灾情爆发后当地官员欺上瞒下,谎报灾情范围,救灾不利。国民政府下发的两亿元救灾款也被各级官员上下其手侵吞一空。再加上河南地处抗日前线,为了养活国民党的将近100万部队,地方官员不顾灾情强征军粮、压榨百姓,吃完家中仅有的存粮后民众大批死亡。

当时整个河南111个县中有96个县受灾,受灾总人数达1200万人。因为当时河南地处抗战前线,民众死亡人数统计很有问题。怕遭到处罚,河南省政府上报统计的死亡人数有19万人;而国民政府专员张光嗣统计的是150万人;欧美国家记者的报道中普遍认为饥荒导致大约300万人死亡。


当狗容易做人难


当时的河南战争与自然灾害相相交织在一起。

1942年,河南大饥荒不幸饿死的人数高达300人左右。


当时河南发生大旱灾,夏秋两季绝收。大旱后又遭遇蝗灾,饥荒遍及110个县,沿途饿死、病死和被日军轰炸而死者无数。

三门峡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石耘一直

研究1942年河南大灾荒,他表示当时河南共3000多万人,但是饿死大概四五百万。

河南的贡献在8年抗战中,战前人口3500万的河南实征丁数189万多人,高达全国第二。第一是处于后方的四川,5000万人口征丁257万多人。

为了阻止日军的进攻,国民政府在郑州花园口决开黄河堤坝,阻止日军西进,决堤后形成了黄泛区。遭受洪水冲击最大的44个县中,河南占了20个县。

我们应该发奋图强,为来之不易的和平,为了更好的生活砥砺前行。

我们会永远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向他们伟大无私的付出致敬。


开着摩托过海峡


河南地形几乎平原,根本抵御不了日本的坦克,所以有最初花园口事件。也间接造成河南饥荒,之后,蒋的做法就是甩包袱。所以,河南很快沦陷,压根没打算打。象征性抵抗下而已。抗战期间河南军队群龙无首,几十天就沦陷了整个省。最后攻占到洛阳,当时的蒋鼎文西逃,洛阳此时就是一孤城,因为守城的15军和94师多是豫西本地人,所以抱着杀身成仁,保家的决心死守洛阳,在武器落后,孤立无援状态下守城数日。洛阳本地百姓也是冒着炮火,为官兵背米送面,死伤无数。最后在敌我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洛阳沦陷,沦陷后的巷战,也毙伤敌人8000余名,实属不易。洛阳沦陷也标志着豫中会战的结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下洛阳保卫战,因为这个是参与者全部是国民党,所以大陆很少有报道,可是洛阳保卫战也是河南人宁死不降的一种精神。


河南抗战的状况就是,百姓饥荒逃难。国民党上层意在甩包袱。河南未沦陷前,每年缴纳的军粮都是全国第一,可是饥荒到来,河南人几乎饿死一大半。前段时间还见有人喷笑河南饥荒,感觉挺心痛的。人么,最好不要端起碗吃肉,丢下碗骂娘,真的那样还配为人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