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么小米賣不過OPPO和vivo?

張光武雄


小米線下比線上貴,oppo和vivo線下買比在線上實惠。

甚至之前見過一個網友說:蘋果全球知名人家也是遍地開store啊,說明把錢扔到線下店,比線上花錢僱水軍划算多了。

這就是小米的銷售問題,成也在線上,敗也在線上。

先不說小米的質量和其餘二位之間的差別,畢竟質量再好但是得擠破頭可能還搶不到,或者說搶到手後發現並沒有那麼好,這帶給人的落差太大。

小米的重要受眾群體就是學生黨,喜歡上網購物,喜歡新鮮概念,簡單說就是希望花最少的錢買最實惠的東西。所以小米滿足了這些,火了。

中國學生雖多,但也只是一部分。而oppo和vivo的受眾群眾更是所有年輕人加很多中年。

而且在銷售上,小米比不上oppo,vivo。

就算大家喜歡網購了,但對於用戶來說更重要的是體驗。再偏遠的地方都能看見oppo和vivo的體驗店,而對於用戶來說手感要求很多時候比配置來的高。一個看得見沒摸著,一個從步步高就開始賣火的品牌,對於普通人肯定是選後者。

而且由於小米把自己和商家壓死了,給商家根本沒什麼優惠政策,就算你想去實體店買,結果人家見到比網上貴,然後就不買了。而oppo和vivo則反套路而行之,實體店的價格比網上還便宜,而且給各大商家足夠的優惠,還常常推出各種活動。

上有一線明星效應,下有紮實的實體店,錢都花在了實打實的事情上,百姓和店鋪就是免費的廣告。中國一直以來手機都是以實體體驗為開口,所以就算小米能在網上賣得好也不可能賣得過覆蓋率如此廣的oppo,vivo,況且人家根基如此深。

小米其實也知道自己的弱項,但還沒找到優加的解決方案。


鎂客網


最近,網上小米、魅族等等國產手機的消息不斷,不是這個諜照頻出,就是那個新機洩露,似乎自從當年蘋果之後,這種曝諜照、玩洩露的玩法似乎已經不再是蘋果的專利,各大手機廠商都在利用這些手段來維繫自己品牌的高度關注度。然而,從大名鼎鼎中華酷聯,再到小米、魅族雙雄爭霸,再到如今的華為OV組合,中國的手機市場已經你方唱罷我登場,似乎永遠都沒有常勝將軍。

但是有個現象卻非常值得關注,這就曾經不顯山不露水的OPPO和Vivo已經異軍突起成為中國手機市場的新貴,而當年的市場霸主小米卻顯出一定的頹勢。

一、打勝宣傳戰的小米是怎麼輸的?

說到全世界手機的宣傳,蘋果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老大,每一次蘋果手機的發佈會都是萬眾矚目,其關注程度一點都不亞於奧斯卡或者戛納電影節這樣的娛樂圈盛會,近些年雖然蘋果發佈會上少了傳說中的喬幫主,也沒有再推出讓全世界粉絲為之瘋狂甚至“賣腎”的超級爆品,終歸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蘋果的世界手機霸主地位還是無法撼動。在蘋果手機之後,中國手機市場哪個品牌最能吸引眼球的話,相信小米就會當仁不讓。

根據今日頭條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報告》顯示,在過去的一年半的時間內,在今日頭條的6億用戶之中,小米依然是除了蘋果之外最受關注的品牌,無論是華為、魅族,還是OPPO、Vivo在輿論宣傳上面基本上離小米還有著數量級的差距。仔細分析小米的宣傳策略,通過長期以來形成的小米為發燒而生的定位,小米成功的抓住了消費者的眼球,每一次小米的發佈會已經和蘋果(摻了水的蘋果)幾乎不相伯仲,雷軍用他喬布斯式的打扮,讓自己學足了喬幫主,而小米的新品也都是一次次的“黑科技”集中營,從性價比來說,小米雖然沒有當年第一性價比的皇冠,但是最優性價比手機的稱謂也基本沒有丟過。再加上米粉節,小米各種新品造勢的聯合宣傳,在品宣領域小米已經做得越來越得心應手。

在這方面也就魅族和華為還能和小米一較高下,但是無論是小米和魅族都是主打性價比的手機,這種高配低價的方式曾是吸引消費者的不二法門,然而,和小米們無敵的宣傳不匹配的卻是小米的銷量,曾經的銷量冠軍現在已經連續多個季度沒能進入前五的榜單了,甚至連單品前十的榜單都進入的非常艱難。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不顯山不露水的OPPO和Vivo卻一而再再而三的問鼎銷量排行榜的前列,甚至連手機產業的霸主華為都難以說自己就完全能夠打敗這兩家。

難道性價比戰略無效了嗎?到底小米們是因為什麼原因輸的?

