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上课一周就被老师留下来两次,让我焦虑的是竟然是因为这个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是父母最好的名片!关注我,家有小学生的高中语文教师和你一起做最好的老师,养育最好的孩子!

儿子上课一周就被老师留下来两次,让我焦虑的是竟然是因为这个

学校孩子

周五下班较早,于是悠哉悠哉的晃到孩子学校门口,准备接孩子放学。

4:30下课铃响了,原本就比较热闹的校门口人群更加稠密,值班老师拿着小喇叭播报着排队出来走到门口的班级名称,我和孩子同学的妈妈们聊天,等着孩子们出来。时间就在我们的闲聊中一点点溜走,4:50,孩子们出来了,我却在接到孩子的时候接到了闺蜜的电话,她焦急的问我有没有看到她一年级的儿子。我以为是她到得晚,被孩子爸爸或者孩子奶奶接走了,结果一会儿又接到她电话,说孩子被老师留下来了,她现在正在教室里陪孩子……

这已经是这周的第二次被留下来了吧?第一次是因为孩子上课讲话,被班主任留下来训话;这次,据说是因为写作业太慢,其他小朋友早就完成了,而他还没有写到一半!对此,闺蜜都已经快崩溃了,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一周,就被老师留下来两次,这以后要怎么办?

看着闺蜜那焦虑不堪的样子,我只能劝她冷静、冷静、再冷静,然后和她一起找原因,解决问题。其实一年级的孩子上课和同桌讲话是很正常的,写作业慢也是很正常的,因为孩子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份的转变,所以所谓的幼小衔接,真的不是知识上的衔接。

儿子上课一周就被老师留下来两次,让我焦虑的是竟然是因为这个

上课积极

放慢心态,幼小衔接必不可少

其实在这里我说的“幼小衔接”不是指暑假的时候带孩子去上幼小衔接班,学一些拼音啊、加减法啊,而是让孩子在心里上做好衔接工作。

很多家长都以为幼小衔接就是让孩子去学习拼音、加减法,其实不然!

幼小衔接应该让孩子衔接的首先是学习的习惯。

在孩子大班或者进入小学一年级的那个暑假就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而这个习惯就是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小学6年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就是主要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态度,所以如果想要孩子一开始就有较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就应该至少在孩子进入小学的暑假就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孩子。

幼小衔接需要培养孩子哪些学习习惯

幼小衔接就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那么需要包括哪些习惯呢?


第一:端正坐姿,正确握笔的习惯

这个看似简单,其实至关重要,因为这个就关系到孩子书写的速度。试想一个在幼儿园大班或者上一年级前就已经拥有良好坐姿,正确的握笔姿势的孩子,那么在一年级的时候书写的速度会慢到哪里去呢?我家孩子就是在他开始用笔涂鸦的时候就已经教给他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所以才会在正是接触到写字的时候,从容的面对。

第二: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学习习惯,但是却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做得到这一点。因为这个不仅仅是包括听讲,问题出在“认真”二字上。

作为一个学生,认真听讲包括上课不讲话、不睡觉、不开小差、认真记笔记等等诸如此类的小事情,所以如果在上一年级前就没有被刻意的养成这些习惯,怎么可能要求孩子上学后就一下子拥有了呢?对于家有幼儿园小朋友的家长来说都知道,在幼儿园就算是上课,孩子们也是七嘴八舌,叽叽喳喳喜鹊般的说着,笑着,闹着。如果带班老师严厉点,幼儿园的课堂也许还是可以安静很多的,但是这样的安静也是和小学一节课40分钟的安静不一样的。所以如果在幼小衔接或者说孩子大班的时候都没有刻意去培养孩子这样的习惯,那么对于孩子上课讲话诸如此类的现象,当然就是很正常的了。

儿子上课一周就被老师留下来两次,让我焦虑的是竟然是因为这个

这样的课堂和幼儿园是完全不同的

第三:及时完成任务的习惯

这个学校习惯个人觉得也是应该在孩子幼儿园大班或者幼小衔接的时候就应该培养的,原因很简单,如果之前没有这样的一个习惯,那么孩子在准时、及时、按时完成作业这一项上就会状况百出。

也许有人说孩子在上小学之前都没有作业的呀,是的,肯定很多孩子在上学之前都是没有作业的,我家的也是如此。但是并不等于不能培养这样一个习惯。比如可以让孩子在画画或者唱歌,甚至在玩的时候给他一个时间点,和他约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这样的事情,那么孩子就多多少少有了时间观念。等到上学,老师规定这个做作业必须在下课前完成,那么他至少知道这个事情是必须在下课前做完的,那么也就不存在没有及时完成作业这样的情况了。

如果幼小衔接你没有做好前面的事情,那么现在你要做的就只是坦然面对,并且开始着手培养孩子的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