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論」知買賣,看懂將獲益終生!

交易者必讀:轉換一個思路思考問題

一個猶太人走進紐約的一家銀行,來到貸款部,大模大樣地坐下來。

“請問先生有什麼事情嗎?”貸款部經理一邊問,一邊打量著來人的穿著:豪華的西服、高級皮鞋、昂貴的手錶,還有鑲寶石的領帶夾子。

“我想借些錢。”

“好啊,你要借多少?”

“1美元。”

“只需要1美元?”

“不錯,只借1美元。可以嗎?”

“當然可以,只要有擔保,再多點也無妨。”

“好吧,這些擔保可以嗎?”

猶太人說著,從豪華的皮包裡取出一堆股票、國債等等,放在經理的寫字檯上。

“總共50萬美元,夠了吧?”

“當然,當然!不過,你真的只要借1美元嗎?”

“是的。”說著,猶太人接過了1美元。

“年息為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後歸還,我們可以把這些股票還給你。”

“謝謝。”

猶太人說完,就準備離開銀行。

一直在旁邊冷眼觀看的分行長,怎麼也弄不明白,擁有50萬美元的人,怎麼會來銀行借1美元?他慌慌慌張張地追上前去,對猶太人說:“啊,這位先生……”

“有什麼事情嗎?”“我實在弄不清楚,你擁有50萬美元,為什麼只借1美元?要是你想借30、40萬美元的話,我們也會很樂意的……”

“請不必為我操心。只是我來貴行之前,問過了幾家銀行,他們保險箱的租金都很昂貴。所以嘛,我就準備在貴行寄存這些股票。租金實在太便宜了,一年只須要花6美分。”

貴重物品的寄存按常理應放在金庫的保險箱裡,對許多人來說,這是惟一的選擇。但猶太商人沒有困於常理,而是另闢蹊徑,找到讓證券等鎖進銀行保險箱的辦法,從可靠、保險的角度來看,兩者確實是沒有多大區別的,除了收費不同。

通常情況下,人們是為了借款而抵押,總是希望以儘可能少的抵押爭取儘可能多的借款。

而銀行為了保證貸款的安全或有利,從不肯讓借款額接近抵押物的實際價值,所以,一般只有關於借款額上限的規定,其下限根本不用規定,因為這是借款者自己就會管好的問題。

能夠鑽這個“空子”,轉換思路思考問題,這就是猶太人在思維方式上的“精明”。

善於轉換思路思考問題,常能獲得更多的成功的機會。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論”知買賣,看懂將獲益終生!


驚醒!原來失控的不是交易,是自己!

編者按:人們都說交易市場是人性的鍊金爐,不管市場中的人們如何死去活來或是醉生夢死,市場都是那樣不緊不慢卻又冷酷無情的走著。沒有人可以改變市場,市場也不會因為誰而癲狂失控或是大發慈悲,當你感覺交易失控市場變得難以琢磨的時候,不妨思考一下失控的也許是你自己,複雜的也不過你的那顆心!

張飛之死,其實很憋屈:他不是在戰場上慷慨赴死,而是被自己的情緒殺死了。

聽到好兄弟關羽被害,他首先就抑制不住哀傷,血淚粘襟。隨後借醉鞭打士兵,要他們日夜趕造兵器,想要馬上為兄弟報仇。最後部下範疆與張達忍無可忍,只好趁張飛又再醉酒時,將他刺殺在軍營裡。

