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妃子戚夫人下場悲慘,而薄姬一生平安,爲何呂雉放過薄姬?

莊蘇穎


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用這句話形容薄姬,再合適不過了。

戚姬之死,並不是因為她地位崇高,而在於她與呂后爭的太狠了。其他的什麼都還好說,爭太子位,這是打算要了呂后的老命啊!

劉邦後宮佳麗三千,呂雉為什麼獨獨把戚夫人整的這麼慘?

試想一下,當年要是戚夫人的兒子當了黃帝,呂雉會有什麼樣的下場呢?都說戚夫人心眼兒少,可這種人如果發起狠來,那就是一頭瘋狗。

薄姬則不然,沒有當劉邦老婆的時候,認認真真的伺候魏豹;當了劉邦老婆之後,也從沒要求劉邦上自己;劉邦上了之後生下兒子,就開始認認真真的相夫教子,最關鍵的是,她從不過問政事。

自始至終,薄姬都是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不僅呂后對她毫無敵意,戚夫人也把她當成閨蜜,朝中大臣也覺得薄姬說話好聽是個人才。

劉邦死後,憋了半輩子的活寡婦真的是快被逼瘋了,兒子的繼位,讓呂雉翻身把歌唱。丫不僅要唱歌,還要當著劉邦所有的寵姬唱。

呂雉恨劉邦嗎?必然是恨的。她恨劉邦讓她守活寡守了半輩子,她恨戚夫人差點要了她的老命,她恨兒子不爭氣。

所有的恨意,在兒子上位後得到了爆發,首當其衝的自然是戚夫人。

薄姬以其不爭,與呂后的怒意剛了正面。雖然薄姬在一開始也被囚禁,可她在呂后的印象中,並沒有什麼威脅,沒多久就被放了。


如果你們覺得以上就是事情的真相,那你們也就太小看我了。

薄姬姓什麼?戚夫人又姓什麼?

當年戚夫人被做成人彘之後,整個戚家死的死逃的逃,剩下幾個喘氣的也不敢用戚姓了,而是改成習性。

戚夫人恨呂后,她也恨薄姬,因為薄姬的兒子也當了皇帝。這股怨氣縈繞了兩千年,劉家早已消散在歷史洪流中,薄姬的後人卻再次悄悄崛起。

既然仇敵不再,而戚夫人的怨氣仍舊沒化掉,自然就把矛頭對準了薄姬的後人。

終於,某年某月某日,戚夫人的後人完成了兩千餘年的遺願,戚夫人也含恨九泉,於臨死前的糞坑中,化青煙而去。


山鬼祗樹


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該是你的終究會是你的,不該是你的想了也沒用。想了,或許因此還會招來災禍。劉邦的兩位妃子戚姬和薄姬的命運,正印證了這一句話。

劉邦登基之後,封呂后之子劉盈為太子。而戚姬自從跟隨劉邦之後,因為年輕貌美,又善跳“翹袖折腰”之舞,深得劉邦的寵愛。她給劉邦生下了一個兒子,名叫劉如意,被封為趙王。劉邦晚年經常帶著20多歲的戚姬外出平定異姓王的反叛,戚姬“日夜涕泣,欲立其子”,這枕邊風吹的時間長了,劉邦也越來越喜歡這個小兒子,覺得如意更像自己,而太子太過仁弱,所以便動了廢長立幼、更換太子的念頭。

劉邦的原配夫人呂雉大約比劉邦小15歲,雖然說她原來跟隨劉邦的時候也是一個美女,可是無奈現在年老色衰,加上這些年二人並不經常在一起,感情上無疑是越來越淡。可是劉邦在提出來廢長立幼的想法之後,在朝堂上竟然遭到了眾臣的一致反對。因為廢長立幼動搖了國本,自古以來這都是引起國家動盪不安的原因。

再說呂雉自從嫁給劉邦之後,早年在家操持家務、照顧老人和孩子,剛被接出沛縣的時候,又被項羽抓走,兩軍陣前還差點被下鍋給燉了。呂雉的兩個哥哥也很早就跟隨劉邦一起幹革命,功勞也很大。如今劉邦功成名就,就要拋棄糟糠之妻,大家當然要反對。