二、OPPO們勝出的根源究竟是什麼?

瀚哥之前曾經專門寫文章論述OPPO們成功的關鍵,其中有過這樣的一個表述,依靠廣告+線下旗艦店以及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OPPO和Vivo在三四線城市乃至農村市場一路攻城略地,讓這種高價低性價比的手機竟然在低消費能力的縣鄉市場全面開花,乃至成為了出貨量前三的巨頭,不得不讓人敬佩不已。但是,他們是怎麼打敗小米、魅族這些性價比怪獸的呢?

瀚哥覺得原因不妨可以歸納成為以下幾方面:

一是手機的定位非常明確。一直以來,小米的玩法其實也很明確,就是我是性價比最高的手機,我是為發燒而生的手機,但是發燒友畢竟是人群中的小眾,大多數人都不會明白技術極客和發燒友是個什麼東西,對於普通人來說,手機就是一種生活必需品,我管你發燒不發燒呢?我們必須要承認小米的配置的確很不錯,但是OPPO和Vivo自身的亮點也很明白。雖然他們的價格很高,性價比相當低,瀚哥的一個程序員朋友卻在一直對瀚哥灌輸OPPO和Vivo的理念,這就是拍照加快充。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配置什麼的你說的天花亂墜,我也聽不懂,但是拍照好不好看我能看出來,然後手機沒電了能不能快速充滿這個我很在乎,所以這種讓消費者直接看的真真切切、明明白白的定位真心厲害,因為在消費者心目中只有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才是實際的,你只要告訴消費者我的功能使用,拍照好、充電快,那麼90%的消費者可能都會決定購買了。

二是對於消費者來說顏值很重要。一直以來,瀚哥都很討厭給女生推薦電腦和手機,因為無論瀚哥介紹什麼東西,在妹子看來你說的天花亂墜,我只關心好不好看,所以最終的結果瀚哥都會認輸然後推薦妹子買蘋果。其實,OPPO和Vivo成功也是一樣的,雖然經常被人吐槽抄襲蘋果,但是不得不承認他們的手機顏值都不錯,對於普通的消費者尤其是女性消費者來說,你的創新再怎麼厲害都是多餘的,我只是在乎好不好看,這款手機像不像一款高端手機。再加上OPPO和Vivo都不顧一切的砸錢請明星代言,各大熱門綜藝節目都鋪天蓋地的是他們的廣告,所謂謊話說了一千遍也就是真理了,所以很多消費者都自然而然的覺得,兩三千的手機就該是OPPO和Vivo的樣子啊。

三是對於手機來說從來不缺貨才是關鍵。高性價比手機的一個核心關鍵問題就是太難買了,瀚哥曾經費過千辛萬苦去搶小米、魅族的手機,甚至不惜高價買黃牛的東西,但是有多少消費者會像瀚哥一樣孜孜不倦的追求性價比呢?由於性價比高,代表用的核心配件好,工藝複雜,這就導致了面對著中國市場巨大的需求,產能卻完全跟不上,只能採用搶購搖號的方式,對於消費者來說,搶購搖號就意味著黃牛,想買買不到,你小米手機再好又有什麼用呢?甚至搶不到貨的消費者會瞬間粉轉黑,所以小米的老大雷軍在網上也一直被人稱之為“耍猴”,一次兩次飢餓營銷有效,時間長了消費者肯定會充滿怨言,這樣當然沒有人願意再去支持你。反觀OPPO和Vivo雖然他們性價比低,但是搶購的現象卻相當少,正是因為性價比不高,所以手機的產能跟得上,消費者買得到,一個雖然好卻買不到的手機,和一個沒那麼好卻很實用的手機,中國的消費者果斷選擇了後者。