沒人否認張飛能力很大。但能力這麼大的人,最後卻得不到一個理想的結局。

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人,其實能力再大也無濟於事。

一、最該掌握的能力是控制自己

現代跟古代當然不一樣。古代的人優秀如張飛,不懂管理情緒至少還可以上沙場殺敵,只不過結局不一定好。

現代不講暴力講腦力,如果讓感性情緒控制了理性思維,有可能連混下去都難,更別說交易了。

真正優秀的人,以做事為主,傷害大局的情緒擺在一邊。控制情緒,才能成就最大的能力。

真正的天才是怎樣的,梅西和巴洛特利的差異很能說明問題。

巴洛特利天賦異稟,但脾氣火爆。在訓練時會與隊員內鬥,在比賽時會與對手球員、裁判甚至球迷衝突。而梅西則是球場上的謙謙君子。

有人評論說,如果梅西也像巴神一樣暴脾氣,動不動就罵娘動粗,他一定少不了對方球員的報復加飛鏟,最後在一次次傷病中無奈退下神壇。

而事實是直至目前為止,巴洛特利還沒拿過金球獎,儘管他已經不能稱為神童了;而梅西依然是拿獎拿到手軟的天皇。

揮霍情緒十分有性格,但也是在揮霍自己的才華。而像梅西一樣的人知道,與其將激情揮灑在外,不如省點力氣,想想如何讓自己變好。

二、自信的人,不靠情緒表達自己

能幹的人並不是沒有情緒,他們只是不被情緒所左右。“怒不過奪,喜不過予”,源於內在的自信與魄力。

《教父》裡面有句著名臺詞:“永遠不要讓家族外的人知道你的想法。”情緒易於波動、喜怒輕易形於色的人,與其說是坦率,不如說是缺乏內心歷練。

老教父的大兒子桑尼違背了父親的教條,衝動魯莽最終被人射成馬蜂窩。而小兒子麥克不動聲色,憑藉著自己的判斷,在醫院保護了父親,在餐廳報復了兇手,甚至甘願在離家萬里的西西里隱藏經年。

在該隱忍的時候隱忍,在該爆發的時候爆發,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三、再控制不住情緒,也要學著控制

林肯做總統的時候,陸軍部長向他抱怨受到一位少將的侮辱。林肯建議對方寫一封尖酸刻薄的罵信作為回敬。

信寫好了,部長要把信寄出去時,林肯問:“你在幹嘛?”

“當然是寄給他啊。”部長不解地問。

“你傻啊,快把信燒了。”林肯忙說:“我生氣的時候也是這麼做的,寫信就是為了解氣。如果你還不爽,那就再寫,寫到舒服為止!”

心裡產生負面情緒,需要疏導發洩,像林肯就用了寫信的方法。

中國古人的境界要高一點,比如像孔子,直接就是“恕”字待之,恕己恕人。做不到這麼高境界,就找一件心愛的事傾瀉所有情緒。

清代作家李漁的方法是寫字:“予無他癖,唯有著書。憂籍以消,怒籍以釋。”

鄭板橋更加直接。當他受官場擠壓、鬱郁不得志時,就提筆畫竹。畫完以後,心理舒坦了,畫藝也越發純熟,一箭雙鵰。

沒有人天生就懂得控制情緒。真正能幹的人,是時刻留意不要讓自己栽在壞情緒中。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論”知買賣,看懂將獲益終生!


數浪

一幅圖形眾人數。推演結果各不同。

千人千浪不可笑,理論自身行不通。

變幻莫測破鐵律,對對錯錯靠運蒙。

波浪也非無買點,正反N型需看清。

三浪起漲N型買,逃命賣點倒N型。

(一)波浪理論的缺陷

以上簡簡單單的幾句話,道出了投資者在數浪過程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談到波浪理論的缺陷,確實可以稱得上是漏洞百出。最終導致了相同的一幅走勢圖形,每個人數出來的浪型以及後市的推演結果各有不同。

從而也導致了千人千浪的宇宙笑話,數浪主觀性太強,成了每個人的各自啟發,永無定論。究其原因,並非愛好波浪理論的投資者學藝不精,而是波浪理論本身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波浪走勢可謂是千變萬化,所謂的波浪鐵律,在圖形實際走勢中也是經常被打破,圖形在未完成之前,似乎每一位投資者對波浪後市的推演都各有道理,而當圖形走完,雖未能按照投資者事先預想推演的結果運行。