呂后急的想哭,便問計於張良。張良說:“當今天下,只有‘商山四皓’是陛下不能召之即來的人,所以很看重他們。如果太子能夠禮賢下士請他們出山輔佐,此事或許還有迴旋的餘地。”不久,太子果然請到了這四位老者出山。

劉邦得知商山四皓輔佐太子之後,認為太子羽翼漸豐,其地位得到了天下人的認可,於是便放棄了廢長立幼的想法。

與戚姬相比,薄姬非常有自知之明,非常安分守己。薄姬本身是一個私生女,她的母親魏媼是魏國的宗室女子,父親是一個吳人。楚漢之際,魏豹被立為魏王之後,魏媼便將女兒薄姬送入魏王宮。當時魏王豹已經降漢,一天著名的女相士許負見到了薄姬,便對魏豹說:“她的兒子將來一定會當天子。”魏豹心想,“她的兒子不就是我的兒子嗎,那就是說我將來要當天子了?”於是叛漢,又與項羽勾結。不久,魏國被曹參所滅,魏豹被殺,薄姬被擄,後來她被送進劉邦的後宮,但是一年多也沒有得到劉邦的寵幸。

與薄姬一同被劉邦擄來的魏王宮人,還有管夫人和趙子兒二人。她們三人原來關係一直很好,等到被擄的時候,三人相約:“誰先得到富貴,都不能忘了別人。”管、趙二女因為年輕貌美很快得到了劉邦的寵愛,被封為美人。一天,她們以此事開玩笑取笑薄姬,被劉邦聽到,劉邦這才想起了薄姬的存在,便對她心生憐憫,在當晚便臨幸了她。薄姬一幸而有身,後來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劉恆,被封為代王。自此以後,劉邦就又忘掉了薄姬,很少見她。

劉邦死後,太子劉盈即位,呂后掌握了大權。凡是劉邦寵愛的妃子,呂后全部將她們幽閉於永巷,不得出宮。戚姬在此前的種種作為,令呂雉恨之入骨,所以對她“格外照顧”。戚姬帶上鐵質的項圈,穿上囚徒的衣服,剔去頭髮,被迫做舂米的苦役。她在幹活的時候唱到:“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幕,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這明顯是想讓在外做趙王的兒子來救她,呂后知道以後勃然大怒。

呂后於是便將趙王如意召到京城,意欲殺害。惠帝劉盈仁慈,不願看到母親這樣做,於是便將如意接進自己的宮裡,飲食起居都和他在一起。可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幾個月以後的一天早晨,劉盈早起外出射獵,沒有叫醒貪睡的弟弟,等他回來的時候卻發現如意已經被毒身亡。

呂后又派人挖去戚姬的雙眼、燻聾她的耳朵、用藥將她灌成啞巴,並砍去手足,扔進豬圈,謂之“人彘”,讓大家前去觀看。劉盈後來見到人彘,知道這就是戚夫人之後,竟然失聲痛哭起來:“這哪是人能幹的事,我是太后的兒子,還怎麼再治理天下?”從此以後,劉盈日日飲酒作樂,不問政事,身體很快垮掉,沒幾年便死了。

薄姬因為並不受劉邦的寵愛,所以他的兒子劉恆被封到了邊遠的苦寒之地代國為王,薄姬也因此被呂后允許出宮隨兒子到代國居住,成為代王太后。

呂后掌權17年之後駕崩,大臣陳平、周勃等人剷除呂家的勢力,凡是與呂家有關聯的人全部遭到了誅殺。當時的小皇帝是劉盈的兒子,但是他也是呂后的孫子。眾臣為了避免自己以後反遭清算,所以便詭稱小皇帝不是惠帝的親骨肉,也將其殺害,欲迎立新君。

