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國考行測類比推理題文學常識考點

在行測類比推理邏輯題目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文學常識的考點,今天中公教育專家來帶大家看看這道題目:

【例】司馬遷:《史記》A. 司馬光:《資治通鑑》 B. 羅貫中:《三國演義》C. 吳承恩:《西遊記》 D. 班超:《漢書》我們知道,《史記》的作者是司馬遷。《資治通鑑》的作者是司馬光,且《史記》和《資治通鑑》都屬於史書,故A正確;《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屬於小說,不如A項與題幹邏輯關係更為相似;《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屬於小說;D項錯誤,《漢書》的作者是班固。故選A。

這道題目中考查了關於作品和作者的一些題目,同時也題型考生們,在類比推理的考試中涉及到了一些文學常識,那麼接下來中公教育專家簡單為大家小結一下:

《三國演義》: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所作。

《西遊記》:明代吳承恩所著。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是魔幻現實主義的開創作品。

《水滸傳》:中國歷史上第一篇以白話文寫成的章回體小說,作者施耐庵。

《紅樓夢》:曹雪芹所著,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章回體長篇小說該書系統總結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文化、制度,對封建社會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性質的理想和主張。

除了四大名著外,也簡單總結一下四書:

《論語》: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所著。主張“禮”和“仁”,呼籲恢復“周禮”,主張“克己復禮”,維護等級名分;重視倫理道德教 育和人的自身修養;提倡“以德治國”;提出“以和為 貴”;在教育上,首創私學,主張“有教無類”。

《孟子》:孟子及其弟子所著。認為“仁、義、禮、智”是人們與生俱來的東西,不是從客觀存在著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仁義”是孟子的道德論的核心思想。

《大學》:傳為孔子弟子曾參所作。認為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中庸》:一般認為孔子的孫子子思所作。認為人性向善,要以人的內在需求為出發點和根本價值,在外部環境與條件下得到最適宜的,最恰當的,無過於不及的表達與實現。

常識很重要,平時同學們要注重積累啊!

關注東莞中公教育公眾號dgoffcn,及時獲取公考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