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大數據時代,我們的生活是否很透明,隨時公布與衆

不知你是否有這樣的體驗,每天除了移動電信聯動催話費,就是各個消費過的電商平臺發來的促銷短信。萬事互聯用社交平臺的時代,短信成為留給商家們的一個聯繫消費者的渠道。還有很多推銷賣保險、賣課程、瞎忽悠的電話,很多時候我們都懷疑,是誰把我們的數據信息洩露出去了?

身處大數據時代,我們的生活是否很透明,隨時公佈與眾

3月17日,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稱,Facebook上超過5000萬用戶信息數據被一家名為''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的公司洩露,並用於推送具有針對性的內容左右美國總統大選。

身處大數據時代,我們的生活是否很透明,隨時公佈與眾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新加坡手機公司Singtech銷售的廉價手機P10會收集大量用戶的個人信息傳送給、總部位於臺北的GeneralMobile公司部署的服務器上。該手機主要在緬甸、柬埔寨等地出貨,相關信息包括手機IMEI、MAC地址、位置信息等。GMobi將這些信息作投遞廣告的精準分析之用,並會和其它合作伙伴共享。

身處大數據時代,我們的生活是否很透明,隨時公佈與眾

大家的手機中都會有不少的聯繫人、短信和通話記錄、很多的照片以及各種應用。聯繫人基本就是你的人脈信息、短信和通話記錄就是你的人際關係信息、照片就是你的隱私信息、各種應用就有可能體現出位置、職業、收入等各種信息。

大數據的確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諸多的便利,能夠極大的方便我們的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但大數據也有隱患,那就是隱私問題。目前在大數據獲取數據方面的相關的法律法規並不完善,缺少系統的、必要的監管。這也就給用戶的隱私安全埋下隱患。

身處大數據時代,我們的生活是否很透明,隨時公佈與眾

比如互聯網平臺企業內部自行利用了用戶的消費行為數據,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采取了不利於用戶的差別定價或刺激消費等行為。比如,不久前網約車、網上票務、旅行網購、酒店預訂、網購電影票、視頻網站會員等捲入“殺熟”輿情。

身處大數據時代,我們的生活是否很透明,隨時公佈與眾

據工信部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移動電話用戶淨增1964.5萬戶,總數達13.06億戶,移動電話用戶普及率達95.5部/百人,比2014年提高1部/百人。這樣龐大的用戶群,必然會成為各大數據公司希望佔有的終端,但在這其中擁有決對優勢的,卻是手機的製造商。

身處大數據時代,我們的生活是否很透明,隨時公佈與眾

此外不少用戶在售出閒置手機時,都會選擇刪除隱私文件,或者是直接將系統恢復出廠設置。其實將手機恢復到出廠設置會刪除數據的文件系統,但實際上並不會覆蓋該數據,這也就意味著第三方可以輕易的恢復你的那些數據。但切記認真清除涉及隱私錢財的數據,從而做到萬無一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