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報》發文報導奉化區看守所「校園化」教育管理模式!

《人民公安报》发文报道奉化区看守所“校园化”教育管理模式!

《人民公安报》发文报道奉化区看守所“校园化”教育管理模式!

導語

7月21日,人民公安報以《奉化區看守所:“校園化”教育管理保障監所安全》為題,報道了奉化區看守所“校園化”教育管理模式,文中寫道奉化公安分局牢固樹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工作理念,以監所“校園化”教育矯治為抓手,創新“八堂課”載體設計,強力助推“安全、平穩、有序”監管目標的實現。“校園化”教育矯治新模式推行以來,硬件軟件設施逐步健全,在押人員“主動學習、檢舉揭發,認罪懺悔、常懷感恩”成為常態,監所秩序和在押人員心態、面貌煥然一新。

《人民公安报》发文报道奉化区看守所“校园化”教育管理模式!
《人民公安报》发文报道奉化区看守所“校园化”教育管理模式!

上好“八堂課”讓在押人員“重返校園”

奉化看守所推行“校園化”管理成效顯著

“6:50-6:55,傳統文化課;7:00-7:30,音樂理療課;8:20-8:55,法制宣傳課……”你是否覺得這是某所學校的日常課程表,課程充實而又豐富,但這其實是寧波市奉化區看守所專門為在押人員安排的課程表。2016年以來,寧波市奉化區看守所作為寧波監管場所試點單位,以上好“八堂課”為載體,推行在押人員“校園化”教育管理新模式,全面實現羈押管理工作安全平穩有序。據統計,2016年、2017年奉化看守所在押人員打架事件同比分別下降39%、19%,有多位在押人員內心受到感召,或主動坦白或提供線索幫助破案。

《人民公安报》发文报道奉化区看守所“校园化”教育管理模式!

看守所裡的轉變:從單一化管理到多元化管理轉變

軍事化訓練、“我說你聽”式管教……曾經,看守所的日常管理更多的注重安全性,以及灌輸式教育,形式較為單一,在押人員除軍事訓練外,更多的是在自己的監室裡反省。

“2016年起,寧波監管對全市監管場所提出四個化“軍事化,校園化,醫院化,智能化”管理的要求。其中的校園化難度很大,沒有一個好的切實操作的模式,同時對在押人員的教育對於監所的安全、規範以及減少重複犯罪,促進平安社會建設非常重要,所以從2016年底奉化看守所就開始在日常工作中不斷摸索,形成了“八堂課”這個教育模式。取得了比較好的教育效果,監室氛圍不斷提高,管理不斷規範,上級也相當肯定。”奉化區看守所副所長唐武軍介紹。

轉變是顯而易見的。“安全為重”變為了“安全感化並重”。奉化看守所樹立“管人先管思想”的理念,將“校園化”教育作為減少違規,促進日常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全所上下開展“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打造教育工作先行者”主題大討論,人人談看法、提建議,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成立了由所長為組長的“校園化”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做到教育項目化、時間節點化、包監責任化、研商常態化。

“單一灌輸”變為了“多樣教育並行”。以往“我說你聽”單一粗放灌輸的教育方式,變成了以改造在押人員“三觀”為主攻點,從“看、聽、說、讀、寫”多角度、全方位打造多種形式、多種體驗的立體化教育體系,並配套建立教材甄選、課程安排、互動交流、圖書借閱、氛圍營造等一整套“校園化”教育工作制度標準,完善搭建覆蓋全監所的電教系統、搭建訪談錄播室,主動對接區圖書館,豐富監所圖書支撐課堂教學。

“程式化管理”變為了“攻心走心並舉”。為提升管教民警綜合素質和教育能力,奉化看守所結合黨員民警“智慧樹”讀書活動,要求管教民警每月讀一本書。落實每週夜學制度,所長帶頭、民警輪流上臺授課,分享心理學、國學等讀書心得,交流教育工作技巧心得,提倡“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人民公安报》发文报道奉化区看守所“校园化”教育管理模式!

