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疫苗行业到底怎么了,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明白

中国的疫苗行业到底怎么了,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明白

近日,长生生物假疫苗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一时间,家长狂翻疫苗记录本成了全网热搜词。国产疫苗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公众对疫苗的愤怒情绪达到了最高点,频出的疫苗安全事件让国人不禁思考我们国家的疫苗行业到底是怎么了。

近年来,疫苗是生物医药行业中成长最为惊人的领域,我国医药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疫苗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发展潜力巨大,可高速攀登的产量,背后却隐藏着一些致命性短板。


中国的疫苗行业到底怎么了,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明白

国内疫苗产业如日中天,研发能力却很“虚弱”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中国目前共有疫苗生产企业36家,可以生产预防27种疾病的49种疫苗,年出口能力据估计可达到10亿剂,在产能上,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疫苗生产大国。

然而, 国产疫苗在产能和关键技术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巨大的差距。如我国开发的品种大多为单价疫苗、减毒活疫苗等传统疫苗品种,而国外上市的疫苗多以联苗、灭活等新型疫苗为主。在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技术问题:见效慢、免疫抑制、前期治疗手段对疫苗使用的影响等,可见中国疫苗行业整体创新和研发能力不足。

中国的疫苗行业到底怎么了,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明白

山西省疾控中心信息管理科前科长陈涛安介绍:“所谓疫苗质量是指疫苗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我们的很多疫苗还在使用西方国家已经淘汰了很多年的技术,以仿制为主的国产疫苗品种及其品质显得异常虚弱。”我国疫苗产业启动相对较晚,整体上跟跨国公司相比较,在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有一定差距,确有一些现在仍在使用的疫苗,例如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小儿麻痹糖丸)等属于技术落后的疫苗品种。

来自世界五大疫苗企业之一赛诺菲巴斯德的董事长宇学峰也表示,目前国产疫苗虽然价格相对便宜,但和国际知名企业产品相比,在质量上仍存在着较大差距。

中国的疫苗行业到底怎么了,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明白

推进疫苗新技术应用不够积极,缺人缺钱缺政策

1.疫苗研发成本过高,国内补偿机制不完善,厂商不愿研制

一个创新疫苗的研发过程国内需要约 10 年时间,仿制或仿创疫苗的研发也需要 5-8 年时间。研发出来后,提交相关部门审批,一般新药从研发到临床到申报到审批到上市最少需要3~4年。暂不说制备疫苗的过程复杂,技术操作要求高,治疗费用较高,推广程度不高等致命因素,如此高昂的时间成本,没有任何一个厂商愿意等待。

中国的疫苗行业到底怎么了,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明白

随着技术的更新、质量标准的提高及审批程序的规范,研发费用还会继续上升。疫苗制造商发现同等研发费用的治疗药物要远远高于研发疫苗的受益,不愿意进行新疫苗研制非常正常,除非国家能给予他们一些保证,比如对疫苗的生产厂商减免税赋,比如能以巨大市场中可观的利润偿还厂商所投入的巨额投资等等。

中国的疫苗行业到底怎么了,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明白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表态:“目前疫苗的新技术不是没有,国际上也有运用,但是由于中国没有推动新技术应用的政策和体系,中国的疫苗生产技术更新很慢,甚至没有更新,一直沿用30年前的生产技术”。

中国的疫苗行业到底怎么了,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明白

2.科研人员待遇不行,圈内功利化风气盛行,人才流失严重

基础研究是开发产品的先决条件,只有长期进行基础性研究才会提出心得思路和策略。但现在的制度导致了人们太过急功近利,忽视基础研究,转而投向更容易产出成果的项目,以维持研究的继续发展与自身的生活所需。

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曾指出:“最主要的差距在人才。在免疫学领域我们给人才的待遇、空间都不行,人才流失非常严重。免疫学是基础学科,短期内是很难有产出的,中国在科研领域实行的是项目制,有项目才有钱,但有项目就要出成果,太急功近利。生物医学中免疫学是最核心的,西方的核心技术对我们是保密的。机制不改人才就留不住,留不住人才就很难有质的进步。

比如对于HIV、埃博拉病毒等近年来新发现的病原体,目前全世界发达国家正斥巨资对其从病原生物学特征到疫苗进行深入的研究,我国无论从经费支持力度、实验研究条件及科研人员总体的学术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都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的疫苗行业到底怎么了,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明白

由此可见,对疫苗的研发、制造及使用进行立法势在必行:

  • 国家应对目前有限的卫生资源分配中重点预防医学中疫苗的研发倾斜,减少审批程序,保障疫苗生产厂商的基本权益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 重视基础研究,提高科研人员待遇,培养与留住更多的创新型和高端研发人才。
  • 疫苗的研发尽可能不重复国外已有的疫苗类型或路线,根据国人体质与中国国情,建立健全疫苗质量及效果评价支撑体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