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裡來是新年

正月初二回孃家

任榮和郭方去年十一結婚。今年過年,任榮來到位於費縣馬莊的婆婆家過年。

大年初一一早,婆婆就包好了韭菜雞蛋餡的水餃,食用素餡的水餃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肅靜、沒有嘈雜的事情發生。當然,也取韭菜的諧音——“久財”,希望新年發大財。

吃完水餃出去拜年,任榮發現大門口橫著放了一根木棍,仔細一看,左右鄰居家門前都有木棍,為什麼家家戶戶要放一根木棍?郭方說,這叫“攔門棍”,除夕那天晚上放的,據說有兩個意思,一是堵元寶,不讓財神、福神往外跑;二是防“野鬼魔怪”,不讓這些烏七八糟的東西進入家門。這根棍子要一直放到正月初七。

大年初二,是回孃家的日子。

以前,初二一早女方的弟弟都要親自到姐姐婆家接姐姐回孃家。現在通訊的發達取代了以前的繁瑣,通常都是打個電話以示邀請。

新女婿頭一年上門,是一件隆重的大事。名曰“磕新頭”。按照傳統,出嫁的閨女不能給孃家人磕頭,所以一般由女婿代替。女婿要跪下向岳父嶽、母磕3個響頭,岳父、岳母都會給女婿“磕頭錢”。

午飯時分,岳母會準備豐盛的飯菜招待新女婿,岳父則拿出珍藏多年的老酒,全家人一起吃頓熱鬧的團圓飯。

正月初五送火神

“正月初五送火神”是沂水縣諸葛鎮大峪村的特色民俗,起源於清代後期,至今已有160餘年的歷史。

每年這一天,攝影師張佔連都要專程從蘭山驅車趕往沂水,用鏡頭記錄這一年一度的盛大活動。

早上7點,張佔連趕到時,參加送火神的父老鄉親正在化妝:“有扮演孫悟空的、豬八戒等神話角色的,有表演扭秧歌、踩高蹺的,為了烘托熱鬧的節日氣氛,都是濃妝豔抹。”

大峪村的老人之前積澱了近百年的大戲班子,所以他們唱大戲時留下來六大箱戲服,送火神的年輕人用這些戲服妝扮起來,絢麗多姿,極為惹人注目。而且很多過去唱過大戲的老人還健在,他們能夠按人物角色為年輕人妝扮戲服並畫上臉譜,目前主導遊行隊伍的人基本上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

化妝完畢,10點左右開始文藝匯演,匯演結束後,隨即開始“送火神”的儀式,由鑼鼓隊、舞獅隊、高蹺隊、秧歌隊等組成的隊伍開始遊行。

出發前,隊伍首先在村東頭的南北路上行跪拜儀式,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祭拜完,隊伍正式出發。舞龍舞獅、扭秧歌、踩高蹺的也都活躍起來,邊走邊演,伴隨著鑼鼓聲和鞭炮聲,向村南走去。圍觀的群眾和孩童擠滿了兩側的街道,很多年輕人早早站在了平房頂上等到送火神隊伍的到來。

在村南頭,有一個“場”,每年麥收後用來“打場”的空地。送火神的隊伍在這裡再次舉行祭拜,將全村各家各戶送來的“金銀元寶”“金磚銀錁”等香火紙錢一起燒起來,遊行隊伍這時解散。最後,只剩幾位位老媽媽留下看著香火燒盡,磕頭作揖後,送火神儀式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