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茶花的一點養護心得

十幾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見到盛開的山茶花,領略了它迷人的風采,震撼於它的美。從此開始盆栽茶花,慢慢地積累了一點經驗,又陸陸續續購進一些新品種。現將自己十幾年來從失敗中積累的一點經驗奉獻給各位初養者,供參考。

一、苗種選擇

茶花品種太多,眼花繚亂。各品種氣候適應性差異較大,生長快慢也有區別,相對而言,滇山茶耐低溫性能差一些,彩葉品種對光照要求較高,長勢慢、枝葉稀疏的品種根系生長也要緩慢一些。初養者還是應該從氣候適應性好、樹勢強健、容易管理的老品種開始,逐步摸索養護經驗,再慢慢購進一些心儀的品種,有利於少走彎路。選購茶花苗,根系至關重要,最好不要買裸根苗,應該帶部分原土。一些初養者害怕失敗,喜歡買價格比較低的扦插小苗,其實3年以上的扦插大苗好養很多,嫁接苗也應是嫁接3年以上的,不然容易形成枯枝,甚至死亡。茶花苗購買季節,最好是氣溫穩定在15-25℃的9-11月,各地略有不同,春季次之。

二、上盆

1、栽培土壤配製 盆栽茶花的一項關鍵基本功就是配製合理的栽培土。產區習慣用黃土、黃沙土或者用黃土加適量河砂、有機肥混合腐熟後上盆,茶花生長良好。家庭盆栽採用這樣的栽培土卻未必適宜,主要是這種土壤持水量大、持水時間長,家庭盆栽多放在室內、陽臺,空氣流通、光照條件等均不如露天,易造成根系長期漬水、呼吸不暢,經常澆水也容易造成土壤板結。本人常採用二種配方的栽培土,栽培效果理想。(1) 先將40%鋸木屑、30%豬糞、30%草木灰混合,澆透水,裝袋或露天腐熟6-8個月。發酵期間,每月翻動一次,翻動時發現混合料較乾燥,適當灑水。發酵好的混合料呈黑色,可以聞到淡淡的酸味而無臭味。再用30%的混合料與70%的半乾壤土或黃土、黃沙土混合成栽培土,繼續腐熟6個月。栽培土腐熟期間,每月翻動一次,如干燥應先灑水至含水量達60-70%時再翻動。有人會問,草木灰不是鹼性的嗎?茶花喜歡酸性土壤環境啊!幹嘛要如此翻動?其實鋸木屑、豬糞發酵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硫化氫、氨等臭味因子,草木灰中的氧化鉀遇水變成氫氧化鉀,與硫化氫等發生化學反應有很好的除臭效果,發酵產生大量的酸性物質能完全中和草木灰的鹼性,保持混合料不至於酸性太強,還增加了混合料的含鉀量。鋸木屑纖維素含量高,碳氮比高,單獨發酵腐熟需要很長時間,與豬糞混合,增加了氮含量,有利於發酵微生物生長繁殖,會大大縮短鋸木屑腐熟時間;糞肥中的豬、牛糞含糞鏈球菌最為豐富,糞鏈球菌分解有機質功能極強大,添加豬糞有利於混合料充分腐熟。混合料與土壤混合腐熟成栽培土過程中保持一定的含水量,除了有利於發酵外,翻動時可以讓土壤與混合料形成混合顆粒,尤其是黃土、黃砂土粘性比較強,成粒性更好。栽培土腐熟後,應曬乾保存。(2) 採用50%的黃土或黃沙土或壤土、40%枯樹葉,最好是闊葉、10%煤基渣或粗砂混合,露天堆放或袋裝腐熟,腐熟過程中每月充分翻動一次,翻動時發現混合堆料乾燥應先澆水,充分發酵10-12個月,選擇晴天過篩,曬乾保存。

這樣的栽培土,充分腐熟,PH值適中,無異味,營養全面,肥料被土壤有效包裹緩釋,有利於促進植株穩健生長,且孔隙度大,瀝水、保水性極好,即使經過2-3年,盆土仍很疏鬆,茶花根系非常健康,毛細根特別粗壯、發達。

