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在日本快戰敗的時候,自己是作何感想?

凰殊


汪精衛在1944年11月因病去世,儘管當時日本還沒有投降,但是可以看得出來汪精衛還是後悔的。他後悔自己走錯了路,他後悔自己為了權力而成了國家的罪人,千古之下第一漢奸的恥辱他是洗不淨了。



汪精衛原本是一個熱血青年,是刺殺清朝王爺的勇士,是國父孫中山的忠實追隨者,是反革命頭頭蔣介石的頭號政敵!但是在中山艦事件後,汪精衛被蔣介石擊敗,他明白了軍隊權力的重要性!當時國民革命軍中央部隊都是蔣介石的嫡系,其他地方軍閥又不幫助汪精衛,所以汪精衛不得已選擇了與蔣介石耦合,寧漢合流標誌著國民黨中央的統一!


日寇侵華後,蔣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導致東北淪陷,華北危矣!汪精衛看到了攫取權力的好機會,最終在南京淪陷後,汪精衛打著“曲線救國”的旗號與日本侵略軍合作,收編了不少國民黨降兵,在南京成立了偽政府,協助日軍統治淪陷區!

隨著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節節勝利,國內在八路軍的頑強抵抗下,在國軍的消極抵抗下,日軍陷入戰爭泥潭之中,失敗已不可避免。汪精衛作為偽政府的領導人悔恨交加,不久身染重病而亡!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派人將汪精衛的墳墓炸掉,讓他這個大漢奸死無葬身之地!



大秦鐵鷹劍士


汪精衛:我錯了,我錯了!

國民:滾,我們不想看到你!

當時已經化作了鬼的汪精衛後不後悔我不知道,但是如果汪精衛活著的話,肯定得將腸子悔青了!但是,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汪精衛從少年英雄到革命家,到政客,到漢奸,真可謂是風雲變幻,讓汪精衛從雲端跌落深淵。汪精衛曾經是充滿熱血的少年英雄,曾經是充滿理想和抱負的跟隨孫中山左右的革命家,曾經是與蔣介石鬥得你死我活的政客,最終卻定格成了投敵賣國的漢奸,誰又能想到,政治角逐的失敗會讓這位曾經寄託著國民黨希望的“英雄”徹底沉淪?

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後,對於誰將成為孫中山的繼任者,負責為孫中山記錄遺囑的汪精衛呼聲最高,然後是廖仲愷和胡漢民,可是廖仲愷遭到暗殺,胡漢民受到牽連而退出競爭,黃埔軍校蔣介石順勢爬上來了,自此國民黨汪系與蔣系的政治角逐開始。當然,當時蔣的聲望仍然不及汪,因此汪首戰告捷。

汪蔣角逐的轉折點始於“中山艦事件”,這也讓汪精衛看到了軍權的重要,軍權即是話語權,當年袁世凱如是,如今蔣介石亦如是。

最終汪精衛選擇藉助日本勢力與蔣相爭,從此走上了不歸路。



汪精衛兩首絕命詩,從慷慨赴死的快意恩仇到悔不當初的命運感慨。

1910年,汪精衛赴京策劃清政府攝政王載灃,事敗被逮捕,遭到清政府的監禁。汪精衛在獄中自覺沒有活命的希望,但是心中仍有滿腔激情與熱血,為此,汪在獄中作絕命詩:

銜石成痴絕,滄波萬里愁。
孤飛終不倦,羞逐海鷗浮。
奼紫嫣紅色,從知渲染難。
他時好花發,認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
青磷光不滅,夜夜照燕臺。

那般慷然,令人淚目。

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後,汪精衛被袁世凱釋放,這次死裡逃生讓汪精衛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這次經歷讓汪精衛積累了政治名譽和政治資本,袁世凱釋放汪精衛也是想為自己賺名聲,汪精衛完成了政治資本的原始積累,開始走上政治舞臺。

1935年汪精衛同意臭名昭著的“何梅協定”,將華北主權送給日本。

1937年七七事變後,汪精衛曾言:“和呢?是會吃虧的,就老實承認吃虧,並且求於吃虧之後,有所抵償。”汪精衛媚日之心,此時已是路人皆知。

1940年汪精衛在日本扶持下在南京組建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成為日本在華重要的代理人——漢奸走狗。

1944年汪精衛因身體健康問題放下手頭工作赴日治療,11月於醫院病逝,後葬於中山陵旁的梅花山。然而,1945年8月日本即宣佈投降,這大概是汪精衛至死沒有想到的結果。

1946年1月,蔣介石迫於輿論壓力,派何應欽搗毀汪精衛的墳墓。何應欽用了150公斤德制TNT炸開了汪精衛墓,在棺材中發現了汪精衛的絕命詩:

心宇將滅萬事休,天涯無處不怨尤。
縱有先輩嘗炎涼,諒無後人續春秋。

詩名《自嘲》,詩中悔意已然昭昭。



世間再無汪精衛,從此罵名斷不絕。

陳璧君給亡故的汪精衛留了張紙條,紙上書有四字:“魂兮歸來。”

然而,縱使汪精衛有靈,又有何面目歸來面對我中國數萬萬同胞?縱使汪精衛有靈,又怎敢歸來?

汪精衛將永遠被釘在恥辱柱上,不得翻身。

縱使汪精衛有靈,也唯有徒呼:“悔!悔!悔!”

只是,誰會原諒他呢?


