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新城抢抓轨道交通发展机遇,努力打造新的千亿产业集群

引子: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都市的交通命脉,不仅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同时更有力地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并形成一种特殊的经济体系——“轨道经济”。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对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改善城市经济结构,正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源动力。

正文

截止2016年底,全国已有超过43个城市在建或获批建设城市地铁,至2020年全国城市地铁建设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现代有轨电车规划线路也已超过5000公里。同时,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武汉打造轨道交通产业的重镇和高地提供了重要机遇。

武汉长江新城抢抓轨道交通发展机遇,努力打造新的千亿产业集群

当前,轨道交通产业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已经开始进入爆发性成长期;区域间竞争加剧,产业正在细分,带动效应突出显现,市场空间不断膨胀,而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创新城市,在国家地缘政治经济战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以轨道交通产业为重点打造武汉市经济转型品牌,打造武汉市经济‘升级版’,再建一个“千亿产业群”,充分发挥武汉长江新城作为中国中部经济新核心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可以说正当其时。

当前,武汉市已经拥有了全国前三的专业人才培养高校及科研院所,以铁四院为代表的设计单位,以中铁十一局、中建三局、中交二航局等为代表的施工建设单位,以中车江北、江南两个基地为代表的机车车辆制造单位,以中铁科工集团为代表的装备制造单位以及以武汉长兴集团、武汉中直电气为代表的轨道交通交直

武汉长江新城抢抓轨道交通发展机遇,努力打造新的千亿产业集群

流专业配电设备制造厂商等一大批在全国市场都有一定影响力的本地企业。

武汉长江新城在加快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在武湖片区积极发展城际铁路、地铁、轻轨、现代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大幅度增加市场需求,改善民众出行品质的同时,围绕机车车辆、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等主要装备的产业集群,利用轨道交通大发展的市场契机,出台相关配套政策,重点扶持若干个大、中型本土企业,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在3-5年内达到千亿级产业规模。

1999年和2003年国家先后下发了《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实施意见》以及《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规定,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无论使用何种建设资金,其全部轨道车辆和机电设备的平均国产化率要确保不低于70%,并对国产化率达不到70%的项目不予审批。但在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实际实施过程中,歧视国产轨道交通产品情况还时有发生。有些地方和企业在招标文件中甚至明确指定只采购如ABB、西门子等国外企业产品,直接排斥和歧视国产品牌尤其是民营企业

武汉长江新城抢抓轨道交通发展机遇,努力打造新的千亿产业集群

产品,致使民营企业产品无法真正进入轨道交通市场。实际上,在设备国产化政策引导下,国内相关企业近年来在车辆、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系统、环境控制、自动售检票系统、信息服务领域均取得了较快发展,有的甚至填补了国内空白。如本地的武汉中直电气系列直流牵引供电设备作为国内唯一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通过武汉地铁四号线二期的整线运用,其技术的可靠和稳定以及成本优势得到运营单位的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曾做了专题报道。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为众多参与建设的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商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企业不但涉及各种不同行业,而且本土和国外企业也常采取成立合作联合体等方式参与工程项目投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