2、上盆 茶花盆栽最好選用泥瓦盆,室內、陽臺盆栽可以採用外形美觀、透氣性不錯的陶盆。盆直徑為樹冠幅的40-50%即可,不需要太深,過大、過深,栽培土多,澆水后土難幹,容易漬水,平時移動也費勁;如果用老盆,最好先用0.1%的高錳酸鉀液浸泡消毒10分鐘。盆底孔上墊一塊大小適中的瓦片(既瀝水又利於將來茶花脫盆。脫盆時放倒茶花直接頂瓦片即可),上面加5cm厚的粗煤渣(直徑1-1.5cm以上),再加1cm厚的細煤渣(綠豆至黃豆大粒徑)作瀝水層,盆中央瀝水層應凸起一些。採用煤渣作瀝水層,具有質輕、多孔的特點,瀝水、保水、保肥性能均顯著優於石子。很多初養花友對瀝水層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少花友盆栽茶花的瀝水層都較薄,中央部分瀝水層更薄,在陰雨綿綿季節或澆水過多的情況下,特別容易形成漬水,易引起爛根、發病,甚至死亡。瀝水層上面加10-15cm的栽培土,放入茶花苗,扶正,加土至離盆沿3-4cm,輕拍盆,促進栽培土與根系結合緊密。茶花不宜栽培過深,應與原生長深度相仿,所以瀝水層上栽培土具體厚度應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如果採用混合腐熟的栽培土,土中有機質含量高,容易滋生昆蟲、蚯蚓甚至茶花害蟲,上盆時應適當添加長效土壤殺蟲劑,庭院盆栽可以用呋喃丹,室內、陽臺盆栽用樂斯本,也可以選擇其它殺蟲劑。剛購買的茶花小苗一般裹有泥漿,上盆時應先浸泡幾分鐘,讓土坨鬆軟、根系舒展,但不要浸泡過度,最好保留一些原土上盆,如果原土已潰散,變成了裸根苗,可以取潰散的原土護根,不讓根系直接接觸新栽培土,利於茶花苗長出新根,也利於根系逐步適應新栽培土,促進儘早服盆,恢復生長,十分有利於茶花成活;如果購買的是盆栽茶花,可脫盆後直接上盆,也可剔除部分原土、老根上盆。上盆後最好用灑水壺澆一次透水,乾燥栽培土上盆的,需澆二次水,第一次澆至盆底孔漏水後,等60分鐘再重複一次方可澆透,然後將茶花移至半陰半陽的地方養護30天左右進入正常管理。

三、日常管理

1、 盆栽茶花的放置與移動

初養者剛買到心儀的茶花苗,往往看得如月子中的媳婦一樣寶貝,感覺哪兒環境好就往哪搬,生怕服侍得不周到,卻常常事與願違,不是生長不好就是掛了。其實茶花還算皮實,只要通風好、空氣溼度適中、散射光充足或半陰半陽的環境就好了;但茶花的方向感比較強,特別是一些名貴品種,這是很多初養者容易忽視的地方。室內、陽臺盆栽茶花,有時候因為打掃衛生等,需要移動花盆,如果移動時改變了茶花葉片受光面,即相當於養護其它花卉時的轉盆,對於其它花卉而言,有利於形成優美株形,而茶花對此卻不能很好適應,經常搬動、改變方向,輕者生長不良,易造成落葉,重者甚至會引起死亡,特別是高溫季節,這也是愛好者常說的茶花不要經常移動,否則生長不好的主要原因;因此,茶花上盆後,應用記號筆在盆沿朝某一方向作記號,以後無論如何移動,始終保持固定朝向。如確需改變茶花受光面,改變朝向,最好在溫度低於20℃的10月份以後或春季進行,本人實踐中高溫季節每週改變10-15°,發現茶花可以承受,對生長影響不大。

