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原因是什麼?

用戶86410651669


肝硬化發生在很多慢性肝病的晚期,早期不易被發現,主要表現為肝功能減退和門脈高壓。

肝硬化常合併其他很多併發症,在全國範圍內發病率較高,多發病於35歲到50歲之間的男性。引發肝硬化的原因很多:

1、患有病毒性肝炎,這種原因佔絕大多數。當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肝炎時,會加速肝硬化的發展。

2、長期的酒精中毒,我國很多男性長期大量飲酒會導致體內的乙醇含量升高,引發毒性作用,導致肝硬化。

3、非酒精性脂肪肝性的肝炎,晚期可引發肝硬化。

4、體內的膽汁淤積,身體內有持續的膽汁淤積,或者是膽管堵塞時會導致膽酸、膽紅素濃度增加,損傷肝細胞,可以引發膽汁性的肝硬化。

5、體內的肝靜脈血液迴流受阻,導致肝內長期的缺氧和淤血,最終可以引發肝硬化。

6、遺傳性疾病,比如先天酶缺陷等疾病,導致自身體內的某些物質不能夠正常的排出而蓄積在肝臟引發肝硬化。

7、口服藥物或接觸一些工業的毒素,如長期接觸磷、砷等可引起身體中毒或者是口服藥物引發藥物性肝炎,最終導致肝功能損傷,演變為肝硬化。

8、自身免疫性的肝炎也可引發肝硬化。

患有肝硬化後要結合具體情況具體治療,平時多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在飲食上要多吃一些含維生素高、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吃一些過於粗糙堅硬的食物,禁飲酒。

本期答主:閆曉曉,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肝臟疾病。導致肝硬化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1、患慢性肝炎,如果不能很好地治療,會進展為肝硬化,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2、長期大量飲酒,酒精會損害肝臟,導致酒精性脂肪肝,可進展為肝硬化。

3、長期服用損害肝臟的藥物或接觸工業毒物,可導致肝硬化。吃發黴變質的食物也可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4、肝內膽汁淤積、肝外膽管阻塞時,高濃度的膽紅素對肝細胞有損害,長期下去,可引起肝硬化。

5、慢性心力衰竭、肝臟靜脈和下腔靜脈堵塞等疾病可使肝內長期缺血、缺氧,可引起肝細胞壞死、肝硬化等。

6、經常吃大魚大肉,飲食過於油膩,肥胖,常吃高熱量的食物,可導致脂肪肝,脂肪肝可發展為肝硬化。

預防肝硬化的主要措施有:

1、適量補充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雞蛋、瘦肉等。飲食清淡、少鹽少油。限制高熱量的食物的攝入,如奶油蛋糕、薯片、糖果、巧克力、炸糕、油條、麻花、火腿等,肥胖者需要減肥。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及水果。

2、戒菸限酒,肝病患者應戒酒。積極治療脂肪肝。避免長期服用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

3、生活規律,早睡早起,儘量不熬夜,避免過度疲勞。堅持參加體育運動,如羽毛球、網球、慢跑、游泳等。每天30分鐘、每週5天有氧運動可以預防及治療脂肪肝。

4、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陷入憤怒、抑鬱、焦慮等情緒中。


糖尿病之友


病毒性肝炎是引起肝硬化最常見的原因,60%-80%的肝硬化是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最常見的是由乙肝引起。長期飲酒,酒精中毒是造成肝硬化的第二大原因。

其他原因還有,血吸蟲病,肝靜脈迴流受阻,膽道疾患,遺傳代謝性疾病,隱源性肝硬化等。有部分患者是不明病因導致的肝硬化,這種情況統稱為隱源性肝硬化。

肝硬化一般的主要表現為乏力、消瘦、面色晦暗,尿少、下肢浮腫。納差、腹脹、胃腸功能紊亂甚至吸收不良綜合症,肝源性糖尿病,可出現多尿、多食等症狀。還會引起許多的併發症,嚴重的時候甚至有可能會危機生命。

