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學生:風中的蒲公英

海外留學生:風中的蒲公英

前言:又到了啟程奔赴海外留學的季節,每一個學子都被父母牽掛著,如同風箏,終於要放手了,斷了線的風箏會飛向哪裡呢?下面的文字是一個留學美國的學生仲力恆寫的,他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環境科學政策與管理系錄取,獲全額獎學金。

北京八月,火一樣的夏天。機場,人群,父母的叮囑,長隊,壞掉的傳送帶,堵塞的行李……氣喘吁吁地扎到座位上,沒想到第一次出國,就差點沒趕上飛機。艙門壞了,空調也壞了,開始制熱,延誤一小時……外面驕陽似火,裡面我們更是成了溫室裡的花朵,讓我竟有一種錯覺:是飛機麼?擠火車吧。

或許是因為這樣的一段行程,總不能輕易而平淡地過去,所以要有一些插曲,也好留個紀念。回想起剛才托運行李的時候,看到好多同行的學子,竟然還遇到了北大同一個學院的一個哥們,大家都選了這樣一個日子麼?什麼日子呢?想不出來,抗日勝利紀念日?我們要一起去舊金山,他們要轉去芝加哥,他們要去賓州,他們要去康奈爾,他們要去俄亥俄州……

飛機起飛的時刻,我突然感覺我們是風中的蒲公英,就這樣被吹著播散在北美大陸,紮根,成長……

十幾個小時過得快而平淡無奇,看來在北京呆了這麼久,早已習慣了在交通上浪費時間。下飛機,出關,取行李,跟著人群走著,只是慣例。伯克利學生會的師兄和教會的阿姨來接機,聽到的,仍然是熟悉的國語。北加州中午才十五度的氣溫,果然被凍著了。車開著,窗外全是英語的標示和廣告,讓我一次次地問自己:真的就這樣來到另一個國度了?恍如隔世,強烈的不真實感。

這裡的天很藍,卻沒有想像中的清澈。海上霧氣吹來,遠處的景物看起來像是隔了一層模糊的玻璃。這裡的草木也遠沒有家鄉那麼綠油油,看起來髒兮兮的,像是建築工地旁邊的梧桐樹的顏色,其實卻是很乾淨的。舊金山灣區的地中海式氣候,半年沒半點雨水,所有的顏色似乎都摻進了一點枯黃,讓人不喜歡。

風是很涼的,卻沒有海邊特有的腥味。陽光著實很厲害,似乎所有的能量都未經阻隔刺進了皮膚和眼睛,陽光下和陰影裡的切換,竟然像是換了一個季節。

以舊金山、奧克蘭、聖何賽等大城市為中心,整個灣區的城市連成一片,伯克利就是這樣的城市中的一個。因為多地震,鮮見高樓,小城就這樣被攤成一個扁扁的煎餅,鋪在崎嶇起伏的山丘上,向四圍延伸,跟別的城市連成一片。加利福尼亞大學校園,便是這個煎餅的中心了。沒什麼邊界或是隔離,校園和城市渾然一體。後來我才知道,有人給這個城市(Berkeley)譯了一個風雅的名字“泊客來”。

海外留學生:風中的蒲公英

可惜剛來半個月,竟沒有機會靜靜品味這個城市的韻味。灣區是人口非常稠密的地區,寸土寸金,加利福尼亞大學主校可能是全美僅有的幾個不給研究生提供宿舍的學校之一,於是每到假期結束,學生們便開始奔波找房。有人說,在這裡找到合適的住房,比被這個學校錄取還困難。起初我不以為然,慢慢地還真是領教了,加上又是一貫走背運,機會便一個接一個地錯過。暫住在相隔兩個城市遠的一箇中國牧師家,每日在鐵軌上來回,嘗夠了奔波的滋味。交通基本上靠走,通訊基本上靠吼,無家可歸,四處看各種房東的臉色,用蹩腳的英語跟別人討價還價,每天日落時分雙腿腫了一圈……

生活是樸素的,心情也恬淡起來了,學會了很多。真是要感謝教會里的很多朋友,剛來的這段日子裡,各方面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他們的信仰,讓他們成為很好的人。

灣區的亞裔非常多,加州大學的學生有一半是黃皮膚黑眼睛,只是美利堅文化的薰陶讓這種外表不再帶有任何實際代表意義。亞裔中大多數自然是華人,像我這樣來讀研究生的,或是來做學者或老師的,其實只是很少一部分。認識的中國本科生中,大多是很小的時候就跟隨父母移民過來,作為同時代的出國闖蕩的先鋒,經歷了一番同齡人少有的磨練之後,已經徹底融入了這個社會。而在這裡的居民中的華人,大多數是淘金時代華工的後裔,其中飽經風霜的年長者,已是見證了這些城市成長髮展的歷史。

由於唐人街的物價便宜,我經常坐車去奧克蘭的唐人街買菜,說是唐人街,其實挺破舊,滿大街的平房上掛滿了繁體中文的招牌,像是中國南方的小村落。街上的華人說話我聽不懂,不是粵語便是閩南語,所以也沒有找到太多歸屬感,但農貿市場裡中國特色的商品卻很讓人熟悉。

有一次我從唐人街的市場裡出來,拎著滿手的蔬菜瓜果魚肉,加上一個電飯鍋,肩上再扛一麻袋大米,引得唐人街上無數行人觀看。近旁的一個老者,看到我這般模樣,竟然突然歡快得像孩子一樣,激動地跟旁邊的小輩們說著什麼,我基本聽不懂,大概是說他當年年輕的時候來美國做勞工時要比我這樣厲害得多……回頭,留一個微笑,繼續走……

