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籍的段永平是誰?

太平公主100


拼多多上市創造了財富的神話,其創始人黃崢這麼說道:

老段對我的影響非常大,陳明永是大徒弟,沈煒是二徒弟,金志江是三徒弟,我算是下一代的四徒弟。

(錢真理注:黃崢上面提到的3位“師兄”陳永明、沈煒和金志江,如今分別是OPPO創始人、Vivo創始人和小天才創始人。)

黃崢說的老段,就是段永平。

段永平對黃崢的影響,已經大到影響到拼多多的企業文化。拼多多的招股書裡,黃崢這麼寫道:

拼多多的企業文化就是“本分”,這其實也是段永平給小霸王,步步高,OPPO,VIVO所定義的企業文化。

而段永平在2000年後便去了美國,一直從事投資,而在投資上,他被人們熟知是因為他在納斯泡沫破滅後購買了大量的網易。

我在2017年的一篇文章裡,曾經寫過段總投資網易的故事,16年前,誰給網易雪中送炭?,而在段總看來,他的投資理念是什麼呢?

1:買股票就是買公司。所以同樣價錢下買的公司是不是上市公司並沒有區別,上市只是給了退出的方便而已。

2:公司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就是公司的內在價值。買股票應該在公司股價低於其內在價值時買。至於應該是40%還是50%(安全邊際)還是其他數字則完全由投資人自己的機會成本情況來決定。

3:未來現金流的折現不是算法,是思維方式,不要企圖拿計算器去算出來

。當然,拿計算器算一下也沒什麼。

4:不懂不做(能力圈)是一個人判斷公司內在價值的必要前提(不是充分的)。

5:“護城河”是用來判斷公司內在價值的一個重要手段(不是唯一的)。

6:企業文化是“護城河”的重要部分。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很強企業文化的企業可以有個很寬的“護城河”。

那麼,對於網易來說,段總之所以賺到了百倍,段總自己是這麼總結道:

比如我們能在網易上賺到100多倍是因為我在做小霸王時就有了很多對遊戲的理解,這種理解學校是不會教的,書上也沒有,財報裡也看不出來。我也曾試圖告訴別人我的理解,結果發現好難。

所以,在我看來,段總的投資理念的第一條便是“定性判斷”。

我想,這是印證他對“未來現金流的折現不是算法,是思維方式”的思考,而我認為這是段總有別於很多投資者的不同之處,同時,段總對一個好的企業,深刻的定義在“企業文化”,他認為一個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企業文化,而對“企業文化”的認知,我想很少有人能有段總的段位。

比如,段總有次訪談中又說道他08-09年金融危機,投資GE的原因:

我當時敢重手買GE,是因為作為企業經營者,我們跟蹤GE的企業文化很多年,我從心底認為GE是家偉大的公司。

把“企業文化”真正印到企業上上下下的幹部的骨子裡又是一項艱難的工作了。韋爾奇的《贏》裡講了不少GE是怎麼做的,阿里巴巴這方面做得非常好。這是一項幾十年或更長的工作,應該和企業的壽命一樣長,是一項重要但往往不那麼緊迫,常常被人忽略的工作。

比如,段總談起投資松下:

我也曾賺過鬆下股票的錢,7塊錢買的,漲到20多塊賣了,放了大概有兩三年的時間。就是因為我是做這行,我做企業的很多理念來自於松下,我也拜訪過他們公司,也知道他們的缺點和優點,覺得這個公司不可能再低於7塊了,而20塊讓我覺得可買可不買、可賣可不賣。

但就像段總自己說的,其實這樣的對企業的“定性判斷”,是需要極強的功力,是和一個人所經歷的,所關注的事情息息相關的,並不是“一日之寒”。

這裡,再把段總當時投資蘋果,對蘋果的一些理解摘錄下來,我自己覺得雖然沒有講到企業文化,但對蘋果的產品生意模式的理解已經是登峰造極了:

