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论”知买卖,看懂将获益终生!

交易者必读:转换一个思路思考问题

一个犹太人走进纽约的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大模大样地坐下来。

“请问先生有什么事情吗?”贷款部经理一边问,一边打量着来人的穿着:豪华的西服、高级皮鞋、昂贵的手表,还有镶宝石的领带夹子。

“我想借些钱。”

“好啊,你要借多少?”

“1美元。”

“只需要1美元?”

“不错,只借1美元。可以吗?”

“当然可以,只要有担保,再多点也无妨。”

“好吧,这些担保可以吗?”

犹太人说着,从豪华的皮包里取出一堆股票、国债等等,放在经理的写字台上。

“总共50万美元,够了吧?”

“当然,当然!不过,你真的只要借1美元吗?”

“是的。”说着,犹太人接过了1美元。

“年息为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归还,我们可以把这些股票还给你。”

“谢谢。”

犹太人说完,就准备离开银行。

一直在旁边冷眼观看的分行长,怎么也弄不明白,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来银行借1美元?他慌慌慌张张地追上前去,对犹太人说:“啊,这位先生……”

“有什么事情吗?”“我实在弄不清楚,你拥有50万美元,为什么只借1美元?要是你想借30、40万美元的话,我们也会很乐意的……”

“请不必为我操心。只是我来贵行之前,问过了几家银行,他们保险箱的租金都很昂贵。所以嘛,我就准备在贵行寄存这些股票。租金实在太便宜了,一年只须要花6美分。”

贵重物品的寄存按常理应放在金库的保险箱里,对许多人来说,这是惟一的选择。但犹太商人没有困于常理,而是另辟蹊径,找到让证券等锁进银行保险箱的办法,从可靠、保险的角度来看,两者确实是没有多大区别的,除了收费不同。

通常情况下,人们是为了借款而抵押,总是希望以尽可能少的抵押争取尽可能多的借款。

而银行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或有利,从不肯让借款额接近抵押物的实际价值,所以,一般只有关于借款额上限的规定,其下限根本不用规定,因为这是借款者自己就会管好的问题。

能够钻这个“空子”,转换思路思考问题,这就是犹太人在思维方式上的“精明”。

善于转换思路思考问题,常能获得更多的成功的机会。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论”知买卖,看懂将获益终生!


惊醒!原来失控的不是交易,是自己!

编者按:人们都说交易市场是人性的炼金炉,不管市场中的人们如何死去活来或是醉生梦死,市场都是那样不紧不慢却又冷酷无情的走着。没有人可以改变市场,市场也不会因为谁而癫狂失控或是大发慈悲,当你感觉交易失控市场变得难以琢磨的时候,不妨思考一下失控的也许是你自己,复杂的也不过你的那颗心!

张飞之死,其实很憋屈:他不是在战场上慷慨赴死,而是被自己的情绪杀死了。

听到好兄弟关羽被害,他首先就抑制不住哀伤,血泪粘襟。随后借醉鞭打士兵,要他们日夜赶造兵器,想要马上为兄弟报仇。最后部下范疆与张达忍无可忍,只好趁张飞又再醉酒时,将他刺杀在军营里。

没人否认张飞能力很大。但能力这么大的人,最后却得不到一个理想的结局。

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人,其实能力再大也无济于事。

一、最该掌握的能力是控制自己

现代跟古代当然不一样。古代的人优秀如张飞,不懂管理情绪至少还可以上沙场杀敌,只不过结局不一定好。

现代不讲暴力讲脑力,如果让感性情绪控制了理性思维,有可能连混下去都难,更别说交易了。

真正优秀的人,以做事为主,伤害大局的情绪摆在一边。控制情绪,才能成就最大的能力。

真正的天才是怎样的,梅西和巴洛特利的差异很能说明问题。

巴洛特利天赋异禀,但脾气火爆。在训练时会与队员内斗,在比赛时会与对手球员、裁判甚至球迷冲突。而梅西则是球场上的谦谦君子。

有人评论说,如果梅西也像巴神一样暴脾气,动不动就骂娘动粗,他一定少不了对方球员的报复加飞铲,最后在一次次伤病中无奈退下神坛。

而事实是直至目前为止,巴洛特利还没拿过金球奖,尽管他已经不能称为神童了;而梅西依然是拿奖拿到手软的天皇。

挥霍情绪十分有性格,但也是在挥霍自己的才华。而像梅西一样的人知道,与其将激情挥洒在外,不如省点力气,想想如何让自己变好。

二、自信的人,不靠情绪表达自己

能干的人并不是没有情绪,他们只是不被情绪所左右。“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源于内在的自信与魄力。