吾與吾國


說起來,汪精衛可以算是民國史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名人。

縱觀他的一生也可謂是大起大落,從青年時期一個積極投身推翻滿清封建統治的革命青年,到參加同盟會輔佐孫中山並且脫穎而出,成為國民革命運動的重要人物。

他在民主革命的初期立有功績。他參與起草同盟會章程,代起草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1925年3月孫中山病危時受命記錄孫中山的遺囑,儼然成為孫中山的忠實追隨者和接班人。

後來更是作為國民黨左派領袖,身居武漢國民政府主席。

即使在和蔣介石爭奪最高領導權失敗後,也還是歷任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行政院長兼外交部長、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國民黨副總裁等“二把手”的高位。

可是在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後,在“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全國軍民投入抗日救亡的關鍵時刻,身為國民黨副總裁的汪精衛卻公然發表叛國豔電,投降日寇,組成偽政權,走上了可恥的賣國道路,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漢奸賣國賊、中華民族的罪人。

01

早年的汪精衛曾經是一個有抱負的熱血青年。

1910年3月,他曾經組織並參加謀刺殺清朝攝政王載灃的行動。

當時,革命黨內部曾認為刺殺意義較小而風險太大。

汪精衛卻很堅決,為此還撰寫了一篇《釜薪論》,認為革命猶如燒飯,需要釜和薪。

釜者,不懼水火忍受長期磨練;薪者卻一時轟烈瞬間輝煌。

汪精衛稱自己沒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所以願意為薪。

暗殺行動中,在安裝好炸彈後不巧被人發現舉報,導致暗殺失敗,汪精衛等人作為主犯被捕入獄。

在獄中,汪精衛奮筆寫下“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豪言壯語。

後來只是因為主管案件的肅親王善耆手下留情,他才被免除死罪,沒有被殺頭。

那時誰也沒有想到,多年後國家遭到外族入侵時,這個慷慨青年竟然成了背叛民族的軟骨頭。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年那個不怕死、勇敢暗殺清朝統治者的革命志士後來卻成了“國人皆謂可殺”的傢伙。

汪精衛在此後的人生歲月中曾經遭到多次的暗殺,今天就來說說這些刺殺行動,以及最終的結局。

02

1935年,汪精衛代表國民政府批准了“何梅協定”,將華北主權拱手讓給日本侵略者,全國輿論譁然。

11月1日,在南京丁家橋中央黨部,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召開。

參加會議的有國民黨中央委員一百多人。

按照會議安排,8點鐘照例是到中山陵謁陵,9點鐘回到中央黨部舉行開幕式,10點半接著開預備會。

開幕式結束後,委員們走出大禮堂,到中央政治會議廳門前,分成五排站立,進行集體合影。

蔣介石因感到現場秩序較亂而沒有參加合影,獨自坐進了休息室。

當汪精衛上樓請他時,他不僅自己不下樓,還勸汪精衛也不要下樓。

心存不滿的汪精衛只好獨自下樓參加合影。

自然而然地,二號人物汪精衛便坐在第一排正中,在第一排就座的還有林森、張靜江、孫科、戴季陶等國府大員。

這種大事自然少不了各大報社記者們到場。

眾多的記者對著第一排幾乎站滿成一個半圓形。

鎂光燈此起彼伏,十分熱鬧。

攝影師拍完照片。

與會的大佬們轉身陸續走上臺階,準備回到會議廳內繼續開會。

突然,只見從記者群中閃出一人,一邊從大衣口袋中拔出手槍,高呼:“打倒賣國賊!”

一邊向站在第一排正在轉身的汪精衛連開三槍,槍槍命中。

事後檢查,一彈射進汪精衛左眼外角下顴骨,一彈由後貫通臂膀,一彈從後背射進脊柱骨旁。

汪精衛中彈後隨即應聲倒地。

站在汪精衛身旁的中央監委委員張繼迅速跑到襲擊者身後,將其攔腰抱住。

張繼

年輕力壯,身手敏捷的少帥張學良奔到刺客身旁,揚起一腳將其手中武器踢掉。

趕上前來的汪精衛的衛士又向刺客連開二槍,刺客應聲倒地,那是“暗殺大王”王亞樵派遣的義士孫鳳鳴。

孫鳳鳴雕像

汪精衛隨即被抬上救護車,急馳中央醫院救治。

雖然保住了性命,卻因為打進脊椎的子彈始終無法取出,成為他有生之年倍受折磨的夢魘和9年後讓他送命的隱患。

03

1938年7月,汪精衛與日本勾結日趨密切。

10月汪精衛發表談話,準備接受日本提出的議和條件。

11月雙方代表在上海重光堂簽訂密約,並擬定了汪精衛從重慶出逃的方案。

12月19日,汪精衛率陳璧君、曾仲鳴、周佛海、陶希聖等10餘人乘飛機逃離昆明,飛抵越南河內。

29日,汪精衛在香港發表臭名昭著的“豔電”,敦促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與日本和談。