但最終結果無論走的是何種波浪,投資者又會感覺任何波浪走勢依然合情合理。自始至終始終存在數浪應當能夠數準,卻又始終數不準總在犯錯的一種誤區。時對時錯的數浪結果,幾乎完全成了靠運氣在蒙。

(二)波浪理論的優點

雖然千人千浪,走勢變幻莫測,有失敗浪、有延長浪。即使波浪鐵律也經常被打破,每個數浪者自受啟發,但波浪理論也並非一無是處,也有自身優點存在。最起碼讓愛好波浪理論的投資者明白了推動浪與調整浪交替出現,市場總是以N字波的方式震盪運行,趨勢容易出現延續現象等等。

如一旦較大的上升推動浪形成,股價短暫調整之後,後市必有再次向上的三浪N型上攻。為投資者提供較為精確的獲利買點。反之,較大的下跌調整浪形成,股價短暫反彈之後,後市必有再次大幅N型回調下挫的可能,為投資者提供較為精確的逃命出局賣點。

①,波浪N形買點

波浪N型買點指的是正N字型三浪起漲做多買點,眾所周知,波浪走勢總是以N字波的方式運行,正所謂不買一浪買三浪,也即意味著一浪沒有完成之前不好把握,當一浪走勢明確完成之後的三浪起漲點位卻較容易發現,並能夠精準發出買點信號,為投資者提供較為精確的快速獲利機會,如下圖: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論”知買賣,看懂將獲益終生!

②波浪倒N型賣點

波浪倒N型賣點指的是股價一旦漲高之後,形成高位反轉形態的下跌趨勢,股價就有可能形成長久的N字震盪下跌行情,當下跌趨勢明確之後的每一次縮量反彈N型遇阻滯漲點位,都是投資者逃命出局的賣點信號,如下圖: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論”知買賣,看懂將獲益終生!


各浪漲跌幅度指的是個股或指數在進行波浪規則劃分時,包括推動浪和調整浪在內,每一個浪型的漲跌幅度比例。需要說明的是,每一浪的漲跌幅度比例,在個股圖形實際走勢中,並沒有精確的漲跌幅度計算方法,原因是影響股票價格波動的因素眾多,包括基本面,政策面、以及短期消息面等等。

因此,越是小級別劃分的子浪結構,漲跌幅度越難以把握。只有當波浪層級較大時,漲跌幅度的計算方法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關於今天和大家講解的各浪漲跌幅度計算方法,僅供喜歡研究波浪理論的愛好者作為一個概率性的參考。

(一)普通五浪上漲幅度

普通五浪上漲幅度指的是沒有延長浪的標準上漲五浪漲跌幅度。通常情況下,沒有延長浪的普通上漲行情三浪漲幅最大,一浪漲幅次之,五浪漲幅最小。如果把第一浪上漲幅度作為基準參照物,三浪漲幅應當接近第一浪漲幅的1.618倍附近,而五浪漲幅應當接近第一浪漲幅的0.618倍左右,如下圖: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論”知買賣,看懂將獲益終生!

(二)延長浪上漲幅度

按照波浪理論規則,在上漲五浪行情中,僅某一個推動浪可以延長,若推動一浪延長,三浪和五浪則不會重複延長。若推動三浪延長,則一浪和五浪不會重複延長。若推動五浪延長,則一浪和三浪不會重複延長。並且我們知道,推動三浪在上升推動浪中,永遠不可能是最短的一浪。

同時我們知道,延長浪的上漲幅度至少應當大於其他兩個推動浪中最長一個推動浪的1.618倍漲幅以上。也就意味著若一浪延長。則一浪漲幅至少應當大於三浪漲幅的1.618倍以上。若五浪延長,則五浪漲幅至少應當大於三浪漲幅的1.618倍以上,若三浪延長,則三浪漲幅大於另外兩個最長推動浪的1.618倍以上。

①,一浪延長上漲幅度,如下圖: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論”知買賣,看懂將獲益終生!