四是手機產業內在的邏輯。從手機產業來看,其實隨著手機處理性能的越來越高,其實消費者使用到的性能卻越來越少,看看我們的PC市場,其實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管你是英特爾的I7還是I5處理器都沒什麼意義,因為我用到的就那麼一點。其實,手機的問題也是如此,當大多數手機都已經進入了4核以上CPU,4G以上內存的時代之後,我們大多數手機的性能已經過剩了,我們日常可能只需要使用手機性能的30%-50%就行了,這個時候我是買性價比之王的小米還是買普通的OPPO在消費者的用戶體驗層面來說幾乎沒有差別。這個時候手機時代的內在問題就改變了,不再是你怎麼高性價比,而是你怎麼讓消費者覺得買你的手機比較合適。

到了現在,小米怎麼被打敗的似乎有了一個解釋,但是手機市場是笑到最後的才是贏家,還是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瀚海觀察


1.首先來說米粉總說的性價比,小米手機價格低,處理器好,ov價格高,處理器差,所以米粉認為小米性價比高。在這裡我要提出我的觀點,在市面上知名的手機品牌,小米反而是性價比最差的,蘋果是最高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時間就是金錢,小米手機你越覺得性價比高的越是需要搶,有多少人搶了幾次都沒搶到,這裡花的時間的機會成本米粉有考慮過嗎,或許米粉都很閒。全世界都忙著賺錢,米粉忙著搶手機。蘋果手機性價比高,以4s為例,16年還看到挺多人在用,這總共是用了幾年,年均下來多少錢,在4s那幾年要達到它的體驗,你得用幾臺安卓機用到16年,算下來是不是年均花的還比蘋果多,體驗還不一定比蘋果好,所以說蘋果的性價比高。但安卓更新到6.0版本,尤其是7.0後,系統穩定性及流暢性並不比ios差,加上國產手機工藝及質量的提高,現在國產高端機流暢的用兩年沒什麼問題,所以國產機的性價比才越來越凸顯出來,蘋果手機在中國才越來越不好賣,但分流的量都是到那些不太需要搶的手機品牌那裡去了。

2.國產或者說中國製造崛起靠什麼,附加值的提高靠什麼?靠的是質量。ov與華為為什麼賣的好,重要一點是他們是國產手機質量最好的,這個是事實,前面我15年準備換機時,準備換國產機,但是當時國產幾個品牌的旗艦機都需要搶,買不到,我直接上京東就買了個蘋果6p,現在馬上兩年,我沒帶套沒貼膜,期間摔了不知多少次,手機沒出過任何問題,屏幕就角上裂了一點點,所以蘋果質量你得服,後面因為萊卡,又買了個華為p9p高配,也是摔了很多次,也沒事,就是有些小痕跡,這是避免不了的,除非帶套貼膜。在這我要奉勸各位,手機是沒必要帶套貼膜的,手機產商花了那麼大力氣,把手機手感做這麼好,做這麼薄,你花了錢卻還去帶套貼膜。但是前提要選質量好的手機,也就是品控嚴格的,ov的質量比小米好這沒什麼反駁的。

3.說參數,米粉總在說小米參數高,性能好,ov的旗艦機都是用的中端處理器,性能差。首先現在中端處理器性能也不差,其次手機不是賣處理器,現在的產品都是差異化競爭,你有一個點吸引到客戶,你就有可能賣出去,我可以為了一個萊卡雙攝買個p9p,當然這個手機其他都不差,那為什麼別人不能為了ov外觀、快充、攝像買ov呢,記住每個人的需求是不同的,在綜合體驗差不多的時候,你的產品有突出的點吸引到客戶,你的產品肯定賣的好,前兩年安卓比較卡,所以處理器好的小米賣的好,現在是性能過剩,加上安卓系統流暢性提高,處理器已顯得不是很重要。而小米在其他方面並沒過人之處。當然會有人說我要玩遊戲,處理器一定要好,小米正好,但是手機大型遊戲才需要高端處理器,但只是少部分人玩,小型遊戲中端處理器綽綽有餘,其次要求處理器高的也不一定買小米。30歲後年齡段的人是比較少玩遊戲的,而社會財富是集中在這些人手裡的,你覺得高端機他們買ov的多還是小米多?

