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看牽牛織女星

汪亭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鄉村夏秋之時,七夕夜裡,如此生動恬靜的情景,不免令人遐思萬千。

神秘浪漫的七夕節,因與女事關係密切,所以又叫“女兒節”。它起源於漢代,宋元之際,節日已經相當盛行。後來的唐詩宋詞裡,七夕乞巧,牛郎織女,鵲橋相會,都被屢屢提及。

鄉下的父親曾講過,在他少年的時候,每到農曆七月初七,就會舉行“七夕會”。宗室廟堂裡,張燈結綵,設置各式各樣小巧鮮豔的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全是用紙糊成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衣裳、鞋子和刺繡等,琳琅滿目,使人眼花繚亂。待到傍晚時分,家家戶戶又會端出麵點和瓜果,陳列在庭院中的几案上,邀請天上的織女來品嚐。然後,一家人便圍坐一起,觀賞著晴朗深遠的夜空中隔河相望、遙遙相對的牽牛織女星,樂滋滋地吃著各種巧食,向織女乞求智慧和巧藝。

記得兒時的七夕晚上,夜深人靜,母親便跪到葡萄架下,擺上時令瓜果和點心,朝天祭拜,祈禱全家幸福安康。隨後,我和姐姐躺在涼床上,搶吃著巧食,數著滿天繁星。母親陪坐在我們的身旁,一邊搖著蒲扇,驅趕蚊蟲;一邊細細耳語般,給我們講牛郎織女的傳說。當時,年幼懵懂的我,只是痛恨王母的狠心絕情,卻無法感受牛郎織女的相思情愛。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直到後來上學,讀了宋人秦觀的《鵲橋仙》,方才逐漸體會愛情的甜美與相思的苦澀。

如今,這樣傳統悠久的節日和習俗,即便在鄉下,也幾乎被人們遺忘。今天的我們,只知道樂此不疲地裝扮聖誕樹,吃著平安果;情人節時,送束玫瑰給愛人。可還會有誰,在七夕之夜吃巧食,牽著情人的手,遙望蒼穹,向牛郎織女求賜美滿姻緣呢?

悠悠古國,太多璀璨的民俗文化需要我們去堅守去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