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令人回味的「第二眼好歌」(2)

一張唱片,主打歌要求第一時間抓住聽眾的耳朵,而主打歌之外的次主打或非主打也許在人們不會被人第一時間記住。

但,卻能在細品中會令人回味無窮,甚至很多年以後我們才發現這首歌的妙處。就像用第二眼才發現一個人的美,這就是“第二眼好歌”。

《有光》——縱貫線(周華健)

專輯:《南下專線》

詞 | 李宗盛 曲 | 周華健

“要無怨才能想通 這人生你比我懂

是的誰沒有苦衷 比起你怎麼說痛

你不過 渴望普通”

那些令人回味的“第二眼好歌”(2)

​《有光》是李宗盛、羅大佑、周華健、張震嶽組成的“縱貫線”樂隊在2010年4月發行的EP《南下專線》裡面的一首歌,李宗盛的詞依然是隻字未提你我他,卻道盡了人生遭遇窘境後希望火種不滅的豁達,華健譜寫的旋律簡單而有力量,二人配合默契十足。

那些令人回味的“第二眼好歌”(2)

​李宗盛善於幕後創作,捧紅了無數天王天后,創造眾多華語流行經典。周華健發行50餘張唱片,600多首歌曲,如今都稱得上華語樂壇的大哥大。兩個男人惺惺相惜,亦師亦友,三十年的友誼令人羨慕。

李宗盛是周華健的伯樂。1984年,周華健自己做的第一張唱片叫《最後的圓舞曲》,但在專輯發行前一天卻遭遇了唱片公司突然倒閉。

雖然幾經周折,專輯在1985年還是發行了,但如石沉大海反響平平。為了謀生,周華健幾乎唱遍了臺北大大小小的西餐廳。而就在這時候,他遇到了他音樂生涯上的伯樂李宗盛。

那些令人回味的“第二眼好歌”(2)

​當時的李宗盛已經在滾石唱片任職,擔當製作人。一次偶然的機會,周華健的歌聲引起了在民歌餐廳打麻將的李宗盛的注意,爾後他便時常前來聽他唱歌,並上臺與華健合作表演,讓華健對音樂事業重新抱有了希望。

1985年,李宗盛將他帶進滾石,從製作助理做起,並說服公司給這位新人出唱片。兩年後,李宗盛幫助周華健製作了個人首張專輯《心的方向》,一炮而紅。後來參訪周華健,他笑說,當時家裡開米店的自己遇到了家裡開瓦斯行的李宗盛,收穫很大,因為“瓦斯點著了,生米才能煮成熟飯”。

那些令人回味的“第二眼好歌”(2)

​李宗盛又是周華健的好兄弟,最懂他的人莫過於李宗盛。周華健向李宗盛手寫書信悉數當年趣事,感恩知遇,李宗盛也手寫書信回覆,“你知道的,我總是不動聲色地看著你。我亦明白,你也對我做同樣的事”。兩個男人用最淳樸的書信來傳遞彼此心情,可見這份友誼的深厚。

後來兩人在音樂上也有多次合作,李宗盛為周華健寫了《讓我歡喜讓我憂》《真心英雄》《最近比較煩》等眾多好歌,並共同寫下了《有沒有一首歌會讓你想起我》《怎麼了》《誰來晚餐》等歌曲。這首《有光》也是多年後兩人的再次合作,這些流傳下來的經典歌曲正是兩人兄弟情深的最好見證。

那些令人回味的“第二眼好歌”(2)

《愛不愛你都一樣》——許茹芸

專輯:《難得好天氣》

詞 | 林夕 曲 | 許茹芸

“愛不愛你都一樣 思不思念已經無關痛癢

我的地久和天長 靜止在你手上”

這首歌由許茹芸自己作曲並製作,歌曲的前奏用了接近1分鐘的管絃樂,這是非常大膽的嘗試,但卻和整首歌的意境非常吻合。

那些令人回味的“第二眼好歌”(2)

