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只是一個仿生人,過著自以爲是人的一生

你有沒有想過:有朝一日,遊戲是否真的可以超越甚至取代電影,

那取決於你有沒有玩過互動式電影遊戲,也許未來的某天,有人會告訴我們答案,就如同《頭號玩家》裡的世界,被一個遊戲充斥了所有的生活,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底特律:化身為人》可以讓我們肯定一件事,就是這個問題並非遊戲開發者與遊戲玩家的痴心妄想,互動式電影遊戲這個遊戲品類從出生到現在,真正變得成熟也真正的吸引到了一批忠實的粉絲。

也許你只是一個仿生人,過著自以為是人的一生

懟懟君除了看電影以外,最多的時間就是拿來玩遊戲了,尤其痴迷於互動式電影遊戲,讓我在自己很多的電影劇本創作中進行了借鑑,從最早的《暴雨》、《美國末日》到《超凡雙生》、《質量效應》、《直至黎明》,這類遊戲通常採用3D捕捉技術,在真人模型的基礎上進行遊戲的開發創作,特點就是多劇情多支線的分支以及簡單的QTE操作,而最吸引我們的核心內容仍然是故事。

回到我們今天要講的故事,在2015的PGW上,遊戲的首支預告公佈,三主角之一的卡菈小姐姐的一句:我的名字叫做卡菈,我是他們的一員,這,是我們的故事。深深引起了遊戲玩家,科幻迷,互動電影遊戲粉等大眾的興趣,一個關乎近未來,仿生人滲透並影響人類生活,世界將如何改變的宏大命題躍然於我們PS4前面的屏幕中。

也許你只是一個仿生人,過著自以為是人的一生

整個故事發生在2038年的底特律,20年後的人類和我們現在一樣,面臨著氣候變暖,經濟危機,戰爭焦慮等老生長談的困境,而仿生人的科技則發展到了非常發達的水平,仿生人在各個領域取代人類,家庭中他們可以打掃家務照顧父母,社會上可以充當警察,充當軍人,保護治安,保衛國家,甚至在某些不能言喻的小卡片事業中,都遠比人類本身更受歡迎~

也許你只是一個仿生人,過著自以為是人的一生

也許你只是一個仿生人,過著自以為是人的一生

而無論科學本身如何發展如何先進,矛盾永遠都會存在,仿生人取代人類工作的同時,人類解放雙手卻失去了工作,生活變的悽慘,而普遍的仿生人伴侶也造成了人口生育率下降等諸多社會問題,人類開始集會,開始抗議,甚至加以暴力,而就在此過程中,部分仿生人覺醒,他們居然衝破程序的束縛開始反抗人類。

也許你只是一個仿生人,過著自以為是人的一生

從遊戲開始的半個小時後,你就能瞭解到整個世界的背景了,人工智能的故事在很多部電影中都有相似點,而《底特律》的特點在於你扮演的三名主角全部是仿生人,你要以仿生人的視角來思考來遊戲,而我們人類則成為了“反派”。

也許你只是一個仿生人,過著自以為是人的一生

沒錯,無論是書或者電影,我們更多以第三人稱以一個人類立場來進行評判,而在這裡我們就是仿生人,我們帶入了仿生人的情感來思考問題,你必須站在仿生人的立場才能將遊戲進行下去,遊戲給了我們一個成為一個仿生人的機會,以他們的視角來審視身為人類的自己。

也許你只是一個仿生人,過著自以為是人的一生

遊戲裡有內置的調查問卷,無時不刻不在拷問著你的內心,

親身參與的感覺比看影評,看評論要來的更加深入人心,舉個例子,遊戲裡曾經和我的人類搭檔一起追捕仿生人罪犯,可你的搭檔突然遇到了生命危險,你面臨的選擇是繼續追捕還是先救人,在人類看來這是一個道德問題,你必然會先救人,可在仿生人視角下,如果自己是一個程序一個機器,那應該先完成任務,如果救人勢必違抗了最初的程序設定,違反了基本的機器人法則。

感謝Sony爸爸作為金主,燒了幾個億來完成這部遊戲的製作,劇情的龐大量,分支的數量之多都創造了互動電影式遊戲的新紀元,要知道所有的分支全是真人動捕的CG動畫。

也許你只是一個仿生人,過著自以為是人的一生

遊戲製作的技術難度是大的,但最讓人折服的是在如此龐大的劇本條件下,他所設置的幾百條分支劇情都是合情合理的,現實中,我們每一個人玩的路線都是不一樣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劇情又不能出bug,保障整個故事的連貫性與合理性,這得是何等的編劇團隊才能完成啊,懟懟君去年做的一個線性的科幻故事都經常繞入邏輯坑裡苦苦爬不出來。

也許你只是一個仿生人,過著自以為是人的一生

回到劇情和主旨來說,我們來點下題,上週我在參加一個科幻研討會上,很多人提出我們該怎麼定義一個人,肉體?靈魂?

我認為答案並不重要,這不正是賽博朋克的核心魅力,玩完整個遊戲,這個留白依然留給我們每一個玩家,因此大家還不趕快入手PS4,好好的玩一下,當然你也可以去各大視頻網站看視頻流程,只是缺少了真正的代入感,見仁見智,交給你們自己選擇吧~

真的每一幀都是壁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