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樓市不斷上漲,李嘉誠爲什麼加速撤離中國樓市?

何首烏21204924


李嘉誠,一代地產界的“大亨”。從其輝煌的一生觀察,從未有過敗筆。之所以在中國樓市不斷上漲的時候,果斷拋售國內樓市。可見是個未雨綢繆,見好就收的操盤高手!



自2013年,以26億元賣出廣州西城的都薈廣場。然後又以76億出售上海陸家嘴東方匯經中心;30億賣出南京國際金融大廈;次年4月,又以72億賣出北京盈科中心;8月以14.4億轉手上海盛邦國際大廈,等等一系列國內產業陸續的被他出售。


而李嘉誠突然這麼做,也可能是對未來地產行業感覺到堪憂吧!所以來了個見好就收?我想具體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

也可能是李超人感覺自己快到退休年齡了,把產業的資金交給他二孩子在國外支配發展吧!總之他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決定,又與我們何干呢?

(不知道讀友們,對於李嘉誠這樣的做法是什麼意見呢?謝謝觀看,別忘記關注一下哦!)


逍遙白帝


以李嘉誠的江湖地位和身份,要相信他做出判斷的時候,一定不只是市場經驗,而且一定是有別人看不到的信息。所以說,要相信他的判斷。

第一,樓市並沒有不斷上漲,至少就北京上海來說,房價已經降了。北京燕郊的房價已經腰斬,上海綜合來看,也已經降了20%,估計還要進一步降,政策層面的目標至少應該是恢復到2015年暴漲之前的水平。

第二,小額投資都是以小博大,追求暴利,大額投資都是安全第一。李嘉誠進入內地房地產市場的時候,房地產市場還沒有現在這麼火爆,所以他都是以比較低的價格拿到的地,現在拋掉仍然是賺的,而且是鉅額利潤。

第三,事實證明,李嘉誠的判斷是準確的,說明他作為縱橫多年的老司機,對內地房地產市場的變化把握得很準。在他大幅撤離內地房地產市場之後,內地的房地產市場就在變化,一些地產開發商也出現了問題,比如萬達也在甩賣資產變現,soho中國的潘石屹也是。

第四,雖然部分城市的房價仍然在上漲,比如成都、長沙,但是現在這種市場環境下,漲得越多,將來跌下來會越快,而且跌得越深。所以現在肯定不是買房的好時機,至少要等市場大體平穩下來之後再出手。

第五,從宏觀上說,房地產市場的環境也在變化。不僅是信貸政策的問題,還有高速工業化和城市化實際上已經結束了,能進城的人差不多都已經進了,還沒進的恐怕也不會進了。所以,一些城市已經開始出臺各種優惠羅湖政策搶人。

第六,現在通縮的風險很高,作為普通小老百姓,最好是把現金拿在手裡,不要過多投資,等待市場環境變化。尤其是對剛需人群來說,現在更不是出手買房的好時機,不要做接盤俠。


歷史頂個球


你好,嗨住租房來回答這個問題。

樓市這兩年確實漲了不少,但是作為曾經的房地產大亨——李嘉誠,做出的舉動卻有些讓人看不懂,從去年開始,他就一直在減持自己手中房地產的份額,進入18年也是在加速撤離樓市。

我覺得李嘉誠加速撤離樓市主要還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一、調控,不斷升級

從2017年3月份開始出臺樓市限購政策開始,樓市直到現在一直都處於一個“史上最嚴”的調控狀態,其調控的力度在房地產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現在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整體的樓市也基本趨於平穩,樓市繼續暴漲的態勢已經被遏制住了,這離不開讓房子迴歸居住屬性,堅持“房住不炒”的根本定位!


先是限購,再到限價,再到限貸,再到限售,一層又一層的加碼,而且調控的力度在不斷加大,起初的限購可能只是要求連續6個月以上的社保繳納證明就行,到現在很多城市都需要提供連續2年的社保繳納證明及本地戶口,這種調控力度直接把很多抱著投資心態的外地炒房客給拒之門外,也使得目前各熱點城市的房價得以平穩下來,部分城市房價還稍有回落,也是調控效果初顯!


二、人口老齡化

人口老齡化是我們未來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難題,可能我們普通人沒有考慮那麼多,只是看到目前各個售樓部買房、看房的人還是很多,並沒有考慮到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後人口的一個變化!