接著,汪精衛竟然喪心病狂地建議日本人對重慶進行轟炸。

日本人聽了汪精衛的建議,果然在重慶進行大轟炸

1939年元旦,蔣介石召集國民黨中央執行、監察委員召開臨時緊急會議,決定永遠開除汪精衛黨籍,撤銷其一切職務。

同時要求軍統搶在汪精衛離開河內前幹掉他。

戴笠奉蔣介石之命,馬上行動。

他親自帶領軍統天津站長陳恭澍等人飛到河內,並任命他為行動組組長。

手下組員王魯翹,曾任戴笠貼身警衛,是一名職業殺手。

組員餘樂醒,曾是軍統元老,對特工技術極有研究,而且能講法語,赴河內執行任務十分適合。

其他的成員也都是一幫身手不凡的老手。

後來成為臺北市警察局長的王魯翹

經過偵察,瞭解到汪精衛住在高朗街27號,這是河內一個高級住宅區內的一棟三層西式樓房。

陳恭澍到現場考察後發現,後門的道路複雜,街巷縱橫,非常有利於暗殺後的撤離。

3月21日夜,陳恭澍駕車帶著6人出發,在接近汪精衛寓所的一個巷道時,不料被兩名巡夜的越南警探攔下。

陳恭澍掏出口袋裡所有的4500元錢遞過去,順利得以放行。

汪精衛在河內時還記掛著看雜誌美女

到了高朗街27號後門,陳恭澍對行動作了分工:自己留守車上,留兩人在外邊放哨,王魯翹、鄭邦國等四人身手敏捷地越牆而入。

鄭邦國用斧頭劈開一樓房門,隨後四人闖入直奔三樓臥室。

汪宅的人被驚動了,廚師何兆開門張望,鄭邦國抬手就是兩槍,大聲喊道:“誰再出來,老子的槍不認人!”

其他人堵住保鏢居住的房門,警告他們“誰動就打死誰!”汪精衛的保鏢們因為出境後不允許攜帶武器,只好老實待在屋內不敢輕舉妄動。

王魯翹衝上三樓,對著汪精衛居住的北屋撞了幾下,卻怎麼也撞不開。

房門被反鎖了,顯然屋裡有人。

他接過唐英傑帶來的利斧,將房門劈了個洞,可是門還是沒有打開。

他就著屋裡還亮著的檯燈燈光,發現屋裡有一男一女兩人,便果斷對準躲在床下露出半截身子的男子開槍,三發子彈均準確擊中此人的腰背部。

王魯翹以為刺殺成功,隨即招呼特工們撤離。

第二天早晨,軍統的內線傳來情報,十分遺憾的事發生了,打死的竟然並不是汪精衛。

前一天,恰好他的秘書曾仲鳴的妻子帶著孩子從香港來到河內。

汪精衛臨時把自己住的大房間讓給曾仲鳴夫婦,他搬到另一間房內住宿。

刺客們不知道這個變化,以至讓倒黴蛋曾仲鳴做了汪精衛的替死鬼。

替死鬼曾仲鳴

軍統方面後來總結這次行動失敗的原因,認為是情報不夠準確,誤將曾仲鳴居住的房間當成汪精衛的房間。

實際上,汪精衛為人狡猾,行動詭秘,此時亦如驚弓之鳥。

他白天多在北房起居會客,夜晚去別的房間睡覺,讓人誤以為北面大間為汪精衛的臥室。

汪精衛國內的豪華公館

汪精衛就此躲過一劫,這也是國民政府組織對這個賣國賊進行的最著名的一次刺殺行動。

但鮮為人知的是,在汪精衛投敵叛國,1940年3月在南京組建漢奸偽政權,並任傀儡政府的行政院長兼國民政府主席前後,還發生過數起愛國人士刺殺汪逆的事件。

04

1939年11月,在重慶中央黨政訓練班上,兩個闊別多年的同窗學友見面了。

他們一個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戴星炳,一個是軍統高級特工吳賡恕。

言談中,戴星炳說起汪精衛的一個親信陳石生曾經邀約自己投靠汪精衛的事情。

身為特工的吳賡恕立刻敏感地想到這是一個打進汪偽內部,進而刺殺汪精衛的很好的機會。

於是他領著戴星炳一道去見戴笠,密議鋤奸計劃。

戴笠也認為可以考慮這個難得的條件,經過一番策劃佈置,他決定派戴星炳和吳賡恕兩人前往南京,假裝投靠汪偽。

二人來到南京後,很快便與陳石生取得了聯繫。

陳對戴星炳前來投靠深信不疑,隨即帶他去見汪精衛。

汪精衛對於重慶方面有人來投降當然求之不得,於是任命戴星炳為“社會事業專門委員會”委員。

戴星炳逐漸取得汪偽的信任,然而可惜的是,他終歸不是特工出身,沒有這種工作的經驗。

他急於取得任務的成功,不斷向陳石生打探汪精衛的起居作息方面的情況,引起了陳的懷疑,他隨即向汪精衛做了彙報。

汪精衛早有前車之鑑,馬上佈置特務機關對戴星炳進行布控,嚴加監視。

這時,恰逢戴星炳的妻子到南京來探親。

原本這是一個麻痺汪偽,打消他們懷疑的舉動。

可是同樣毫無防範的戴妻,在和陳石生老婆的交談中竟然不小心露出了破綻。

汪偽政府的可笑口號

汪偽特工們將她作為突破口,威逼訊問後得知了事情真相。

結果可想而知,戴星炳和吳賡恕二人隨即同時被捕,惱羞成怒的汪精衛下令處決了他們。

兩個國民政府高級官員為了懲治國賊,出師未捷身先死。

05

1940年10月,又出了一位自發誅殺汪逆的義士。

他叫陳定達,是江蘇蘇州人,從美國留學歸國後在上海靜安寺路一家北極電氣公司擔任總經理。

他眼見日寇在中國肆虐,人民生靈塗炭,痛恨汪精衛賣國求榮,助紂為虐,決心以一己之力為國除害。

陳定達

於是他多方尋找機會,一次他偶然發現一個曾經擔當過自己保鏢的俄國人,眼下卻在汪偽特工總部“76號”工作。

他覺得這是一個可以接近汪精衛的人,就試探著接觸這個俄國人,向他說明懲治漢奸的大義,並且給以重金收買,答應刺殺事成之後還會給以重賞。

俄國人欣然答應,拿了鉅款而去。

可是沒想到這個傢伙卻是個無恥之徒,不僅沒有辦事,還昧著良心向76號告發了陳定達。

陳隨即被捕,押往南京。

汪偽政府時氣焰囂張的日本兵

汪精衛見陳定達並沒有什麼政治背景,不是重慶方面所派,而是一個實業人才,在上海還頗有名氣,就想軟化收買他為自己服務,還可以利用此事宣傳自己的大度。

汪精衛親自出面勸誘陳定達投降,還企圖誘導他說出幕後有什麼人在指使。

想不到陳定達毫不畏懼,大義凜然地回答:“國賊人人得而誅之,何須他人指使!”