此時,有人提出了迎立劉邦的庶長孫劉襄為帝。劉襄的父親就是劉邦早年與情婦曹寡婦生的兒子劉肥,後來被封為齊王。但是有人卻認為,劉襄的舅舅駟鈞不是一個善類,立劉襄為帝的話,很有可能重演呂氏外戚專權的故事,所以大家便否決了這一方案。

這時,代王劉恆映入了大家的眼簾,眾臣都認為薄姬仁善,不像呂后那般強勢,易於控制,於是劉恆由外藩成功入繼大統,薄姬則成為皇太后。但是劉恆並不像周勃等人預料的那樣好對付,不久之後,他就從這幫開國功臣的手中奪回屬於皇帝的大權,最終在位23年,並開創了“文景之治”。

文帝劉恆駕崩後,漢景帝即位,薄姬由皇太后升為太皇太后,兩年後她才去世。雖然他的弟弟薄昭在漢文帝時因為犯法而被逼自殺,但是此後兩漢諸帝都是薄姬的後代,東漢光武帝時尊薄太后為高皇后。與呂后、戚姬相比,她的結局無疑是最好的。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而當初那位可笑的魏王豹,你知道人家薄姬的兒子就一定是你的兒子嗎?真的是想多了。


欄杆拍遍


謝邀。戚夫人充其量就是一個只會爭寵撒嬌,毫無一絲政治手腕的傻白甜,以為在劉邦耳邊多吹吹枕邊風就可以為兒子爭來太子之位,自己也由小三成功上位,一來太小看了呂后,二來劉邦也沒有老糊塗到大是大非都不分的地步。



戚夫人最終的結局確實慘不忍睹,被呂后殘忍的做成了“人彘”,劉盈目睹了戚夫人的慘狀後,大病一場,派人告知呂后“此非人所為”,從此自暴自棄,荒馳朝政。兒子對母親口出如此狂言,可見呂后手段之殘忍,可反過來想想,假如失敗的是呂后呢?恐怕他們母子的下場也不會好到哪去,這就是你死我活的宮廷鬥爭,看似沒有烽火硝煙,卻暗流洶湧,歷史向來不會計較個體的生死得失,甚至沒有對錯之分。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劉邦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呂雉、戚夫人、薄姬,三個女人一臺戲,薄姬笑到了最後,其獲勝的秘訣就是“不爭”。下面,我們具體來說一說她的不爭。

不爭寵

薄姬早年是魏王豹的姬妾,魏王豹被韓信擊敗後,薄姬成了俘虜,被送進漢王劉邦的後宮做奴僕。

薄姬年少的時候,與管夫人,趙子兒關係很好,三人立了一個類似於陳勝“苟富貴,勿相忘”的約定。後來管夫人和趙子兒先後被劉邦寵幸,薄姬卻依然被晾在一邊,二人侍奉劉邦時,時不時拿當年的約定說笑,劉邦詢問緣由,二人據實以告。



劉邦頓時同情心氾濫,當晚召見薄姬並寵幸了她,一夜風流之後,薄姬懷有龍種,為劉邦生下皇四子劉恆,也就是日後的漢文帝。按理說,薄姬母憑子貴,翻身農奴把歌唱了吧?

可是沒有,她就是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你劉邦來了我溫柔以待,你不來我也不會絞盡腦汁的讓你來。據《史記·外戚世家》記載:其後薄姬希見高祖。在波雲詭譎的宮廷爭鬥中,薄姬完全是一副置身事外,明哲保身的處事原則。

不爭利

因薄姬並不受劉邦寵愛,所以劉恆也不怎麼受父皇待見,其他兒子早早封王,最後才把鳥不拉屎的代地封給劉恆,可薄姬一直以來毫無怨言,逆來順受,以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幫助兒子劉恆經營代地。



呂后相繼搞死了三任趙王后,趙地成了無主之地,她有意將富饒的趙地改封給代王劉恆。面對這天上掉餡餅的美事,泛泛之輩肯定欣喜如狂,可薄姬卻宛然拒絕,表示願意為朝廷守邊,連續三任趙王死於非命,她不想自己的兒子成為眾矢之的。

