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真的搶了泉州小吃嗎?

廈門真的搶了泉州小吃嗎?

應該有許多廈門美食小編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每次寫小吃的時候都特別的小心翼翼,尤其是面線糊;或是總能在公眾號後臺看到“面線糊明明是泉州的,怎麼成廈門小吃”的留言。

這樣的事情經歷多了,內心總是有些“小嘀咕”,不如就拋去求生欲,來聊聊泉州小吃和廈門小吃吧。

“廈門小吃”的由來

廈門真的搶了泉州小吃嗎?回答這個問題前不如先來研究下廈門城市發展的脈絡吧。

說起廈門的歷史不得不提起本地的同安區,今天廈門市所轄的地域,古代稱同安縣,當時的“政府辦公室”大約是現在的同安老城區,而當時的同安縣是屬於泉州管轄的。

廈門真的搶了泉州小吃嗎?

※資料參考:《圖說廈門》,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2006-3;百度百科資料

不難看出在民國之前,有很大一部分時間廈門都是隸屬於泉州,而很多知名度極高的小吃都是在民國前誕生並在整個閩南地區流行。

大約是以收復臺灣為契機,中央開始重視這裡,廈門也漸漸成為一個獨立的城市,但在這之前面線糊、海蠣煎、土筍凍已經融入廈門人的飲食中。之後因為南京條約、鼓浪嶼成為萬國租界等關係,廈門漸漸踏上國際舞臺,很多小吃在這裡被外人熟知,也被冠上“廈門小吃”的名頭。

廈門真的搶了泉州小吃嗎?

廈門真的搶了泉州小吃嗎?

※由上至下:泉州西街、廈門七市。

換一個方向講,生魚片源於古代中國,並流傳到當時還是附屬國的日本,因為明治維新後,更早接觸現代國際社會,日本生魚片更被世界熟知認可。

熟知歸熟知,認可歸認可,必須明確的是在非物質文化申遺時,廈門並沒有將面線糊、海蠣煎納入申遺名單中。2017年申遺成功的同安薄餅也僅是作為閩南薄餅中的一門分支參與申遺的。

廈門真的搶了泉州小吃嗎?

※同安的薄餅加入了油飯,與其他地區有明顯區別。

正宗和好吃都是偽命題

除了小吃的歸屬性,正宗和好吃也是不少人爭議的點。但其實就小吃而言,討論正宗和好吃本就是一個偽命題。

以面線糊為例,傳說中第一碗麵線糊的誕生是在一個饑荒的村子裡,一名婦人用一些啃剩的豬骨頭和魚剌,洗乾淨後下鍋熬出一碗湯,在櫃子裡掃出一把面線碎和一把木薯粉,和著就做出了一碗麵線糊。

廈門真的搶了泉州小吃嗎?

廈門真的搶了泉州小吃嗎?

※由上至下:泉州面線糊、廈門面線糊。

這碗麵線糊的味道一定和今天的泉州面線糊不一樣。就算在泉州,面線糊也有市區、石獅、晉江的區別,哪怕是在真正的泉州老城區,每家也有自己的面線糊配方。

意大利人發明了披薩,很多人說世界上最正宗的披薩就在意大利,但是很多廚師發現即使使用了昂貴意大利的麵粉、奶酪、番茄醬,但仍然保證不了美味。紀錄片《不中看的美食》的主角David Chang作為一個美食高手,吃過很多披薩,他認為自己吃過最好吃的披薩來自日本。

廈門真的搶了泉州小吃嗎?

正宗不等於好吃,畢竟好吃是一個感性的理解,所謂眾口難調講的就是這麼一回事。

《舌尖3》雖然不是一部成功的紀錄片,但其中有一句解說詞秘密君很是贊同,“在老天津人的眼裡,最好吃的煎餅攤子,永遠是我們家樓下那家。”由於每一個生長環境的不同和味覺的差異,一道菜在不同人嘴裡便有不同的感受。自己認同最重要,又何必讓周遭的人,甚至是陌生人覺得好吃呢?

“阮閩南”的文化軟實力怎麼走

“我們泉州…你們廈門…他們漳州…”,很多人說起泉州、廈門、漳州,總是喜歡比較。廈漳泉同城化的議案已經提出很多年,但現在三城依然各自為政,“同城化後誰當老大?”這個問題每年都在糾結。

泉州市博物館副館長陳建中表示,“廈門原本只是個小漁村,撿了一些泉州顧不過來的文化內容”,用現代化手段包裝之後大加宣傳,使得外界都以為是廈門的特色,不太合適。

廈門大學規劃系教授馬武定則認為應當以歐美的關係來看廈門對閩南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歐洲多少年了?300百年前才有的美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每個人所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自然有所差異。

廈門真的搶了泉州小吃嗎?

廈門真的搶了泉州小吃嗎?

廈門真的搶了泉州小吃嗎?

※由上到下:泉州牛肉羹、廈門沙茶麵、漳州米苔目。

就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自身而言,廈門有魅力,泉州有活力,漳州有潛力,“合則三利,分則三傷。”不管最後由誰主導,有利於城市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是王道。

而就秘密君自己來說,高中時就有不少泉州同學來廈門唸書,大學畢業後不少本地朋友選擇去漳州創業,近期有幾位親戚在泉州買了房子。

廈門真的搶了泉州小吃嗎?

※廈漳大橋建成後,漳州龍海到廈門海滄路程不到30分鐘。

平時去周邊半日遊,不論是開車還是公共交通都很方便,廈門可以坐船、坐公交到漳州、泉州,e通卡可以在整個閩南地區使用,對於像我這樣的小市民來說,同城化的便利比哪個城市當老大更重要。

其實縱觀整個中國文化圈,閩南文化的傳播度和知名度遠不如隔壁廣東,更不用跟江浙滬的江南文化比較。秘密君以為,

與其關起門來爭吵廈漳泉誰家的小吃正宗?誰家經濟更強?還不如攜手,將“阮閩南”的文化傳播得更廣更遠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