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緯度變遷

我們在地球儀上,可以清晰看到指示東西方向的圈,我們稱其為緯線。每一個緯線圈代表著不同的緯度。

緯度又可分為天文緯度,大地緯度,地心緯度。地心緯度是指某點與地球球心的連線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線面角,大地緯度是指某地地面法線對赤道面的夾角,天文緯度指該地鉛垂線方向對赤道面的夾角。那我們通常說的緯度指的是大地緯度,其數值在0至90度之間。緯線圈的大小不等, 緯線與經線垂直,所有的緯線都是相互平行的。赤道為最大的緯線圈,從赤道向兩極緯線圈逐漸縮小,到南、北兩極縮小為點。位於赤道以北的點的緯度叫北緯,記為N;位於赤道以南的點的緯度稱南緯,記為S。

地球緯度變遷

那麼,緯線又是怎麼產生的呢?早在公元前344年,亞歷山大渡海南侵繼而東征的時候,一同隨軍的地理學家尼爾庫斯沿途搜索資料,準備繪製一幅世界地圖。尼爾庫斯發現,沿著亞歷山大東征的路線,由西向東,季節變換與日照長短都很相仿。於是尼爾庫斯做出了一個重要貢獻:第一次在地球上劃出了一條緯線。這條線從直布羅陀海峽起,沿著託魯斯和喜馬拉雅山脈一直到太平洋。後來,在以亞歷山大為名的亞歷山大圖書館,擔任館長的埃拉託斯特尼精通數學、天文、地理。他計算出地球的圓周是46250公里,畫出了一張有7條經線和6條緯線的世界地圖。

然而地球的緯度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以恆星為標準來測量地面的緯度時,發現地球上某一點的緯度是在不斷變化的。但總得來說,緯度變化一般不超過半弧秒。引起緯度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地極移動,也成極移,即地球自轉軸在地球本體內的運動。由於極移,地面上各點的緯度、經度會發生變化。

地球緯度變遷

1895年成立了國際緯度服務,並於1899年開始工作,組織全球的光學天文望遠鏡專門從事緯度觀測,測定極移,提供極移服務並提供地極座標隨著觀測技術的發展。

而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期開始,國際上相繼開始了人造衛星多普勒觀測、激光測月、激光測人衛、甚長基線干涉測量、全球定位系統測定極移,測定的精度有了數量級的提高。根據近一百年的天文觀測資料,發現極移包含各種複雜的運動。

因此當地球的緯度發生變化的時候,氣候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地球的地理緯度是依據地球的地理形態劃分的,是可恆定不變的。而地球的氣候緯度則是由諸多變化因素影響的。如果影響地球氣候緯度的宇宙因素髮生了變化,在地球地理緯度不變的狀況下,地球的氣候緯度肯定是會發生變化的。

地球緯度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