肝硬化首先要結合病因進行治療,如果是乙型肝炎或者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就要進行抗病毒,保肝治療。

肝硬化病人應該少吃過硬食物,禁止飲酒,禁止食用辛辣刺激食物;控制攝入鹽分和糖分,忌食過多的蛋白質,每日所吃食物儘量多樣化,食物烹調要軟爛可口、容易消化。同時加強體育鍛煉,作息規律。


大家醫聯醫生集團


病毒的持續感染和肝臟炎症的持續發生是造成肝硬化的首要原因。

肝病病毒會不斷的侵蝕肝臟,損害肝細胞,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就會出現肝纖維化,肝纖維化的不斷加重,在肝臟組織中大量增生,就會將正常的肝臟發硬、變韌。原來的肝組織發生了改變,有假小葉形成,最終導致肝硬化。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可分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代謝性肝硬化、膽汁淤積性肝硬化、肝靜脈迴流受阻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毒物和藥物性肝硬化、營養不良性肝硬化、隱源性肝硬化等。

1.病毒性肝炎。目前在中國,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是引起門靜脈性肝硬化的主要因素。

2.酒精中毒。長期大量酗酒,是引起肝硬化的因素之一。

3.營養障礙。多數學者承認營養不良可降低肝細胞對有毒和傳染因素的抵抗力,而成為肝硬化的間接病因。

4.工業毒物或藥物。長期或反覆地接觸含砷殺蟲劑、四氯化碳、黃磷、氯仿等,或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如雙醋酚汀、異煙肼、辛可芬、四環素、氨甲蝶呤、甲基多巴,可產生中毒性或藥物性肝炎,進而導致肝硬化。黃麴黴素也可使肝細胞發生中毒損害,引起肝硬化。

5.循環障礙。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縮窄性心包炎可使肝內長期淤血缺氧,引起肝細胞壞死和纖維化,稱淤血性肝硬化,也稱為心源性肝硬化。

6.代謝障礙

如血色病和肝豆狀核變性(亦稱Wilson病)等。

7.膽汁淤積。肝外膽管阻塞或肝內膽汁淤積時高濃度的膽紅素對肝細胞有損害作用,久之可發生肝硬化,肝內膽汁淤積所致者稱原發膽汁性肝硬化,由肝外膽管阻塞所致者稱繼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8.血吸蟲病。血吸蟲病時由於蟲卵在匯管區刺激結締組織增生成為血吸蟲病性肝纖維化,可引起顯著的門靜脈高壓,亦稱為血吸蟲病性肝硬化。

9.原因不明。部分肝硬化原因不明,稱為隱源性肝硬化。

肝硬化的治療主要在於早期發現和阻止病程進展,目前普通醫學手段介入尚無法根治,唯一能夠治癒肝硬化的只有肝移植。因此,有肝硬化傾向的患者應密切注意疾病信號。

肝硬化典型患者一般狀況及營養均較差,消瘦,精神不振,食慾不佳,自感疲乏無力,腹脹且多以下午及晚間為甚,可有左、右季助區不適或隱痛、下墜感,部分患者可有不規則發熱,自覺口苦,以晨起為重,進高脂食物易導致腹瀉等,更為嚴重的有吐血成休克症狀。

患者出現腹瀉現象相當多見,多由腸壁水腫、腸道吸收不良(以脂肪為主)、煙酸的缺乏及寄生蟲感染因素所致,肝硬化有什麼症狀?患者伴有腹痛,腹痛在大結節性肝硬化中較為多見,約佔60%~80%。疼痛多在上腹部,常為陣發性,有時呈絞痛性質。與腹痛同時出現的發熱、黃疽和肝區疼痛常與肝病本身有關。其中腹脹為常見症狀,可能出低鍾血癥、胃腸脹氣、腹水和肝脾腫大所致。