汪精衛再次惱羞成怒,隨即下令將陳定達殺害。

身在重慶的蔣介石聞聽陳定達的義舉,感嘆之餘寫下“烈並常山”的輓額,將他比喻為三國時期剛直勇毅的趙子龍。

06

就在陳定達為國捐軀兩個月後,汪精衛南京官邸門外來了一個姓黃的廣東人,他手持與汪精衛的合影求見。

汪精衛記起這個人,他名叫黃逸光,是廣東赤溪人。

此人身材魁梧異常,而且力大如牛,曾經在馬來西亞的山林裡徒手將一隻老虎掐死。

黃逸光

抗戰之前,他曾經組織過一個徒步旅行團,到達南京後受到當時為行政院長的汪精衛接見,還在行政院大門前合影留念。

於是汪精衛讓手下安排此人住到中山東路大行宮的中央飯店等待,準備召見他。

正在這時候,上海76號的汪偽特工頭目李世群給汪精衛發來急電,說是內線密報,有兩個軍統特工裝作平民到南京求見汪精衛,並且其中一人以前曾經當過旅行團團長。

汪精衛接報不由得嚇出一身冷汗,這不正是那位和自己合影的廣東人嗎!

特工們立即前往中央飯店秘密查探,發現與黃逸光同住一室的還有一個名叫黃征夫的人。

民國時的中央飯店

特工們乘著兩人外出時進入房間搜查,果然在衣櫥中一件衣服口袋裡發現一把手槍。

李世群下令迅即活捉這兩人,可是他的手下馬嘯天聽說黃逸光曾經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傳聞,便不敢輕易下手。

多方考慮後,馬嘯天找來一個上海武術高手。

此人名叫王霖,武功超群,特別是膂力驚人,曾經在大世界擂臺擊敗九名挑戰者,此時已經被李世群收買成為手下可恥的幫兇。

這天夜間,馬嘯天和王霖帶領六個特務來到中央飯店,突然破門而入撲向正在睡覺的二人。

黃逸光奮力推開兩名特務,跳下床來。

可惜他的武功不如王霖,在其他特務的幫助下,不久便被打敗制服,黃征夫也被兩個特務按倒,兩人隨即被捕。

《時代週刊》封面的汪精衛

黃逸光真實身份是在昆明航校任職,同時也是軍統人員。

後來他被押往南京雨花臺執行槍決,臨刑時他慷慨寫道:“可愛的中華,我願為你歌唱,我願為你而死。”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鉅奸汪精衛雖然逃過了幾次刺殺,卻於1944年終究死於骨髓腫。

1935年中央黨部門前那次打入脊椎的子彈,鉛毒滲入了他的骨髓,也算是對他日後叛國投敵的懲罰吧。


漢周讀書


汪精衛這個人,人緣一直不錯。在國民黨內,聲譽就更好。記得他離開重慶,進入淪陷區之後,聽到這個消息的國民黨元老,發出的都是惋惜之聲,大家說,卿本佳人,奈何做賊?長相標緻的汪精衛,無論相貌還是為人,在當年就是佳人一枚。

國民黨敗潰大陸之後,關在南京老虎廟監獄的汪精衛夫人陳碧君被國民黨丟給了共產黨。老朋友何香凝等人,替陳碧君求情,想要共產黨人放了她。共產黨答應了,但需要陳碧君籤一個認罪書,陳碧君堅持不籤,她說,南京汪政權的每一寸土地,都不是汪先生出賣的,他們不是賣國賊。

這話當然也不錯,的確汪偽政權的轄境,沒有那塊土地是汪精衛他們賣給日本人的,都是抗戰中淪陷的。但是,沒有出賣國土,不等於汪精衛他們就沒有罪過。在侵略自己國土的侵略者沒有放棄侵略之前,跟侵略者合作,作為執政的國民黨副總裁,這本身就是投敵行為。無論有怎樣的理由,都無法為其開脫。汪精衛是國民黨領袖級的大人物,不是淪陷區的鄉紳,鄉紳為了讓鄉里少受一點禍害,跟日本人合作,其實是可以理解的。而淪陷區秩序恢復之後,那裡的民眾,包括一些商人,一般公務人員,依舊做自己的買賣,上自己的班,其實也無可厚非,總得讓這些普通人吃飯吧。但是,汪精衛作為國家的領袖級人物,這樣做是絕對不行的。在民族國家體系沒有崩解之前,跟侵略者合作的行為,就是投敵賣國,行為跟法國的貝當,沒有本質的區別。

當然,汪精衛這樣做,倒未必是從一開始就安了投敵的心。他這樣做,跟他對形勢的判斷有關。他在抗戰爆發前,就是低調俱樂部的領袖。他認為按實力對比,中國絕對打不過日本,這也沒大錯。但是,中國幅員遼闊,迴旋餘地大,戰爭爆發,可以利用空間換時間,與日本週旋。等待國際形勢的變化,只要日本跟英美髮生衝突,中國就可以搭便車了。汪精衛只看到前面,卻不相信後面的事兒有可能變成事實。這樣的形勢判斷,使得汪精衛傾向於接受只能跟日本妥協,才能避免中國徹底毀滅的看法。