4.一分錢一分貨這是真理,小米總是突出用了什麼處理器,用了攝像頭,感覺很牛逼,讓你覺得他的售價很便宜,但是做公司不以賺錢為目的就是耍流氓,你也不要信,那他以這個售價用了這個高端處理器攝像頭什麼的,要賺錢怎麼辦,只有兩個方法,一個提高售價,這個不行了,第二個就是節約成本,節約成本怎麼節約呢,當然只能在一些沒宣傳的看不見的地方省了,所以小米才會爆出這麼多門事件,質量也一般般。手機是一個需要合方面均衡的工具,ov各方面用料都不差,售後也好,而米粉只看處理器。

5.系統,米粉總說miui最好,這個我沒用過,不評價,姑且算最好,但是並沒什麼用,安卓是很開放的系統,你有的別人都會有,而一般人需要的功能就那麼多,常見手機都會有,我用華為,並沒覺得比蘋果差什麼,該有的都有。至於能找出差別來,那是專門搞機的,或者是工作與此相關的,這些人並不多。而miui每週更新,米粉還引以為榮,我覺得其他人應該跟我的感受差不多,當你看到軟件更新,系統更新其實是很煩的,尤其更新越來越頻繁,而改動又小,你都懶得更新。我覺得這是發燒友或者工作與此相關的,才會花時間在這方面,作為普通人,時間應該花在其他地方。所以系統優勢並不大。

最後,以我的經驗,同類產品,貴的肯定比便宜要好,體驗也好,你用的時間也會更久。像以前讀書,在淘寶買衣服,有些一兩百塊的,基本買回來就穿幾次,就覺得不滿意不愛穿,當後面花多幾百買個好點的,你感覺好了,穿的次數也多,均下來你並沒花多多少,體驗也好。以前穿的幾百的耐克阿迪跑鞋,後面穿的千來塊的高端跑鞋,那感覺誰用誰知道,區別大了。越好的,你越喜歡,你用的越多,用的越久,體驗也高,反而性價比就體現出來了。所以,按目前來看,就這三者,小米肯定是賣不過ov的。


44388313


雖然說小米,OPPO和vivo都是國產熱門手機,但小米和OPPO,vivo的定位不同,檔次也有很大的區別,小米給人的感覺就是低價手機,工藝技術和拍照方面不是很好,對於現在的人來時候,購買手機顏值,拍照和續航都是重點,這也是為什麼小米現在跟不上消費者需求的主要原因。


前段時間,小米創始人雷軍作客央視財經頻道再爆金句,對話題“買貴的還是買對的”發表了看法,他認為“貴就是好”和“好一定貴”的觀念有歷史遺留問題。雷軍認為,小米的嘗試就是想改變中國製造業現狀,讓好的東西也能賣得便宜,這話其實沒毛病,但為什麼卻成為了一大槽點呢?雷軍表示很受傷也很無奈,其實價格是一回事,重要的還是要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可見光有價格優勢是遠遠不夠的。小米最缺乏的就是工藝技術和創新了。

或許有人會說,小米手機的性價比高,其實也不全是,大部分手機使用的處理器都是降頻版,並沒有做到真正的性價比高,前幾年小米價格戰的模式還是可以的,但現在的消費者購買手機重要的是在體驗,所以小米已經沒有優勢了。雖然去年發佈了曲面屏的小米Note2,搭載驍龍821處理器,讓小米提升了一個檔次,不過卻因為缺貨讓不少消費者失望了,如今現貨購買,但新品驍龍835手機又來了,所以小米這些飢渴營銷,讓自己也很尷尬,這樣的模式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從換機忠誠度來看,2016年和2015相比,蘋果的用戶流失最大, 還有小米也有下降,而vivo和OPPO上升的最快,可見之前的果粉,米粉,都已經轉向了OPPO和vivo了,這也說明現在的OPPO和vivo的優勢,體驗感好,顏值高,抓住了現在的趨勢,更是在拍照上滿足了消費者需求。

