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就算你總對我發脾氣,我還是最喜歡你

媽媽,就算你總對我發脾氣,我還是最喜歡你

◆◆

文 | 涵涵媽

昨天吃完晚飯,涵涵爸又跑去樓道里抽菸,涵涵看見了,就開始喊:“爸爸,不是說一天只能抽兩根菸嗎?給你說了多少次了,咋就是不聽呢?”

那語氣,那神情,甚至那說出來的語言,都跟我一模一樣。

我跟老公相視一眼,笑了笑。後來,涵涵睡著了,我對他說:“那時就感覺有個照妖鏡,把我照的無處遁形,我以後得改變說話的口氣了。”

每個“有問題”的孩子背後,大多都隱藏著一個有問題的家長。孩子就像父母的一面鏡子。

很多愛發脾氣,愛扔東西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常常做著類似行為的家長。因為小孩子都是模仿學習的,而家長就是他們模仿的重點對象。

之前涵涵總是對我說:“媽媽,我很愛你,可要是你能變得再溫柔一點,我就更愛你了。”

跟涵涵發完脾氣,抱著她道歉時,她總是會說:“媽媽,沒事,我最喜歡的還是你。”

媽媽,就算你總對我發脾氣,我還是最喜歡你

有一天,我倆一起讀宮西達也的繪本《最喜歡媽媽》,讀完之後,我們緊緊地抱在了一起,因為裡面講述的就是我們的日常啊。

媽媽,就算你總對我發脾氣,我還是最喜歡你

我啊,最喜歡媽媽了。

媽媽總說:“快起床!別睡懶覺了!”

媽媽,就算你總對我發脾氣,我還是最喜歡你

要是媽媽能輕輕地抱抱我,溫柔地說“早上好”,我呢,就更喜歡媽媽了。

媽媽總說:“快去洗臉!”

媽媽,就算你總對我發脾氣,我還是最喜歡你

要是媽媽能笑嘻嘻地說:“洗了臉心情會好哦。”

我呢,就更喜歡媽媽了。

媽媽總說:“別磨磨蹭蹭的,快點穿好衣服,要晚了!”

媽媽總說:“快睡覺去!幾點了還不睡?真拿你沒辦法!”

媽媽,就算你總對我發脾氣,我還是最喜歡你

“睡不著也沒關係,一起在棉被上滾來滾去吧!”

要是媽媽這樣說,我呢,就更喜歡媽媽了。

“媽媽……晚安。”

媽媽,就算你總對我發脾氣,我還是最喜歡你

“晚安。”

媽媽也最喜歡你了。

不過……

總是對你發脾氣,對不起。

媽媽,就算你總對我發脾氣,我還是最喜歡你

謝謝你喜歡我這樣的媽媽。

謝謝你來到這個世界上。

媽媽會一直、一直、一直愛你。

這本書的譯者甜老虎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要知道,孩子每一天、每一分鐘、每一刻,都在用心跟我們交流。他們的心是完整的,投入度是百分之百的。而我們的呢?

悔恨昨天,焦慮現在,憂慮明天,還分神給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我們真正留給孩子的心,可能並沒有我們想象的多,而這裡面還往往夾雜了對孩子諸多的不滿。

我們不滿孩子每天早上都在床鋪上磨蹭,所以我們大呼小叫;我們一廂情願做了許多好吃的,孩子卻不買賬,所以我們責備他不珍惜食物;我們希望孩子乖巧懂事、通情達理,他的舉止卻時時讓我們遊走在抓狂的邊緣……然而,那些大聲叫嚷出來的語言,也許並不能真正讓孩子聽到,反而是那些溫暖柔軟的話語,才會緩緩送入孩子心中。

就像宮西達也書裡寫的那樣,孩子更喜歡聽那些溫暖的、有趣的語言。

很多時候我們都懷念孩子小的時候,給啥吃啥,教啥學啥,按時睡覺、按時吃飯,還不用鬥智鬥勇地給他“幹仗”。

可是親愛的,你忘記了嗎?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啊,他越成長就越有思想呀。

之前一個媽媽在私信問我問題,一共四段話,都是以“我希望……,他卻……”這樣的模式來說的。

你的希望,其實就是對孩子的一種控制,當孩子讓你掌控不到的時候,你就會憤怒、發火,覺得他不對。

可真是這樣嗎?如果孩子變成一個提線木偶,就是你想要的?

當然,很多時候,這真的不能怪媽媽。看看一個媽媽獨自帶娃的日常,你就明白了。

看,這就是一個全職媽媽帶娃的日常,上班的媽媽也是一樣不容易,下班後感念著老人帶娃的辛苦,勞累了一天,還得繼續忙家務忙娃,好不容易把娃哄睡了,連性生活都沒力氣過了。

之前我曾發過一個朋友圈:

媽媽,就算你總對我發脾氣,我還是最喜歡你

媽媽,就算你總對我發脾氣,我還是最喜歡你

中國女人多麼不容易呀,要上班還得帶娃,全職媽媽們一個個帶娃帶的筋疲力盡,還總是想著抽時間能不能想辦法賺點錢,貼補家用,以便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或者減輕老公負擔。

繪本《最喜歡媽媽》的作者宮西達也是日本人,日本的女人很多不用上班,專門相夫教子,有的在丈夫退休後,還會主動提出離婚,因為老孃照顧了你一輩子,為這個家付出了這麼些年,也該歇歇了。

完了之後,拿著離婚所得的豐厚補償,環遊世界去了。剩下那被人伺候了一輩子,啥都不會做,退休了還精神很空虛的老男人,實在想不開的就自殺了。

可中國的女人,常常任勞任怨大半輩子,被離婚後,還沒啥保障。很多一個人離婚後,帶著娃的,連法院判給的生活費都拿不到。

所以啊,中國的女人絕對是世界上最棒的,孩子不是當媽的一個人的,既然娃們喜歡被媽媽溫柔以待,而且老發脾氣對孩子沒好處。

那爸爸不妨也積極參與到育兒中來,讓媽媽也有換換心境的空間,她們不那麼累了,情緒得到疏解了,自然脾氣就少了,家庭就和諧了。

因為當一個人長時間地幹同一件事,得不到休息,不能換換心情,還不被理解的時候,真的沒有好脾氣。反正當媽後,我就特別理解很多醫生為啥態度不好了。

大多時候,我們真的不是非得讓老公幹什麼,更多的要的是你的覺悟和那份心。

我就發現我常常被我老公騙,他回到家稍微勤快一點,我竟然不知不覺中把啥都幹了。

當然啦,我們做媽媽的也要適當控制自己的情緒,我不是逼你做聖人,該發脾氣時,還是要發洩一下的。

但是呢,想想孩子哭喪著臉睡著後,那天使般的睡顏吧。他們畢竟還是個孩子,請允許他們慢慢成長,像孩子一樣長大。

願今天推薦的這本繪本,能讓你更深刻地理解孩子內心的呼喚和心底的需求,並且找回自己做媽媽的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