然而,全面對華開戰之後,其實日本政府包括一部分的軍方人士也很糾結。佔領了大片的中國土地,但是,日本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兩種戰略物質,石油和富鐵礦石中國卻沒有。跟中國打仗,越是投入多,資源消耗越多,卻無法補充。由此引發的日美關係的緊張,直接危及這兩種戰略物質的供給。那個年頭的戰爭,就是打鋼鐵,打石油,再在中國的泥潭中陷下去,對日本是相當危險的。所以,日本政府一直在尋求跟中國講和,也好抽身。其實,在汪精衛開始他的“和平行動”之前,蔣介石也在通過德國大使日本人接觸。但日本人跟蔣介石談不攏,轉而找到汪精衛。日本政府方面,給汪精衛開出的條件相當誘人,只要承認滿洲國,他們可以退出山海關之外,也就是說,抗戰以來的淪陷區都退還了。當汪精衛的人拿這事兒問深諳日本的周作人時,周作人認為,日本政府的承諾不可靠。但是陳碧君卻認為靠譜,而陳碧君對汪精衛的影響力,是人所周知的,於是,汪精衛就一步步上了賊船。

對於蔣介石來說,自始至終,他都不能說不了解汪精衛的行動,但是,他卻沒做什麼阻止這個老搭檔。在國民黨內,蔣介石的實際聲望,始終遜汪精衛一頭,辛亥革命的時候,汪精衛因刺殺攝政王而名滿天下,蔣介石才是陳其美的一個馬仔。汪精衛的離開,也許正中蔣介石的下懷。汪精衛出走河內時,軍統派人去暗殺,卻犯了非常低級的錯誤,像是在在趕他們走,越早去上海越好。

而到了上海的汪精衛,卻發現日本人變卦了。侵略中國,原本就是陸軍少壯派軍人鼓搗出來的。而日本的文官政府,根本管束不了軍人,陸軍少壯派軍人,當然不肯把吃進嘴裡的鴨子吐出來。於是,原來的承諾,就變成了一張廢紙。原來跟著汪精衛的陶希聖和高崇武,就此退了出來。到了這個地步,如果汪精衛從此罷手,雖說生命會有危險,但名聲肯定是可以保住的。然而,人犯大錯,每每是小錯積累起來的。沒有了後路的汪精衛,決定毅然決然地走下去,把自己的投敵坐實。由此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一點也不冤枉。原本,在汪精衛出走之前,跟龍雲等地方實力派是有聯繫的,如果日本真能兌現原來的承諾,龍雲的跟進,也是可以期待的。但是,日本人一旦變了卦,龍雲也就別指望了


猴子軍師


汪精衛身上有不成熟文人的影子!情緒激昂的時候可以“引刀成一塊,不負少年頭。”當情緒低沉的時候,面對失敗各種逃避,各種沉淪!

汪精衛很帥,民國大帥哥之一!汪精衛很有才華,作為總理遺囑的撰寫人,其名望之大,風頭之盛!幾乎就是欽定的總理接班人!但是一切錯誤的根子是當他從北京回到廣州的時候註定的,因為他遇到了另一個人蔣中正!而這個以總理追隨者自居的人,對他是畢恭畢敬!讓汪精衛錯誤地認為這個人將是自己最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一文一武,雙劍合璧!所以他們通過廖仲愷被刺事件用了陰謀的手段,掃清了胡漢名和許崇智這兩塊攔路石!當蔣中正把自己的蘭譜遞給汪精衛,想與汪精衛結拜的時候,汪精衛的夫人那個南洋富商千金,毒辣地眼光證明了其正確性,堅決反對!當所有攔路虎都掃清後,汪精衛還做著自己是黨的領袖的美夢。而“中山艦事件”爆發後,蔣介石成為最大贏家的時候!

汪精衛選擇了逃跑,躲避!那一刻開始汪精衛沉淪了!

汪精衛再出山的時候,就只能選擇被動與蔣中正合作!但是這口氣是 永遠出不去的。接下來的幾乎所有時光,汪精衛都在和蔣中正鬥法!選擇投靠日本人的時候,是因為日本人承諾可以讓他當元首。而這是賣國,自己可能成為賣國賊,他卻絲毫沒有引起重視!先是逃到雲南,後來又逃到緬甸,蔣中正的勸歸信不可以說沒有民族大義,不可以說沒有真心實意!但每一封勸歸信在汪精衛的眼裡都是諷刺!都是把汪精衛推向日本人更近一步的石頭!最後汪精衛還是投入了日本人的懷抱!

或許可以理解汪精衛,因為之前在華北的時候,宋哲元、張自忠也曾經不顧中央的一封封勸阻信,還和日本人談判,夢想著讓渡一點點權力,避免戰爭。但是當日本人的真實意圖暴露的時候,張自忠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證明了他維護國家和民族的決心,證明了自己不是漢奸!那麼汪精衛或許算是被日本人騙去的 。但是軟弱的他還是逃避現實,做了一個大漢奸!

汪精衛的出逃影響大於他出逃的實際意義。因為作為黨和國家名義上的二把手,在抗戰最為艱苦的時候,在人心喪亂的時候,你的出逃,影響了一大批中國人,嚴重削弱了中國抗日的決心!所以這個損失是汪精衛在偽統區,無論做多少努力都無法挽回的!和蔣中正比權謀玩權術,你技不如人,要麼認命,要麼離開政界!可是汪精衛卻要拿國家命運去對賭,這種案認誰都翻不了!