《教父》里面有句著名台词:“永远不要让家族外的人知道你的想法。”情绪易于波动、喜怒轻易形于色的人,与其说是坦率,不如说是缺乏内心历练。

老教父的大儿子桑尼违背了父亲的教条,冲动鲁莽最终被人射成马蜂窝。而小儿子麦克不动声色,凭借着自己的判断,在医院保护了父亲,在餐厅报复了凶手,甚至甘愿在离家万里的西西里隐藏经年。

在该隐忍的时候隐忍,在该爆发的时候爆发,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三、再控制不住情绪,也要学着控制

林肯做总统的时候,陆军部长向他抱怨受到一位少将的侮辱。林肯建议对方写一封尖酸刻薄的骂信作为回敬。

信写好了,部长要把信寄出去时,林肯问:“你在干嘛?”

“当然是寄给他啊。”部长不解地问。

“你傻啊,快把信烧了。”林肯忙说:“我生气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写信就是为了解气。如果你还不爽,那就再写,写到舒服为止!”

心里产生负面情绪,需要疏导发泄,像林肯就用了写信的方法。

中国古人的境界要高一点,比如像孔子,直接就是“恕”字待之,恕己恕人。做不到这么高境界,就找一件心爱的事倾泻所有情绪。

清代作家李渔的方法是写字:“予无他癖,唯有著书。忧籍以消,怒籍以释。”

郑板桥更加直接。当他受官场挤压、郁郁不得志时,就提笔画竹。画完以后,心理舒坦了,画艺也越发纯熟,一箭双雕。

没有人天生就懂得控制情绪。真正能干的人,是时刻留意不要让自己栽在坏情绪中。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论”知买卖,看懂将获益终生!


数浪

一幅图形众人数。推演结果各不同。

千人千浪不可笑,理论自身行不通。

变幻莫测破铁律,对对错错靠运蒙。

波浪也非无买点,正反N型需看清。

三浪起涨N型买,逃命卖点倒N型。

(一)波浪理论的缺陷

以上简简单单的几句话,道出了投资者在数浪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谈到波浪理论的缺陷,确实可以称得上是漏洞百出。最终导致了相同的一幅走势图形,每个人数出来的浪型以及后市的推演结果各有不同。

从而也导致了千人千浪的宇宙笑话,数浪主观性太强,成了每个人的各自启发,永无定论。究其原因,并非爱好波浪理论的投资者学艺不精,而是波浪理论本身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波浪走势可谓是千变万化,所谓的波浪铁律,在图形实际走势中也是经常被打破,图形在未完成之前,似乎每一位投资者对波浪后市的推演都各有道理,而当图形走完,虽未能按照投资者事先预想推演的结果运行。

但最终结果无论走的是何种波浪,投资者又会感觉任何波浪走势依然合情合理。自始至终始终存在数浪应当能够数准,却又始终数不准总在犯错的一种误区。时对时错的数浪结果,几乎完全成了靠运气在蒙。

(二)波浪理论的优点

虽然千人千浪,走势变幻莫测,有失败浪、有延长浪。即使波浪铁律也经常被打破,每个数浪者自受启发,但波浪理论也并非一无是处,也有自身优点存在。最起码让爱好波浪理论的投资者明白了推动浪与调整浪交替出现,市场总是以N字波的方式震荡运行,趋势容易出现延续现象等等。

如一旦较大的上升推动浪形成,股价短暂调整之后,后市必有再次向上的三浪N型上攻。为投资者提供较为精确的获利买点。反之,较大的下跌调整浪形成,股价短暂反弹之后,后市必有再次大幅N型回调下挫的可能,为投资者提供较为精确的逃命出局卖点。

①,波浪N形买点

波浪N型买点指的是正N字型三浪起涨做多买点,众所周知,波浪走势总是以N字波的方式运行,正所谓不买一浪买三浪,也即意味着一浪没有完成之前不好把握,当一浪走势明确完成之后的三浪起涨点位却较容易发现,并能够精准发出买点信号,为投资者提供较为精确的快速获利机会,如下图: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论”知买卖,看懂将获益终生!

②波浪倒N型卖点

波浪倒N型卖点指的是股价一旦涨高之后,形成高位反转形态的下跌趋势,股价就有可能形成长久的N字震荡下跌行情,当下跌趋势明确之后的每一次缩量反弹N型遇阻滞涨点位,都是投资者逃命出局的卖点信号,如下图: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论”知买卖,看懂将获益终生!


