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傳統風味小吃肉燕皮是怎麼製作的?

農民妹子一枝花


題主說的應該是肉燕吧。說實話,曾經在壹周君的眼中,肉燕和餛飩沒什麼兩樣。想必這個時候有人想憤起反抗了。確實,後來和朋友討論才發現,壹周君對肉燕怕是有什麼誤解,估計是被不正宗的沙縣小吃給耽擱了。

就像武漢滿大街的熱乾麵店、鄭州遍地開花的胡辣湯店一樣,肉燕店在福州早已遍佈大街小巷。如果你走在街頭巷尾,耳中傳來“噠,噠,噠”的聲響,不出意外方圓百米之內就能發現一家肉燕小店。

“噠噠噠”的聲響是棒槌在敲豬肉,胖友們別以為敲豬肉是在做餡,其實是在做皮。驚訝了吧?壹周君瞭解其中的奧妙之後也為之一驚,這也正是肉燕和餛飩的區別:餛飩是純面做皮,肉燕皮則有豬肉的參與。

肉燕最講究的就是皮了,豬後腿精選出精瘦肉打成肉泥,摻上一定比例的紅薯粉,再通過精細的手工工藝將其擀成絲薄的皮兒,最後再切成三寸見方的小塊。

肉燕要先蒸再煮。制好皮兒包好肉餡後先入鍋蒸八分熟,吃的時候再下進滾沸的湯裡直至煮熟。福州肉燕一般用豬肉、荸薺做餡,肉燕的湯料中一般衝入香蔥、蝦油、魚露和麻油。有了這些食材,做一碗鮮嫩肥美的肉燕就八九不離十了。

肉燕作為福建地區傳統的特色小吃,在當地人們心中的位置蠻高。坊間流傳有“無燕不成席,無燕不成年”的說法,人們把肉燕當作是飲食風俗中的喜慶名菜,逢年過節、親朋相聚等時候都不忘吃肉燕。

看過壹周君的科普後,可別再把肉燕當作是餛飩了,當心遭到“群起而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