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文 | 星球研究所

(首發於公眾號:星球研究所。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於探索極致風光)

本文所有署名攝影師作品

開枝散葉6萬年

中國

山脈展布、江河縱橫

這是一片廣袤的土地

可以容納面積高達

317萬平方千米

的山地

也可以容納長度超過

150萬千米

的河流

還可以容納

數萬年來在這片土地上繁衍出的

200億中國人

我們的祖先、父母、愛人、孩子

無一不在這裡迎來新生

無一不在這裡歸於塵土

生生死死、悲悲喜喜

(據美國學者Carl Haub估算,地球有史以來總計誕生過1080億個智人,我們根據現在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推算得出:中國有史以來共誕生過200億人口,該數據並非準確數據,謹供參考;下圖為中國3D版地形圖,製圖@Anton Balazh/123RF)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有文字記載以來

559位帝王

你方唱罷我登場

6192次戰爭

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5258次天災

或赤地千里、或洪水滔天

中國人的苦難實在太多

以至於我們已經無法提出更高要求

只求一個可以庇護安全、樂享天倫的

“家”

(戰爭次數統計源自施和金《中國古代戰爭的時空分佈》,僅截至明代;自然災害統計源自鄧拓《中國救荒史》;下圖為“家”的甲骨文,字形是在屋裡養著一頭豬;對古人而言豬可以提供食物,因此屋內養豬便成了代表穩定與安全的“家”的標誌)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我們在這片土地上開枝散葉、建設家園

其種類豐富、樣式繁多

令人歎為觀止

因為有多少中國人

就有多少種中國人的家園

4-6萬年前

第一批智人踏上了中國的土地

他們力量弱小、所知有限

只能以天然洞穴為容身之所

這便是中國人最原始的家園

(著名的山頂洞人所生活的洞穴,距今約3萬年前,圖片源自@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然而天然洞穴或大或小、或深或淺

並不能讓人稱心如意

更關鍵的是它數量有限

隨著人口加速繁衍

人們不得不尋找新的居所

1萬年前

黃土高原

一位敢於追逐夢想的祖先

決心用雙手打造真正適合自己的家園

他利用粗笨的石制工具

在土層深厚的斷崖上日復一日地挖掘

終於開鑿出了一個足以棲身的洞穴

中國最早的人造家園之一

窯洞

誕生了

(穴居主要分佈於北方寒冷地區,南方溼熱地區則是從樹上巢居開始的;下圖為斷崖上的原始窯洞“橫穴”示意圖,製圖@朱亞琳/星球研究所)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黃土高原斷崖眾多

一個人、一把簡易工具,便可挖土成洞

初期先從一個洞挖起

待條件成熟,再在附近挖掘新洞

眾多窯洞依山就勢,高下疊置

有如現代樓房

(本文照片中的民居多為明清及之後的建築,下文不再單獨說明;下圖為陝西省佳縣坑鎮赤牛坬村,攝影師@劉江)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窯洞歷經數代、數十代人不斷擴展

佔據整個山崖

形成壯觀的窯洞建築群

(山西臨縣招賢鎮的小塔則村,攝影師@水冬青)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它可以是一個窯洞莊園

滋養人丁興旺的大家族

(陝西綏德縣黨氏莊園,攝影師@劉江)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也可以是一個窯洞城市

容納三教九流、上萬居民

(陝西米脂縣的窯洞,整個米脂曾有80%的居民居住在窯洞中,攝影師@李溪龍)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窯洞不僅可以在山崖上挖掘

還可以從地面向下挖

形成深達7-8米、邊長15米左右的方形地坑

是為地坑院

(三門峽陝州地坑院,攝影師@鄧國暉)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地坑院縱橫排列

從空中俯瞰

如同安裝在大地上的一扇扇天窗

(三門峽陝州北營村地坑院,攝影師@徐雨晴)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生活在黃土高原的中國人

面朝黃土,背朝天

外有猛獸、凍餒

窯洞內卻是冬暖夏涼、安全舒適

一家人、數孔窯洞,足以小康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山西磧口西灣村,攝影師@李溪龍)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不過窯洞的建造

依然受制於地形

在黃土高原之外並不適用

4000年前

華北平原

青年男女們開始利用夯土、木材

在地面上建造房屋

組建起自己的小家庭

他們不但擁有自己的獨立居所

還與父母、子女的居所圍合在一起

形成大家庭共同居住的合院式住宅

二合院、三合院,乃至最經典的四合院

都在此後孕育而生

(開封劉青霞故居的四合院,攝影師@楊中天)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人員輻湊、官僚眾多的國都