不爭名

呂后死後,她的家族很快遭到政治清算,陳平周勃一干朝廷老臣重拳出擊,蕩平諸呂,薄姬母子依然袖手旁觀。此時雖然呂后已死,但局勢很微妙,尚不明朗,他們忍了一輩子,不在乎多忍這麼幾天。

正是薄姬母子與世無爭的處事風格贏得了朝中重臣的青睞,代王劉恆被迎立回宮,登基稱帝,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賢君漢文帝。劉恆即位後,他的舅舅薄昭,薄姬的弟弟,僅僅被封為侯,要知道薄昭在邊遠的代地輔佐劉恆十七年,任勞任怨,兢兢業業。



劉恆被迎立稱帝,薄姬母子小心謹慎慣了,擔心其中有詐,也是薄昭孤身前往探聽虛實的。如此大功,此時薄姬已經貴為皇太后,稍微爭一爭,自己的親弟弟不至於只被封個小小的侯吧?

可是薄姬沒有,她不像呂后那樣嗜權如命,她不想落下外戚干政的口實。所以正是薄姬一生不爭寵、不爭利、不爭名與世無爭,低調隱忍的處事風格,使得呂后放鬆了警惕,並沒有將她視為敵人,遠離權力漩渦的她也得到了老天的眷顧,成功熬死了呂后,苦盡甘來,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姬妾最終成為尊貴至極的大漢太后。這三個女人的故事告訴我們,該是你的終究是你的,不是你的強求也沒用。

心若頑石,帶刀修行;無材補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嶽頑石,碼字不易,請關注我。


西嶽頑石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這句話很合適評價戚夫人和薄姬的結局。

很多人都知道呂雉,還有戚夫人,但很少知道薄姬這個女人,當年還是從電視劇《美人心計》中瞭解到,後來意外瞭解到薄姬的出生背景。



秦朝末年,諸雄紛紛揭竿而起,翻身來反抗暴秦,其中有個人叫魏豹,他有個小妾叫薄姬。一天,著名女相人許負路過魏豹地盤,魏豹聽後連忙請過來算相,看看自己在這個亂世有沒有稱霸的可能。恰好薄姬路過許負兩眼放光,說薄姬以後會生天子。(也有人說是薄姬的父親讓許負算命,然後進獻給魏豹。不管怎麼說,都在說薄姬能生天子)。

魏豹聽後大喜,可惜“當天子的人在隔壁子”,反正魏豹自以為他能在亂世中崛起,然後做天子。於是,背叛劉邦,揚言中立,聯合項羽。沒想到,被曹參打敗,魏豹致死。薄姬也被髮配到了一個工房,織布。

恰巧劉邦路過,看上了薄姬,便把她帶回了後宮。但劉邦遲遲不寵幸薄姬。後來寵幸還是因為自己早年的兩個小夥伴,那年她們誓言“苟富貴,勿相忘”。她們沒陳勝那麼忘恩負義,受劉邦寵愛後,進諫。所以薄姬被臨幸,一次便懷孕,後生下劉恆。之後,再也沒機會見到劉邦。待劉邦駕崩,她也去了代國。

這個故事演繹得有水分,但也可以看出薄姬根本不受劉邦的寵愛,而且兒子還是劉邦臨終前一年冊封的代王。另外,可以說明薄姬經歷不凡。使得她懂得很多,最起碼知道“明哲保身”,“低調做人行事”。

而戚夫人則不一樣。她擅長跳舞,又年輕貌美,劉邦一見非常喜歡,果斷拋棄“色衰”的呂雉。



在劉邦眾多的妃嬪之中,可以說戚夫人受寵排名第一,沒人說二。正因此寵愛,她才肆無忌憚,纏著劉邦,吹枕頭風,讓劉邦廢黜呂雉兒子的太子之位,另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

如果不是呂雉孃家出力和因結髮妻子身份很受眾臣的尊重,她兒子早就被廢黜了。劉邦一而再再而三試探大臣關於“廢黜太子”的意思,呂雉膽戰心驚連忙請張良出謀劃策,請出“商山四皓”才讓劉邦罷手。