而為什麼李嘉誠能成功,這與他擁有其常人所不能及的敏銳嗅覺,他看問題的角度和方式可能都會比我們看得更遠,更長久,這也是普通人和成功人士最本質的區別!一個只看當下,一個考慮了未來。

人口是第一生產力,也是可以決定房價走向的主要因素。人多房少,意味著供不應求,房價自然難下跌。一旦將來人口老齡化的劣勢顯現出來,那麼人少房多,供大於求,房子將不再值錢,也就沒有房價的說法了!


三、樓市風向可能變了

樓市可能風向要變了,近期不僅是李嘉誠再頻繁賣地,做為曾經的房地產大企業萬達也是在尋求轉型,不再做單一的房地產商,萬科的發展策略也有了很大的調整,這一系列的大動作,似乎都預示著我國樓市的風向已經變了,樓市不再是那個房價單一上漲的時代了!

因此,綜上所述,李嘉誠深知這一點,不賺樓市的最後一個銅錢,看好就收。這也是為什麼近期李嘉誠在加速撤離樓市的主要原因!

可能樓市風向要變了,房價不再單邊上漲,這時候出手買房肯定不太合適,畢竟現在不僅僅是買房才可以享受到高品質的住房,租房一樣也可以,甚至有過之而不及。不過租房也要找一個可靠的平臺,嗨住租房-全城房源,一網打盡,房源多,房源真。


嗨住租房


朋友,對於李嘉誠這一決策,我覺得他的做法是對的。



一則,中國房地產最火爆的時代已經過去,儘管現在不少城市房價仍在上漲,但跟前幾年甚至十年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如果再死守中國市場可能前景不是很大,賺到的利潤只會越來越薄。



二則,一種商品的自然價格屬性決定不可能只漲不跌,即便是貴重商品黃金、鑽石等也都是有漲有跌的,所以中國的房價隨著城市人口飽和和未來老年人增多及死亡,一定會有大量空置房的,到時房價還會有較大幅度的下跌。李嘉誠如果再不轉移“戰場”,硬撐中國房地產市場,恐怕前景不會太樂觀。



二則,李嘉誠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時候,中國房地產剛剛起步,國內房地產商意識不強,李嘉誠所拿到的地塊都是低價錢的,所以20多年來,李嘉誠在國內已賺得盆滿缽滿,現在將中國房地產拋掉,他仍然賺了不少的銀子,是永遠不會虧的。



四則,李嘉誠轉移投資的最重要因素是追求投資的安全,這一點比賺錢本身更重要。李嘉誠不單純是一個很精明的商人,他還很懂政治。



綜合上述因素,李嘉誠決定轉移他的投資,實踐已檢驗他的做法是對的;雖然不少國內民眾從表面上看為他感到惋惜,而事實上他選擇的這次轉移又向財富聚集之路再邁進了一大步。祝他老人家再創事業輝煌!


財經深思


首先取決於李嘉誠先生的戰略決策,李嘉誠周邊有近兩百人的各類參謀人士,涉及律師、投資專家以及其他行業精英,他曾經說過,沒有律師的認可他不會籤合同、沒有行業專家的建議他不會投資。顯然,他退出中國內地樓市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戰略轉移,90%資產轉移到歐洲尤其是英國的公共事業行業,顯示他對未來經濟的消極看法。

其次,長江實業在內地包括香港的房產基本是商業地產,利潤來源主要取決於租金以及長期囤地帶來的土地溢價賺錢,應該說他是炒地皮的高手,比開發商品房賺得更多,之所以拋售,是因為看到商業地產的日漸沒落,儘可能做好資產變現。

第三,從投資角度,他認為亞太地區的經濟增長呈現調整狀態,資產類的投資收益增長不會太理想,這一點和巴菲特有點類似,感覺到世界經濟的調整即將來到,所以大量儲備現金進入相對穩定和封閉的英國公共事業行業能夠保證企業的現金流收入,甚至連在香港的長江實業大廈也出售更能證明他的決策的穩健性。

總之,他對經濟的看法是消極的,所以變現不容易出手的樓市資產,這一點要引起我們的注意和思考。


王紅英金融期貨


從2017年3月份開始出臺樓市限購政策開始,樓市直到現在一直都處於一個“史上最嚴”的調控狀態,其調控的力度在房地產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現在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整體的樓市也基本趨於平穩,樓市繼續暴漲的態勢已經被遏制住了,這離不開讓房子迴歸居住屬性,堅持“房住不炒”的根本定位!

