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識通貨膨脹呢?通貨膨脹真的那麼可怕嗎?

雨下青茶


最近看了不少文章,表達了對央行放水會帶來通脹,導致房價上漲或物價上升,自己生活成本會上升的擔心。

我覺得有必要重新解讀,更加理性的看待經濟政策的調整。

我的觀點非常明確,適度的通貨膨脹是有利的

支出是經濟的動力,支出的多帶動的收入才多,經濟才能有動力向前運行。

而支出的基礎是我們手中的資產,可以想想,你手中的資產都來自哪裡?

工資、股票、房產、債券、黃金.....

如果工資收入增加,你現在會增加支出嗎?你的股票、證券有增值嗎?你是否是個房奴,你的房子打算賣嗎,何時能變現?黃金等其他資產有配置嗎?

如果你盤算後給出的答案和我一樣,除必須的生活需求外,我不會增加支出

在我們的支出結構中,我們除去自身的勞動所得、資本利得外,我們還可以借貸,消費未來的收入,或許我們很多人會選擇這種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但是出來混總需要還的,有借有還,這會形成一個週期。

比如你十年的借貸,現在支出的增加以為這十年後你的支出的減少,宏觀上這會形成一個經濟週期。

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該還款”的經濟階段,去槓桿的意義在於此。

所以,我們需要明確我們的經濟不是政府主動的去槓桿,而是經濟內在的規律下,我們進入了去槓桿的階段,政府順應了這種趨勢。

可以說,這是順勢而為。

該還款的階段必然帶來支出的減少,或由於收入減少,或因為債務負擔。

所以,回到央行放水對你我有什麼影響?

我覺得幫助你減輕負債

舉個簡單的例子:借貸10萬購買汽車,利息10%,期限1年,一年後還11萬,利息1萬

如果這一年通脹後,通貨膨脹率為5%,一年後你的車價值不是值10萬而是10.5萬,你依然還11萬,你實際利息為0.5萬,債務減輕。

而反過來,如果通貨緊縮,同樣為5%,一年後你的車價值為9.5,你實際支付利息為1.5萬,債務負擔加重。

我們必須明確現在我們處於一個“該還款”的階段,支出總體上就處於下降的過程,通貨導致的物價、房價的增加影響是有限的,因為我的消費動機減弱,不買,你漲不漲價對我影響有多少(必須的生活需求除外)。反而,通貨膨脹是有利於借款者的,所以,通貨膨脹並沒有那麼可怕!

多說一點,為什麼通貨膨脹強調要適度?大家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如果物價過快上漲,個人很可能增加的成本大於上述減小的債務成本,導致個人財富的減少。還是上面的例子,你的債務負擔減少了5千,如果通貨膨脹帶來了物價上升,你增加的生活成本如果超過5千,那通貨膨脹對你是不利的,這時候實際上你的支出額為0.5萬/5%=10萬,也就是說你的正常支出如果這一年中的其他支出小於10萬元,通貨膨脹是對你有利的。

更關鍵的是,支出是個人可以控制的量,如何在通貨膨脹中讓自己受益,顯而易見。

繼續假設,如果這樣,那繼續提高通貨膨脹率,不是更有利,債務全部抵消,這從借款人角度沒有問題。

但是你受益的同時,債權人(貸款人)是受損的,你減少的5千,貸款人要承擔。

如果是這樣,你債務全部抵消的同時,債權人破產。

很多時候,我們既是借款人又是貸款人,企業、銀行等機構都如此。

“該還款”的時候最擔心的是債務違約

如果債務違約,銀行會惜貸,企業不投資,個人資產縮水最終所有人的財富都會減少,從個人講,你前面的幾百萬的房產價值縮水,股票可能100塊一股只剩個位數,這是非常嚴重的後果。

一般經濟週期中,這種去槓桿週期的到來,都是在借款人違約時出現,因為人性如此,對於借來的錢看不到背後的風險。

所以,通貨膨脹要適度,而且必須保障適度通貨膨脹

更多https://www.toutiao.com/c/user/12418358426/#mid=160523648123699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