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師大30位大學生到滬開展「就業體檢」

浙師大30位大學生到滬開展“就業體檢”

浙師大行知學院領導、教師、骨幹班成員與浙江團省委副書記、奧運會冠軍周蘇紅合影。陳韜 攝

中國經濟導報訊 記者邱愛荃 通訊員林穎 李依璇 王瀟 欒婷報道 7月16日,30名浙江師範大學行知學院的學生骨幹到上海,開展為期15天的50元“就業體檢”活動。

活動中,每名隊員用僅有的50元啟動資金在“魔都”尋找工作,賺取生存資金,適應社會生活,並嘗試運用所學專業為都市貢獻新鮮力量,實現從學院骨幹到適應社會專業人才的轉變。他們奔波於各個區,嘗試發傳單、做服務生、推廣微信二維碼等各式各樣的工作。

“一天打5份工,每餐只吃6毛錢的饅頭,出行大都靠步行。現在的我,一個半小時以內的路程,就覺得沒必要用交通工具了”實踐隊員陸毛立說,為了更大程度的節約資金,他們找尋到價格低廉的租住地,一天只吃一個饅頭,徒步尋找工作……因為一旦支付不起當日房租就會被“就業體檢”淘汰。

浙師大30位大學生到滬開展“就業體檢”

浙師大行知學院實踐隊隊員費舒穎、來瑤做茶會策劃工作。陳韜 攝

據介紹,來自設計藝術分院的費舒穎和來瑤同學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找到為茶館做設計及策劃茶會的工作。這份工作在檢驗她們自身專業技能的同時,也真正意義上的成為她們的第一份專業實踐;文學分院英語專業的盛倩雯同學設想利用都市人群的碎片化時間學習外語,並運用所學的第二外語——日語結合創新創業,建立了“一元日語零基礎”微信學習群。微信群人數的不斷遞增,為她增加了一筆小額收入,也在經營微信群時為她的二外專業水平做了一次全面的“體檢”;商學分院市場營銷專業的黃鑫同學力求突破,策劃並實踐開展小型創業。他嘗試運用商務談判思想、市場營銷等專業知識,與金華廠家進行協調合作。而成員張澤翔、葉婷婷、潘佳佳則協調上海廠家,採用廠家代發貨,運營零成本的銷售模式,以“金滬”名運用網絡平臺出售金華和上海的特產;電子商務專業的李俊同學,則起家於微信二維碼及線上APP的推廣,帶領幾名成員在一天內賺到了736元……

浙師大30位大學生到滬開展“就業體檢”

浙師大行知學院實踐隊隊員黃俊皓、馬光海做快遞員工作。陳韜 攝

15天的“就業體檢”是大學生畢業就業的縮影,是目前高校爭相開展的暑期實踐活動,富含“知行合一”實踐教育的真正內涵。通過“體檢”,學生骨幹們深入社會基層,結合專業特長就業,在體驗工作的背後他們更注重的是個人能力、專業知識水平的檢驗及提升。除此之外,“就業體檢”結束後,隊員們會將所得資金結餘作為善款捐贈給福利服務組織,並開展青年志願服務活動,將自己的所得賦予更多的社會意義。這段集合了社會生存、適應及專業實踐檢驗的生活歷程將成為貫穿這批學生骨幹一生的寶貴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