先是限購,再到限價,再到限貸,再到限售,一層又一層的加碼,而且調控的力度在不斷加大,起初的限購可能只是要求連續6個月以上的社保繳納證明就行,到現在很多城市都需要提供連續2年的社保繳納證明及本地戶口,這種調控力度直接把很多抱著投資心態的外地炒房客給拒之門外,也使得目前各熱點城市的房價得以平穩下來,部分城市房價還稍有回落,也是調控效果初顯!

二、人口老齡化

人口老齡化是我們未來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難題,可能我們普通人沒有考慮那麼多,只是看到目前各個售樓部買房、看房的人還是很多,並沒有考慮到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後人口的一個變化!

而為什麼李嘉誠能成功,這與他擁有其常人所不能及的敏銳嗅覺,他看問題的角度和方式可能都會比我們看得更遠,更長久,這也是普通人和成功人士最本質的區別!一個只看當下,一個考慮了未來。

人口是第一生產力,也是可以決定房價走向的主要因素。人多房少,意味著供不應求,房價自然難下跌。一旦將來人口老齡化的劣勢顯現出來,那麼人少房多,供大於求,房子將不再值錢,也就沒有房價的說法了!

三、樓市風向可能變了

樓市可能風向要變了,近期不僅是李嘉誠再頻繁賣地,做為曾經的房地產大企業萬達也是在尋求轉型,不再做單一的房地產商,萬科的發展策略也有了很大的調整,這一系列的大動作,似乎都預示著我國樓市的風向已經變了,樓市不再是那個房價單一上漲的時代了!

因此,綜上所述,李嘉誠深知這一點,不賺樓市的最後一個銅錢,看好就收。這也是為什麼近期李嘉誠在加速撤離樓市的主要原因!

可能樓市風向要變了,房價不再單邊上漲,這時候出手買房肯定不太合適,畢竟現在不僅僅是買房才可以享受到高品質的住房,租房一樣也可以,甚至有過之而不及。不過租房也要找一個可靠的平臺,嗨住租房-全城房源,一網打盡,房源多,房源真。


澤波729


為什麼呢?因為李嘉誠看到了未來。美國和日本已經有了鮮明的例子。中國現在已經開始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做衝刺。你知道小康家庭的年收入是多少嗎?年家庭收入30萬到50萬。大家都達到了沒有。返回頭說房價,有人說房價降了,我告訴你在個別城市房價高得已經非常離譜的可能會降一點,大家找一找還有哪個二三線城市的房價降了?

再說一下為什麼房地產行業會不行了吧!我再問一下國家出臺的二孩政策的目的是什麼?老齡化嚴重,日本的老齡化給我們的借鑑明白,目前以90.00後獨生子女一代為主力的買房大軍,為了組成家庭,剛性需求迫使他們成為新一代的房奴。還有一部分則是剛需就是改善性住房,為的是改善生活質量。想想大家都知道一但10後和20後獨生之女成年後,他們會需要住房嗎?一人會繼承可能最少三套住房的新生代中國人,開明,自由,自我為主導點思想。所以房子的作用就不會成為國家經濟增長的一個主要支柱了。

總結的來說吧,房價20年之內是不可能大幅下降地,但二十年之後不會成為人民的必須購買的商品了。李嘉誠看到了未來看到了中國房地產的走勢。

現在來說,買不買房是取決老百姓有沒有錢,能買房的早買了,想買房的考慮借錢買房,沒錢的想買也買不了。所以有錢的買的不管房價漲或降都會買,沒錢的漲或降都買不起。所以房地產的泡沫終究有一天會陷落。






採購聯盟


經濟存在週期性,很多投資者都有所瞭解。而樓市、股市、商品同樣具有著週期性,這樣的週期性並不被所有人所認可。有些投資者認為樓市會呈現永遠的上漲驅動,有些投資者認為股市會呈現永遠下跌的趨勢。可是真實的情況呢?

樓市存在固有的發展週期,股市也是如此。不可能一直上漲,也不可能出現一直下跌。在這裡主要講講為什麼李嘉誠加速撤離樓市?

