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親密的朋友,也會因這2件事漸行漸遠

再親密的朋友,也會因這2件事漸行漸遠

01 由距離拉伸開的疏遠

適當的距離可以產生美;但過度距離的拉伸,產生的只有疏遠和陌生。

我和悠悠曾是無話不談的密友,從相識之日起便覺相見恨晚。

大一報到的第一天,我們兩個人聊到室友紛紛睡去;她說喜歡我看起來積極、陽光的生命狀態,我說喜歡她的真實、不造作。

四年的大學時光,我們一起上課下課,一起逛街吃飯,一起泡圖書館,一起聽演唱會。類同的三觀、相似的興趣愛好,我們是那麼依賴又欣賞對方。

再親密的朋友,也會因這2件事漸行漸遠

畢業前夕,室友們陸續搬離了宿舍。悠悠在某科技網絡公司實習,我一個人在空曠曠的宿舍裡面收拾行李,準備搬去出租房。

要鎖門的一剎那,內心突然湧出無限對學校對悠悠的不捨之情。鼻子一酸,我打電話給悠悠。

悠悠笑我像個孩子,她說我們隨時保持聯繫,雖然畢了業我們的心也連在一起,我幾近淚崩,另一頭的悠悠也開始掉眼淚,我們約定一定做一生一世的好姐妹。

但真正畢了業以後,我們各自都投身自己的工作崗位。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每到週末還一起約著看看電影,之後是一個月出來聊一次天,再後來各種加班、瑣事纏繞,我們半年也見不上一次面。

再親密的朋友,也會因這2件事漸行漸遠

最初我們發給對方的新年祝福語是長長的獨一無二的掏心窩子的話,祝事業祝愛情祝我們友情長存;後來我們只是簡單地發送一條新年快樂給對方;直到今年春節,我收到的百十條群發覆制的拜年信息中夾著悠悠的一條,我隨之複製了另一條發了過去。

我便開始傷感,我們最初的無話不談,只剩下無好可祝。

再親密的朋友關係,也會敗給距離。

再親密的朋友,也會因這2件事漸行漸遠

02 價值觀的漸行漸遠

上個月,悠悠發來一條微信,她說記得我有個優秀的堂姐,想給我堂姐介紹男朋友。

她說男方是高幹家庭,想找我堂姐這種氣質佳性格好的女生為伴,最重要的是女方不是本市戶口也沒關係。

我問對方的年齡、性格、興趣、工作,悠悠說對方36歲,愛好網遊,沒有工作,如果想要上班家裡會鼎力安排,有大堆的工作等著,這種條件和我優秀的堂姐標配。

悠悠又發來一張對方的照片,照片裡對方窩在電腦桌前,胖得已經沒什麼輪廓感了,不會笑的臉上嵌著一雙不能再小的眼睛。

這一次,我真的傷感了。站在客觀的角度講,堂姐面貌姣好身材靚,忠於工作追求上進,是不折不扣的五好青年,追求過她的男生能用卡車來裝。

悠悠竟覺得只會躲避在高幹家庭大傘之下的寄生蟲和我堂姐是標配。

距離拉開的不僅僅是感情,原本類同的價值觀念也隨之改變。

要好的時候,兩個人的思維取向、做事方式,會相互影響。

再親密的朋友,也會因這2件事漸行漸遠

但當兩個人各安一方,經身邊人、事的影響與衝擊,各自的價值觀念都在時間的推移中進行著微小的調整,以便更能與自身所在的環境相匹配跟融合。久而久之,距離不僅把兩個人拉伸得疏遠,價值觀念也漸行漸遠。

即便曾真心相待的朋友,也會敗給漸行漸遠的價值觀。

再親密的朋友,也會因這2件事漸行漸遠

03 總結

《遇見陌生人》中有這樣的觀點:人的一生平均會遇到2920萬人,會與其中的3000人結交,與其中一人相愛,那麼現在的你,除了正在與之結交的150人,還有2850段人際關係,要麼在還未抵達的未來,要麼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沉沒於過去。

漫漫人生路,我們不停地遷移遊離,舊友的離開,新友誼的建立,好像成為了一種必然趨勢。

舊時的默契好友,一旦被時空距離隔開了,精神層面就很難再門當戶對。

再親密的朋友,也會因這2件事漸行漸遠

當我頂著38度的高溫拜訪客戶時,你在逛著商場折扣區;當我和你談資源匹配時,你將話題拉到娛樂星聞;我講的職場,你認為枯燥無聊,你熱衷的緋聞八卦,我聽後只覺得尷尬。

生活境遇不同,人際圈子不同,思想高度也就不同。

明明期盼著相見,卻又因為手頭的事務一再推遲,明明覺得見了面有一肚子的話同對方講,卻因為無以共識而生生吞嚥回去。

無論你是怎樣的交際高手,能和你走到最後的朋友,寥寥無幾。

再親密的朋友,也會因這2件事漸行漸遠

如此,我們該感傷嗎?是不是不遇見才是最好?

我認為,我們之所以成為現在的自己,是經歷了無數的人和事使然。那些還在我們身邊的友誼,以更積極的方式影響著我們;那些漸行漸遠的人,也是把我們渡到了成長的彼岸,才朝著他們認為更好的方向遠去。

那些還可以把握住的關係,我們需加倍珍惜;那些日漸模糊的友誼,已然成為了鐫刻在我們生命中的美好。

再親密的朋友,也會因這2件事漸行漸遠

如此,我們便釋然。

讀過一句話,與君共勉:多是南轅北轍,少有殊途同歸;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


喜歡文章請點贊,關注,分享,留言!期待遇見閱讀,遇見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