如此一來,對呂雉來說,跟戚夫人一是有奪夫之仇,二是有奪子地位之仇,兩大仇恨,也難怪戚夫人被做成人彘。

戚夫人肯定是逃不掉呂雉的殺害,我想,薄姬同樣如此。但是薄姬這個女人懂得“忍”,懂得“低調”,加上薄姬也沒怎麼威脅到呂雉,同樣也是沒受寵的女人,跟呂雉有過相同遭遇。



所以僥倖逃過一劫。

其實上,我認為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背後的一種態度。

薄姬知道自己不受寵,索性不去爭寵,好好教導兒子,低調做人做事。而戚夫人就不一樣,她懂得爭取,但她不明白一點:她屬於“無根之水”,朝廷之中根本沒有勢力,怎麼爭取?

或許薄姬早就看到這點,所以置身事外,好好當個“好母親”。

劉邦後宮女人之爭,最終花落薄姬,得以善終,呂雉贏了嗎?她也是個可憐的女人,唯薄姬置身事外,兒子終成一代明君。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非常茴香豆


腳為什麼比手白呢,因為腳老藏著掖著,薄姬原是魏王豹的王后,無論姿色和智謀都比戚夫人高,戚夫人仗著劉邦的寵幸,兒子劉如意也受劉邦喜愛,劉因此差點廢黜了太子劉盈,劉邦死後,呂后又豈能放過戚夫人?再從為人上,薄姬是一位偉大的母親,正是她的諄諄教誨,才有了後來的漢文帝,她的謙讓不掙的性格也連接讓她避免捲入政治鬥爭,可以觀看一下古裝歷史劇(大風歌),裡面演員演的很好,也描寫了薄姬的智慧。


堅果小哥


歷史上的呂雉是個心狠手辣,殺人不眨眼的女魔頭,殺韓信、擒彭越、逼英布,弄得跟劉邦一同打天下的開國功臣們人人自危。


當劉邦駕崩後,呂雉變本加厲地展開了新一輪的殺戮,誅殺劉氏子孫,將劉邦的愛妾戚夫人變成人彘,用一個詞形容就是:瘋狂。

劉邦的姬妾們被她殺的殺,囚的囚,唯有一人躲過了呂雉毒手,這個女人就是薄姬。

同是劉邦的小老婆,為什麼呂雉單單會放過薄姬呢?有書君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 薄姬不受寵

據野史記載,劉邦只寵幸了薄姬一次,從此後就冷落了她,薄姬在漫長的冷遇歲月中熬過了一年又一年。


在呂雉看來,長期受到劉邦冷遇的薄姬,與她簡直就是同病相憐。

因為,劉邦自從娶了許多年輕貌美的小老婆之後,就將她這個結髮妻子從情感上打進了冷宮。

所以,她對同樣失寵的薄姬懷有一絲同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是可憐薄姬的。

而戚夫人就不一樣了,仗著年輕貌美,又會跳“翹袖折腰舞”,備受劉邦寵愛。呂雉那是看在眼裡,恨在心裡呀。

試問哪個妻子能忍受自己的丈夫寵愛另外一個女人呢?何況是呂雉這個患難之妻,在劉邦一窮二白之時嫁給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才熬到丈夫稱帝這一天。

可沒想到,自己親手種下的瓜,還沒嚐到豐收的喜悅,卻被別人給摘走了。劉邦在時,戚夫人有保護傘罩著,呂雉也不敢對她怎樣,等到劉邦駕崩,呂雉豈不可著勁兒的折磨這個迷惑丈夫的狐狸精。

2、 薄姬性格淡泊

宮廷爭鬥從來都是極其慘烈的,大家看看《甄嬛傳》就知道了,但在這拼得你死我活的宮鬥中,薄姬卻是一股難得的清流。她性格淡泊,與世無爭,安於命運的安排,從不刻意去爭寵。不僅不為自己爭,也不為兒子劉恆爭。