OPPO去年熱度最高的要數R9和R9s這兩部手機,因為手機設計時尚,輕薄,外加上自拍和拍照效果都很不錯,進入智能手機拍照時代,競爭優勢非常明顯。當然OPPO在這方面的創新從未停止過,R9s使用了對焦更快更準確的雙核對焦以及F1.7超大光圈,在拍照上帶來了全新體驗,年輕人都喜歡拍照,OPPO抓住了用戶需求。

vivo手機檔次就更高了,雖然也主打年輕市場,但它的使用人群有所提升,向高端商務人士邁進,vivo X9也是一部很有特色的手機,不僅顏值高,在系統上使用了智慧引擎,不斷優化系統,讓手機使用起來更流暢。在拍照上還使用了前置雙攝像頭,內置柔光自拍閃光燈,帶來更好的拍照體驗,還有內置HiFi芯片,音質效果也更好,這不是小米所能比的。

有人說小米的配置高,vivo手機配置一樣很高,vivo Xplay6使用曲面屏設計,不僅顏值高,有檔次,還帶來了更好的體驗,在性能上搭載驍龍820處理器,6GB運行內存和128GB存儲,價格4498性價比還是很高的, 更何況還使用了背面雙攝像頭,前置柔光自拍閃光燈。內置HiFi芯片以及系統使用智慧引擎還有雙引擎閃充技術,不僅有性能和顏值,體驗感也非常好,這是vivo手機熱度高的原因。

不僅如此,OPPO和vivo並不是互聯網手機,所以線下體驗店分佈非常廣,全國各地每個城市都有,是目前線下熱度最高的手機,消費者先體驗再購買,而且還能享受優質的服務,貼膜,保養手機,免費充電等,尤其是售後很方便,隨便體驗店都可以進行高效率的售後服務,和互聯網手機有著本質的區別。

小米給人的感覺就是低端手機,雖然配置高價格實惠,但體驗感並不好,而OPPO和vivo給人的感覺就是時尚手機,檔次和體驗都完全不一樣,確實主打年輕市場,當然OPPO和vivo的銷量要更好了。小米還有一個做法讓消費者不滿,那就是搶購沒貨,但卻可以在其他天貓店鋪加價購買,可見小米並不城市,給其它店鋪開了小道,vivo和OPPO線上線下一個價,現貨發售,不需要搶購,隨時購買,這就是差距。


神猴數碼


小米的競爭力主要在線上,然而,今天手機有70%多是通過線下賣出去的,線上佔比只有20%多。而在線下市場,oppo與vivo是最大的贏家,他們的渠道下沉到鄉鎮,下沉到農村。在三四五線城市,oppo與vivo,就是一線品牌。



這兩個品牌投放的廣告多,請的代言人多,而且都是一線明星。就說oppo吧,他請的代言人不下十個,包括李易峰、楊冪、迪麗熱巴、陳偉霆、tfboys、周杰倫、楊洋等,這些一線,當紅明星,具有強大的號召力。



這些明星,每個人都有幾千萬的粉絲。oppo請他們代言,雖然付出了鉅額的廣告費,但這些明星的粉絲,很多會轉化為oppo的用戶。我曾見過一箇中學生,她是tfboys的粉絲,她不僅自己買oppo手機,他還發動同學、父母以及周邊的人購買oppo手機。這就是為什麼oppo每年都要請這麼多當紅明星代言的原因。



另外,oppo一年投幾十個億的廣告費。去年僅在浙江衛視就投了十個億。冠名了很多熱播節目。oppo不傻,而是很聰明。電視廣告,至今仍是最有效的廣告方式。結果,oppo抓住了年輕用戶,尤其是抓住了女性用戶。



中小城市的消費者,他們對一個品牌的認知,往往就是廣告,而且是電視廣告。他們甚至認為,打得起廣告的手機廠商,才是有實力的手機廠商。可在電視廣告的推廣上,小米幾乎是空白。所以小米手機在中小城市,品牌認知度比較低。而中小城市,競爭相對沒有那麼激烈,oppo與vivo就成了最大的贏家。


上峰說


小米,剛開始就是走的互聯網營銷,雷軍認為互聯網營銷是傳播速度最快,影響力最大,成本最低的營銷模式。回顧七八年前的智能機市場,要嘛幾百塊的山寨機要嘛三四千四五千的智能機,那時智能機沒有幾個品牌,最火的就是HTC了,佔據了將近百分之六七十的市場,正式如此價格一直在往上漲。