看守所裡的課程: 各有深意的“八堂課”

奉化看守所每週都會按照實際情況為在押人員安排全新的課程表,在7月9日-7月15日的課程表上,課程安排從早上6點50分到晚上8點40分,從週一到週日,有包括傳統文化、音樂理療、法制宣傳、軍事化訓練、讀書閱覽、觀看愛國主義題材連續劇在內的八種課程。

而這八堂課可不是隨隨便便選的,每一堂都有著特殊的意義。

“法制宣傳課”,通過播放央視等權威媒體的法制節目,以全國各地監獄服刑人員犯罪內心懺悔和真實案例為鮮活教材,輔以法律條文解釋,強烈警醒在押人員,認清犯罪危害,提高守法意識。 “音樂理療課”,是在每日就餐時段播放輕音樂,紓解在押人員緊張、焦慮、抑鬱情緒,穩控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激發美好生活嚮往。“傳統文化課”,以傳統文化教育視頻,灌輸正能量;精心挑選、統一製作“九條”傳統文化標語,張貼在每個監室牆上,早晚誦讀,時時警醒;分發“每日一學”紙質讀物,組織學習、唸誦、討論,促使入心入腦……

《人民公安报》发文报道奉化区看守所“校园化”教育管理模式!

還有讓在押人員瞭解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時事政治課”;增添知識面,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圖書閱覽課”;按照心理評估等級一對一或一對多開展的“心理輔導課”;讓每月綜合評定悔罪認罪態度表現好的罪犯現身說法,以此互相感化的“現身說法課”;在押人員睡前圍繞相關主題,總結當日學習、感悟情況,依次發言討論的“學習交流課”。

“以前的管理更多的是軍事化管理,除日常訓練外,在押人員多在監室裡靜坐,方式比較單一,通過校園化管理後,在押人員的文化、心理等多方面的素質都得到了提升。”看守所的管教民警說道。

《人民公安报》发文报道奉化区看守所“校园化”教育管理模式!

看守所裡的成效:主動坦白多了、配合破案多了、監所更安全了

通過一年半的努力,管教民警發現,在押人員由內到外都發生了改變,“他們主動服從管理,配合案件訴訟,打架斷崖式減少,民警有時間有精力在重要工作上下功夫,又反過來加強了監室管理,形成良性循環,最終服務於監所的安全。另外在押人員道德、法制觀念改變巨大,悔罪氛圍明顯增強,真正起到改正觀念、治病救人的作用。”唐武軍說道。

2017年7月31日,蘭某因涉嫌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被羈押在奉化看守所。雖有一定證據,但警方一直得不到蘭某的真實口供。辦案人員多次對他進行訊問,他都一口咬定被害人是因意外失足死亡,嚴重影響案件的偵破進度。看守所的管教民警迅速跟進,從多方入手對他進行耐心教育。起初,蘭某依舊咬定自己的口供,不願意說出真相。在經歷2個多月的教育後,蘭某的心理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他主動向管教民警坦白了案件發生的全過程,承認是自己傷害了被害人,案件得以及時結案。蘭某說:“自從自己來到了看守所,管教民警不厭其煩的開導,以及看了日常的教育片,知道做人最重要的是要誠實,這樣才能無愧於家人和社會。自己犯的錯一定要自己承擔,如果有機會回到社會,一定改過自新。”

《人民公安报》发文报道奉化区看守所“校园化”教育管理模式!

校園化管理以來,奉化看守所教育感化效果明顯。故意殺人犯罪嫌疑人彭某,作案後對生活感到絕望企圖自殺,經過入所後管教民警的耐心教育,該彭現在能夠積極配合日常學習管理,並且從內心深處懺悔,主動寫下近千字長文向被害人家屬謝罪;95後死刑犯肖某,有感於管教民警對他的關懷照顧,用廢舊雜誌報紙摺疊數千個三角板,拼接成10餘個筆筒作為新年禮物送給管教民警,被中新網等多個國家級媒體報道,引發社會強烈反響。

《人民公安报》发文报道奉化区看守所“校园化”教育管理模式!

檢舉揭發更加自覺。2017年以來,在押人員提供各類案件線索20餘條,協助分局打掉犯罪團伙2個,查清、移訴各類犯罪嫌疑人12名。在押人員李某在校園化教育矯治工作的感召下,主動交代一起兩年前的電動車碰瓷案線索,協助破獲奉化城區多起碰瓷詐騙案件,一舉抓獲犯罪嫌疑人3名。

監所安全更加牢固。推行“校園化”教育工作新模式以來,在押人員一日生活充實,主動接受法律審判心態平穩,明事理講道理與人為和意識不斷增強,監室矛盾糾紛大幅下降,監所秩序提升明顯,監所安全更加牢固。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