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上課一周就被老師留下來兩次,讓我焦慮的是竟然是因爲這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是父母最好的名片!關注我,家有小學生的高中語文教師和你一起做最好的老師,養育最好的孩子!

兒子上課一週就被老師留下來兩次,讓我焦慮的是竟然是因為這個

學校孩子

週五下班較早,於是悠哉悠哉的晃到孩子學校門口,準備接孩子放學。

4:30下課鈴響了,原本就比較熱鬧的校門口人群更加稠密,值班老師拿著小喇叭播報著排隊出來走到門口的班級名稱,我和孩子同學的媽媽們聊天,等著孩子們出來。時間就在我們的閒聊中一點點溜走,4:50,孩子們出來了,我卻在接到孩子的時候接到了閨蜜的電話,她焦急的問我有沒有看到她一年級的兒子。我以為是她到得晚,被孩子爸爸或者孩子奶奶接走了,結果一會兒又接到她電話,說孩子被老師留下來了,她現在正在教室裡陪孩子……

這已經是這周的第二次被留下來了吧?第一次是因為孩子上課講話,被班主任留下來訓話;這次,據說是因為寫作業太慢,其他小朋友早就完成了,而他還沒有寫到一半!對此,閨蜜都已經快崩潰了,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剛入學一週,就被老師留下來兩次,這以後要怎麼辦?

看著閨蜜那焦慮不堪的樣子,我只能勸她冷靜、冷靜、再冷靜,然後和她一起找原因,解決問題。其實一年級的孩子上課和同桌講話是很正常的,寫作業慢也是很正常的,因為孩子也許還沒有意識到自己身份的轉變,所以所謂的幼小銜接,真的不是知識上的銜接。

兒子上課一週就被老師留下來兩次,讓我焦慮的是竟然是因為這個

上課積極

放慢心態,幼小銜接必不可少

其實在這裡我說的“幼小銜接”不是指暑假的時候帶孩子去上幼小銜接班,學一些拼音啊、加減法啊,而是讓孩子在心裡上做好銜接工作。

很多家長都以為幼小銜接就是讓孩子去學習拼音、加減法,其實不然!

幼小銜接應該讓孩子銜接的首先是學習的習慣。

在孩子大班或者進入小學一年級的那個暑假就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而這個習慣就是讓孩子提前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小學6年分為三個階段,一二年級就是主要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良好的學習態度,所以如果想要孩子一開始就有較好的學習習慣,那麼就應該至少在孩子進入小學的暑假就開始有意識的培養孩子。

幼小銜接需要培養孩子哪些學習習慣

幼小銜接就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那麼需要包括哪些習慣呢?


第一:端正坐姿,正確握筆的習慣

這個看似簡單,其實至關重要,因為這個就關係到孩子書寫的速度。試想一個在幼兒園大班或者上一年級前就已經擁有良好坐姿,正確的握筆姿勢的孩子,那麼在一年級的時候書寫的速度會慢到哪裡去呢?我家孩子就是在他開始用筆塗鴉的時候就已經教給他正確的坐姿和握筆姿勢,所以才會在正是接觸到寫字的時候,從容的面對。

第二: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

這個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個學習習慣,但是卻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做得到這一點。因為這個不僅僅是包括聽講,問題出在“認真”二字上。

作為一個學生,認真聽講包括上課不講話、不睡覺、不開小差、認真記筆記等等諸如此類的小事情,所以如果在上一年級前就沒有被刻意的養成這些習慣,怎麼可能要求孩子上學後就一下子擁有了呢?對於家有幼兒園小朋友的家長來說都知道,在幼兒園就算是上課,孩子們也是七嘴八舌,嘰嘰喳喳喜鵲般的說著,笑著,鬧著。如果帶班老師嚴厲點,幼兒園的課堂也許還是可以安靜很多的,但是這樣的安靜也是和小學一節課40分鐘的安靜不一樣的。所以如果在幼小銜接或者說孩子大班的時候都沒有刻意去培養孩子這樣的習慣,那麼對於孩子上課講話諸如此類的現象,當然就是很正常的了。

兒子上課一週就被老師留下來兩次,讓我焦慮的是竟然是因為這個

這樣的課堂和幼兒園是完全不同的

第三:及時完成任務的習慣

這個學校習慣個人覺得也是應該在孩子幼兒園大班或者幼小銜接的時候就應該培養的,原因很簡單,如果之前沒有這樣的一個習慣,那麼孩子在準時、及時、按時完成作業這一項上就會狀況百出。

也許有人說孩子在上小學之前都沒有作業的呀,是的,肯定很多孩子在上學之前都是沒有作業的,我家的也是如此。但是並不等於不能培養這樣一個習慣。比如可以讓孩子在畫畫或者唱歌,甚至在玩的時候給他一個時間點,和他約好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好這樣的事情,那麼孩子就多多少少有了時間觀念。等到上學,老師規定這個做作業必須在下課前完成,那麼他至少知道這個事情是必須在下課前做完的,那麼也就不存在沒有及時完成作業這樣的情況了。

如果幼小銜接你沒有做好前面的事情,那麼現在你要做的就只是坦然面對,並且開始著手培養孩子的這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