②,五浪延長上漲幅度,如下圖: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論”知買賣,看懂將獲益終生!

③,三浪延長上漲幅度,如下圖: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論”知買賣,看懂將獲益終生!

(三)鋸齒形調整浪回調幅度

鋸齒形調整浪多數出現在二浪位置,內部結構為5-3-5結構居多,調整幅度通常是一浪上漲幅度的0.50至0.618倍之間,如下圖: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論”知買賣,看懂將獲益終生!

(四)平臺型調整浪回調幅度

平臺型調整浪多數出現在四浪和B浪位置,內部結構為3-3-5結構居多,調整幅度通常是一浪上漲幅度的0.382至0.50之間,如下圖: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論”知買賣,看懂將獲益終生!

(五)鋸齒形內部子浪漲跌幅度

鋸齒形調整浪內部分為A、B、C三波回調,其中A浪分為5個小子浪,B浪分為3個小子浪,C浪分為5個小子浪。將A浪作為基準參照物,B浪向上反彈遇阻多數在回調A浪的0.50或0.618倍附近滯漲回落,C浪下跌幅度接近A浪下跌幅度的1.618倍左右,如下圖: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論”知買賣,看懂將獲益終生!

(六)平臺型內部子浪漲跌幅度

平臺型調整浪內部同樣分為A、B、C三波回調,其中A浪分為3個小子浪,B浪分為3個小子浪,C浪分為5個小子浪。平臺型調整浪的A、B、C三波回調漲跌幅度基本相等,如下圖: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論”知買賣,看懂將獲益終生!

(七)收斂三角形內部子浪漲跌幅度

收斂三角形調整浪和不規則收斂平臺型調整浪的外形輪廓基本相同,區別在於內部子浪結構。不規則收斂平臺型調整浪的內部結構分為a、b、c三波回調,細分子浪3-3-5結構。收斂三角形調整浪內部分為a、b、c、d、e五次波動,細分子浪3-3-3-3-3結構,但無論不規則收斂平臺型調整浪還是收斂三角型調整浪,內部細分子浪的後一浪總是前一浪波動幅度的0.618倍左右。

①,不規則收斂平臺型內部子浪漲跌幅度,如下圖: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論”知買賣,看懂將獲益終生!

②,收斂三角形調整浪的內部子浪漲跌幅度計算方法和上圖不規則收斂平臺型內部子浪漲跌幅度計算方法相同,省略畫圖。

(八)擴散三角形內部子浪漲跌幅度

擴散三角形調整浪和不規則擴散平臺型調整浪的外形輪廓基本相同,區別仍在於內部子浪結構。不規則擴散平臺型調整浪的內部結構分為a、b、c三波回調,細分子浪3-3-5結構。

擴散三角形調整浪內部分為a、b、c、d、e五次波動,細分子浪3-3-3-3-3結構,但無論不規則擴散平臺型調整浪還是擴散三角型調整浪,內部細分子浪的後一浪總是前一浪波動幅度的1.618倍左右。

①,不規則擴散平臺型內部子浪漲跌幅度,如下圖: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論”知買賣,看懂將獲益終生!

②,擴散三角形調整浪的內部子浪漲跌幅度計算方法和上圖不規則擴散平臺型內部子浪漲跌幅度計算方法相同,省略畫圖。


交易中“知行不一”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

我們經常談知行合一,談執行力,談紀律,強調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和執行的重要性,我們總以為我們很“知”,但就是不“行”,即執行力不行,執行力不行的原因可以簡單總結成“心態不好”,因為心態不好,所以不能很好地執行,導致我們無法盈利。