1:蘋果的產品確實把用戶體驗或消費者導向做到極致了,對手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難以超越甚至接近(對喜歡的用戶而言)。

2:蘋果的平臺建立起來了,或者說生意模式或者說護城河已經形成了(光軟件一年都幾十億的收入了)。

3:蘋果單一產品的模式實際上是我們這個行業裡的最高境界,以前我大概只見到任天堂做到過(sony的遊戲產品類似)。

單一產品的模式有非常多的好處:

a: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將產品做得更好。比較一下iphone系列和諾基亞系列(今年要推出40個品種)。蘋果產品的單位開發成本是非常低的,但單個產品的開發費卻是最高的。

b:材料成本低且質量好, 大規模帶來的效益。蘋果的成本控制也是做到極致的,同樣功能的硬件恐怕沒人能達到蘋果的成本。

c:渠道成本低。呵呵,不是同行的不一定能明白這話到底有什麼分量(同行也未必明白),我是20年前從任天堂那裡學會的。那時很多做遊戲機的都喜歡做很多品種,最後下場都不太好。

4:蘋果的營銷也是做到極致了,連廣告費都比同行低很多,賣的價錢卻往往很好。

5:蘋果的產品處在一個巨大並還有巨大成長的市場裡。

a:智能手機市場有多大?你懂的!

b:pad市場有多大?你也會懂的。

關於定性判斷這一點,當然“定量判斷”也肯定存在。比如在段總的一段訪談裡,他還談到了當年他投資U-Haul的事蹟:

而U-haul的投資,似乎是“拿計算器算一下也沒什麼”,算是對“定性判斷”的最後一點補充。

段總的第二個理念,在我看來,便是集中持有。

段總關於集中持有,是這麼總結:

我從頭到尾真正投資過的公司最多五六家,賣掉了一些,我持有的公司一般在三家左右。巴菲特的哈撒韋一千多億美元市值,也才投十來家。我不怕集中,我不是一般的集中,我是絕對的集中。

回憶起其持倉,也確實是絕對的集中:

準確講是過去常常滿倉,還特別集中。很長時間裡80%都集中在一隻股票上(網易)。現在沒那麼集中了,也許有時可以到30甚至40%,但不容易再高了(現在有些賬號裡蘋果過50%了)。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段總認為,投資看準了就要出手狠:

巴菲特說過,他一生當中有很多次很集中,甚至達到100%。碰上一個是一個,反正賺錢也不需要有很多目標(巴菲特講一年一個主意就夠了)。有時候你感興趣的目標會自己跳到眼前的。如果你只有一隻股票,而且還是滿倉的,如果你真正瞭解你投資的東西的話,那下跌就和你無關了。

沒目標時錢在手裡好過亂投虧錢。如果一有錢就亂投的話,早晚都會碰上個虧大錢的目標的。有合適的股票就買,沒有就閒著。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可以看得更好些。

其實我知道的東西少的可憐。我就知道巴菲特這條路很好,肯定可以到羅馬,可老是有一堆朋友問我索羅斯那條怎麼樣,還不許我說我不知道。我是真的不知道。

總的來講,看準了出手就要狠。似懂非懂很難下手狠。耐心等待總是有機會的。

同時,投資就是找到一個最好的公司,然後把錢投進去:

投資就是找到一個最好的公司,然後把你的錢投入進去。既然你認為最好,不把錢投到這樣的公司裡,而把錢投到不好的公司裡,在邏輯上就是錯亂的。

投機和投資很大區別就是:你是在動用大筆錢還是小筆錢;其二,當股價下跌時,投機和投資的態度正好相反,投資者看到股價下跌,往往很開心,因為還有機會可以買到更便宜的東西,而投機者想的是這公司肯定是出什麼事情了,趕緊走人。

最後,我想,段總的投資理念裡面,和他做企業一樣,都有“本分”與“平常心”在裡面,我簡稱為“本分平常”。

段總是這麼在投資裡解釋本分:

