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疫苗行業到底怎麼了,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

中國的疫苗行業到底怎麼了,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

近日,長生生物假疫苗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一時間,家長狂翻疫苗記錄本成了全網熱搜詞。國產疫苗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公眾對疫苗的憤怒情緒達到了最高點,頻出的疫苗安全事件讓國人不禁思考我們國家的疫苗行業到底是怎麼了。

近年來,疫苗是生物醫藥行業中成長最為驚人的領域,我國醫藥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尤其是疫苗產業得到飛速發展,發展潛力巨大,可高速攀登的產量,背後卻隱藏著一些致命性短板。


中國的疫苗行業到底怎麼了,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

國內疫苗產業如日中天,研發能力卻很“虛弱”

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數據,中國目前共有疫苗生產企業36家,可以生產預防27種疾病的49種疫苗,年出口能力據估計可達到10億劑,在產能上,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疫苗生產大國。

然而, 國產疫苗在產能和關鍵技術上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巨大的差距。如我國開發的品種大多為單價疫苗、減毒活疫苗等傳統疫苗品種,而國外上市的疫苗多以聯苗、滅活等新型疫苗為主。在開發過程中還存在著種種技術問題:見效慢、免疫抑制、前期治療手段對疫苗使用的影響等,可見中國疫苗行業整體創新和研發能力不足。

中國的疫苗行業到底怎麼了,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

山西省疾控中心信息管理科前科長陳濤安介紹:“所謂疫苗質量是指疫苗的安全性和穩定性,而我們的很多疫苗還在使用西方國家已經淘汰了很多年的技術,以仿製為主的國產疫苗品種及其品質顯得異常虛弱。”我國疫苗產業啟動相對較晚,整體上跟跨國公司相比較,在研發、生產質量控制等方面有一定差距,確有一些現在仍在使用的疫苗,例如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小兒麻痺糖丸)等屬於技術落後的疫苗品種。

來自世界五大疫苗企業之一賽諾菲巴斯德的董事長宇學峰也表示,目前國產疫苗雖然價格相對便宜,但和國際知名企業產品相比,在質量上仍存在著較大差距。

中國的疫苗行業到底怎麼了,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

推進疫苗新技術應用不夠積極,缺人缺錢缺政策

1.疫苗研發成本過高,國內補償機制不完善,廠商不願研製

一個創新疫苗的研發過程國內需要約 10 年時間,仿製或仿創疫苗的研發也需要 5-8 年時間。研發出來後,提交相關部門審批,一般新藥從研發到臨床到申報到審批到上市最少需要3~4年。暫不說製備疫苗的過程複雜,技術操作要求高,治療費用較高,推廣程度不高等致命因素,如此高昂的時間成本,沒有任何一個廠商願意等待。

中國的疫苗行業到底怎麼了,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

隨著技術的更新、質量標準的提高及審批程序的規範,研發費用還會繼續上升。疫苗製造商發現同等研發費用的治療藥物要遠遠高於研發疫苗的受益,不願意進行新疫苗研製非常正常,除非國家能給予他們一些保證,比如對疫苗的生產廠商減免稅賦,比如能以巨大市場中可觀的利潤償還廠商所投入的鉅額投資等等。

中國的疫苗行業到底怎麼了,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王宇表態:“目前疫苗的新技術不是沒有,國際上也有運用,但是由於中國沒有推動新技術應用的政策和體系,中國的疫苗生產技術更新很慢,甚至沒有更新,一直沿用30年前的生產技術”。

中國的疫苗行業到底怎麼了,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

2.科研人員待遇不行,圈內功利化風氣盛行,人才流失嚴重

基礎研究是開發產品的先決條件,只有長期進行基礎性研究才會提出心得思路和策略。但現在的制度導致了人們太過急功近利,忽視基礎研究,轉而投向更容易產出成果的項目,以維持研究的繼續發展與自身的生活所需。

北京大學醫學部免疫學系副主任王月丹曾指出:“最主要的差距在人才。在免疫學領域我們給人才的待遇、空間都不行,人才流失非常嚴重。免疫學是基礎學科,短期內是很難有產出的,中國在科研領域實行的是項目制,有項目才有錢,但有項目就要出成果,太急功近利。生物醫學中免疫學是最核心的,西方的核心技術對我們是保密的。機制不改人才就留不住,留不住人才就很難有質的進步。

比如對於HIV、埃博拉病毒等近年來新發現的病原體,目前全世界發達國家正斥巨資對其從病原生物學特徵到疫苗進行深入的研究,我國無論從經費支持力度、實驗研究條件及科研人員總體的學術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都存在較大差距。

中國的疫苗行業到底怎麼了,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

由此可見,對疫苗的研發、製造及使用進行立法勢在必行:

  • 國家應對目前有限的衛生資源分配中重點預防醫學中疫苗的研發傾斜,減少審批程序,保障疫苗生產廠商的基本權益與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 重視基礎研究,提高科研人員待遇,培養與留住更多的創新型和高端研發人才。
  • 疫苗的研發儘可能不重複國外已有的疫苗類型或路線,根據國人體質與中國國情,建立健全疫苗質量及效果評價支撐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