2、澆水與施肥

(1)、澆水 茶花澆水,要求見幹見溼。所謂幹,應該是幹而不燥,目的是為了增加土壤透氣性,促使根系向下生長,促進植株壯實,增強抗逆性,但過於乾燥就會造成根系損傷或死亡;溼,應該是溼而潤,非潮溼,潮溼易漬水爛根,從而引發茶花疾病,甚至死亡;干與溼是相對的,總體而言,茶花喜歡土壤溼潤。相對於其它花卉,茶花根系生長較慢,上盆第一年澆水管理應特別細心,剛上盆茶花根系一般都有一定的損傷,吸收功能較差,此時水分供應不足,輕則造成落葉,重者死亡,在盆面表土略發白,即應少量澆水,保持土壤溼潤而不過溼,利於緩苗;10℃--25℃條件下細心養護2—3個月後,長出部分新根,方可進行正常澆水。從季節管理來看,春季是茶花新梢抽發的主要季節,宜保持土壤溼潤,有利於新梢抽發、展葉;新葉展開至8月下旬,應經常保持土壤稍幹,有利於促進新枝粗壯、木質化,也有很好的催蕾效果;在夏季,重點是防止缺水,所以澆則必透,最好將盆面土整理成盆沿處高、花莖基部處略凹的傾斜盆面,可有效防止根部形成乾燥土坨;但也不能澆水過度,特別是悶熱天氣,否則極易爛根,待盆面土壤明顯乾燥方可澆水;澆水宜在早晨5-6時、下午19-20時進行,利於土壤吸收水分,也容易澆透,白天澆水,水分尚未滲入盆底即被蒸發,此時的土、水溫差過大,也易造成毛細根損傷或死亡。江淮地區盆栽茶花,梅雨季節,雨水多,空氣溼度大,特別容易根部漬水、缺氧;露天養護的茶花,此階段應將盆土整理成饅頭形,利於瀝水、養根,也可以採取適當的避雨措施。秋天空氣乾燥,晝夜溫差大,是茶花花蕾膨大期,也是長勢旺盛品種的秋梢抽發期,應勤澆水,保持土壤溼潤,澆水宜在早晨6-7時,可保持較高的土溫,利於茶花根系生長和積累養分,下午或晚上澆水會降低盆土溫度,不利於根系生長。越冬期間,室內越冬茶花可保持土壤略幹,室外越冬宜保持土壤潤而不溼,冬天澆水宜在天氣晴朗、氣溫較高的上午9-10時。茶花用水,最好是清潔的天然雨水,如用自來水,應該放置7天以上;澆水時水溫應與土溫一致,特別是盛夏與寒冬;如果葉片乾淨,一般不需要葉片噴水,以免在葉面形成斑漬,影響葉片健康和光合作用。

一般不提倡雨天澆水,但我經驗是,如果土壤乾燥還是應該適當澆水。

(2)、施肥 茶花施肥,宜薄肥勤施。剛上盆的茶花,2個月以內不宜施肥,有利於新根萌發,以後逐漸施一些淡液肥,最好是化學肥料如0.1-0.2‰的磷酸二氫鉀,對於初養者,不提倡施有機肥,濃度掌握不好會對新根生長不利;3個月以後逐漸加施一些有機肥,促進根系發達。頭一年秋天上盆的茶花,經過一個冬天的緩苗,會長出部分新根,春天新梢抽發前30天左右,在盆面上撒少量新鮮餅肥,任其自然發酵,澆水時,分解出來的養分會隨水進入土壤,肥性溫和而持久,茶花容易吸收,不會發生肥生、肥濃傷根現象,也沒有臭味,沒有餅肥的可以在盆面少量撒複合肥;直徑30cm的盆,一次用新鮮餅肥30g或複合肥10g左右。正常養護的茶花,盆直徑在25-30cm的,可一次盆面施新鮮餅肥80-100g或複合肥20-25g。新梢已完全抽發、葉片已展開時,施一次壯梢、催蕾肥,最好採用複合肥與有機肥混合使用,也可單用以磷鉀肥為主的複合肥;長勢過旺、著蕾量不大的植株或品種,還應結合葉面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每週噴施一次,連續2-3次,有較好的促蕾效果。如果主要使用液肥,正常生長季節,15天左右追肥一次,最好結合澆水施用,南方伏天可以不施肥。製備液肥,發酵期應達6個月以上,發酵時料水比例1:10,再按料水總質量的1.5%添加硫酸亞鐵,可有效防止茶花發生缺鐵性黃化病,澆水時在水中加5%的發酵原液肥即可,不要過濃。室內、陽臺盆栽,施用發酵液肥,臭味難聞,不如直接盆面施新鮮餅肥、複合肥,沒有異味,也不需要頻繁施用,簡單、省事、安全、效果好;為防止餅肥在盆面發酵時滋生昆蟲,可適當混入殺蟲劑或茶皂素、苦參鹼等。大型、巨型花品種及花朵多、花蕾多的植株,在開花期養分消耗極大,此時仍需適當追施以磷鉀為主的速效無機肥,否則,易發生花朵不能完全開放、開品差、落花、落蕾現象,甚至會發生因營養耗盡導致植株死亡。