各浪涨跌幅度指的是个股或指数在进行波浪规则划分时,包括推动浪和调整浪在内,每一个浪型的涨跌幅度比例。需要说明的是,每一浪的涨跌幅度比例,在个股图形实际走势中,并没有精确的涨跌幅度计算方法,原因是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因素众多,包括基本面,政策面、以及短期消息面等等。

因此,越是小级别划分的子浪结构,涨跌幅度越难以把握。只有当波浪层级较大时,涨跌幅度的计算方法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关于今天和大家讲解的各浪涨跌幅度计算方法,仅供喜欢研究波浪理论的爱好者作为一个概率性的参考。

(一)普通五浪上涨幅度

普通五浪上涨幅度指的是没有延长浪的标准上涨五浪涨跌幅度。通常情况下,没有延长浪的普通上涨行情三浪涨幅最大,一浪涨幅次之,五浪涨幅最小。如果把第一浪上涨幅度作为基准参照物,三浪涨幅应当接近第一浪涨幅的1.618倍附近,而五浪涨幅应当接近第一浪涨幅的0.618倍左右,如下图: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论”知买卖,看懂将获益终生!

(二)延长浪上涨幅度

按照波浪理论规则,在上涨五浪行情中,仅某一个推动浪可以延长,若推动一浪延长,三浪和五浪则不会重复延长。若推动三浪延长,则一浪和五浪不会重复延长。若推动五浪延长,则一浪和三浪不会重复延长。并且我们知道,推动三浪在上升推动浪中,永远不可能是最短的一浪。

同时我们知道,延长浪的上涨幅度至少应当大于其他两个推动浪中最长一个推动浪的1.618倍涨幅以上。也就意味着若一浪延长。则一浪涨幅至少应当大于三浪涨幅的1.618倍以上。若五浪延长,则五浪涨幅至少应当大于三浪涨幅的1.618倍以上,若三浪延长,则三浪涨幅大于另外两个最长推动浪的1.618倍以上。

①,一浪延长上涨幅度,如下图: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论”知买卖,看懂将获益终生!

②,五浪延长上涨幅度,如下图: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论”知买卖,看懂将获益终生!

③,三浪延长上涨幅度,如下图: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论”知买卖,看懂将获益终生!

(三)锯齿形调整浪回调幅度

锯齿形调整浪多数出现在二浪位置,内部结构为5-3-5结构居多,调整幅度通常是一浪上涨幅度的0.50至0.618倍之间,如下图: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论”知买卖,看懂将获益终生!

(四)平台型调整浪回调幅度

平台型调整浪多数出现在四浪和B浪位置,内部结构为3-3-5结构居多,调整幅度通常是一浪上涨幅度的0.382至0.50之间,如下图: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论”知买卖,看懂将获益终生!

(五)锯齿形内部子浪涨跌幅度

锯齿形调整浪内部分为A、B、C三波回调,其中A浪分为5个小子浪,B浪分为3个小子浪,C浪分为5个小子浪。将A浪作为基准参照物,B浪向上反弹遇阻多数在回调A浪的0.50或0.618倍附近滞涨回落,C浪下跌幅度接近A浪下跌幅度的1.618倍左右,如下图: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论”知买卖,看懂将获益终生!

(六)平台型内部子浪涨跌幅度

平台型调整浪内部同样分为A、B、C三波回调,其中A浪分为3个小子浪,B浪分为3个小子浪,C浪分为5个小子浪。平台型调整浪的A、B、C三波回调涨跌幅度基本相等,如下图: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论”知买卖,看懂将获益终生!

(七)收敛三角形内部子浪涨跌幅度

收敛三角形调整浪和不规则收敛平台型调整浪的外形轮廓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内部子浪结构。不规则收敛平台型调整浪的内部结构分为a、b、c三波回调,细分子浪3-3-5结构。收敛三角形调整浪内部分为a、b、c、d、e五次波动,细分子浪3-3-3-3-3结构,但无论不规则收敛平台型调整浪还是收敛三角型调整浪,内部细分子浪的后一浪总是前一浪波动幅度的0.618倍左右。

①,不规则收敛平台型内部子浪涨跌幅度,如下图: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论”知买卖,看懂将获益终生!

②,收敛三角形调整浪的内部子浪涨跌幅度计算方法和上图不规则收敛平台型内部子浪涨跌幅度计算方法相同,省略画图。

(八)扩散三角形内部子浪涨跌幅度

扩散三角形调整浪和不规则扩散平台型调整浪的外形轮廓基本相同,区别仍在于内部子浪结构。不规则扩散平台型调整浪的内部结构分为a、b、c三波回调,细分子浪3-3-5结构。

扩散三角形调整浪内部分为a、b、c、d、e五次波动,细分子浪3-3-3-3-3结构,但无论不规则扩散平台型调整浪还是扩散三角型调整浪,内部细分子浪的后一浪总是前一浪波动幅度的1.618倍左右。

①,不规则扩散平台型内部子浪涨跌幅度,如下图: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论”知买卖,看懂将获益终生!