率先形成了合院式住宅的形制標準

一座經典的北京四合院

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

從四面將接近正方形的庭院合圍在中間

家庭成員、僕人、客人

依照長幼有序、男女有別、主僕分處的原則安身各處

中國人的禮制在此表現得淋漓盡致

(本圖由李乾朗教授提供,其著作《穿牆透壁》是一本中國古建築的難得佳作)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帝王公候更是將數座、數十座院落串聯

形成大型合院式住宅群落

(北京故宮中便包括了諸多院落;因照片拼接,邊緣有拉伸變形,圖片源自@AirPano)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合院式住宅組合靈活、私密性強

甫一出現便從華北平原向全國擴散

陝西關中

人口稠密、用地緊湊

他們縮小庭院規模

將方正的四合院改造成豎長的窄院

(陝西蒲城王家大院,現為林則徐紀念館,攝影師@李文博)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山西人

也同樣喜愛窄院

(山西喬家大院,攝影師@孫霖)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不同的是

善於經營的晉商更加有錢有勢

他們憑藉巨資將多個窄院拼裝成豪宅

從榆次、祁縣、太谷、平遙到靈石

喬家大院、李家大院、王家大院、曹家大院

各種大院層出不窮

(航拍曹家大院,攝影師@喬寶森)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官宦巨族甚至像皇城一樣

為自己的家園修建起內城、外城

囊括7層30多米高的河山樓

5層125間的藏兵洞以及大小院落16座

其佈局緊湊,猶如一座巨型城堡

(航拍山西皇城相府,為清代文淵閣大學士陳廷敬家族住宅故居,點擊放大可以看到各個組成部分;圖片源自@全景)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然而

北方家園的美好時代終將結束

南方將接過接力棒

創造更為豐富的家園類型

1700年前

魏晉南北朝時期天下大亂

之後又歷經唐代安史之亂、宋代靖康之難

北方漢族三次大規模南遷

他們在南方不同的地域內逐漸分化

形成各具特徵、相對獨立的五大族群

是為南方五大民系

(南方漢族五大民系分佈簡化示意圖,製圖@星球研究所)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一花開五葉

五大民系因地制宜

各自營建獨具特色的家園

客家民系

集中於廣東、福建、江西三省山區

他們從北方遷入,又居深山

既要防禦外敵,又要抵禦山中猛獸

於是同族同宗聚居起來

修建起各式各樣的封閉式大院

包括圓樓

(福建永定承啟樓,攝影師@劉豔暉)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圍屋

(江西贛州龍南客家圍屋,攝影師@王智偉)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圍龍

(廣東興寧圍龍屋,攝影師@水冬青)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圍堡

(福建安貞堡,攝影師@牛奔)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一個個或圓或方的堡壘聚集在一起

形成了客家民系非常獨特的防禦式建築群

(永定初溪土樓群,攝影師@劉豔暉)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以福建圓樓為例

圓樓內部沒有正房、廂房之分

也沒有前院、後院之別

所有房間大小劃一,無分高低貴賤

它們都朝向一箇中心

即位於中央的祖堂

正是共同的祖先讓他們凝聚在一起

共生共死,共榮共辱

(福建永定初溪土樓群集慶樓,攝影師@劉豔暉)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任憑樓外陽光風雨

(福建田螺坑土樓群,攝影師@陳曦)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樓內皆可舞獅游龍

(福建永定高北土樓群承啟樓元宵游龍,攝影師@劉豔暉)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一派人間煙火

(福建永定奎聚樓,攝影師@劉豔暉)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與“時刻準備戰鬥”的客家民系不同

吳越民系

更像是堆金積玉的溫柔富貴鄉

他們生活的江蘇南部、浙江以及古徽州

屬於江南的核心區域

這裡植被豐富、環境優美

(浙江仙居公盂,攝影師@石天金)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氣候溼潤、水網縱橫

(浙江南潯古鎮,攝影師@王威)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士大夫們修建起精緻的園林

以彰顯自己的品味

(拙政園,攝影師@陳銘)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亭臺樓閣、泉石花木

全都聚集在方寸之間

蔚為大觀

(拙政園航拍,攝影師@張坤)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商人們則大興奢華住宅,以炫耀鄉里

他們引水繞村,穿戶入宅

(安徽宏村航拍,攝影師@應一舟)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白牆黛瓦、宛若仙境

(安徽宏村,攝影師@徐羅傑)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優美的環境、富庶的生活

使得這裡成為接納新移民最多的區域

人口密度極高、用地更為緊張

(航拍杭州富陽龍門古鎮密集的建築,攝影師@潘勁草)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人們將北方的合院式住宅再次加以縮小

使得四面房屋的屋頂相接

中間圍成一個小天井

這樣既保留了合院式住宅的私密

又節約用地,還加強了結構的整體性

是為天井院

(杭州富陽龍門古鎮,攝影師@潘勁草)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天井院四周屋頂皆向天井傾斜

