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創新扶貧模式:農產品上線不到半年,月銷售額超百萬元

“半年內,我們的線上銷售額就從每月幾萬元增長至100萬元以上!”廣東匠心果業(下簡稱“匠心果業”)負責人衛瑤激動地說,這樣的成績,證明自己的選擇是對的!2017年5月,衛瑤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入駐阿里1688平臺,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

阿里巴巴在2017年底宣佈脫貧工作已成為公司的戰略性業務,計劃在5年內投入100億元參與脫貧攻堅,探索“互聯網+脫貧”新模式,促進鄉村振興。這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加強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發展‘互聯網+農業’,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謀而合。這無疑為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也為涉農中小企業帶來一大發展機遇。

阿里巴巴創新扶貧模式:農產品上線不到半年,月銷售額超百萬元

藉助互聯網的力量,將能帶動更多農戶脫貧致富。

果企打開線上市場 將帶動更多農民脫貧致富

匠心果業是湛江市霞山區匠心貿易有限公司在阿里1688平臺開設的店鋪,於2017年5月上線,主營農產品,以水果居多。

該公司在廣東的水果基地位於茂名、徐聞兩地,輻射農戶約2200戶,面積達15000多畝。與阿里1688合作之前,匠心果業以線下銷售為主。2016年,生鮮電商崛起。本著“多一個渠道,多一條銷路”的想法,匠心果業開始了與阿里1688的合作之旅。一開始,店鋪月銷售額僅有幾萬元,相比線下銷售額,可謂“慘淡”。但衛瑤並未洩氣,他對線上銷售的前景是看好的,“要解決的只是運營問題。”

為了打開線上市場,匠心果業參加了阿里1688“尋味計劃”等幫助B類客戶提升運營和營銷效率的項目,同時開展了一系列推廣活動,“不到半年時間,銷售額就有了大幅的增長,單月銷售額突破百萬元。”衛瑤透露。

對匠心果業來說,在阿里1688平臺面向的客戶主要是中小企業,單次交易額大。“阿里1688平臺更大更專業,給了我們更多的機遇。目前線上線下年銷售總額約4850萬元。從增長趨勢看,線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衛瑤表示,藉助互聯網,匠心果業未來將能帶動更多農戶脫貧致富。

阿里巴巴創新扶貧模式:農產品上線不到半年,月銷售額超百萬元

探索“互聯網+脫貧”新模式 帶動農產品銷售

匠心果業,只是無數搭上互聯網快車得以迅速發展的中小農業企業的縮影。據介紹,阿里1688通過打造農產品電商領域的“B2B2C”模式,利用在全國的上百個服務商,為各地合作社、龍頭企業或種養殖大戶進行賦能孵化,幫助他們觸網,將農特產品銷售給淘寶賣家、微商群體或線下零售商,最終實現產業鏈的延伸和再造。

數據顯示,2017年在阿里1688國內批發平臺上,僅通過支付寶成交的農產品總額約為50億元。阿里1688方面介紹稱,批發平臺的交易模式一般是“線上詢盤線下交易”,按其內部“線上線下支付比例”的模型測算,保守估計2017年通過阿里國內批發平臺完成約300億農產品的銷售。相比2016年,阿里1688農產品交易規模增長近3倍。

國家級貧困縣甘肅省永登縣的七山綠嘉園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聯社,2016年在阿里1688的助力下,線上線下銷售額達9000餘萬元,另外還通過網絡零售平臺賣出了2000只七山羊、近6000盒土雞蛋和2000箱雜糧等,成功帶動當地1500多戶農民增收,幫助24戶殘疾戶脫貧。

阿里巴巴創新扶貧模式:農產品上線不到半年,月銷售額超百萬元

帶動逾6萬人返鄉 為鄉村振興留住人才

農村電商發展迅猛,不僅為農民開闢了增收新渠道,也為返鄉青年創新創業提供了新舞臺,為鄉村振興留住人才。

以阿里巴巴旗下的農村淘寶為例,目前服務覆蓋中國29個省共700個縣,其中包括178個國家級貧困縣和147個省級貧困縣,建立了近3萬個村級服務站,直接或間接帶動人才返鄉創業、就業超過6萬人。他們大部分年齡在35歲以下,30%左右的人擁有大專學歷,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約佔15%。人才的迴流,又反過來推動了農村電商的發展。

以1688、農村淘寶等為代表的阿里巴巴“互聯網+脫貧”模式無疑為農業供給側改革提供了新思路。阿里巴巴CEO張勇表示,只要貧困地區有好的農產品,阿里就會負責把它們賣出去。接下來,阿里將通過雲計算和大數據,為這些深山裡的好貨徹底打通供應鏈上下游的關係,讓自然的饋贈真正變成可以用於改善生活水平的財富。

南方農村報記者 李思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