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發現恐龍羽毛後,科學家又在緬甸琥珀里找到了一條小蛇!

最近,科學家發現了一條來自白堊紀時期的幼蛇。最為奇妙的是,它的命運與眾不同,身體被包裹在樹脂中,成為了琥珀。直到9900萬年後的今天,它才在緬甸被人類發現。

繼發現恐龍羽毛後,科學家又在緬甸琥珀裡找到了一條小蛇!

蛇的化石很小,儘管它缺少頭部,但整個身體大約有97塊骨頭。可能你想象不到,這個小標本的長度只有47.5毫米。

來自阿爾伯塔大學的古生物學家邁克爾·考德威爾介紹:“儘管它是一條蛇寶寶兒,但與其他類似的蛇化石相比,它椎骨頂部具有許多獨特的特徵。”

繼發現恐龍羽毛後,科學家又在緬甸琥珀裡找到了一條小蛇!

這無疑屬於一種非常古老的蛇。研究人員認為它與東南亞的一些現代蛇有關,並將其命名為Xiaophis myanmarensis。

“很明顯,這條小蛇生活在森林茂密的環境中,周圍充斥著許多昆蟲和植物。因為這些東西都被保存在了琥珀碎片中。”

繼發現恐龍羽毛後,科學家又在緬甸琥珀裡找到了一條小蛇!

也就是說,這塊琥珀不僅包含著一條嬰兒蛇,而且還帶有它生活在森林中的確鑿證據。

用研究人員的話說,即便在化石記錄中能夠保存下一些如此小的東西,但在正常的化石保存方式中,你永遠找不到它們。

繼發現恐龍羽毛後,科學家又在緬甸琥珀裡找到了一條小蛇!

由於正常化石的形成方式問題,小蛇會在沉積岩中被壓碎或者分離。所以,人們眼前的這塊琥珀絕對是幸運之神的禮物。

當然,除了幸運,這條小蛇也引出了一系列有趣的問題。

繼發現恐龍羽毛後,科學家又在緬甸琥珀裡找到了一條小蛇!

這種早期的蛇是否如很多現代蛇類那樣直接生育出小蛇,還是說把卵產在體外,然後孵化,這仍是不得而知的。

就這塊琥珀中的小蛇而言,很難說它當初是仍在蛇卵中,還是已經孵化出來。

另外,在另一份標本中,保存著疑似蛇皮的組織。不過,它這可能來自體型更大的蛇。

繼發現恐龍羽毛後,科學家又在緬甸琥珀裡找到了一條小蛇!

總之,緬甸對於古生物學家來說真是一個好地方。那裡保留著許多陷入琥珀的古老生物。科學家們曾在這裡的琥珀中發現過青蛙、鳥類、變色龍、“吸血鬼”螞蟻,甚至還有一塊長羽毛的恐龍尾巴。

目前,相關研究已於7月18日發表在學術期刊《科學進展》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