3、整形、疏蕾與護花

(1)整形 採用抹芽與修剪相結合的辦法整形,利於茶花較快形成理想樹形,可減少無效生長。新梢萌發前的抹芽,重點抹除下部近盆面的芽、方向向下生長的芽以及弱芽,同時剪除弱枝、內膛枝、近盆面枝;適當修剪陡長枝,在離枝幹3cm左右處截斷,剪口抹草木灰或多菌靈等,被剪除的是粗枝的,剪口用塑料薄膜包紮,防止剪口失水過快或淋雨影響枝幹健康。修剪、抹芽應在氣溫適中的晴天進行。生長期抹芽,開張樹形的旺長側枝於新梢近木質化時抹去頂芽,待其側芽萌發生長成筆尖狀,再抹去弱芽、過密芽,適當節位留內側芽,防止出現空膛;陡長新枝的控高,可結合扦插,在半木質化時剪除。樹形立性及樹形緊湊的,應適當多留外側的側芽,少留內側芽,防止內膛幽閉;枝條較柔軟的品種,應促進頂芽、側芽均衡生長,適當留芽,防止因枝條過多,營養不足,造成莖幹更加細弱。內膛芽一般均不保留。茶花小苗在主枝新梢達20cm左右時抹去頂芽,側枝新梢達20cm時再抹去頂芽,促進樹冠、樹形早日形成。

(2) 疏蕾 一般而言,扦插4年的茶花方可留蕾,但長勢旺盛的中、小花、微型花品種或植株3年苗留1-2個花蕾,不會影響生長;剛上盆的茶花小苗最好不留蕾,如果是大苗或嫁接苗可留1-2個蕾。很多資料介紹每枝可留一個蕾,這種說法至少是不全面的,盆栽茶花營養積累有限,應該適當少留花蕾,才能保證花大色豔,來年生長健壯。具體留蕾量可按葉片數量確定,巨型花品種至少需要30-40片葉才能留一個花蕾,大型花品種20-25片葉、中型花品種15片葉、小型花品種10葉、微型花品種6-7片葉留蕾一個;如果希望延長開花期,應該大中小花蕾各留一部分;為了花期樹形美觀,各方向、各種花蕾應各留一部分,保持分佈錯落有致,有人喜歡單盆集中一次性開放,那麼應該留大小比較一致的花蕾。一般情況下,內膛蕾、被枝葉遮住的花蕾、腋生蕾應全部疏除,留蕾宜在壯枝頂部,花朵容易開放完全,有利於欣賞;但中小型、微型花的豐花品種可留一定數量的腋生蕾、並蒂蕾,最好能保持枝條上都有花蕾。疏蕾一般在9月中下旬進行,不宜過早,萌芽性強或豐花品種可推遲至10月初(早花品種應在9月初完成疏蕾)。疏蕾應選擇晴天進行,疏蕾時用剪刀剪去花蕾的4/5即可,殘存花蕾枯萎後會自行脫落,不要硬掰,以免損傷葉芽。

盆栽茶花的一點養護心得

盆栽茶花的一點養護心得

盆栽茶花的一點養護心得

盆栽茶花的一點養護心得

盆栽茶花的一點養護心得

盆栽茶花的一點養護心得

盆栽茶花的一點養護心得

盆栽茶花的一點養護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