2001年,正處於香港房地產泡沫的漩渦之中,可是有位投資者卻下手買下了(不是李嘉誠)香港市中心的一套房產。可是這位原房主卻以3000萬入手,900萬出售,當時原房主說過一句話,現在買房的都是大傻,房子再也不會上漲了。可是自2003年以後,香港樓市重新迴歸繁榮,一路上漲。

在這裡需要指明的是,樓市存在下跌,比如1997-2002年香港樓市泡沫所引起給予人的概念樓市不會再上漲的概念。2003年以後卻有出現了上漲,說明一旦經濟出現復甦、繁榮,那麼樓市也會跟隨需求的增加而上漲。

為什麼李嘉誠要撤離?因為樓市的週期。不可能存在一直上漲的商品,也不可能出現一直下跌的商品。任何商品的價格漲幅從某一階段來說是有限的。經歷了樓市的大幅上漲週期以後,是否會進入下跌通道?這是李嘉誠所擔憂的。


炒股哥說


這位同學別再貸款買房了,李嘉誠說十年後,房子將一文不值

李嘉誠在89歲時,說了這樣一段話:"這幾十年我對樓市都是這麼認為:炒樓是不行的。但是自己住的話,一般人一生買一個就好。便宜還是貴的?現在買貴一些,但是通貨膨脹等原因,過幾年你會發覺也不會買錯的。自己買樓來住是應該的。從最近的形勢,我看不出樓價會下跌。而買家根本的力量很大的。"

準確來說,李嘉誠說的是:十年後房子會變得便宜,是相對人均收入而言的,現在高價買的房屋,放到十年後,非但不保值增值,還會嚴重貶值,所以,這位同學別再貸款買房了!


1.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

為什麼不要貸款買房了呢?李嘉誠在年輕時就白手起家,一手打下了李氏江山。他說過,年輕人不要急於買房子,要是因為沒有房子女方就不結婚,那正好可以趁年輕再找一個!

他還說:不要因為自己的爸爸不是李嘉誠,就抱怨!

要知道,1940年,李嘉誠12歲,父親李雲經決定舉家逃難到香港。在他14歲時,父親因病離世,李嘉誠自幼就不免要背起一家的重擔了。22歲的李嘉誠,將自己多年積蓄和向親友籌借,成立長江塑膠廠,後來,你們大概比我更加清楚,他發達了。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辦公室掛著的對聯內容,正是左宗棠的"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也就是說我們不要常立志,要立長志,立大志,然後躬行不怠!成功後不要驕奢淫逸,要懂得惜福之道,立足高處,心懷長遠,腳踏實地!

幾乎沒有人不想成為富人,但是窮人永遠比富人多。樹挪死,人挪活,如果人真的能以更積極的方式應對生活,那麼請相信命運的安排。


2.

"沒有互聯網的製造業很快就會崩潰,

沒有製造業的互聯網也只是空中樓閣"

李嘉誠說: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三個因素,眼光、胸懷和實力。假如眼光排在第一位,那麼我們就必須有遠見。

人們對信息安全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持續增長,而第三次技術革命的主要能源是數據。

可是,偏偏還有落後者不清楚發展趨勢,早前兩個搶劫犯連搶三個超市,卻僅僅搶到了1,800元,然後被抓起來。原因是大家普遍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而沒有過多地使用現金了。

360公司董事長兼CEO周鴻禕演講時說:"現在一夜之間人工智能又成了風口,基本上每一頭豬現在都在身上打上了人工智能的標記。但他認為,今天人工智能在根本的算法上,並沒有突破。所謂的突破,實際上是有了大數據幫忙。沒有大數據的人工智能,就是空中樓閣。"

周鴻禕還提到:"物聯網固然是一個未來的風口,但是物聯網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我覺得物聯網帶給我們最大的挑戰,我覺得是兩個問題:第一個,當你用物聯網採集到各種各樣的大數據的時候,這個大數據的安全、大數據的保護就會變得非常重要。因為這時候大數據被入侵,和大數據被洩露,可能會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

的確,2018年,中國互聯網的線上流量紅利正在逐步消失,開始進入線下的流量爭奪和精細化運營的時代。網絡威脅層出不窮,這嚴重威脅到普通用戶的上網安全。沒有互聯網的製造業很快就會崩潰,沒有製造業的互聯網也只是空中樓閣。


3.