當日本侵華失敗的二十多年後,香港報紙登了一篇《最後之心情》,傳說是1944年汪精衛的口述。真假難辨!“今銘在寧六年,明知日方將敗,而仍繼續以之為對象磋商者,則以國事雖有轉機,尚在逆水行舟”有人說這是汪精衛後悔了。個人認為其實不然,“此恨綿綿無絕期!”在他的潛臺詞裡,“今兆銘冒此天下之大不韙,投敵與介石一博,無奈仍勝利無望,將要敗北!此大恨也,不瞑目也!”


炒米視角


“杜鵑啼血”?“馬革裹屍?”


1943年1月,汪偽政府向美英宣戰。

1月9日,汪精衛與日本簽定《日汪關於交還租界及撤廢治外法權之協定》。

2月2日,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投降。

2月9日,美軍完全佔領瓜達爾卡納爾島。

2月21日,日、法 簽訂《共同防禦廣州灣協議》,廣州灣(廣東湛江市前身,當時為法國租借地)被日本佔領。

……

1943年的早些時候,汪精衛才正式向英美宣戰,而軸心國的各個戰場雖有損失,但亦有不少的“收穫”,這些對當時的汪偽政府,對汪精衛而言,尚不算感到自己“快要失敗”,此時他應邀而寫的的一篇文章,卻充滿了“幽怨哀愁”之感,那麼他寫了什麼呢?反映了他當時的什麼想法呢?

當時,號稱“第一流散文半月刊”的《古今》雜誌,正值其辦刊一週年的紀念,於是《古今》雜誌的出版社舍長朱樸之便邀請當時的“國府主席”汪精衛撰寫文章,而汪精衛竟然應允,並寫了《故人故事》一文,贈予《古今》(後來朱樸之在《周福海日記》的編後記《感慨萬千》中說道,當時的《古今》雖然“表面上由我(朱樸之)主辦,雖曾薄邀虛譽,其實後援全是佛海,我未敢掠美”,所以不難理解,汪精衛為何會給《古今》撰寫文章)。

汪精衛撰寫的是《故人故事》,追述了年輕時候曾認識的三位朋友:林時琜、李文甫、喻雲紀,所追述的,都是汪讀書時期、或入黨初期時的瑣事,故事平淡,甚至略帶輕鬆的語氣。然而,他一在文章伊始寫的詩句卻是最“幽怨”之處,也是與後文風格最不搭配之處:

珠江難覓一雙魚,永夜愁人慘不舒。

南浦離懷雖易遣,楓林噩夢漫全虛。

鵑魂若化知何處,馬革能酬愧不如。 

悽絕昨宵燈影裡,故人顏色漸模糊。

他寫道,這首詩詞,原是他早年在牢籠中,聽聞胡漢民死了之後,“傷心已極”,而後所作。雖然他是從“故人顏色漸模糊”這一句詩,引出他所回憶起的人事,但是這首詩或許正是道出了其時汪精衛的內心正是悽風苦雨之感受:“珠江難覓一雙魚,永夜愁人慘不舒。南浦離懷雖易遣,楓林噩夢漫全虛。”,道出了其彼時身旁難找到一個“知己”,漫漫長夜終覺得孤獨、慘淡,而且這種感覺是不易擺脫,而且反反覆覆的;“鵑魂若化知何處,馬革能酬愧不如,悽絕昨宵燈影裡,故人顏色漸模糊”,雖然此詩句是當時紀念胡漢民為革命而“死”的,而在此刻或許正是表達了自己也正如胡漢民那樣,為了“革命”(也就是他所認為正確的“曲線救國”)而死,在悽絕宵燈中,連舊人的記憶都模糊了,更顯得其孤獨之感。這般說來,他在後文回憶舊人瑣事時的“輕描淡寫”,就更顯得其孤獨淒涼了。


誠然,汪精衛是個不折不扣的大漢奸,而他在戰爭後期所呈現出來的孤獨、悽清,當中似乎仍有更多可探討、思考的地方。


回答不易,喜歡的讀者朋友煩請點個贊,謝謝!另外可關注本人頭條號(ID:連陽標統)及微信公眾號(ID:架勢堂關防),我將帶給大家更精彩的內容!


連陽標統


二戰到了1944年,可以說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法西斯國家德國和日本的戰敗已經只是時間問題了,汪精衛也必然心知肚明,但是他沒有後悔的資格,哪怕這個概念在他腦中經常閃現,估計也會被他扼殺在一瞬間,對於他來說,更多的情緒應該是焦慮,然後就是積壓的戾氣來惡化他本來已經不堪的身體,就算死,都是對他莫大的恩賜了,起碼,他不用被揪出來公審,讓他生前就體驗到自己是個敗類的滋味。


汪精衛,本不應該是這個下場,然而一系列無節操的選擇讓這個天縱英才成為了民族的敗類,被永遠的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要想體驗他死前的想法,就得回顧他那毫無一致感的人生。

汪精衛,原名汪兆銘。19歲考中廣州府秀才第一名,後加入同盟會,不僅是同盟會的創始人之一,也是同盟會早期少有的文化人和高材生。他勇於革命,參與並領導了刺殺清末攝政王的壯舉,一首“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詩句使他名聲大噪,響徹神州。



而後,他追隨孫中山先生,積極革命,在中國政壇取得了世人難以匹及的高位,並在中山先生去世之際,手書了先生的遺囑,那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勉詞就是出自汪精衛的手筆。


在汪精衛看來,以自己的資歷,順利拿下國民黨一把手是順理成章的事,當然,之後還要拿下國家的一把手,成為國家最高領導人。不管是天意弄人,還是他自身政治能力欠缺,在複雜的黨內和國內鬥爭中,他最終不敵蔣介石,只能當個副職,這對於一般人來說,已經是不可想象的高位,但對於汪精衛來說,這算是沒有達到期望值,屬於失敗之事。

但即便如此,你也不能將當中國一把手的希望寄託在日本人身上啊!汪精衛早年留學日本,別人留學日本,是為了學習日本的各種先進,回來報效祖國,哪怕是為了自己鍍金,回國混個好出身也沒有錯,但汪精衛留學日本,卻被日本表面的先進給折服了,臣服了,他就不知道這世界之大,何止一個日本?