當初劉邦分封時,將山高水遠的代國分給了年僅六歲的兒子劉恆,代國的貧瘠世人皆知,而且氣候也不好,小小年紀的劉恆完全可以向父王提要求,以代王身份居住長安城,待到成年再往封地。


但薄姬卻不辯不解、不找藉口,不託人情,毅然帶著劉恆前往封地。

這份淡泊,甚得呂雉之心。

相比薄姬的與世無爭,戚夫人以及她的兒子劉如意可就是呂雉的心頭大患了。

劉邦不僅寵愛戚夫人,對她的兒子也是另眼相看。劉邦認為,自己所有的兒子中,只有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同他性格最像。在戚夫人的眼淚加枕邊風的進攻之下,劉邦甚至動了廢除太子劉盈(呂雉所生),立劉如意為太子的想法。

為了保住自己兒子太子之位,呂雉費了好一番力氣,請來了“商山四皓”輔佐兒子,才讓劉邦斷了廢太子的想法,但這筆賬呂雉卻是牢牢地記在了戚夫人頭上。

3、 薄姬情商高

薄姬的高情商不僅體現在遠離宮廷的勾心鬥角上,還有面對誘惑時的淡定,即便是有餡餅砸到頭上,她也會掂量掂量要不要接。

當呂雉將劉邦的子孫劉如意、劉恢一個個找藉口殺了之後,趙王一位空缺。這個趙王可是肥差,對誰都不放心的呂雉於是藉此來試探薄姬母子二人。


她將劉恆從代國招回接任趙王之位,這對薄姬母子來說,是離開代國的好機會。但聰明的薄姬卻誘到了暗藏在趙王一位下的殺機,於是面對這份誘惑,委婉推辭,自願要求繼續待在寒苦的代國。

此舉讓呂雉非常滿意,解除了危機感,放鬆了對薄姬母子的警惕,薄姬也為此保全了母子的安危。

而戚夫人則是情商與美貌不成正比,她將想讓兒子立為太子的願望赤裸裸地寫在臉上。

可著勁兒的吹枕邊風,從來沒想過,呂雉在朝廷中的根基有多深,所以就算劉邦想廢太子劉盈,朝中大臣們也不會答應啊。她更沒想過,比她年長很多的劉邦一旦去世,她們母子將面臨怎樣的下場。

更不可思議的是,原本呂雉只是將她貶為官奴,沒有想置她於死地,她卻在舂米時,大唱“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隔三千里,誰當使告汝!”從而惹怒了呂雉,將她做成人彘。

可憐的戚夫人,壓根不知道什麼叫“隱忍”,也不知道“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道理,才讓自己落得了如此悲慘的下場。

以上就是有書君所理解的,戚夫人為什麼下場悲慘,而薄姬一生平安的主要原因。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因為薄姬不搞事情

劉邦的後宮人很多,但是慘死的也就戚夫人一個。呂后放過其實不是一個薄姬,劉邦其他的美人,呂后也都放過了。劉邦死後,呂后除了惡整戚夫人之外,她對其他得寵的美人處理也就是不放出宮而已。

薄姬雖然無寵,但是她運氣很好,她有兒子,所以呂后就放她跟著兒子封地了。然後,薄姬在劉邦活著的時候,無寵也不惹事情,也不亂站隊,自然也不得罪呂后。故此,她跟呂后的關係應該還是可以的。

實際上《史記》原話是,高祖崩,諸御幸姬戚夫人之屬,呂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宮。——重點是戚夫人之屬。說白了,呂后刻意針對不讓出宮,幽禁的對象是當年奪嫡站隊跟著戚夫人一夥的後宮美人。一般得寵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沒有站錯隊人,呂后本身就沒有要刻意整她們的意思。何況,就算是戚夫人,呂后開始也沒有想殺她,只是煞一下她的威風。畢竟,戚夫人當年得寵的時候,確實很得瑟。得瑟到想要取代呂后,想要自己的孩子做太子。呂后和戚夫人的過節很大,約等於劉邦和項羽。劉邦得天下會放過項羽,當然不能。但是劉邦會裝一下厚道的樣子,從輕一點對項羽的處理,當然會。所以,劉邦一死,呂后雖然將戚夫人囚在永巷,讓她每天舂米當苦工。但是那會兒呂后還真沒有想她。