本分我的理解就是不本分的事不做。所謂本分,其實主要指的是價值觀和能力範圍。賺多少錢不是我決定的,是市場給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如果你賺的是本分錢,你會睡得好。身體好會活的長,最後還是會賺到很多錢的。最重要的是,不本分賺錢的人其實不快樂。

而關於“平常心”,段總是這麼談:

我認為一個人認為自己可以戰勝指數的時候,他可能已經失去平常心了。我覺得好的價值投資者心中是不去比的。但結果往往是好的價值投資者會最後戰勝指數。在任何地方投資真的都一樣的,你不認真瞭解你投的是什麼都會很麻煩。價值投資只管便宜與否,不管別人的想法,找自己懂的好公司,別的不要太關心。

這樣的心態與理念,使得段總常常待在自己能力圈,對生意市場充滿敬畏,同時也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大智慧:

在自己能力圈內的生意自己往往容易懂的多,對別人的不確定性往往對自己是很確定的。比如當年我投網易時,市場不看好的原因是很多人覺得遊戲這個市場不是很大。而我自己由於在這個行業裡時間很長,所以很確定這個市場非常大(但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大,事實上最後的結果比我看到的還要大)。

不要輕易去'擴大'自己的能力圈。搞懂一個生意往往是需要很多年的,不要因為看到一兩個概念就輕易跳進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或地方,不然早晚會栽的。比如有的朋友跳進印度市場,有的朋友跳進日本市場。

我總是假設市場絕大多數情況下是非常聰明的,除非我發現市場確實錯了。


錢真理


如果談到國內的手機市場,華為最近風頭一時無兩,無論是子品牌榮耀還是旗艦系列都有不錯的表現。蘋果牢牢把握住高端市場,賺取了大多利潤,雷軍創立的小米自出來就名聲在外。可是他們相比另外一個人表現卻略有遜色,這個人就是段永平,oppo和vivo幕後真正的投資人。藍綠大廠第三季度加起來有32.6%的佔有率,遠遠超過其他人,而且在利潤率表現上有頗為不俗。

段永平曾經說過:生意好比下圍棋,你下你的,我下我的,不必有競爭的廝殺,而高下立見,勝負已分。而他確實做到了,當華為水軍和小米還在較勁的時候,藍綠兩廠已經暗中崛起,佔領了大部分市場,讓庫克和雷軍為之眼紅。而段永平一直以低調的姿態勝出。他是怎麼做到的呢,這還要從他的經歷講起。

1977年,正是高考恢復的第一年,段永平就以16歲的年紀考入浙江大學。對比馬雲考了三次,還是個普通的本科。

畢業後不甘於平淡的生活,主動擔任一家虧損300萬的廠子的負責任,並用時短短3年,做到年營收10億,這就是當年赫赫有名的小霸王遊戲機,風靡了一段時間。

之後34歲的段永平不滿於此,又成立了步步高公司,短短几年步步高就成為無繩電話、復讀機、VCD、學習機的霸主。步步高就是後來oppo和vivo的雛形,而這個創始人就是段永平。

在事業非常成功的時候,段永平卻退出了大眾的視野到美國過上低調的生活,“只要綠卡下來,娃兒我來帶,老婆負責風華絕代”。這是他曾經說過的,看來更喜歡過平常人的生活,馬雲曾經說過月薪幾萬的人最幸福不無道理,馬雲後悔創建阿里,希望平靜度日不再工作,現在已是身不由己。

除此之外,東莞營業收入前20名的企業中,有8家是他旗下的公司。段永平還投資了網易,通用電氣等多家公司,被譽為中國的“巴菲特”。由於公司不上市,所以段永平的資產都是實打實的,不像馬化騰許家印股價撐起的幾千億,所以也有人說他可能是“隱形首富”。包括李嘉誠宗慶後這些不上市的公司可流動的資產遠遠超出胡潤富豪榜的計算。

不過有得必有失,在過上了安逸舒適的生活時,段永平也失去了像馬雲那種改變行業甚至世界的資格。你認為哪一種才是真正的成功呢?


