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代——商国入主中原时期的“国际环境”

夏联盟主的部落势力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就是崇国本部的同姓方国,诸如有崇氏、褒氏、斟灌氏、斟鄩氏、杞氏、缯氏、莘氏、戈氏、有扈氏等等。他们分布在今天的河南中西部,以及在关中有一块飞地。第二个就是与崇族人血统相近、语言相近的其他东羌方国,诸如有虞氏、陶唐氏、皮氏等等。他们基本上分布在关中东部、晋西南和豫西地区。第三个就是与崇族人政治关系最为密切的夷人方国,诸如己姓的昆吾氏各部、风姓的有莘氏各部,以及嬴姓的葛国。他们基本上分布在今天的河南东部和北部。第四个就是与崇族人关系忽远忽近的东夷、淮夷方国,诸如畎夷、白夷、玄夷、风夷、赤夷、黄夷等九夷。他们基本上分布在今天的山东中西部和淮河流域。

上古时代——商国入主中原时期的“国际环境”

在这四个部分的势力中,古崇国作为夏联盟的核心自不用说,中原夷人方国在政治关系上与崇国密切,是古崇国的左膀,其余东羌方国在血统、语言上与古崇国亲近,是古崇国的右臂,这三大势力才是夏联盟的稳定成员。而东夷、淮夷各方国部落,与古崇国的关系时近时远,勉强可以算作夏联盟的一部分,稍微严格一些,就要被划分到夏联盟之外了。按照稍微严格的划分,夏联盟的范围仅仅局限于中原、关中和晋西南,面积只有不到20万平方公里,恰好是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与此相对应的,东夷、淮夷分布的山东、皖苏北地区,恰好是岳石文化的分布范围。

上古时代——商国入主中原时期的“国际环境”

在夏时代后期,东夷淮夷各部臣服古崇国,但是在商国攻打古崇国的战争中,这些夷人部落始终处在观望状态,可见他们与古崇国关系实质上是很疏远的。再加上考古上发现双方的文化差异很大,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可以确定夷夏分属不同的族群集团,夷夏的关系仅仅是在夏时代末期一度友好而已。商国在攻打古崇国的过程中,联姻了有莘氏,攻灭了葛国,驱逐了昆吾、顾国和韦国,风姓的其他各国处在观望状态,晋西南和关中的东羌方国是远水不解近火,东夷淮夷方国更是不搀和夏商之间的战争。到商国攻占夏都时,商国等于只击败了夏联盟最核心的势力,而夏联盟的外围势力,还围在商国的周边。在东方,有莘氏已经成了商国的盟友,韦国、顾国虽然被商国打败驱逐,迁徙到豫东北一带,但是实力还在,彭国、有仍氏在豫东南,虽然没有帮助古崇国抵抗商国,但也并没有臣服商国,处在观望状态。在西方,古崇国各部、昆吾氏逃往关中、商洛地区,与有扈氏会合,豫西、晋西南还有老牌强国古虞国和古唐国,以及其他方国部落,实力依旧强大,时刻可能打回中原来。

上古时代——商国入主中原时期的“国际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商国的君主大乙(也就是成汤)没有给西迁的古崇国留下喘息之机,一鼓作气向西追击。商军越过崤山,进入崤函谷地,由这里北上,进入汾河盆地(或者是渡过黄河,从中条山王屋山山口向西进入汾河盆地),打败了虞、唐两国,并且摧毁了两国的都城和城邑。虞唐两国在4000年前以前的器物文化是三里桥文化和陶寺文化,古崇国兴起后,二里头文化自然也变成强势文化,向西渗透到豫西和晋西南地区,与三里桥、陶寺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陶寺古城一直延续到3600年前左右,与二里头古城几乎同时被摧毁,形成废墟。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晋西南地区也是古崇国的核心地区,崇族人的重要一支就生活在晋西南,甚至而言,晋西南地区就是古崇国真正的王畿地区。传说中的鸣条之战,更有可能发生在晋西南汾河谷地,东下冯遗址所在的地区,也就被周人称作夏墟。所以后桀是在洛阳盆地抵御商国失败后,又在晋西南重新组织军队,与商军作最后的决战。最终后桀战败,古崇国部分族人逃往关中。

上古时代——商国入主中原时期的“国际环境”

无论鸣条之战是发生在洛阳盆地,还是汾河盆地,无论是哪一种说法,共同点都是,商国征服了晋西南地区,摧毁了那里的大型城邑,扫除了西进关中的障碍。最终,或许是商军进入关中,进一步打败在关中立足未稳的新崇国,使其臣服于商,也或许是新崇国迫于商国的军威,不战而降,主动臣服于商,并且在将近600年的商时代中,成为商国最亲密的藩国之一。总而言之,流亡关中的崇国,臣服了商,夏联盟的核心和右臂已经彻底被商征服,剩下的自然就是残缺的左膀了。左膀(中原夷人方国)中,有莘氏已经与商国联姻,顾国、韦国被驱逐到了豫东北地区,剩下的就是豫东南、鲁西南地区的彭国、有仍氏、宿国等方国了。是否继续发生了战争,无从考证,但是在200年后左右,也就是3400年前,商国东方的蓝夷、班方、邳方、姺方挑衅商国,彭国、韦国随同商国出征,打败了这些挑衅的方国。这至少可以说明,商国成功的拿下了夏联盟残缺的左膀,彻底取代了古崇国在夏联盟中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商国以河北南部、河南中北部为本部领地,四周都是藩属方国和部落,东夷和淮夷各部距离遥远,对商国也没有威胁。可以说此时的商国,此时的大乙,几乎可以用高枕无忧来形容了。

上古时代——商国入主中原时期的“国际环境”

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类比为满清入主中原。大乙(即成汤)就相当于多活了十几年的皇太极,商国就相当于满清政权,古崇国就相当于明帝国。大乙先是结盟有莘氏(满清结盟科尔沁),再打败古崇国的盟友葛、温、顾、韦、昆吾(满清征服李氏朝鲜、攻灭明朝的盟友林丹汗、南明的屏障李自成),最后一鼓作气攻占夏都(满清兵分两路攻占南京),最后是追击夏联盟的残余势力,臣服唐、虞、崇等国(满清消灭南明残余势力、三藩和郑氏台湾)。所不同的是,满洲在扫清南明的残余势力之后(即占领郑氏台湾之后),十年不到,又遭遇准噶尔大军的威胁,并且从此开启与准噶尔的百年战争。而商国在扫清夏联盟的残余势力之后,没有商国版的三藩之乱,也没有很快遭遇到东夷版的准噶尔汗国,而是维持了长达170多年的和平状态,如同清朝占领台湾之后,准噶尔入侵之前的那段高枕无忧的和平时光一样。但是到170多年后(3430年前之后),商国周边的方国逐渐崛起,商国将高频率的迎接这些方国的威胁,陷入不断的战争之中,除此以外,他们还陷入了另一场危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