"每天如履薄冰,

但為了不忘初心,我們還在努力"

早在"中國黃頁"籌建時,馬雲就針對國內網絡現狀使出了名人營銷的招數。

《戰國策》中有個故事是這樣的:一位賣馬商將自己的駿馬趕到市場上出售,但連續三個早上都無人問津。於是,這個賣馬商為了給自己的馬打開銷路,就找來了伯樂,讓其在街上走的時候頻頻回顧賣馬商的馬。果然不久,這個商人的馬銷量大增,價格也漲了十倍。

這個故事體現的是:擁有很高的社會知名度的名人,在公眾心裡享有較高的地位和較廣泛的號召力。

正當互聯網在中國才剛出現時,人們對電腦後面所隱藏的大千世界既好奇又畏懼,害怕生活被這臺機器所控制。於是,很多人就在還沒有了解電腦原理,甚至不知道互聯網的情況下開始排斥它。在這樣的情況下,馬雲為發展該項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自己的觀點還不被認可的情況下,馬雲打出的是比爾·蓋茨這張牌。

後來,馬雲說:"我今天做的事情已經早就超出了我的能力範圍,每天如履薄冰。但為了不忘初心,我們還在努力。我們選擇美國上市是沒辦法,本來第一選擇是A股。"

不過,不忘初心雖說挺勵志的,然而,如果你的眼睛老是盯著李嘉誠或者比爾•蓋茨,每天微信裡看的都是馬雲、馬化騰的語錄,那你是不會有機會的。20歲之後要做的是好好讀好大學,然後好好工作,買房子就不要貸款買了,請您把它花在更加有價值的地方吧。


雲愛雲逮


自2013年以26億元賣出的廣州西城都薈廣場;以71.6億元售出的上海陸家嘴東方匯經中心;以30億元售出的南京國際金融中心大廈;2014年4月以72億元的價格被賣出的北京盈科中心;8月以14.4億元轉手的上海盛邦國際大廈。如果再算上之前出售的上海的核心商用物業世紀匯,再包括之前出售的超市、港口、能源等其他資產,李嘉誠近五年中套現國內資產項目達到數千億。

可能有人會笑李嘉誠傻,但是李嘉誠的投資信條中,就是不會賺到最後一分錢,就是在一場投資博弈中,李嘉誠會把最後一段利潤讓給別人去賺,他會很明確的只想留下中間一大段利潤即可。這與股市操作一樣,非要把一波牛市行情的利益都吃盡的人,最後還不是虧得很慘重的!


李嘉誠轍離中國樓市倒並不是他不看好中國經濟,他對中國的零售業、高科技行業也十分看好,從中國樓市轍資我個人歸納起來有三個原因:首先,他認為中國房地產的確有風險,但是作為商人的他卻不知道中國樓市何時會大跌,還有就是內地的對房地產政策的多變性,再加上前些年在房地產上也賺了很多錢,而這幾年拋出是落袋為安。李嘉誠僅在國內一些城市買地,囤積起來,等價格漲上去再出售,這一塊都賺翻了天。

再者,支持小兒子李澤楷到歐州國家去發展。中國內地的事業留給大兒子李澤矩,那麼小兒子李澤楷善於與西方國家打交道,就給小兒子投點錢,說不定小兒子在海外創業,能超越他的父輩呢!所以,李嘉誠這些年買房產的錢都投給了小兒子李澤楷海外的事業。

近年來,李嘉誠旗下和黃獲批在倫敦發展涉及達10億英鎊(約129億港元)的綜合房地產項目,在倫敦金絲雀碼頭以東3.2公里的英國海軍船塢舊所在地特福德,發展包括3500個住宅單位的多層大廈,以及寫字樓、商店、餐廳及酒店。而李嘉誠要想購買更多的歐洲房地產和基礎設施項目,不將國內地產出售恐怕目的難以達成。

最後,李嘉誠已經年逾9旬,他要安排好身後事,在他退休之前,基本把內地的房地產都給出清,儘管內地一些人對他多有責怪,但是這個罵名由李嘉誠擔當了,那的二個兒子就沒有任何不良名聲,這樣在內地開展事業更加有效,李嘉誠在內地賣房,主要是在退休之前,長江實業擺脫對房地產的依賴,給長子李澤矩創造一個良好的經營環境,並且將自己的資產進行重新安置,使其更加優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