突然油然而生一種悲壯感,在這空曠的道路上發現自己是如此的渺小;突然又是一種自豪感,第一次感覺到自己能有一副這麼鐵硬的肩膀。望著街上一張張黃色的臉龐,我看到了一種似乎可以稱之為靈魂的東西,就是這種靈魂讓我們的族人把汗和血灑在了世界的各個角落,堅韌不拔,獨自承受著各種苦痛,默默成長如同遍地的野草……

海外留學生:風中的蒲公英

泊客來,大洋的那一邊,漂泊而來的,終究是客居他鄉的人們。在這個淘金的海灣,心的方向都是在遙遠的東方……

很難想像我那個名字古怪的系竟然有這麼大,聽說是以前四個系合併而成的,研究生新生便招了好幾十,專業也是五花八門:昆蟲學、森林學、島嶼生態學、環境管理學、政府政策研究……國籍卻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美國人,只有三個國際學生,一個加拿大人(其實應該算半個),一個韓國人,一個是我。

和在任何環境中一樣,新生總是富有活力和凝聚力的,各種各樣的活動少不了。跟著美國人去野營,扎帳篷住野外,太陽落山了,篝火燒起來,所謂的社交也開始了——圍著篝火,喝酒,聊天,聊天,喝酒……一晃五個小時過去了,還是老樣子。我站在旁邊兩腳發麻,啤酒喝多了撐得慌,心裡暗想:這不就是個聽力訓練麼,要到啥時候呢?敢情坐下來打會兒牌也好啊……幾天的野營,就這麼過去。之後,和這些朋友仍然是經常一起玩,參加各種聚會。

我感到自己是幸運的,雖然語言能力上的欠缺讓我經常有當白痴的感覺,但是我遇到了願意跟我玩的朋友,而在此前我聽說的都是融入美國人的團體有多麼多麼難。他們都是很好的人呢,我想,不過不能否認因為成長背景的差異,他們覺得好玩的很多事情我都覺得挺無聊……

相比之下,在中國人的圈子裡,熟悉與習慣的東西便自然多了許多,有共同的話題,有共同的幽默,甚至於還有共同的家鄉——可憐只有我一個老鄉也沒有。然而聚首的機會畢竟是很少的,這裡的中國博士生,年長一些的已經是拖家帶口,以家庭為重,即使不是,也多為學業所累。生活的壓力、理想的沉重與中國人傳統的刻苦相結合,閒暇的時間便像這裡陽光下的雨水一樣很快蒸發了。各種任務各種考試似乎是一個接著一個,總是在清閒看似到來的時候把它打消掉。

跟一個朋友聊天,回首一路走來那麼多關關卡卡,展望未來數不清的目標,笑著,自我解嘲道:“什麼時候會有真正的清閒呢?等幾十年後退休吧!”

於是只有天天一個人去體育館,各種運動設施算是比起國內優越,這也不錯,至少能有個好身體。或許潛意識裡也在想著,多年以後能夠健健康康地享受生活,哈哈。

學校,和這個城市有著相同的色調,於是景觀上也沒有什麼奪目的地方,各式各樣的建築搭配在一起,竟然是那麼和諧統一。茂盛的草木,也是依然沒有什麼活力的色彩。吸引人注意的是這裡的人,形形色色的人。

海外留學生:風中的蒲公英

加利福尼亞大學是嬉皮士的故鄉,各種另類文化的發源地,張揚個性者的天堂。走在校園裡,燦爛的陽光下,打扮帥氣、穿著花哨、街邊彈吉他的小夥,鬚髮皆白、衣衫襤褸、慷慨陳詞痛罵總統的老者……無不吸引了無數路人圍觀。據說這個校園裡經常會有人裸奔,不過我還沒有見過。

這個建在山坡上的校園,或許她的內涵和她的地形一樣複雜含蓄吧。於是我竟有一種錯覺,感到這裡竟是如此的似曾相識,是因為她太像北大麼?彎彎曲曲的小徑,略顯擁擠的空間和熱鬧的人群,各種各樣很有意思的人,社會縮影一般的校園,空氣中自由的味道——這樣的熟悉,鼻子忽地有些酸了。

在九十餘米高的鐘樓頂上俯瞰,整個灣區的風景盡收眼底。這一片山與海交界的地方,人類的空間擠在丘陵與海灣的縫隙裡,拔地而起的卻是這樣的一片繁華。大大小小的鐘奏著和諧的樂聲,如風笛一樣悠揚,如管風琴一樣肅穆,雖然每天都聽,陌生感倒是不減。這片灰綠的校園已經向我敞開了胸懷,而她的魅力又是那樣含蓄,今後的多少年裡,足夠讓我細細品味。

我相信我會愛上這個地方,就像我一路走過的很多地方一樣,人生中的一個又一個臺階,樣子是那麼相似。多年以後我必會離開這裡,多年以後我也仍會屬於這裡。走過的地方多了,便會多了牽掛、懷念與憧憬,交織成複雜的歡喜與憂傷。

走走,看看……一個又一個他鄉,一個又一個故鄉……

聲明:《張老師講精英留學》的文章全部為美國留學專家張老師原創,分享20年來美國留學諮詢經驗,探索從優秀到卓越的人生奧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