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寨兩國」:一口水井兩國人用,同語同俗,中國瓜藤爬異國結瓜


位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市中緬邊境地區的“一寨兩國”,每年都會吸引五洲四海的遊客前往觀光旅遊,是典型的“一個寨子兩個國家”地理奇觀。國境線將一個傣族村寨一分為二,中方一側的稱為銀井,緬方一側的稱為芒秀。圖為一座橫跨兩個國家的橋,走過這座橋,就“出國”了,正所謂“一橋跨兩國”。

寨中的國界線以竹籬、村道、水溝、土埂為界,因此,中國的瓜藤不知不覺爬到緬甸的竹籬上去結瓜,緬甸的母雞溜進中國居民院子裡去生蛋,早就成了見怪不怪、習以為常的事了。圖為銀井傣寨裡的“一寨兩國”水井。一口水井,兩國老百姓共飲,和諧相處,世代相承,傳為佳話。

銀井傣寨裡的“一蕩兩國”鞦韆位於國境線旁,對面就是緬甸的芒秀村,坐上去輕輕一蕩,瞬間便可出境。

銀井傣寨裡的71號界碑。一位小夥子正站在界碑旁拍照留念。

寨子裡的兩國老百姓,語言相通、民風民俗相同。

中緬瑞麗段的國境線彎彎曲曲、犬牙交錯,一條小水溝或一個田埂,就是兩國的國界。圖為銀井傣寨的村部文化活動室。

位於雲南瑞麗邊境地區的“一寨兩國”,如果沒有中方一側威武的國門和邊防武警以及對面緬方迎風飄揚的國旗和緬方移民局辦公室,你根本就感覺不到兩國的老百姓有啥區別,無論是服裝還是交通工具等。

位於雲南瑞麗邊境地區的“一寨兩國”,銀井傣寨裡玩耍的孩童。一不小心,他可能就來了個“出境遊”。據悉,銀井小學裡有很多緬甸“小留學生”,他們大部分都是對面芒秀村村民的子女。由於中國教育條件比較好,因此吸引了芒秀村村民的目光,他們都願意將子女送到中方一側的小學就讀。每天,這些“小留學生”們背起書包,很自然地跨過國境,數次往返於兩國之間。

中緬雙方邊民同宗同族、同語同俗,共飲一井水,通婚互市,和睦友好,真是世所罕見的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