下雨天雨水順屋頂流入其中

人稱四水歸堂

寓意肥水不外流

(杭州富陽龍門古鎮,攝影師@潘勁草)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小型的天井院

一棵中等的樹木即可撐滿天井

(杭州富陽龍門古鎮,攝影師@潘勁草)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稍大一些的天井院

也仍不過是咫尺天空

(蘇州退思園天井院,攝影師@李文博)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但是

無論榮歸故里的江南才子

還是衣錦還鄉的徽州商人

都要依靠這小小的天井院

才能保護他們的家人、財富

(安徽黃山潛口古鎮,攝影師@樊哲)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不過這種緊湊的建築佈局

也存在著明顯的缺陷

即火災

一屋著火,往往殃及鄰院

甚至將整個村鎮化為灰燼

(語出自南宋吳自牧《夢梁錄》,描寫的是南宋時杭州城的火災隱患)

“民居屋宇高森,接棟連簷,寸尺無空,巷陌壅塞,街道狹小,多為風燭之患”

為此

人們將院落之間的牆壁加高

超過屋頂的高度

一旦鄰院失火

高高的院牆便可將火災擋之牆外

是為封火山牆

(杭州淳安文淵獅城,攝影師@潘勁草)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遠遠望去

整個村落往往只見山牆不見屋頂

(徽州黟縣南屏,攝影師@楊帆)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於是

封火山牆不但防火

還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景觀

(安徽潛口,攝影師@悠悠)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甚至成為江南的標誌性符號之一

(安徽塔川村,攝影師@趙來清)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不止是山牆

吳越民系的住宅色彩更加值得一提

它多數只有單調的白、黑兩色

卻能最好地融入江南的山川田野

陽春三月

油菜花盛開,大地一片金黃

簡潔的徽派建築點綴其中

如詩如畫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婺源春色,攝影師@李程光)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十月入秋

藤蔓爬滿高牆

(徽州宏村,攝影師@章鳴)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豐收的農作物更是晾曬滿樓

紅的、黃的、白的

將家園點綴得奼紫嫣紅

(婺源篁嶺曬秋,攝影師@鍾潤平)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詩意棲居的江南

莫過於此

(杭州富陽龍門古鎮,攝影師@潘勁草)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客家民系、吳越民系之外

湘贛民系、閩海民系、廣府民系

同樣各具特色

因歷史上的江西填湖廣

湖南、江西兩省民居類型較多相似

兩者合稱

湘贛民系

位於江西樂安縣的湖坪村

是一個超過萬人的罕見大村

家族興盛,讀書入仕者眾多

民居亦是氣勢昂揚

(江西樂安縣湖坪村攝影師@水冬青)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位於湖南嶽陽的張谷英村

採用標準的天井院住宅

規模宏大、保存完整

(攝影師@譚力勳)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居住在福建及潮汕地區的

閩海民系

山地眾多,交通不便,方言複雜

民居類型也更加分散而豐富

例如閩中三明市桂峰村

依山而建的木屋

層層疊疊、錯落有致

(閩中三明市桂峰村,攝影師@廖如江)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廣東東部的潮州地區居民

多由福建遷入

他們的山牆牆頭

不似吳越民系那般高大

卻也獨特醒目

(潮州市饒平縣汫洲鎮,攝影師@佘蘇陽)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在廣東佔據主導的

廣府民系

山牆更加引人矚目

它形似古代烹煮牲肉的大鍋之耳

因此得名鑊耳牆(鑊音huò,意為大鍋)

(廣東嶺南印象園,攝影師@陳裕豐)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平視如波浪滾滾

(廣州佛岡上嶽村,攝影師@水冬青)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仰觀如曼妙曲線

(廣州塱頭古村,攝影師@李程光)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廣府民系地處天高皇帝遠

其裝飾、用色敢於僭越封建禮制

色彩明快、令人愉悅

(廣東東莞南社村,攝影師@黃力生)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從空中俯瞰

屋瓦排列整齊、色彩斑斕

(廣東南社村,攝影師@陳沖)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廣東高要八卦村

按八卦緊湊佈局、環水而設

有如堆積的積木

(廣東高要八卦村,攝影師@水冬青)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客家、吳越、湘贛、閩海、廣府