戚夫人太年輕,她都失敗了,她不知道蟄伏。她每天一邊幹活一邊唱:“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

然後,呂后才認真地動了殺心,召趙王如意而殺之並將戚夫人製成人彘。儘管呂后對戚夫人最終處理是兇狠,但是呂后除了針對戚夫人之後,她對劉邦後宮其他妃嬪也沒有什麼特別狠針對。

總得來說,薄姬被呂后放走,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柳氏異聞錄


薄姬遇到劉邦已經是有了一定的社會閱歷,又在魏王宮裡待了幾年,也知道宮廷的勾心鬥角,年齡上可能和呂后差不多,但她也有很多的條件不及呂后,首先她是後來的人,基本條件就不如呂后,呂后是劉邦貧賤之時明媒正娶的妻子,呂后為了劉邦也是幾次都差一點喪命,呂后還有一個有利條件是,她的妹夫樊噲,是劉邦手下的第一心腹猛將,另外她的子侄呂祿呂產都是有兵權的人,而且朝廷的很多要員,甚至包括張良都不贊同把劉盈更換下來,那個年代選擇太子做接班人,習慣上都是選擇嫡長子,除非嫡長子有較大的過錯,劉盈是一個比較厚道的人,也沒有太大的過錯。雖然劉盈前面還有一個哥哥劉肥,但劉肥的母親曹氏不是劉邦正規的老婆,甚至連劉邦的妾都算不上,劉肥只能是勉強做一個王子。隨隨便便的更換太子,人們的擔心是,會引發政治動盪,這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例子數不勝數,剛剛結束的秦王朝,就是用胡亥更換了太子扶蘇,導致了秦王朝最終的覆滅。所以在當時劉邦還在世的時候,大臣們不願意有這樣的變動。呂后的政治地位,要遠遠的超過戚姬和薄姬,這三個女人,政治地位最低的當然是薄姬。但薄姬和他的兒子劉恆,都很低調。薄姬也不會對皇位有任何非分之想,當時想到的,恐怕也就是遠離政治,遠離這是非之地,在劉邦那裡,討得一塊封地,安穩的做一個王,這在經歷了戰亂的薄姬那裡,恐怕也是一個最大的心願了。戚姬最大的心願就是讓自己的兒子做皇帝,自己就母以子貴,做個皇太后,但她沒有什麼政治能力,最重要的武器恐怕也就是在劉邦那裡哭和鬧,除此之外也沒有別的手段了,朝廷上也沒有太支持他們母子的人,但即便是這樣,劉邦也考慮和猶豫了幾次,要把太子劉盈更換下來,換上戚姬的兒子。為此,呂后當然要把戚姬恨的牙癢癢。呂后原來也是一個普通的農婦,本質上也不是一個惡毒的女人,是宮廷政治,以及險惡的政治環境,使得她一步步的成為蛇蠍心腸的女人。從呂后殺韓信殺彭越,她有一定的政治能力。而薄姬沒有這種能力,但她知道她以及她的兒子劉恆,所處政治環境的險惡,低調是他們唯一的選擇。戚姬就顯得很蠢了,劉邦死了以後,實際的掌權者已經是呂后了,戚姬唱了一個“舂米”歌,把兒子的命也葬送了。


我愛我佳38


劉邦的妃子戚夫人下場愁慘,薄姬一生平安。除了她們自身的為人處世之道外,還在於呂雉的惡毒殘忍。

劉邦是"始作俑者",一切家庭悲劇均可追到劉邦身上。而"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賄,好美姬"。沒錢寸步難行,這倒罷了,好色不依打路,從小開始幹起,養成壞習慣,怎麼都不可原諒。一個男人多幾個女人,或者一個女人有幾個男人,看上去的"幸(性)福,得報應的不幸。這是一條顛沛不破的情場真理。劉邦的女人多,埋下的隱患就多,這是大家都清楚的。