②,扩散三角形调整浪的内部子浪涨跌幅度计算方法和上图不规则扩散平台型内部子浪涨跌幅度计算方法相同,省略画图。


交易中“知行不一”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我们经常谈知行合一,谈执行力,谈纪律,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和执行的重要性,我们总以为我们很“知”,但就是不“行”,即执行力不行,执行力不行的原因可以简单总结成“心态不好”,因为心态不好,所以不能很好地执行,导致我们无法盈利。

大部分人经常说自己执行不一,不能严格执行,是心态不好导致的。实则非也,实际情况是“知”,有“知”,但“知”尚且不够、不深,如何“行”?通常情况下,由于我们的技术不过关、对基本面的理解不透彻、交易系统不完善、没有交易计划,导致亏损累累,凡此种种情况,在缺乏足够自省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归结为心态的问题。

所谓的知行不一,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你“行”不行,而是“知”不行,不“知”,或“知”的不深,“知的不深”更为常见,其实

“知而不行,还是未知”。知和行是一体两面,一定是在行的过程中不断的知,知又帮我们继续行下去。如果真的懂,那“知”会刻到你的骨子里,形成你的价值观,无形中左右你的交易。所以“知行不一”,大概率上是你还未知,不知或半知半解,好似知,但是知的比较浅,就认为自己知,其实没有深刻理解知的内涵,所以无法流入血液,就不能左右交易,导致表面上看起来是“知行不一”,实际上是“知”的不够,所以需要谦虚地学习、充实知识。

例如,你走在路上,看到地上有100元现金,你捡不?当然肯定捡。如果看到地上有一坨狗屎,你踩不?当然躲。因为你很相信,“知”的够深,自然就会执行。行情是复杂的,但又是简单的,行情不是涨就是跌嘛,各50%的概率,当时你的许多判断是似是而非的,例如,去年年中以来的三轮股灾爆发之前,你认为行情要跌,但把握并不大,只是模糊有这种认识,而事后行情也真的下跌了,还是大跌,所以你无意识地认为自己判断对了,只怪自己没有执行,没去执行,才导致自己没止损,或者中间又抄底。实际上,你当时的判断是似是而非的,并没什么把握,是“知”的不深或不行所致,而非“执”。例如,A股从2015年6月份开始暴跌,他们说,他们早就觉得股市不对劲,要跌,想出来,但一直没敢出,是知行不一和人性弱点作怪。其实是你的基本功有问题,你当时的判断很模糊,把握较小,你就没看对,只不过事后行情恰好下跌了而已,仅此而已;如果当时,你非常相信股市要下跌,把握很大,哪能允许钱白白蒸发。

一边是悬崖,一边是阳光大道,是个正常人都知道怎么走,你不会去走悬崖,而是选择走阳光大道。因为悬崖和大道是清晰可见的,很明确的“知”,这些容易导致我们执行,但现实中,我们的“知”更多的是一知半解,半瓶子晃荡,才是导致我们知行不一的元凶。 举个例子,小时候,大人们告诉“不要触电,危险”,但是我们不会当真,反而好奇,因为怀疑,知的浅显,总尝试去触摸电。

长大后,见到电,我们会自动远离,根本不想去触,因为我们身边触电死亡的例子,以及学到的电的知识,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实践案例中,都知道电是极其危险的,此时的知是深刻、全面的,所以不用任何人警告戀们会自动远离电,也会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要触碰电。

如果你明明知道这个品种供给远不能满足需求,价格要暴涨,你怎么会去做空呢?而是很常识性的去做多,农民都会去买现货囤积。如果你真正理解重仓的危害性,你也就不会重仓,你之所以还爱重仓,就是对重仓的各种弊端认识不深刻,比较浅薄,比较模糊,才导致你所谓的“知行不一”。

所以问题就清晰了,站在行情中间而言,当时你的许多判断是似是而非的,只不过事后行情凑齐那样走了,所以你无意识地认为自己判断对了。说明事前还没有做出让自己信服的判断,把握很小,似是而非。

所以大多数是知难行易,对事情的认知太肤浅,导致了行为与客观规则相左,但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知”不深,我们总认为自己懂了很多,懂的很深,所以就容易说成“知易行难”,是心态不好所致,实则非也,那都是为自己的无知寻找借口,恰恰证明了自己的无知无能。

一位成功交易者的感悟:“波浪理论”知买卖,看懂将获益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