南方漢族五大民系的家園已是如此豐富

而我們即將展開的新篇章更將是千變萬化

600年前

明朝建立

經濟繁榮、社會相對穩定

這種狀況一直貫穿明清兩代

是為中國封建專制的巔峰

中央政府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控制力大幅增強

原來統治少數民族的土司頭目被逐漸廢除

改由中央政府派任流官

是為改土歸流

新移民也正是在此時

大量進入以雲貴川為主的

西南諸省

來自江淮地區的中央駐軍和他們的家屬

在貴州建立起半軍事化的家園

屯堡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貴州屯堡之一的隆裡古城,攝影師@李程光)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他們鎮壓叛亂、發展屯田

為了防禦外敵

他們的家園全部由石頭壘成

一戶民宅就是一座石頭的城堡

一個村莊就是一座石頭的城市

既可以各自為陣

又可以互相支援

(貴州安順屯堡本寨,攝影師@李珩)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其建築、語言、服飾、婚喪習俗

也在數百年來強勢保留原籍遺風

(貴州隆裡古城,攝影師@李珩)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更多的新家園

則由不斷湧入的普通移民創造

其層出不窮,如同雨後春筍

使得西南諸省堪稱各式家園博覽會

客家人帶來了土樓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成都洛帶客家圍樓,攝影師@劉子瞻)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湖廣移民則帶來了合院式住宅

(四川隆昌雲頂寨,攝影師@李珩)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眾多院落組合成村寨、城鎮

(閬中古城,攝影師@向文軍)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大富大貴者則比肩江南

建造起陡脊飛簷、雕樑畫棟的大宅

(雲南建水朱家花園,院落層出迭進,計有大小天井42個,房屋214間,攝影師@許勉)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許多漢族移民的家園

還吸收了當地少數民族的建築風格

依山建立起層層疊疊的吊腳樓

(四川福寶鎮,攝影師@王雲傑)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與之對應

少數民族也將漢族家園的許多元素靈活運用

創造出更加多樣的家園形式

例如雲南大理白族的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大理蒼山旁的白族仿古建築,攝影師@楊繼培)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與漢族同為合院式住宅

卻更加註重精美的雕刻與繪畫

(大理白族李德昌家,攝影師@楊繼培)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麗江的納西族

同樣大量採用合院式住宅

(麗江束河古鎮,攝影師@文軍)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在這裡抬頭即可望見的玉龍雪山

則是與中原、江南的院落最大的不同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麗江古城,攝影師@劉珠明)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另一方面

清代人口突飛猛進

乾隆初年突破1億關口

乾隆中期便達到2億

清朝末年則再次翻番

人口高達4億

激增的人口使得土地資源愈發緊張

西南諸省的少數民族移家上山

興建起諸多山寨

這便是我們今天在貴州、雲南、廣西等山區

看到諸多少數民族村寨的原因

例如侗族

(肇興侗寨,攝影師@李文博)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侗族在村寨要衝處建立多層簷的鼓樓

遇有重大事件,可擊鼓報信

(三寶侗寨鼓樓,攝影師@李程光)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以鼓樓為中心

全村民居依次而建

疏密相間、高低錯落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肇興侗寨,攝影師@李程光)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其他如苗族村寨

(西江千戶苗寨,攝影師@黃明生)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瑤族村寨

都各有特色

(廣西龍脊梯田,攝影師@陸宇堃)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除了中國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交流

明清時期人們還將西方元素運用在家園之中

典型的如廣東開平、新會、台山、恩平的

廬居

(開平市中興村,攝影師@吳啟新)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粵閩沿海居民過海謀生

略有積餘則回到家鄉置田建屋

西方建築中的意大利穹頂

英國碉堡花園尖頂、中世紀南歐教堂頂等等

都被大膽使用

開啟了中國近現代民居的先聲

(開平市錦江裡瑞石樓,攝影師@吳啟新)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以上

便是中國人家園的全部了嗎?

當然不是

以今日中國之廣大

各式家園數不盡數

從西南的傣族家園

(西雙版納,攝影師@李玉祥)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到東北的雪鄉家園

(雪鄉,攝影師@馬超)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從西北的圖瓦人家園

(白哈巴,攝影師@張煊境)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到東南的臺灣高山族家園

(臺灣高山族泰雅族眉原社半筒形屋,圖片由李乾朗教授提供)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從海島上的石頭城

(福建平潭島石頭厝,攝影師@林玩恭)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到青藏高原上的碉樓

(中路藏寨,攝影師@邱盛勇)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這就是中國人的家園

開枝散葉6萬年來

200億中國人的故鄉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市烏拉蓋草原上的蒙古包,攝影師@邱會寧)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園

P.S. 本文主要參考文獻包括:孫大章《中國民居研究》、陳志華/李秋香《中國鄉土建築初探》、陸元鼎等《中國民居建築》、王其鈞《圖解中國民居》、馬立博《中國環境史》等

... The End ...

我所聚集了一群國家地理控

專注於探索極致風光

星球研究所

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於探索極致風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