當小米手機1代的發佈立馬引起手機界的轟動,以超高的性價比迅速佔領市場,小米手機的出現就成了山寨機的噩夢,同時,曾經在智能手機界的霸主HTC也漸漸衰退下來,很快小米就發現壯大起來。

隨著小米的迅速發展,很多廠商也紛紛進軍互聯網,比如華為,OPPO.VIVO.魅族等也在線上蔓延開來,競爭那是相當的激烈,小米壓力山大,再加上小米長時間的供貨不足問題導致在不少人眼中就成了“飢餓營銷”,其實也怪不得別人,打個比方,我是喜歡你的產品,可是總是搶不到,時間久了就不願意再搶了,因為別家有現貨可買,就這麼簡單。隨著各家手機線上的發現,很快互聯網市場就越來越小了,以至於去年小米手機銷量更是跌到谷底。後來雷軍發現光靠線上還是不夠的,於是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並親自接管供應鏈,小米在今年又迅速反彈,呈現暴增長態勢,隨著新零售小米之家的迅速蔓延,銷量也是蹭蹭往上漲,彷彿小米的又一春來了。

OPPO,一開始就主力發現線下,線下其實是個巨大的市場,OPPO就看準了這塊蛋糕,一直走的是流行路線:


當下流行什麼我就做什麼,記得HTC還很火的時候,那時流行音樂手機,於是OPPO大力推廣音樂手機,經過努力的確打響了自己的品牌,人們一提到音樂手機首先想到的就是OPPO。後來人們對拍照需求較大,OPPO又開始了在拍照方面大力研發推廣,截止目前OPPO最大的賣點就是拍照。

OPPO之所以銷量如此之大還有個很重要的因素——群星代言:
OPPO為了做好宣傳不惜重金請明星代言,當下誰最火就請誰。目前還沒有哪家手機廠商能有這麼大手筆,一次手機發佈會請七八個明星代言的,而且都是當下最火的小鮮肉和女神,他們的粉絲團那可是相當的龐大,有句話叫“愛屋及烏”,喜歡某個明星會連他(她)代言的產品也喜歡,這是很多人的正常心裡。

總結一下,OPPO,大街小巷的門店,鋪天蓋地的廣告,凡是能做廣告的地方都沒拉下,綜藝節目的冠名,迎合市場的需求,最火明星團的代言等,線上線下加起來銷量穩。小米,超高的性價比,不錯的品質,線上領跑式的銷量,供貨量的逐漸穩定,,海外市場的大力發展,小米之家迅速爆發,還有用了就離不了的miui系統等。小米能否超越OPPO就看未來的一兩年了!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大家來評論,說出你的觀點一起共同探討。


食客滿天下


試著看這三個品牌,可以說都是現在國產中的巨頭,生產的手機還是比較受歡迎的。至於小米為什麼小米會賣不過現在的vivo和OPPO,其實原因還是比較多的,今天在這裡就主要的說說這三點,相信很多人也都是會認同的。

線下的優勢

這個大家都是比較清楚的,小米的競爭主要是放在了線上,遠遠不敵vo的線下,手機大部分都是通過線下賣出去的。要知道vivo和OPPO的線下實體專賣店遍佈各鄉鎮城市,是很多手機廠商所不能比的,可以讓消費者近距離的接觸體驗並且購買,很多人都是想圖個方便和踏實,即使是出現了什麼問題也是可以很快的得到解決,換做是誰來,都是會選擇這樣的品牌進行購買。

功能特色

這個方面是很多人比較注重的,vivo和OPPO一直都是特別注重消費者的需求和喜好,所以在定位上比較清晰,每次推出的手機都是特別漂亮,還有自己的功能特色,比如一直主打的拍照和音質。而小米則是比較注重性價比,主攻性能路線,這並沒有錯。但是很多人都清楚,其實手機的體驗比那些所謂的性能來得更加的實際。

推廣做得很成功

一個手機如果說做得再怎麼好,如果沒有很好的推廣出去,那也是會無濟於事的,肯定也是會出現銷量慘淡的。而vivo和OPPO肯定也是非常清楚其中的道理,所以都是會花大量的時間和功夫在這上面,邀請明星代言人、綜藝節目的植入和線下的活動,都是搞得有模有樣,同時也是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讓很多人都知道了這個品牌。