他完全產生了幻想,覺得日本會像當年清朝一樣,吞滅中國並長期佔有之,從1935年他主持下籤訂的旨在製造華北五省自治的《何梅協定》時,這種幻想趨勢就已經很明顯了,為此他還遭到民國第一殺手王亞樵的暗殺,雖僥倖逃過一劫,但是他嚮往做日本的臣屬已經堅定不移,什麼叫書讀到了狗肚子裡,這就是!


之後,他抱著對黨內地位的不滿和對日本高期望的幻想,發表豔電,公開投敵叛國,建立偽南京國民政府,真算集所有漢奸之大成。可是戰局並未像他想象那樣發展,日本的優勢也沒能長期保持下去,隨著1944年的到來,日本在太平洋的節節敗退,他的身體狀況也開始節節敗退,但是,比他身體更糟糕的是他的心情,他完全能預示到自己成了什麼,但是木已成舟,覆水難收,他後悔又有什麼用?他還有什麼資格後悔?


他只能是在焦慮和恐懼中,在身體的疼痛折磨下,驚魂不定的走完最後的日子,他唯一應該慶幸的是他死在了日本完蛋之前,他應該在下地獄的那一刻才明白了年輕時讀的聖賢書到底是個什麼意思,他的那個秀才第一名已經成為對他巨大的諷刺了,除此之外,不在有任何意義。

面對民族危亡時刻,不用講那些國家民族大義,我們也可以失去生命,但不能再失去靈魂,而汪精衛全都葬送掉了,試問,一個沒有靈魂的人,還有什麼資格談後悔!

感謝您的閱覽,喜歡本蛇回答的請記得點贊和關注哦!


史書上冬眠的蛇


汪精衛死的時間節點挺好的,在1944年11月死的,也就是日本還沒有戰敗的時候。

有一句話叫,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如果汪精衛的人生定格到1937年之前,此人應當是一個受人尊敬的人物;如果定格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汪精衛應該是那個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英雄少年,關鍵人生不止如初見,汪精衛留給人的印象只剩抗日戰爭時期,汪精衛投敵叛國,成為臭名昭著的大漢奸。

關於汪精衛的叛變,有多重因素,可以說有日本人的利誘,也有其在黨內被蔣介石排擠和打壓,但是究其根本,史論縱橫認為還是對當時的抗戰缺乏信心,正是因為其對日本和對中國當時經濟、軍事、科技等多方面都有所瞭解,才認為中日戰爭,日本會勝。

所以,汪精衛最後選擇了投靠日本。

我認為汪精衛的思想應該是最得孫中山的真傳,孫中山對革命的看法是,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結果汪精衛將其利用到對中日戰爭上。

但是,汪精衛屬於那種吃粑粑都趕不上熱乎的,汪精衛1939年開始和日本方面進行談判,一直到1940年才開始組建汪偽政權,結果1944年就一命嗚呼了,可以說,汪精衛雖然當漢奸當的最出名,實際上,真正的漢奸生涯並不長。

其實,主要還是汪精衛太墨跡,汪精衛投日應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到1940年才成事,主要還是太墨跡。

陳立夫對其的評價就是“書生難成大事”,認為其缺少鍥而不捨的韌勁,尤其是汪精衛懦弱自卑、優柔寡斷的性格,可以說,汪精衛的投日過程中完全展示了出來。

那麼,汪精衛在日本侵華出現頹勢,他會做何感想呢?

即使日本侵華沒有出現頹勢,汪精衛也是後悔的,更別說日本後來戰敗了。

正是因為汪精衛的這種性格,磨磨唧唧,瞻前顧後,所以難成大事,到了日本人的手裡,時間長了,日本人也看不上他,因此沒有予以重用。當然,日本人對漢奸的態度都是打心底裡都不是太信任的。

如果,汪精衛能夠活到抗日成功,以汪精衛的性格估計都能後悔死。

雖然汪精衛的性格軟弱,汪才思敏捷,待人溫和,可辦起事來瞻前顧後,缺乏魄力,柔韌有餘,剛猛不足。然而汪精衛的老婆陳璧君卻是炮仗脾氣,快人快語,勇決智斷。

後來陳璧君在法庭上為汪精衛叛變:“日寇侵略,領導無力護民,國土淪喪,人民遭殃,而被迫每日生存於鐵蹄下,這是蔣中正的責任,還是汪先生的責任?······汪先生創導和平運動,赤手與日本人往還。收回淪陷區,如今完璧歸還國家,不但無罪而且有功。”

