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編了個「假新聞」?南陽劉子驥最後找到桃花源了沒有?


陶淵明於永初二年寫了一篇微信,起名《桃花源記》,描寫了一個世外桃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這在戰亂紛爭不斷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可是個大新聞,加上陶淵明的大V頭銜,分分鐘就是100000+的閱讀量。所有的逃難者、驢友都開始尋找此地。其中有一個叫劉子驥的南陽人也參與其中,陶淵明還專門提到他:“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而往。”

那麼這個被陶淵明加精、置頂的劉子驥,最後找到桃花源了嗎?答案令人吃驚!

按當下的思路,劉子驥可能先去內鄉縣,因為那就有一個地方叫桃花源。裡面有個桃花谷,俗稱“三嶺九道彎,九彎十三潭”,谷中林茂花豐,深秀奇幽。沿谷穿行在峭崖陡壁深幽狹谷中,抬頭眺望, 天成一線,呈“一線天”。 穿過“一線天”行至“天門瀑”前已無路,但見斷崖絕壁中,百米飛瀑,窕然橫空,由天而降,氣勢飛宏,蔚為壯觀。聯合國中國代表團前秘書長王海中來此考察後題詞:“人間仙景,勝似仙境”。

但“有花無水不成源”呀!陶淵明明明說是:“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要有水,劉子驥想到了白河,於是,他第二站應該去了白河溼地公園。


白河溼地公園遊覽區大大小小的小島或半島,有的綠陰蔥蔥,蒼翠欲滴,蝶飛蜂舞,鳥聲啁啾。有的花柳夾映,清波倒映,鷗魚相戲,清雅恬淡。景色無限好,但此地位於南陽郡,與陶淵明所講的“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有出入。 哪裡還有水,又景色怡人,風清氣爽呢?劉子驥或許應該想到了丹江口水庫。於是他的第三站啟程了。

丹江口庫區坐落在群山環繞之中,水庫的雁口一帶有幾十裡狹長的江面,夾岸奇峰對峙,陡壁峭拔,野藤倒掛,山環水繞,這就是著名的丹江“小三峽”,可與長江三峽、黃河三峽媲美。

水草肥美,群山環繞,應該是陶淵明所指的桃花源了吧?難道這就讓劉子驥找到了? 陶淵明給出了答案,並沒有!“未果,尋病終,後無人問津。”意思是: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著這件事後,美滋滋的就出發了,但沒有實現,不就因病去世了。 其實作為“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的隱士,加上對當時對社會的失望。陶淵明虛構了一個桃花源。原來大V陶淵明編了一個“假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