肝硬化有什麼症狀?全身症狀:主要有乏力、易疲倦、體力減退,少數病人可出現臉部色素沉著。患者出現慢性消化不良症狀,食納減退、腹脹或伴便秘、腹瀉或肝區隱痛,勞累後明顯;少數病人可見蜘蛛痣,肝臟輕度到中度腫大,多見於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一般無壓痛,脾臟可正常或輕度腫大。

肝臟具有代償能力,只要30%的肝細胞正常,就能維持肝臟的正常工作,肝功檢查顯示不出異常,等到出現症狀時候,往往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因此,不要被肝功能正常所矇蔽,一定要進行病毒基因變異耐藥檢測再確診病情。


純鈞LHGR


謝邀 很多人對肝硬化談虎色變 覺得這是個大病 重病 甚至有些覺得這個病很髒 有傳染性 其實不然 肝硬化是一個很常見的慢性病 它的原因有很多

1.病毒性肝炎 這個是最常見的病因 包括乙肝 丙肝等 中國是肝炎大國 有些人得了肝炎不當回事任其發展 後來導致肝臟逐漸纖維化 發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2.酒精性肝硬化 這是第二大常見病因 長期大量酗酒也會引起肝臟的纖維化

3.慢性膽汁淤積會導致膽酸和膽紅素損傷肝細胞引起肝硬化

4.比較少見的自身免疫性肝炎也可以演變成肝硬化 另外其他的像慢性心衰 血吸蟲病 工業毒物等都有可能 但是都比較少見

另外關於傳染的問題 大家可以放心 我接觸最多的就是肝病患者 乙肝 丙肝後肝硬化都很多 還有PBC 酒精肝 自免肝 藥物性肝損傷等 見多了 除了肝炎後肝硬化有傳染性 其他的都不傳染 而且就算是乙肝 丙肝 也是血液傳播 性傳播 母嬰傳播 一般生活接觸 共同吃飯 擁抱等都沒有問題 話說我還沒有乙肝抗體呢 現在幹消化科還不是好好的 而且肝硬化也沒這麼可怕 就像高血壓 冠心病 糖尿病一樣就是慢性病 只要找到肝硬化原因對症治療 乙肝終身正規抗病毒 丙肝按療程抗病毒可治癒 酒精肝戒酒後預後很好 其他的也各有各的治療


消化科劉醫生


導致肝硬化的5大常見原因,看看你中了幾個?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53e60005723791074a2b\

破爛酥皮


多數都是肝炎引起的,炎症不斷刺激肝細胞的內壁,肝細胞再自我修復,長此以往就形成了纖維化肝硬化。比方說拿刀片在手上割一個傷口,手會癒合,但經常去割手就會有些疤痕,這就是硬化。大劑量的補充蛋白粉,ve,vc,B族幾個月就可以康復。


王志紅34419044


造成肝硬化的因素較多,但主要原因是,乙肝病毒,蟲積,慢性肝炎,黃疸肝炎,脂肪肝,由於乙肝病毒長期損害肝功能,功能受損,逐步變化,又由肝臟功能受損,其功能減弱,痰溼積累或脂肪停積於肝臟為脂肪肝,膽道不暢,膽汁逆串,致眼睛,皮膚變黃為黃疸,肝氣喜疏惡鬱,長期忽視疏肝氣解鬱氣,加上生活,情緒或食物對肝臟的刺激,使肝臟功能減退,致肝臟受嚴重使脂肪,黃疸惡化,即成肝硬化,肝腹水。


澤安堂


肝硬化的原因有很多,目前我國最主要的就是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下面就簡單總結一下目前臨床上遇到的肝硬化誘發的原因。

1.病毒感染,2.慢性酒精中毒,3.藥物或者其他化學物質中毒,4.(血液)循環障礙,5.代謝障礙,6.膽汁淤積,7.營養障礙,8.血吸蟲病,9.機械性損傷或其他不明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