以上就是個人對這個問題的詮釋,希望可以解開題主在其中的疑惑。


科技Phone匯


ov的營銷策略註定,他會熱賣,雖然性價比低,是個坑b,但是真正瞭解手機人各項參數的,畢竟不是多數。而且很多人買手機,純粹就是以手機外形為主要判斷因素,而ov手機近年來發布的手機,其漂亮的外觀也是給其增色不少,而且其營銷廣告中,特別注重宣傳美顏拍照,音樂音質,就這兩點就吸引了不少懵懂的少女,而“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也被著力渲染,成為其中賣點。但是,快充技術,其實早就被其他手機廠商使用,這是未像ov這樣,大力宣傳而已。再反觀小米,雖然性價比絕對佔優,但是其拙劣的手機外觀設計,一直被廣大米粉所詬病,大黑邊,金屬拉絲等等,當然小米似乎也注意到了手機外觀的重要性,推出了例如米5,比較經典手機的外觀設計,算是小米系列中的顏值擔當了。有人會說最近推出的mix和note2也比較驚豔,但是個人認為這兩款手機的噱頭,大於其實際價值。小米第二個致命缺陷就是,其一直奉行的“飢餓營銷”策略,米粉親切的稱為“耍猴”。個人以為這種,營銷策略,前期用來拉拉人氣,博取大眾關注度就可以了,頻繁的使用,真的會讓廣大消費者失去耐心,搞的買手機比買春運火車票還難。而這樣的營銷策略,也很容易讓真正米粉傷心,而且粉轉黑,可比一開始就是黑粉嚴重多了,要知道愛之切恨之深的道理。第三點,就是小米的產能問題,這個或許也是第二個問題的直接原因,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飢餓營銷才能不飢餓。而這也只能靠小米,自己投入更多的研發能力和經費才能解決。

總而言之,再好的手機買不到,就很難在消費者中形成好的口碑,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營銷策略會彌補產品上很多不足。講真話,我自己也是用的小米,真希望小米能做好,做出真正高性價比的手機,投入更多力量到研發中,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而不是被對手牽著鼻子走。


SaiBW


從線上到鄉鎮,OV“統一戰線”圍追堵截小米線下渠道

線上戰場,小米第一個吃螃蟹,是粉絲經濟的最早實施者和最大受益者,在移動互聯網迅速崛起的風口,以C2B模式打開產品體驗缺口,反向痛擊用戶需求,狠抓粉絲紅利,玩轉社群經濟,聚焦年輕用戶,鼓弄期貨營銷,價格戰打到最響,站在粉絲經濟浪潮的頂端,四年時間便一騎絕塵,曾以“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而聲名大噪的小米創始人雷軍,成為中國C2B模式和粉絲經濟的開創者。但小米卻嚴重忽略了線下實體店渠道,造成線上浮華,線下空虛的景象。

OPPO、VIVO依靠微創新和鄉鎮戰略強勢逆襲,自始至終深耕線下渠道,兼顧線上,尤其在其他手機廠商還遠未觸及的三四線城市,OV早已佈下棋局,駛入區縣鄉鎮,縱入人流密集的大街小巷,相比於其他廠商走得更遠,深謀遠慮,在其他廠商看起來並不起眼的區域悄然涉足,逐漸崛起,在智能機氾濫的紅海時代,不失為先人一步的優勢戰術。

用戶戰爭

從粉絲到全民,用戶戰爭從線上轉移到線下

OV的默默耕耘,縱深三四線城鎮,依次演繹了國產智能機從粉絲到全民的用戶爭奪戰。地面戰爭,也先從一二線城市發力,遠未觸及用戶體系更加龐大的三四線城鎮,僅憑用戶“崇洋媚外”的追求取得一些心理上的優越感,顯然對於三四線消費能力稍弱的區域,中低端國產機更深得民心,這也便是OPPO、VIVO強勢逆襲的根本源動力,中國龐大的低消費群體更是驅動了OPPO、VOVO的直接逆襲。

