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本來就這麼苦,而你還在作!

生活本來就這麼苦,而你還在作!

把一手好牌打爛的女孩

董倩在記者生涯裡曾遇到過一個女孩,她一步步把原本還不錯的人生牌局打成萬劫不復。

女孩叫利霞,出生在河南小鎮,家境小康。從小不喜讀書,早早出道社會闖蕩。打工期間,和一名小夥相戀。在戀情並沒有得到兩家長輩支持時,懷孕了

六個月孕檢顯示:胎兒是先天脊柱裂。醫生告知,這件事有兩種結果:第一、孩子生下來,手術成功,能基本解決問題;第二、治不好,那就是個無底洞,痛苦綿綿無絕期。

假如利霞此時決定終止妊娠,放棄沒有未來的感情,那麼人生只是走了一小段彎路,一切都還有逆轉的可能。

然而,她的理智在亢奮的情緒面前不戰而屈。

她根本沒把第二種可怕而又高概率的結果放在眼裡,她認定自己沒有那麼倒黴,屬於她的一定是第一種結局,或者還有誤診的可能。

後來的事情,完全不在利霞的預期和掌控之中。孩子出生後就得長時間住在監護室,四個月花去十幾萬。

拿不出結婚證、戶口本無法申請到新農合報銷。此時的愛情早已不知所蹤,孃家也不再向無底洞施捨分毫。

利霞走投無路,她把孩子扔在醫院,一廂情願地認為:醫院肯定會救人。結果第二天醫院把孩子送進了福利院。利霞這才發現母女無法分離,但是,她再一次陷入絕境:沒有證明,接不出孩子……

利霞的遭遇,固然讓人唏噓。

可是仔細想想,她所經歷的那些苦,哪一件不是自己的固執任性、淺薄無知導致的?在生活中,像利霞這樣因為低水平的認知能力和失控的執行力而使人生陷入僵局的情況並不少見。

低水平的認知能力和失控的執行力,有另一個名字叫“作”。人為什麼那麼作呢?

生活本來就這麼苦,而你還在作!

作是大象戰勝騎象人的結果

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曾在《象與騎象人》中揭示,人類的決策系統有兩個相對獨立的部分組成。

一部分是憑直覺和衝動作出決策的情感系統,這個系統好比一頭大象,龐大任性、桀驁不馴、追求即時滿足、重視唾手可得的快樂和利益;

另一部分是具有推理分析能力的理智系統,這個系統則好比一心想駕馭大象的騎象人,他弱小謹慎,具備惰性,擅長深思熟慮,擁有長遠的眼光。

在日常的決策過程中,如果騎象人疏於行動,而非訓練有素,就會很難駕馭大象,甚至不知不覺受控於大象的任性妄為,表現出各種作。這種現象很常見。

我記起一件事:今年世界讀書日,我在朋友圈放了一本書。文字配上封面,白紙黑字地寫著:包郵此書,贈第一個給我留地址的朋友。

結果是這樣的:第一輪,超過二十個朋友留言,想得此書。

但是沒有人留地址,而是不約而同地表露擔憂:

“還來得及麼?”

“輪不到了吧?”

“我可以麼?”

……

我提醒: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留地址。於是第二輪,大家才開始輸地址。

從這件小事透露出來,在人類決策過程中,情感系統往往先行於理智系統。

人們會率先面對情緒,再著手處理事情。而當人的大腦被情感系統俘獲時,心智的容量便會縮小,從而導致決策者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同時減弱執行控制力。

於是:

被愛情衝昏頭的利霞,沒有多餘的心智去顧及到未來才可能發生的不幸;

月初痛快花錢的人,同樣沒有能力去顧及到月末才會發生的財務虧空;

二十幾歲揮霍著青春的人也沒有空閒去想象三十幾歲可能會遭遇的職場危機……

這一切,歸根到底是大象不受騎象人束縛和制約的結果。

生活本來就這麼苦,而你還在作!

如何遠離作出來的苦

利霞的失誤在於她把主要的精力和時間放在逃避眼前的痛苦上。

維持現狀當然比忍痛割愛,脫胎換骨來得一時輕鬆,可是當問題已經像不斷惡化的腫瘤,你不去管它,它並不會消失時,逃避便毫無價值。

人隨時隨地面臨決策,如果我們沒有一個良好的決策工具,就會像利霞那樣陷入現實的深坑。

心理學者採銅在《精進》一書中提供了一個高效的決策工具。當我們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時候,可以從兩個角度評估:

一、收益值:即這件事將給當下的我帶來的收益大小——收益可以是物質層面的,也可以是精神層面的。

二、收益半衰期:即這項收益隨時間衰減的速度。

由這兩個角度把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事情分成四大類事件:

高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可能是從事你喜歡的一項運動,尋找真愛等。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比如“買買買”和“吃吃吃”,比如透支、借貸等。

低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比如閱讀、學習知識和技能等。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比如掐架,拖延,諱疾忌醫等。

當我們把大部分時間用來做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甚至是低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情時,我們就在往“生活中的苦都是自己作出來的”那條路上走去:

透支一時很爽,但很快就會付出高昂的代價了;拖延一時很愜意,但很快工作和焦慮就會堆積如山;諱疾忌醫一時很輕鬆,但很快就會病入膏肓了……

這個決策工具要告訴我們最核心的一個價值觀是,要把時間放在長半衰期的事情上,因為那樣的事情,收益是累積的;千萬不要把時間花在短半衰期的事情上,因為那樣的事情,痛苦是疊加的

生活本來就這麼苦,而你還在作!

蔡康永說過一段話: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18歲,你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躲避必要的辛苦,後來就越可能遭遇更多更大的苦難。

人生只有駕馭好內在的大象,才能遠離那些作出來的苦。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