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四版細分品種進大全的條件

四版退市後,細分品種的推介與交易又活躍起來,這是件好事,

一是可以擴大四版的宣傳,增強人們對四版的興趣與吸引力;

二是可以把紙幣印刷技術的研究引向深入,留下一筆遺產;

三是推動四版收藏走向多元化、序列化、專業化。

細分可以說是四版收藏永恆的熱點話題。正因為細分的存在,才有了入大全的討論,引發了不少的爭議,我現在提出一個初步標準,供大家商榷,以期形成共識。

目前市場主流大全是14個品種,即官方公告認定的版別大全。除此之外的都可以劃為細分品種,它們要入大全應該符合以下條件:1、獨立冠號;2、肉眼識別;3、工藝改變;4、操作性強。

獨立冠號是進大全的首要條件,它的重要性在於通過看冠號就能和其它同類別的品種區別開來 ,我把它叫大一眼清,無論單張、刀、捆、條甚至箱的都可以根據冠號去辨別,不可能發生混淆、誤判(除非造假)。縱觀三版27枚大全都有其獨立冠號,背水當時爭議較大,之所以進大全,不僅僅是有水印的顯性區別,沒有獨立冠號作理論支撐也是不行的。

肉眼識別俗稱一眼清,它不借助任何工具、儀器就可以和其它品種區別開來。目前四版可以細分幾十甚至一百多種,多數肉眼不能辨別,遠遠達不到入大全的認同度。

工藝改變指的是紙張、防偽、顏色、冠號、字體、油墨等印刷工藝發生重大改變形成的品種。這裡面情況比較複雜,細小差別的品種太多,可分為幾個大類,即三...冠、熒光、藍號、幼線體等。這裡必須是重大改變,而不是細微變化,如三版的背綠、二、三冠、凸印等。看得見、分得清,有廣泛的認知度。

操作性強是實踐層面。理論再好,如果沒有可操作性、市場不接受,那也是空談。這裡涉及誰進誰不進,進多少合適,是銷售商說了算還是擁有者說了算?還有具體技術層面的問題,如價格定位問題、品種選擇問題、大全叫法問題等。

舉例來說,幼線體進大全呼聲強烈,現在它已有七八個品種進哪一個呢,因為大全是單張配冊,我想選擇帶“1”的最好,但從成本角度考慮則優先選擇價格最低的品種,似乎矛盾就產生了。另外0和4不太好辨別也不能迴避,萬、十、個幼單張是0或4放在大全裡如何區別?

配大全主要是為了銷售,內在目的是為了體現、提升幼線體的價值,而購買群體是普通愛好者或者是外行,推介效果可能並不好。

這裡聲明一下,任何細分品種都有其研究價值、收藏價值,進大全與否並不是衡量其價值大小、地位高低的唯一標誌。純粹收藏體現的是一種境界,對品種的選擇屬於愛好、興趣,自己喜歡、玩的高興就好,而對於投資而言需要有自己的判斷,不宜盲目跟風。當然,做生意嘛,能掙錢就好,最後,祝大家收藏快樂,事事如意!

探討四版細分品種進大全的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