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貨退賠零元砍……充滿爭議的「拼多多」上市,這些問題先說清楚

北京時間7月26日深夜,成立不到三年時間的電商拼多多上市了;而且從遞交上市申請到正式敲鐘,不到1個月的時間。這一速度,被外界稱為夠“拼”的。

今年以來,中國互聯網企業進入上市潮,可拼多多受到的關注可以說最多:

除了因為年輕,更因為這是一家充滿爭議的企業——它既有飛速增長的用戶數量和交易額,也因平臺上的產品質量、真偽以及對商家的管理方式而頗受詬病。

假貨退賠零元砍……充滿爭議的“拼多多”上市,這些問題先說清楚

有意思的是,7月26日上市當天的各種細節,也讓拼多多顯得與其他互聯網公司不一樣:這一天,拼多多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崢沒有前往納斯達克所在地美國紐約敲鐘,而是讓納斯達克破天荒地送了一個敲鐘按鈕到上海,由拼多多的用戶和商家在上海、紐約兩地同時按下敲鐘按鈕;這一天,發行價19美元的拼多多也沒有像之前那些新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那樣跌跌不休,反而開盤大漲逾40%,最終報收26.7美元……

不過,股價上漲

並不能解決拼多多存在的問題

他如何回答外界最關心的三個問題↓

假貨退賠零元砍……充滿爭議的“拼多多”上市,這些問題先說清楚

問題一:“寬進嚴出”能管住假貨嗎?

“低質低價”、“假冒偽劣”是一些人對拼多多上產品的印象,甚至有人將拼多多稱之為“消費降級”。對此,拼多多采取的管理方式是“寬進嚴出”:所謂“寬”,是指商家入駐門檻不高,繳納一定的保證金並通過系統自動審核,商家就可以在平臺上發佈商品;所謂“嚴”,是指平臺對商家的後續管理很嚴格,包括對銷售問題產品、假冒產品的商家處以凍結交易金額並進行10倍罰款的懲戒。

這一管理方式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可在實際操作中頗有爭議。一方面,有媒體嘗試發現,即使堂而皇之地將假貨發佈在拼多多平臺上,也能順利通過審核;另一方面,有商家對拼多多的嚴懲方式表示不滿,認為拼多多是靠商家罰金盈利。

黃崢怎麼看這個問題?“入駐審核當然是管控的一個有效手段,但這不是最有效的手段。比如說線下經營往往需要發牌照,今天檢查是好的、就發一個牌照,但能保證明天這個店賣的東西就是好的嗎?所以平臺管理的關鍵在於有沒有能力在早期做預防,或者把問題控制在小的範圍內。”他表示,

除了“寬進嚴出”,拼多多還會動用各種資源鼓勵合法的商家、限制不合法的商家,包括為合法的商家提供更多的消費者流量、限制不合法商家的流量並加以懲戒,“基本邏輯是這樣的,這個甚至比事後的打擊和監管還要重要。”

  • 但黃崢也承認,在“寬進嚴出”和管理上,會出現一部分漏網之魚,這與淘寶起步時遭遇的問題相類似。不過他認為拼多多的優勢在於有了淘寶等其他電商平臺的經驗。

業內人士認為,拼多多的成長背景與淘寶已經有了很大的區別,不能再用“先上線再管理”的思路。事實上,依靠人工智能等新的技術手段,平臺對假貨、問題產品的篩查和處置效率應當更高。雖然說黃崢所說的用平臺各種資源鼓勵誠信、抵制違法也是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在“寬進”方面仍舊有改進的空間。

問題二:為什麼退賠的不是現金?

除了假貨外,拼多多另一個頗有爭議的做法是:當消費者在平臺上遇到商品質量問題時,平臺會對消費者進行賠償,但賠償的不是消費者購物時支付的現款,而是無門檻現金券,即消費者可以用這些現金券在拼多多平臺上再次消費。根據拼多多此前公佈的數據,相關現金券的使用率達到95%。

但問題來了:對消費者而言,遭遇一次不愉快的購物經歷後,很可能不想在相關平臺上進行再次消費,可由於拿不到現金退款,為了避免浪費,不得不二次消費;在平臺商家眼裡,拼多多會用凍結交易款等方式來處罰商家,並表示將這些錢款賠償給消費者,可最後賠的是現金券,是否意味著拼多多從商家的賠償款中獲益?

所以,“為什麼退賠的不是現金”?

“我們也想退賠現金,這樣可以給消費者更好的體驗。但是,目前受到合規的限制,還不能操作。但是我可以說,只要解決了合規的問題,肯定會直接退賠現款。”黃崢目前尚不能給出明確的時間表。

業內人士分析,拼多多所涉及的“合規”問題主要在於其在交易過程中並沒有“支付寶”這樣的第三方錢包功能。從實際使用情況看,拼多多發放的退賠現金券沒有使用條件限制,可終究限定了消費者的使用範圍。

假貨退賠零元砍……充滿爭議的“拼多多”上市,這些問題先說清楚

問題三:砍價到零元的產品靠譜嗎?

拼多多的營銷方式也讓很多人看不懂:用戶將標價上百元、上千元的商品發佈在朋友圈請親朋好友進行“砍價”後,可以以幾元錢甚至零元的代價獲得。“零元購”到底是平臺貼的錢,還是商家真的有魄力“虧本賺吆喝”呢?

記者瞭解到,“零元購”的主體還是拼多多上的商家:拿出部分商品“饋贈”消費者,但可以通過消費者的“請人砍價”模式獲得流量和人氣。同時,拼多多作為平臺也支持商家進行此類營銷,會通過流量等方式進行鼓勵。商家只是將原本的廣告費或營銷費變成了商品,不存在“虧本賺吆喝”的方式。

“零元購”的背後,是外界對拼多多模式的質疑。在招股書中,拼多多用了一個能讓美國投資人看得懂的比喻:要做“Costco(美國知名連鎖倉儲賣場,特點是銷售高性價比的產品)和迪士尼”的合體,意思是拼多多既要銷售高性價比的產品,又要像迪士尼那樣充滿樂趣、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部分。但是有人認為,

拼多多目前的商品品質與Costco仍有不小差距,而其社交電商的玩法與迪士尼更是沒什麼關係。

黃崢說,下一步,拼多多會通過技術手段實現更加精準的營銷,不僅僅為外界所說的“五環外用戶”服務,也讓更多有消費實力的精英人群選擇這一平臺。似乎是為了證明這一點,拼多多在位於上海和紐約的敲鐘現場,請來的敲鐘者中不少是受過高等教育、收入不低的白領及其家庭成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