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化-近日發生的新鮮事

承德日報:

創新實施手工業脫貧模式

隆化縣創新實施“一鄉一扶貧工廠,一村一扶貧車間”手工業脫貧模式,通過製作絹花、拉花、箱包等,帶動以婦女為主的人群脫貧致富。全縣建扶貧工廠28 個,扶貧車間135 個,帶動貧困群眾5000 餘人。圖為茅荊壩手工業扶貧絹花製作車間。 記者李樹春 通訊員楊闊攝

河北新聞網:

10月底前全部公共服務事項將實現“辦事一次成”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丁海東 記者陳寶雲)“原來一項業務10天才能辦完,現在只需兩三天。”近日,正在隆化行政審批大廳辦事的某房地產公司職員冷雨蔓說。

隆化優化審批服務流程,積極劃轉人員和審批事項,加快網上服務平臺建設管理,讓行政審批程序更簡、服務更優。目前,76名在編人員全部劃轉到位,完成劃轉事項交接235項,封存審批專用章36枚。對11個部門43個專網進行梳理彙總,將376項政務服務事項錄入河北政務服務網。利用省投資建設項目監管平臺,對投資項目通過在線申報、在線辦理、監督管理、電子監察等,實現了投資建設項目網上審批和並聯審批。目前,通過該平臺辦理事項716項。

據悉,今年10月底前,該縣將確保60%以上的行政權力事項和全部公共服務事項實現“辦事一次成”的目標。

中新網

重拳掃黑除惡 弘揚社會正氣

中新網河北新聞7月13日電 承德市隆化縣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集中力量打擊群眾反映最強烈的、最深惡痛絕的各類違法犯罪,群眾安全感和治安滿意度穩中有升。

提升站位,強化保障。對掃黑除惡工作進行專門動員和部署,成立了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下設綜合協調組、專項打擊組、紀檢監察組、基層黨建組、宣傳教育組五個工作組。在黨委統一領導、部門密切協作的工作機制下,加大資金、人員等方面工作保障力度,縣財政全額保障正常辦公支出,縣掃黑辦抽調4名政法精幹力量,脫崗辦公,縣公安局調配警力,形成穩定核查偵辦隊伍。

依靠群眾,廣泛動員。採取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宣傳發動,夯實群眾基礎。先後印發通告10000張,設置舉報箱400個,製作條幅700幅,張貼標語2000份,開通舉報專線4個,並且通過微信公眾號、廣播電視、LED顯示屏等媒介,實現了362個行政村(社區)宣傳發動全覆蓋,累計收集各類信息線索1401條。

深排細查,從嚴打擊。以教育、民政、國土、住建、金融、市場監管等行業、領域為重點,全面開展摸排工作,並依法從嚴從快偵辦,形成強有力的震懾。截止6月底,共摸排線索63條,破獲刑事案件36起,抓獲違法犯罪人員60名,通過強力攻堅,破獲步某等人涉黑案件1起,抓獲團伙成員5人。

建章立制,勤督嚴查。建立了常態宣傳機制、線索移交、定期研判、跟蹤問效等工作機制,以機制促工作提升。以掃黑辦為中心樞紐,對群眾舉報的案件線索,按權屬移交各有關部門,限時反饋,全程做到建檔立卡、簽字留痕,相繼完善了掃黑辦每月例會、公安局每週例會制度,目前已經召開例會7次,採取定期檢查和重點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全縣26個鄉鎮(街道)逐一進行了督導檢查,做到全覆蓋。 (丁海東 趙麗萌)

中國網

強化就業幫扶增強脫貧內生動力

河北省隆化縣以就業扶貧為抓手,通過拓渠道、提技能、重扶持等措施,激發群眾脫貧內生動力,加快全縣脫貧步伐。

內引外聯。就業無門、脫貧無路,隆化縣直面現實問題,積極拓寬就業渠道,搭建就業平臺,一方面加強與縣內企業、醫療機構對接,定向開展計算機、焊工、養老、護理、育嬰、手工拉花、服裝加工、農家遊等職業培訓,實現“培訓+鑑定+就業”一條龍服務,就近轉移就業。另一方面,抓住定點幫扶等契機,與天津市、遷安市、廊坊市建立了勞務協作關係,全力做好勞動力信息推介和勞務輸出等服務,穩定勞務輸出。目前,全縣實現穩定就業7870人。

送經傳寶。為解決“沒學歷、缺技術”這些致貧根本問題,隆化縣通過搞培訓、送技能,讓群眾強腦提智,人人會念“致富經”。依託縣職中、農廣校等培訓機構和天津市津南區、唐山市遷安市對口幫扶的培訓資源,將剪紙、拉花、手工編織、刺繡、廚師麵點、傳統撥面技術、手工豆片製作、種植養殖等作為培訓重點,實施送培訓“下鄉鎮、進社區、到田間地頭”,讓群眾在真實的生產生活場景中提升技能,讓理論變成實踐。同時,以安州街道藥王廟社區為試點,設立了勞動力“培訓就業超市”,製作就業“菜單”,詳細介紹本縣、天津市、遷安市等勞務用工信息,讓供需信息匹配、對稱。

軟硬兼施。以創業帶就業,圍繞雙創雙服,通過給政策、送資金這些“硬貨”,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投入創業扶持資金40萬元,依託承德市梵納瑞進出口商貿有限公司,建設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園1處,吸納高校畢業生、下崗職工和返鄉農民工等進入示範基地,變“輸血”為“造血”。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用合作社吸引帶動一定數量的貧困戶,作為獲得創業擔保貸款的前置條件。同時,注重精神扶貧,通過廣泛宣傳返鄉能人及大學生創業典型,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激發群眾敢於創新、勤於創業、勇於創造的創業熱情,營造“脫貧光榮、勤勞致富”的輿論導向。(呂德君 王東輝 通訊員 丁海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