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兒子,並不需要過度的「男子漢教育」

你的兒子,並不需要過度的“男子漢教育”

1

兒子不敢坐鞦韆,就是“偽娘”?!

最近去公園,在一個比較高的鞦韆前面,一個四五歲的男孩扯著爸爸的衣角,表示不敢坐鞦韆,而爸爸在示範後說沒關係,繩子很牢很安全。

孩子依舊不肯,說太高怕摔下來。

接著爸爸開始不耐煩了,指著旁邊一個蕩得很高的男孩說:你看人家多麼勇敢,那才是男子漢呢,你像個姑娘似的,扭扭捏捏。

孩子無助的哭了,任父親一通數落就是不肯上前,後來父親無奈的將他拉走了,走之前還是喋喋不休。

諸如男子漢就應該勇敢,不應該畏縮,更不應該隨便哭等等,不然會被人笑話,會被人視作偽娘……

聽到“偽娘”這個詞,我心裡一沉,不過是不敢坐鞦韆而已,這位父親就上綱上線的給孩子貼上了“性別”偏差的標籤!

不允許害怕,不允許退縮,甚至連哭鬧都是被禁止的,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該是多大的限制!

2

少部分群體引起了大部分人的焦慮

"偽娘"一詞源自日本動漫界,是指正常男性通過女裝或被迫女裝後,達到女性化外貌的動漫角色。

在心理學中,就稱為性別認同障礙,指男孩或女孩對自己的性別排斥,而對與之相對的性別有嚮往和憧憬。

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化的開放,近幾年確實有性別特徵模糊的個人出現,從多年前超女李宇春,到快樂男聲劉著,除了視覺上耳目一新,更是給了大眾內心一個衝擊。

而當這樣的個別現象被娛樂烘托和渲染,教育界開始呼籲反偽娘教育,家長們開始感到擔憂,我的孩子會不會也有性別認同問題呢?

你的兒子,並不需要過度的“男子漢教育”

前段時間一個朋友對我說,她接到老師的電話,提醒她要多關注孩子的言行,說孩子少言寡語,又不合群,會不會性別發展障礙?

朋友聽到性別發展障礙,嚇得直冒冷汗,問我該如何解決。

據我瞭解,她的兒子除了遺傳了爸爸的內向和不善與人合作,其他沒有明顯異常。

而當老師倉促下定論,家長就會慌忙去糾正,這幾乎成了當下性別教育的怪象。

而正所謂過猶不及,如公園鞦韆旁的那個父親,一邊希望孩子勇敢,一邊又不斷的批評和打壓,只會讓孩子更加膽小怯懦,離陽光男孩越來越遠。

3

避免過度恐慌,瞭解個性特徵與性別認同障礙的不同

在大眾的認知裡,我們對男孩的期待都是陽光勇敢,女孩則要文靜優雅。

無論孩子先天如何,所有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都有同樣的期待,希望他們足夠健康,足夠符合自身的性別特徵。

而近幾年的選秀節目中頻繁出現偽娘族,女漢子現象,經由媒體的大肆渲染,發展成了大眾的焦慮,很多家長和我朋友一樣,恨不能拿著放大鏡盯著孩子看,唯恐他成為少數人中的一員。

這樣的現象應驗了心理學家李子勳的一句話:促使孩子出現問題和偏差的,往往是父母的焦慮。

而對性別認同障礙有客觀的瞭解,就是破除對孩子誤解以及走出焦慮的途徑。

你的兒子,並不需要過度的“男子漢教育”

內向膽小,低沉寡言,敏感脆弱都屬於性格特點,不屬於性別認同障礙,而性別認同障礙有以下幾點特徵;

身為男孩,卻只喜歡和女孩玩。愛收集女孩的玩具,想穿裙子,對男孩活動和玩具表示明顯的排斥。

對自己性別感到自卑和挫敗,言語和行為都流露出對另一種性別的渴望,甚至會因此產生幻想。

男孩在角色扮演遊戲中,會特別喜歡扮演女孩的角色,而且沉浸其中,有滿足感。

很顯然,無論是鞦韆男孩,還是我朋友的兒子,他們都只是缺少一些陽光和膽量而已,並沒有任何偽孃的特徵,因此父母大可不必因此驚慌。

你的兒子,並不需要過度的“男子漢教育”

4

適當引導,代替過度教育

有心理學家說,自獨生子女普及以來,父母對孩子生活上的包辦和寵溺會阻礙孩子能力的發展,而當孩子需要獨立應對困難和問題時,就會有自卑和挫敗感。

因此,與其在孩子出現怯懦和不自信的時候去指責批評他們,抑或恨鐵不成鋼的給他們貼上“偽娘”的標籤,不如調整養育風格,給孩子創造陽光積極的家庭環境,用恰當的引導,來替代過度教育。

第一:儘早灌輸性別意識

2歲是孩子自我意識萌發初期,當父母告訴孩子他的性別,並肯定他已經有了與之相符的特徵,比如帥氣,勇敢,等等,就會讓孩子接納自己性別,並以此為榮。

第二:在遊戲和服裝上做性別引導

由於過往幾十年間,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有些父母為了彌補沒有兒女雙全的遺憾,給家裡唯一的男孩穿裙子,給女孩穿西裝等等,

這其實對孩子的性別認同有混亂的影響。

正確的做法,是從小就在孩子游戲和服裝上進行強化。

給男孩玩球類和汽車類玩具,穿T恤和仔褲;給女孩玩公主類的遊戲,穿漂亮的紗裙。

這些都是在帶領他們走進自己性別角色,繼而發展出與性別相符的個性特徵來。

第三:增強父親的影響

孩子三歲以內最依賴母親,但三歲以後,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你的兒子,並不需要過度的“男子漢教育”

如果父親可以經常陪伴兒子,並對兒子多加鼓勵和肯定,那麼兒子自信和力量就會被激發出來,並且因為有對父親的追隨,更加容易發展出男性的特徵來。

女孩亦如此,經常有父親陪伴的女孩,會很享受被呵護和照顧的感覺,因此喜歡自己女性的角色,性格上也會更加趨於柔和與文靜。

有人說,養育就是一場修行,這個“修”是在修父母的心。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環境多麼複雜,我們都要堅信自己是足夠好的父母,並給孩子恰當的陪伴和支持,那麼無論我們養育的是男孩還是女孩,都能健康積極,充滿力量。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