劉邦要了呂雉,生下一對兒女,剛剛就是一個美滿的"好"字。他在外的時候又碰上定陶美人戚姬,生下一個兒子。不久又收了魏王后宮立的薄小妹。平凡得一點不起眼。如果不是管夫人和趙子兒兩個嬌嬌在劉邦懷裡取笑這毛丫頭,劉邦才不近薄姬的。這一夜之情,女人就懷上了,生下兒子一個。看來這漢王還厲害的哈。這三個女人,就是一個鍋裡的菜,都有兒子,這很麻煩的,都是王子的運,皇子的命。


呂雉和戚夫人先是爭男人,爭寵。呂雉年老色衰,戚夫人正在青春。所以,呂雉自然處於下風,戚夫人處於上風。後來,兒子漸大。加上劉邦不喜歡劉盈,喜歡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這矛盾由爭寵轉化為爭儲。這兩方面的原因,讓呂后恨死了戚夫人。只是"狠心賊"還在,呂后才不敢動手。再說薄姬,一夜之後,再沒見劉邦。兒子生下後,就成天圍著兒子轉,披頭散髮,衣衫不整的樣子跟個老媽子樣。呂后看她樣子,就沒放在心上。劉邦更是看都不看他一眼。後來劉仲從代地逃回來,封地都不要了,劉邦很生氣。之後,封薄姬兒子劉恆為代王。薄姬就請皇上皇后同意讓她跟兒子一起去代國為國家守邊。皇帝不置可否,皇后馬上同意。於是薄姬就同劉恆,舅舅薄昭去了那冰天雪地的代地。一去二十幾年。


劉邦一死,呂后把所有的劉邦的女人梳理一遍,整死了許多女人。而遠在邊陲的劉恆母子,呂后從來狀沒正眼瞧過。


劉一千五


薄姬地位過於低下,對呂太后沒有威脅,同時沒有結仇於呂太后

薄姬本來是魏王曹豹的妾,算命的人說她應該將生下天子。可想而知,魏王曹豹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一定會覺得自己會得到天下。只是可惜他想得太美,漢高祖打敗了魏王曹豹,薄姬也進入到後宮之中。不過,薄姬並沒有得到劉邦的寵幸,所以一直默默無聞。

不過,薄姬年輕的時候和管夫人、趙子兒關係很好,她們約定先富貴的人不要忘記了同伴好友,有點像陳涉世家中的“苟富貴,勿相忘”的意思。管夫人、趙子兒得到劉邦寵幸,有一次她們陪著劉邦出去玩的時候提到了她們幾個年輕時候的約定,於是劉邦憐憫薄姬,便寵幸了薄姬。恰好這次同房使得薄姬有了身孕,這便是後來的漢文帝。所以說當初那個算命的說得還是準的。不過,薄姬還是不得劉邦的歡心,因而並不受寵。

劉邦去世以後,呂后報復了劉備寵幸的愛姬,最有名的大概就是戚夫人了。不過由於薄姬並不受寵幸,所以她便得以出宮隨著自己的兒子前往代地,因為漢文帝那個時候已經封為代王了。其實,說實話漢文帝和薄姬兩個人地位挺低的,畢竟自己母親本身是俘虜過來的,不受寵幸,加上本身母親家又沒什麼勢力,所以母子二人幾乎快被所有人忘記了。

最後,呂后去世,大臣誅殺了呂氏的族人,平定了諸呂之亂。當時漢朝沒有皇帝,大臣決定尋找一個皇子作為繼承人,很多人會問為什麼就選中了漢文帝呢?因為大臣吃過皇帝母親強勢的虧,所以一定要找個母親非常弱勢的皇子,於是大家這個時候發現了幾乎快被遺忘的代王母子,這便是後來的漢文帝。按道理來說薄姬也是不錯的,兒子漢文帝和孫子漢景帝都是有作為的皇帝,史稱“文景之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