牧魚君


有一次忽悠朋友老鄒,說有個項目很賺錢,一起幹?老鄒嘟嘟囔囔地拒絕了。這進一步提升了我對他的尊敬。

金錢的快感,在於它能帶來更多的選擇,而不只是更多的物質。人類不會因為更多的豪車美女而快樂,能享受真正的休閒,能逃離戰爭、貧困和腐敗導致的焦慮和絕望,能獲得自我成長和完善,只有財富才能使這一切發生。但不該賺的錢不賺,這是底線。

享受生活,just for fun!

有時候我們努力,僅僅為了結識有趣的人。我的目標就是有朝一日能和我的偶像、步步高的創始人段永平一起喝茶。

1989年至2000年,段永平11年埋首於實業,打造出小霸王和步步高兩個品牌,2002年為了履行當年對妻子的承諾,將企業瀟灑地交給當年一起打天下的弟兄們,隻身奔赴美國過起了自由投資人的愜意生活。在美國有接連重金投資網易、UHAL,收益巨大,名震江湖。

很少有人知道小霸王、步步高、OPPO、VIVO、一加,都是段永平的子公司。2013年手機銷售額的第三名OPPO和第四名VIVO,銷量加一塊就超過了小米。這樣厲害的人物,低調得無聲無息。

曾經有人向段永平請教忠告,他說:“如果一定要說,那就是‘享受生活’,那是人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這就是段永平的價值觀,也可以說是他的“做人文化”。

“有些外在的東西是外人對你的評價,但你自己是不是感到很快樂?我覺得這個特別重要。快樂人生才是最大的財富。我見過太多的例子,很多人是因為有了錢以後變得不快樂了,而我個人認為如果一個有錢人因為錢而不快樂是很愚蠢的。”

文/《財富自由,其實很簡單》/by病毒營銷陳軒


病毒傳播陳軒


步步高董事長段永平號稱“段菲特”,現在是美國籍。和巴菲特吃過飯後,企業家轉型成投資家了,段永平投資美國網易1年漲了50倍,網易股價十年復權漲了2000倍。無論你的學歷有多高,年齡有多大,每個人的機會都一樣。


愛投資官方


段永平,中國企業家,1961年3月10日出生於江西南昌,畢業於浙江大學無線電系,此人頗有經商頭腦。1989年,曾將年虧損200萬元的小廠改頭換面,三年後產值達10億元,堪稱一段創業奇蹟,這家小廠就是後來的中山小霸王遊戲機生產企業。

1995年,段永平在東莞創立步步高電子有限公司,以其“明晰的遠見和創新能力”,被《亞洲週刊》評為亞洲20位商業與金融界“千禧年”行業領袖之一。

另一段傳奇,就是在投資領域。2001年,段永平慢慢退居幕後,並移民美國。2001年底,段永平開始以1美元左右“吃”進網易股。2003年10月14日,網易股飆升到70美元,段永平持有的股票在一年多里漲了五十倍以上。2003年,“福布斯富豪榜”對段永平的財富估價是10億元,排第71位。


掘金海外


段永平絕對是頂級大佬,真正的營銷大師,我甚至覺得他們這一個序列的在中國只有三人,段永平,史玉柱,江南春。為什麼是他們三人?1.他們打造品牌都成功了,有同樣一套背後邏輯,即長長的坡,厚厚的雪!不是互聯網那種低價換規模的模式。2.做品牌營銷的時候,即遵從定位的原則,又不完全拘泥於定位 。比如小霸王是遊戲機,分眾聚焦電梯,腦白金就是禮品。並以此指導資源配置,獲得最大份額。3.相信認知大於事實,技術最好這件事情從來不是他們追求的,但最打動人心是認知,消費者從來不要求技術最好,但追求對自己最合適,所以這條路(即讓消費者相信最適合自己,品牌等等)其實在中國,他們悟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