大部分人經常說自己執行不一,不能嚴格執行,是心態不好導致的。實則非也,實際情況是“知”,有“知”,但“知”尚且不夠、不深,如何“行”?通常情況下,由於我們的技術不過關、對基本面的理解不透徹、交易系統不完善、沒有交易計劃,導致虧損累累,凡此種種情況,在缺乏足夠自省的情況下,就很容易歸結為心態的問題。

所謂的知行不一,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為你“行”不行,而是“知”不行,不“知”,或“知”的不深,“知的不深”更為常見,其實

“知而不行,還是未知”。知和行是一體兩面,一定是在行的過程中不斷的知,知又幫我們繼續行下去。如果真的懂,那“知”會刻到你的骨子裡,形成你的價值觀,無形中左右你的交易。所以“知行不一”,大概率上是你還未知,不知或半知半解,好似知,但是知的比較淺,就認為自己知,其實沒有深刻理解知的內涵,所以無法流入血液,就不能左右交易,導致表面上看起來是“知行不一”,實際上是“知”的不夠,所以需要謙虛地學習、充實知識。

例如,你走在路上,看到地上有100元現金,你撿不?當然肯定撿。如果看到地上有一坨狗屎,你踩不?當然躲。因為你很相信,“知”的夠深,自然就會執行。行情是複雜的,但又是簡單的,行情不是漲就是跌嘛,各50%的概率,當時你的許多判斷是似是而非的,例如,去年年中以來的三輪股災爆發之前,你認為行情要跌,但把握並不大,只是模糊有這種認識,而事後行情也真的下跌了,還是大跌,所以你無意識地認為自己判斷對了,只怪自己沒有執行,沒去執行,才導致自己沒止損,或者中間又抄底。實際上,你當時的判斷是似是而非的,並沒什麼把握,是“知”的不深或不行所致,而非“執”。例如,A股從2015年6月份開始暴跌,他們說,他們早就覺得股市不對勁,要跌,想出來,但一直沒敢出,是知行不一和人性弱點作怪。其實是你的基本功有問題,你當時的判斷很模糊,把握較小,你就沒看對,只不過事後行情恰好下跌了而已,僅此而已;如果當時,你非常相信股市要下跌,把握很大,哪能允許錢白白蒸發。

一邊是懸崖,一邊是陽光大道,是個正常人都知道怎麼走,你不會去走懸崖,而是選擇走陽光大道。因為懸崖和大道是清晰可見的,很明確的“知”,這些容易導致我們執行,但現實中,我們的“知”更多的是一知半解,半瓶子晃盪,才是導致我們知行不一的元兇。 舉個例子,小時候,大人們告訴“不要觸電,危險”,但是我們不會當真,反而好奇,因為懷疑,知的淺顯,總嘗試去觸摸電。

長大後,見到電,我們會自動遠離,根本不想去觸,因為我們身邊觸電死亡的例子,以及學到的電的知識,無論從邏輯上,還是從實踐案例中,都知道電是極其危險的,此時的知是深刻、全面的,所以不用任何人警告戀們會自動遠離電,也會告訴自己的孩子不要觸碰電。

如果你明明知道這個品種供給遠不能滿足需求,價格要暴漲,你怎麼會去做空呢?而是很常識性的去做多,農民都會去買現貨囤積。如果你真正理解重倉的危害性,你也就不會重倉,你之所以還愛重倉,就是對重倉的各種弊端認識不深刻,比較淺薄,比較模糊,才導致你所謂的“知行不一”。

所以問題就清晰了,站在行情中間而言,當時你的許多判斷是似是而非的,只不過事後行情湊齊那樣走了,所以你無意識地認為自己判斷對了。說明事前還沒有做出讓自己信服的判斷,把握很小,似是而非。

所以大多數是知難行易,對事情的認知太膚淺,導致了行為與客觀規則相左,但我們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知”不深,我們總認為自己懂了很多,懂的很深,所以就容易說成“知易行難”,是心態不好所致,實則非也,那都是為自己的無知尋找藉口,恰恰證明了自己的無知無能。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論”知買賣,看懂將獲益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