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教育:孩子,你一定要聽話

中國式教育:孩子,你一定要聽話

1.

陳響從小格外聽話,母親也的確事事給他考慮周到,不管是從早到晚吃什麼還是到去哪裡玩穿什麼,母親都幫他想好了。

從上什麼補習課到念什麼樣的大學什麼樣的專業,從選什麼樣的工作到和什麼樣的姑娘談戀愛,母親幾乎無一例外的替他安排地妥妥的。

可是,偏偏,母親喜歡的姑娘陳響不喜歡,母親喜歡內斂溫柔的,而陳響喜歡活潑開朗的。

二十幾歲的陳響,在女朋友這件事上太想要自己選擇了,而母親卻一直撒不開手。

陳響將活潑開朗女朋友劉蘇領回家的那天,母親一臉不悅地坐在客廳裡看電視,一直到流蘇離開,母親也沒有一個笑臉。

“媽,您不喜歡劉蘇嗎?我帶他回來見見您,您還連個笑臉都沒。”劉蘇走後,陳響問母親。

“她眼下有個很小的痣,命苦,你們不適合。”母親找了個理由搪塞他。

“她命苦?趙曉就命好了?”陳響深知母親意圖,雙手抱胸,在母親對面坐下來。

“趙曉父母都是公務員,人又漂亮溫柔,真的特別適合你。趙曉絕對比這個劉蘇好十倍百倍。”母親老佛爺一樣地端著水杯說。

“您想讓我考公務員我考了,想讓我念科大我念了,這一次我想自己選。”陳響聲不高,卻字字堅定。

“你以前那麼聽話,現在怎麼這麼叛逆,連好壞話都聽不來嗎?”母親突然站起來質問他。

“我難道連自己選擇人生伴侶的自由都沒有嗎?這是我找女朋友不是您找女朋友!”陳響出家門的時候“啪”的摔了一下門。

“你就不能聽話一點嗎?沒良心的——”陳響走後,母親坐在沙發上開始抹淚。

很多孩子都像陳響一樣,從小聽了太多“聽話”這個詞,在父母眼中“乖”意味著聽話和懂事,可是為什麼曾經那麼聽話的孩子後來叛逆了?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裴多菲這首詩我們早已爛熟於心,一直以來我們都崇尚自由,自由職業、自由婚戀,一切隨心,自由選擇,可是精神自由同樣重要。

從小乖巧聽話的孩子突然有一天爆發了,這對曾經事事替ta做主的父母而言是很大的打擊,可是質變是量變累計到一定程度的結果,對於自己的人生選擇沒有選擇權的個體,內心一定會痛苦的,ta會比任何人都渴望自由,尤其是精神自由。

中國式教育:孩子,你一定要聽話

2.

李菲是家裡的獨女,父母的掌上明珠,從事心理學教育工作的母親特別關注女兒的培養和成長。

與陳響母親不同的是,劉蘇從小便是自己做主,因為她挑食,母親除了在飲食上規定外,其他幾乎對她沒有什麼控制,亦不會替她做什麼決定,高考填志願報專業時,她在漢語言文學和對外漢語兩個專業間猶豫時,問母親意見,母親也只是幫她分析兩個專業的前景和課業上的差別,依舊沒有任何要求性的意見。

那一次,李菲想要母親替她做一次決定,可是母親卻回答她,“自己的人生要自己做決定,不要把決定你人生方向的選擇權交到任何人手裡,媽媽也不例外,相信你自己。”

小時候的李菲總是很羨慕別的同學父母都幫他們做決定,幫他們選補習班,替他們選學校選專業,而她一切都要自己選。

直到進入大學看到同宿舍的女孩子離開父母,有的不知道衣服怎麼洗、有的穿什麼衣服選修什麼科目要打電話回家,她突然很感謝母親讓她處理自己的事情。

大學畢業時,看到好友被父母逼著考公務員,不考就斷絕關係時,李菲故意問母親要選擇時尚雜誌社還是做自媒體時,母親回答”你喜歡哪個就做哪個“。

那一刻李菲握著手機感嘆,”有母如此,我上輩子是拯救了銀河系嗎?“

母親笑了,李菲終於不再像以前那樣羨慕別的同學有父母替他們做決定了。

國內父母絕大多數都為了孩子好,而不同程度地替自己的孩子做決定,上什麼樣的學校選擇什麼樣的工作和什麼樣的人戀愛,也因此很多的孩子乃至成人對於人生的道路都沒有一個選擇的權力和能力,亦沒有精神上的自由。

一個長期被束縛的人,要麼比任何人都渴望自由,要麼自己也像別人一樣束縛自己。

中國式教育:孩子,你一定要聽話

3.

什麼是精神自由?內心的思維、想法可以自由展開,外界因素是次要的,比如你想接哪個客戶的case就接哪個客戶的case,想報考哪個學校就報考哪個學校,想做什麼樣的工作就做什麼樣的工作,就像股神巴菲特的父親所說的——尊重你自己的想法。

每個青春期少年的叛逆是為了做自己,每個人都想自己決定人生 ,不被安排不被控制不需要誰規劃。

我們一生會經歷兩次自我意識的飛躍,也稱為叛逆,第一次是兩週歲前後的“我”,即要求行為、動作上的獨立自主,第二次是青春期的“我的”,即人格上的獨立自主,兩次叛逆的對象都是控制者。

對控制者來說也許叫“叛逆”,可是對於被控制者來說,便沒有所謂的“叛逆”。

沒有人願意被控制,即使是孩子,而被控制意味失去自由,拿陳響來說,他從小到大對於自己的人生選擇都沒有選擇權,他人生的選擇權都在母親那裡,在女朋友的選擇上他才真正意義上開始叛逆,開始要求且努力在自己的事情上獨立自主。

陳響這樣到了二十幾歲才叛逆的不是大多數但也不是少數,現實中也有一些人是從小就叛逆的,而他們向父母索要“選擇權”,對父母心理的衝擊反而小一些,當然也會更獨立成熟一些。

對於李菲來說,一直以來,母親都在培養她獨立自主的能力,她不是一個被控制者,當然她也不需要像陳響那樣到了二十幾歲跟母親求一個“選擇權”,因為這種“選擇權”一直都在她自己手裡。

武志紅老師曾說,不叛逆無獨立,這大概也是從小乖巧聽話的孩子比不上從小叛逆的孩子獨立的原因。

倘若這種“替他們安排好一切,讓他們按照父母的意願工作生活“的思想一代代傳下去,該要多可悲?倘若這種“孩子,你一定要聽話”的控制式教育世世代代延續下去,孩子何時能夠“斷乳”,何時能夠擁有精神上的自由?

太多的父母都覺得,什麼都替孩子安排好便是為了他們好,卻不知道將選擇權交回他們自己手中、教他們自己做決定,才是真的對他們好。

一個混跡江湖的治癒系井姐,堅持暖心,專注情感治癒和心理科普,偶爾寫寫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