國產智能機的用戶戰爭從互聯網線上粉絲到線下實體店,到城鎮鄉野,逐漸覆蓋全民,形成一條自上而下的“人民路線”,而小米早已失去先機。

媒體戰爭

從全面到特寫,OV一點突破,直擊用戶痛點,小米依然沒有新戰略

在媒體

策宣

上,小米的廣告宣傳凸顯全功能理念,多功能全面宣傳,到OPPO側重閃充長待機、高像素拍照,“VOOC閃充是我的秘密武器”、“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第一個拿下朋友圈廣告的VIVO手機和OPPO手機同時又以音樂為出發點,側重於手機在音樂功能上的凸顯,主打年輕用戶真正需要的音樂功能,兩者媒體宣傳的側重點從全面到特寫,區別於以往所有的手機宣傳側重點,以細節彰顯特色,真正解決用戶對特定功能的需求,也以此鎖定特定的用戶。

OPPO、VIVO獨闢蹊徑,小處入手,首先鎖定特定人群,並不斷進入全新和手機廠商遠未觸及的區域來做廣告,改變消費者的消費決策,比如朋友圈廣告、地鐵廣告、綜藝娛樂節目、三四線城鎮,這是國產手機的超前和遠見之處,之所以在智能機紅海中能夠脫穎而出,差異化戰略無所不用其極。

媒體策宣是戰術路徑,這一戰術直接關係怎樣向用戶表達品牌,理解需求,影響消費,如果說其他品牌是生硬的強制性地灌輸,OPPO、VIVO則是潤物細無聲般地養成呵護。

體驗戰爭

從硬廣灌輸到情感認知,OV喚醒用戶真正需求

情感營銷上,小米卻將情故事講到疲憊,體驗玩到盡興,聲名大噪,急速登峰,然而用戶過多依賴情感,產品遭遇瓶頸,一把虛火燒盡,激情亦退,風光不再,倒是OPPO、VIVO“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風化雨化解小米式虛火過盛,在廝殺正酣的智能機紅海市場悄然崛起,讓老牌智能機深感壓迫,呼吸急促,這才是當下手機廠商所要借鑑和學習的,逃離城市,進駐城鄉,逃離拼殺,尋求新市場,逃離虛火,穩中求進,用春風化雨的戰略影響和改變用戶的消費動機,改變用戶的情感認知,喚醒用戶的真正需求。

類OPPO、VIVO之類情感型智能機,除在技術、功能等方面微創新外,在重視用戶體驗上先人一步,逆襲是必然趨勢,更不同於小米的急功近利,潛移默化,喚醒用戶的情感認知,直擊用戶的真正需求,善於發現創新的路徑和戰術挖掘紅海市場的新紅利,這是國產智能機所創造出來的新方向,更是後智能機時代的新機會,對並不熟略智能機的用戶來說,以某種方式喚起他們的情感認知,如何幫助用戶將智能機變為自身的器官,滿足用戶體驗式、實用性需求,勢在必行。





倪衛濤頻道


在銷量上,小米確實不如ov,究其原因是什麼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目標人群定位的不同,小米的口是“為發燒而生”用了八年,導致喜歡小米的就是那些數碼控的發燒友,年輕男性居多!而ov呢,年輕,各個年齡段都有設計,女性用戶居多,幾乎霸佔了全國一半的女性用戶,所以這方面小米差的就多了!


2.線上線下的銷售,現在幾乎所有的手機品牌都有線上渠道,而線下渠道來說,我覺得打的最好的就是ov了,ov精準的小城鎮,和農村的線下店開的遍地,大城市也是隨處可見!我們知道,現在的老人也都是玩手機的,和子女保持聯繫,他們沒有大多沒有網上購物的能力,所以只能選擇在店內買手機,隨著國人消費水平的上升,小城鎮這個巨大的市場被ov牢牢地把控著!反觀小米,雖然這兩年也是大力發展線下體驗店,但是由於自身的生態鏈,一個小米之家所佔年紀廣,沒有ov那種可以開小點的能力,所以只有在一些1,2線城市才可以看到小米之家,失去了那麼大的一塊蛋糕,又怎麼和ov爭呢?




3.明星代言效應,雖然小米也有著吳亦凡這個代言人,但是和ov龐大的明星代言團相比可就差遠了吧!年輕女性由於自己偶像的關係,更多的會考慮ov這兩個品牌的手機!明星的效應確實是挺大的,不然怎麼會有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找代言人呢,是吧。

這些原因也就是使小米不如ov賣的好的原因吧,如果還有什麼其他觀點,可以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