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起源

若要解釋何謂區塊、區塊鏈,還得從1982年提出的拜占庭將軍問題說起。

拜占庭位於如今的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是東羅馬帝國的首都。由於當時東羅馬帝國國土遼闊,為了防禦目的,因此每個軍隊都分隔很遠,將軍與將軍之間只能靠信差傳遞消息。 在戰爭的時候,拜占庭軍隊內所有將軍和副官必需達成一致的共識,決定是否有贏的機會才去攻打敵人的陣營。但是,在軍隊內有可能存有叛徒和敵軍的間諜,左右將軍們的決定又擾亂整體軍隊的秩序。在進行共識時,結果並不代表大多數人的意見。這時候,在已知有成員謀反的情況下,其餘忠誠的將軍在不受叛徒的影響下如何達成一致的協議,拜占庭問題就此形成。

拜占庭將軍問題實際是對網絡世界容許入侵體系的模型化。

拜占庭的忠實將軍們要在叛徒存在且不抓出叛徒的情況下,使其決策形成一致。對應到通信世界中,人們要在容許一些搗亂或失效協議存在的情況下,解決問題。後來,人們發現,區塊和區塊鏈可以解決拜占庭將軍問題。

區塊鏈起源於比特幣,標誌著上輪金融危機起點的雷曼兄弟倒閉後兩週,2008年11月1日,一位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發表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一文,闡述了基於P2P網絡技術、加密技術、時間戳技術、區塊鏈技術等的電子現金系統的構架理念,這標誌著比特幣的誕生。兩個月後理論步入實踐,2009年1月3日第一個序號為0的比特幣創世區塊誕生。幾天後2009年1月9日出現序號為1的區塊,並與序號為0的創世區塊相連接形成了鏈,標誌著區塊鏈的誕生。

近年來,世界對比特幣的態度起起落落,但作為比特幣底層技術之一的區塊鏈技術日益受到重視。在比特幣形成過程中,區塊是一個一個的存儲單元,記錄了一定時間內各個區塊節點全部的交流信息。各個區塊之間通過隨機散列(也稱哈希算法)實現鏈接(chain,後一個區塊包含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隨著信息交流的擴大,一個區塊與一個區塊相繼接續,形成的結果就叫區塊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