許茹芸不是第一次作曲了,第一張專輯就有了《公主徹夜未眠》《貓與鋼琴》,後來再貢獻出《突然想愛你》、《寄信人》這樣高質量的創作。

《愛不愛你都一樣》也同樣展現出許茹芸非凡的創作實力,當然林夕的詞也功不可沒,他總能以獨特的生活視角來詮釋愛情裡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事。

病灶是你,解藥是你,幸福是你,所有痛苦的來源也是你,愛不愛你都一樣。

那些令人回味的“第二眼好歌”(2)

《想你,零點零一分》——張靚穎

專輯:《The One》

詞 | 張悠悠 曲 | 吳夢奇

“寂寞太會見縫插針

我拿什麼來和它抗衡”

那些令人回味的“第二眼好歌”(2)

2005年的夏天,華語樂壇的所有頭條都被三個女生佔據,那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火爆賽事,全民選秀的序幕從此拉開。靚穎是幸運的,在奪得超女季軍後,果斷加入華誼音樂,擁有一大批優良的音樂資源,並在次年自己生日的那一天,發行了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個人唱片《The One》。

那些令人回味的“第二眼好歌”(2)

在比賽中,靚穎最擅長的是英文歌,但第一張專輯卻沒有完全走英文歌曲的路線,而是打了一張情感牌。《這該死的愛》《如果愛下去》這些主打都是動人的情歌,事實證明唱片公司的策略是正確的,他們挖掘出了靚穎音色裡適合演繹憂傷情歌的潛力。

那些令人回味的“第二眼好歌”(2)

​《想你,零點零一分》也是這樣一首感人的情歌,不是主打,但卻很耐聽。

如泣如訴的大提琴和靚穎悠揚婉轉的聲音,營造出了一種悲傷氣氛,彷彿看到一個孤獨的女子在深夜敲醒床前那盞睡著的燈,踱步到窗臺,默默流淚,思念和感傷之情油然而生,非常有畫面感,絕對是深夜不敢聽的歌曲之一。

那些令人回味的“第二眼好歌”(2)

《It was may》——柯智棠

專輯:《你不真的想流浪》

詞 | 蔡伯璋 曲 | 羅恩妮

“The more time passes

the more I remember”

那些令人回味的“第二眼好歌”(2)

​柯智棠是索尼音樂在2015年推出的新人,臺灣女歌手魏如萱(娃娃)的表弟。首張專輯《你不真的想流浪》就是全創作,質量上乘,同時入圍2016年第27屆臺灣金曲獎最佳新人和最佳國語男歌手,算一幫新人裡很突出的了。

那些令人回味的“第二眼好歌”(2)

​《It was may》其實是3年前的一首歌,2013年,在魏如萱的極力推薦下,柯智棠演唱了這首金士頓感人廣告《記憶月臺》的主題曲,沒想到在Youtube上破百萬人點閱。

微電影改編自一個真實故事:英國BBC曾報導的地鐵遺孀請願新聞。一句『mind the gap』的地鐵廣播,讓一位老婦守候月臺數年,當這廣播的聲音被換成電子系統,老婦傷心請求,想換回她先生的聲音。直到這時,觀眾才明白這背後有著對一段美好記憶的眷戀。當然這也是一個完美的商業營銷,廣告一經播出,在裡面僅出現2秒的金士頓金色U盤就熱銷到斷貨。

“記憶是趟旅程,我們同時間一起上了列車,卻在不同時間下車。然而,記憶不曾下車。A Memory to Remember——記憶,永遠都在”

是啊,我們每天上車,下車,當某天你發現,曾經拼了命去爭取的都無足輕重,而留在身邊的是那些曾經的歲月,是笑容,是擁抱,哪怕是爭吵,而這些都是我們一生的財富。

就像微信裡面的語音,電臺裡某位主播的聲音,以及我們聽到的音樂,都是有生命的,因為聲音帶有溫度,一定會在某個特定的時刻喚醒我們的記憶。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