估計,汪精衛很多行為都受陳璧君影響,從後來對陳璧君的審判來看,陳璧君很長一段時間都沒能改變心意,不肯悔過。


史論縱橫


汪精衛在日本戰敗前去世,死後葬中山陵附近,雖然後期被挖了出來。但可以說,結局算是不錯了,起碼沒坐上被告席。在感覺日本要戰敗的時候,沒有史料補充他的情況,都只能是妄加揣測了。個人覺得,他當時肯定後悔一些。從他個人經歷看,清末敢刺殺攝政王,絕對夠爺們。後期參加國府,雖沒軍隊,但名義上絕對的黨國領導人。手下也還有一票兄弟,可不是光桿司令。我覺得汪精衛背叛國家,很多時候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而是國名黨內部有這樣一派投降的人的問題。眾所周知,國名黨和日本的淵源。所以中日戰爭爆發的時候,一些在國府失意的政客,或者被蔣介石搞的排擠出權力中心的人,開始蠢蠢欲動。但是他們害怕,害怕將來被清算。於是他們糾結起來開始找最好是黨國元老的人投降,到時候跟著新主子,原他們的權力之夢。這時候日本人也確切需要這樣做,兩夥人一拍即合,雙管齊下,在加上陳璧君蠱惑。汪就投降當漢奸去了。我有一次看見過一份資料,內容大概是汪精衛說的,若日本勝,我(投降)為華夏留一脈,若中國勝,與之(日本)周旋,罪人我來當。我覺得從這兩句可以看出他的一些想法。有人說。他這是給當漢奸找藉口,我覺得不是,起碼他開始投降的時候不是。他可能沒當漢奸的時候真是這麼想的。以為自己的派系(親日派)以及國民黨和日本人的關係,能夠在淪陷區好好管理,進行有效的照顧,和日本人和平相處。其實他的想法是好的,可問題是,日本人是狼子野心。日本人九一八的時候還是沒想過侵佔全中國,充其量控制一部分地區,但是一個下級軍官制造的小事變讓日本胃口大開。到七七事變的時候,人家已經想要全中國了。他們為什麼對中國人殘忍,就是想奴役中國人,之後再殺光,殺不光就奴化教育,反正他們是來要土地的。汪精衛的政治不成熟,以及和老蔣的分裂,加投降派的慫恿,還有陳璧君的蠱惑,導致他走了不歸路。我覺得他在最後的時光裡,應該是後悔和害怕的,但是他肯定也安慰自己認為自己為佔領區人民做出貢獻,他是為了人民犧牲掉自己名譽的。之後就是害怕萬一日本投降了,他這套說辭被人揭穿,會以一個什麼樣的下場收攤?不僅前途,名譽沒有,身家性命難保,可能死後幾代都被影響。所以他最後的時光鬱鬱寡歡,有人說。汪精衛最後的時候被日本人整死的,我覺得不是,溥儀皇帝知道的事比汪精衛多了去了,也沒被殺。汪精衛那時還是有用的,不至於。但是我覺得他最後身體疾病是一個原因,再就是日本眼看不行了,他受不了這樣的打擊,精神和肉體雙重的打擊讓他再也撐不住。所以死了。他死後南京的偽政府開始亂套了,這些偽政府官員看見自己的老大沒了,慌了神。我感覺他們都想錯了,不論你跟隨誰,只要你投降了,出賣中華民族的利益,你就是罪人。永遠都是!


伊麗莎白女王她老舅


感謝邀請,汪精衛在日本快戰敗的時候,有沒有後悔我們不得而知。網上流傳的那篇汪精衛遺書《最後之心情》真偽也有待考證。但是我們可以來大致瞭解一下汪精衛生平經歷,來大致判斷汪精衛的一個心路歷程。

1910年,整個中華大地依然籠罩在黑暗之下,革命黨人不斷組織起義又不斷失敗。推翻腐朽的滿清王朝建立共和新世界看上去仍然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而這時社會上又充滿了對革命黨人的冷嘲熱諷,由以梁啟超為甚:革命黨人不過是一些騙子,成功了安享富貴,失敗了則擯棄革命。而就在所有人都對革命報之以悲觀態度的時候。25歲的汪精衛決定親自去刺殺攝政王載灃,成功則提升士氣、打擊敵人,失敗則身首異處。不為別的,就是為了中華的前途命運。我汪精衛不惜以身犯險。有詩為證:“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1925年,此時的中國雖說已步入共和時代。但各地仍然是戰亂不休,名不聊生。而就在此時,那個引領中國革命不斷前行的高大身影已然到下。中國革命今後到底該往何處走。正所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無論汪精衛能不能扛起了革命的大旗。歷史還是選擇了他,這一年他當選為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會主席兼軍事委員會主席。成功了繼承了孫中山的革命遺產,成為國黨內部左派的領袖。但是僅僅幾個月之後,汪精衛就發動715政變,殘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這血淋淋的歷史告訴我們,汪精衛不再是15年前那個為革命甘願奉獻生命的熱血青年。

1935年,這一年汪精衛無辜被刺受傷。刺客原本是要刺殺蔣介石的,但是在會場內沒有找到蔣介石。於是汪精衛就成了受害者。而這次刺殺究竟給汪精衛帶來了什麼影響,我們不得而知。在這裡複述一下刺殺後汪精衛所說的第一句話:蔣先生,你不叫兆銘幹就講明好了,何必下此毒手?”亦可窺見一些汪精衛心中所想。

1936年,蔣介石遭遇西安事變,汪精衛積極謀劃出山取代蔣介石。後來蔣介石被安然無恙,此事就不了了之。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汪精衛起初為抗日四處奔走。但到後來見戰爭不利,就呼籲和平解決。1938年和談事洩,於是潛逃越南,12月發表著名“豔電”,公開投靠日本。一念之差,就是萬丈深淵。那個曾經的為革命甘願奉獻生命的熱血青年,到頭來竟是成為了臭名昭著的大漢奸。

1939年,汪精衛前往日本,與日本當權者“商談”事宜。回國後在8月份召開會議,宣佈“反共睦鄰”的基本政策。12月,與日本特務機關簽訂《日華新關係調整綱要》。隨後於1940年成立偽政府。一直到汪精衛病死之前。汪精衛在漢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這是汪精衛的一生,前半段為理想而奮鬥,堪稱英豪。後半段為因爭鬥而投靠日本,實屬漢奸無疑。“向使當年身先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